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α-促黑素细胞激素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和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检测α-MSH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和作用,为研究瘢痕疙瘩的形成机理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 将取自患者躯干部位的瘢痕疙瘩皮肤,用组织块培养法进行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DMEM培养液传代、扩增培养,以细胞形态学鉴定成纤维细胞。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α-MSH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并应用流式细胞仪从细胞生长及增殖特性方面分析α-MSH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影响。结果 α-MSH能够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得到高表达,浓度为10^-6mmol/L的α-MSH可明显促进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生长、增殖。结论 α-MSH能够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得到高表达,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对α-MSH的反应性增强表明α-MSH可能在促进瘢痕疙瘩的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α-促黑素细胞激素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分泌IL-8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α-促黑素细胞激素对体外培养的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分泌IL-8的影响,为研究与瘢痕疙瘩有关的细胞因子提供新的依据。方法:取人的瘢痕疙瘩,利用组织块培养法进行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DMEM培养液传代、扩增培养,加入10^-6mmαl/L浓度的α-MSH,应用ELISA方法检测IL-8的水平,分析α-MSH对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分泌IL-8的影响。结果:10^-6mmαl/L浓度的α-MSH可明显促进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IL-8的分泌。结论:α-MSH对体外培养的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IL-8的分泌具有促进作用,其有效浓度为10^-6mmαl/L。  相似文献   

3.
α-促黑素细胞激素对瘢痕疙瘩色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健生  邢新  薛春雨 《中国美容医学》2004,13(5):527-528,i001
目的:研究α-促黑素细胞激素对瘢痕疙瘩色素改变的影响,为治疗瘢痕疙瘩的色素异常提供依据。方法:取人的瘢痕疙瘩,常规石蜡包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其表皮中α-MSH的表达,并以正常皮肤表皮为对照。结果:瘢痕疙瘩和正常皮肤表皮都能够表达α-MSH,两者之间的表达强度有显著区别。结论:瘢痕疙瘩表皮中α-MsH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皮肤,在瘢痕疙瘩色素过度沉着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从细胞及组织水平检测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β(PDGFR-β)在正常皮肤及瘢痕疙瘩中的表达及分布,探讨PDGFR-β在瘢痕疙瘩形成中的生物学作用。方法①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PDGFR-β在正常和瘢痕疙瘩组织中的分布;②应用免疫荧光、流式细胞仪检测正常皮肤和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群体的PDGFR-β的表达;③应用免疫荧光、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PDGFR-β的亚细胞分布。结果 ①免疫组织化学正  相似文献   

5.
激素和干扰素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氢化可的松和干扰素α-2b对瘢痕疙瘩浸润、增生和老化各部分成纤维细胞的影响是否相同,对6例瘢痕疙瘩不同部位和6例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在培养基中加入氢化可的松(0.1mg/ml和0.5mg/ml)及干扰素α-2b(1000μ/ml)后的增殖情况作了初步研究。结果:氢化可的松浓度为0.1mg/ml时,所有细胞均被抑制;当氢化可的松浓度升至0.5mg/ml时,几乎所有的细胞均不能存活。干扰素α-2b对瘢痕疙瘩各部分成纤维细胞及正常皮肤的成纤维细胞反应略有不同,瘢痕疙瘩老化部的成纤维细胞不受影响,而其它细胞均被抑制。提示瘢痕疙瘩老化部成纤维细胞对干扰素α-2b的敏感性与其它成纤维细胞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缺氧程度与瘢痕疙瘩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HIF-1α)基因表达的量化关系和关联性,进一步探讨缺氧通过HIF-1a途径促进异常瘢痕形成的机制。方法设立不同O2浓度组,在常氧及不同程度缺氧条件下培养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应用Western印迹技术检测比较各组间HIF-1α基因蛋白的表达,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学分析。结果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在常氧(20%)、不同缺氧浓度(10%、5%、1%)下.HIF-1α蛋白表达相对含量(HIF-1α/β肌动蛋白)分别为0.007±0.006、0.133±0.006、0.537±0.015和0.903土0.021,表明缺氧系统中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HIF—1α蛋白表达明显上调。结论缺氧条件促进了瘢痕疙瘩中HIF-1α蛋白的表达,而且表达的量与缺氧程度呈正相关。缺氧通过HIF-1α基因途径与异常瘢痕的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SMAD3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与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SMAD3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Keloid fibroblast,KFB)和正常人皮肤成纤维细胞(Normal skin fibroblast,NFB)中的表达和分布。方法:采用Western蛋白印迹法和细胞内免疫荧光法测定SMAD3的表达和分布。结果:SMAD3在KFB和NFB两种细胞中的表达差别不大(P>0.05),KFB核内的荧光强度强于NFB。结论:SMAD3在KF3细胞核内的分布高于NFB。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电子线治疗瘢痕疙瘩的机制及其有效的安全剂量。方法 分别用 5 ,10 ,15 ,2 0Gy的电子线照射体外培养的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 ,然后观测其生物学效应。结果  5Gy以上的放射剂量即能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 ,但剂量超过 2 0Gy ,成纤维细胞即被杀死。剂量在 10~ 15Gy之间 ,成纤维细胞Ⅲ型胶原的合成明显增加。结论  10~ 15Gy的电子线应是安全有效的放射剂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电子线治疗瘢痕疙瘩的机制及其有效的安全剂量.方法分别用5,10,15,20Gy的电子线照射体外培养的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然后观测其生物学效应.结果 5Gy以上的放射剂量即能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但剂量超过20Gy,成纤维细胞即被杀死.剂量在10~15Gy之间,成纤维细胞Ⅲ型胶原的合成明显增加.结论 10~15Gy的电子线应是安全有效的放射剂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Tenascin C在瘢痕疙瘩组织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使用免疫组化方法对15例瘢痕疙瘩组织和正常皮肤组织成纤维细胞表达的Tenascin C表达进行检查.结果:与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相比,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高表达Tenascin C,具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自分泌产生Tenascin C,在瘢痕疙瘩组织高表达,是瘢痕疙瘩组织的特异性标志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瘢痕疙瘩的发病机理及其成纤维细胞生物学特性。方法 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分别处理体外培养正常皮肤与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采用^3H-脯氨酸掺入、胃蛋白酶消化法检测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量。结果 10^3U/ml的TNF-α能显著减少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胶原合成量,且与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反应不同,当TNF-α浓度增至10^4U/ml,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胶原合成量却未进一步减少。结论 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对TNF-α下向调节胶原合成作用的反应敏感性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RNA干扰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KF)增殖以及I型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 设计合成3条CTGF小干扰RNA(siRNA)序列并克隆到pRNAT-6.1/Neo载体中;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KF中CTGF和I型胶原的表达,计算KF细胞数目.结果 合成的3个CTGF siRNA载体中CTGF siRNA3的干扰效果最强,将CTGF mRNA的相对表达量从3.13±0.17降至0.71±0.02,并能将KF中的I型胶原的mRNA水平从2.04±0.10降至0.60±0.04(P<0.01).KF对照组5 d的细胞数目为(10.50±0.25)×10~4,而CTGF siRNA3组5d的细胞数目为(6.83±0.29)×10~4(P<0.01).结论 CTGF RNA干扰能抑制KF的CTGF表达,产生抑制I型胶原合成和细胞增殖的生物学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黑皮素-1受体(MC-1R)在瘢痕疙瘩中的表达,同时研究基因沉默黑皮素-1受体对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用MTT法比较α-MSH对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hDF)和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hKF)增殖能力的影响;用qPCR法检测正常皮肤及瘢痕疙瘩组织中MC-1R的表达水平;用MTT法检测RNA干扰MC-1R基因后对α-MSH抑制hDF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α-MSH可抑制hDF的增殖,而未对hKF的增殖产生明显影响;与正常皮肤组织相比,瘢痕疙瘩组织中MC-1R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而α-MSH的表达增加;最后,将hDF转染MC-1R siRNA后,α-MSH对其增殖能力的抑制程度显著降低。结论瘢痕疙瘩中MC-1R表达降低,导致α-MSH抑制hKF增殖的功能无法实现,促进了瘢痕疙瘩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受体(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PDGFR)-α和PDGFR-β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差异。方法:分别应用免疫细胞化学、western blot及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和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中PDGFR-α和PDGFR-β的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相比,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PDGFR-α的蛋白和mRNA表达都显著升高(P=0.00,0.00,0.02),而PDGFR-β蛋白和mRNA表达的升高不显著(P=0.07,0.06,0.06)。结论:PDGFR-α表达升高与瘢痕疙瘩形成密切相关,可能是其病因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筛选瘢痕疙瘩差异表达蛋白,为临床诊断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瘢痕疙瘩为实验组,正常皮肤组织为对照组,同时提取两组蛋白质,经初步消化、过柱、洗脱、收集后,加样到WCX2蛋白质芯片上,蛋白质芯片采用蛋白质芯片阅读机(PBSII-C型)读取数据。结果:实验结果表明瘢痕疙瘩组织相比较正常皮肤组织,蛋白芯片捕获262个蛋白峰。其中有33个蛋白质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出现明显的变化,有11个标志蛋白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高表达,22个标志蛋白相对正常皮肤是低表达。结论:运用SELDI分析了瘢痕疙瘩差异蛋白质,这些差异蛋白可为将来确定瘢痕疙瘩诊断标志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DNA甲基转移酶1(DNA methyltransferase 1,DNMT1)在瘢痕疙瘩的不同生长期和不同部位的成纤维细胞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收集53例瘢痕疙瘩患者手术切除的瘢痕疙瘩标本,并按生长期分为A(<6个月)、B(6 ~12个月)、C(1~2年)、D(>2年)4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标本正常皮肤、浸润部、增生部及老化部成纤维细胞DNMT1的表达并比较差异;RT-PCR法检测各组标本及不同部位成纤维细胞DNMT1mRNA的表达.结果 DNMT1在成纤维细胞中主要分布于细胞核内;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DNMT1蛋白阳性表达率(72%)及DNMT1mRNA表达均高于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8%,P =0.001);瘢痕疙瘩生长期较短组成纤维细胞DNMT1阳性表达率(100%,评分:10.47±1.85)及DNMT1mRNA表达均高于生长期较长组(45%,评分:7.71 +1.80,P =0.007);瘢痕疙瘩浸润部(100%,评分:10.47±1.85)成纤维细胞DNMT1阳性表达率及DNMT1mRNA表达均高于增生部(78%,评分:6.63±1.75)与老化部(38%,评分:5.53 +1.55,P=0.001).结论 DNMTI在瘢痕疙瘩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随着瘢痕疙瘩生长期的延长,DNMT1的表达有降低趋势;随着瘢痕疙瘩中央成纤维细胞老化,DNMT1表达降低.提示DNMT1在瘢痕疙瘩生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与瘢痕疙瘩浸润生长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KF)和正常真皮成纤维细胞(NF)中的表达以及对血清刺激的反应;研究介导CTGF在KF中表达的信号途径.方法:在血清刺激前30 min给予小分子人工合成的信号通路抑制剂预处理,分别为:P13K抑制剂wortmannin(100nM);ERK抑制剂PD98059(50mM);p38 MAPK抑制剂SB203580(10mM);JNK抑制剂SP600125(25 mM);以及TGF-β I型受体抑制剂SB431542(0.1μM、0.5 μM、1μM和10 μM),空白对照组仅加入溶剂DMSO预处理.使用定量实时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比较CTGF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KF)和正常皮肤来源的成纤维细胞(NF)中的表达.结果:KF血清刺激后CTGF的表达迅速升高,而在NF血清刺激后仅少量上升.JNK抑制剂SP600125和TGF-β I型受体抑制剂SB431542对CTGF表达的升高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KF中的CTGF血清反应需要JNK和TGF-β信号途径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有研究结果表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BP)-3与肥厚性瘢痕的形成密切相关,但其在瘢痕疙瘩中的表达情况及作用鲜见报道。我们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ELISA两种方法在核酸及蛋白质水平对此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瘢痕疙瘩周围皮肤成纤维细胞分布特征及其增殖活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初步探讨瘢痕疙瘩周围皮肤中是否有异常成纤维细胞存在,以期为临床提供一个更为准确的治疗范围。方法:采用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技术比较瘢痕疙瘩及其周围皮肤与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形态及分布特征,用MTT比色法比较其细胞增殖活性。结果:瘢痕疙瘩周围皮肤(距边缘0.5cm范围内)成纤维细胞形态与正常皮肤一致,但在其散在分布区域存在交错重叠生长现象,与瘢痕疙瘩相似。瘢痕疙瘩周围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与瘢痕疙瘩中央部相似,介于瘢痕疙瘩边缘部与正常皮肤之间。结论:瘢痕疙瘩周围皮肤中存在生物活性异常的成纤维细胞。  相似文献   

20.
消瘢醑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Ⅰ、Ⅲ型胶原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研究复方中药制剂消瘢醑对体外培养的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 (Keloidfibroblast,KFB)I、III型胶原蛋白的影响。 方法  6例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为实验组 ,6例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 (Normalfibroblast,NFB)为对照组 ,采用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ABC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技术及积分光密度 (IOD)分析 ,观察在 10 μg ml消瘢醑浓度作用下 ,瘢痕疙瘩和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I、III型胶原蛋白的表达。 结果 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I、III型胶原阳性染色表达强度均显著高于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 (11113 1± 130 4 9vs 35 19 6± 2 36 0与 1115 7 7± 130 0 3vs 2 6 2 6 5± 4 2 6 3,t值分别为 14 4 2和 13 4 7,P值分别为 0 0 0 0 0 3和 0 0 0 0 0 4 )。 10 μg ml浓度的消瘢醑作用 4 8小时后 :1.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I、III型胶原阳性染色表达强度均显著高于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 (76 75 4± 82 5 5vs 2 30 5 2± 32 0 4与 10 5 95 2± 1311 5vs 2 4 34 8± 35 6 9,t值分别为 13 37和 12 6 6 ,P值分别为0 0 0 0 0 4和 0 0 0 0 0 5 ) ;2 .瘢痕疙瘩和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呈阳性表达的I、III型胶原染色强度明显下降 ,与未经药物处理的相应空白对照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 (76 75 4± 82 5 5vs 11113 1± 130 4 9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