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摘要】目的进一步探讨低分子肝素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中的综合治疗效果。方法本文选取了本院2008年1月~2012年8月收治的30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实施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成低分子肝素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治疗方法后的相关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本文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治疗后低分子肝素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66.67%,低分子肝素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运用低分子肝素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综合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以及治疗措施。方法本课题研究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所收治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10例的临床资料作为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与治疗措施。结果 10例患者临床表现均为颅内压增高。其中8例患者临床行低分子肝素治疗,2例患者行血管内介入尿激酶溶栓治疗,同时应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结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在临床中多数具有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首选治疗方法为抗凝治疗,联合应用血管内介入溶栓治疗,其治疗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CVST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0.3%高于对照组的6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除注射部位出现淤斑外,未出现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早期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CVST,可明显提高治愈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且对比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治疗中应用低分子肝素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2年7月至2015年7月所收治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60例作为临床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临床治疗,观察组予以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的临床治疗,观察与比较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经统计学分析,存在着P<0.05的显著差异。结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患者经予以低分子肝素有效治疗后,显著提升了临床疗效,对血栓的形成能够进行有效性抑制,故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较高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特征、影像特点及治疗。方法分析39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病因、临床表现、影像特征及治疗。结果病因复杂,形式多样;高颅压为首发症状,有癫痫发作,意识障碍等表现。查体多有视乳头水肿,有脑膜刺激征阳性。应用降颅压、抗感染等药物的同时应用低分子肝素6150U,1次/12h,疗效显著。结论产褥期、感染、脱水是CVST常见原因,头MRI、MRV可显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部位;抗凝治疗是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痊愈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行介入溶栓、抗凝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2007年4月~2017年4月在我院神经外科接受治疗的92例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行抗凝治疗,观察组患者则行介入溶栓联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凝血指标(PT、APTT、FBG)、D-二聚体(D-D)、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的变化情况。结果经过相应的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的PT、APTT及FBG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并且观察组患者改善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的D-D、RDW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并且观察组患者下降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行介入溶栓、抗凝联合治疗能够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显著改善患者的凝血指标,降低D-D、RDW水平,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肝素钠与低分子肝素治疗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6月—2014年6月经过DSA、MRV检查确诊静脉窦血栓并经过肝素钠、低分子肝素治疗30例,肝素钠组15例,低分子肝素组15例,对比治疗前、治疗后及随访6月治疗效果、并发症。结果抗凝7d实验组、对照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实验组临床症状缓解15/15,有效率100%,对照组临床症状缓解率11/15,有效率73.3%,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6月随访实验组12例静脉窦血栓减少或消失,3例形成良好侧枝代偿,临床症状均有好转,对照组10例静脉窦血栓减少或消失,5例形成侧枝代偿,13例患者临床症状好转,2例无明显改善,实验组疗效优于低分子肝素组(P〈0.05)。结论肝素钠与低分子肝素治疗CSVT安全性接近,肝素钠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剂量低分子肝素抗凝疗法应用于复发性流产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2006年1月~2009年7月我院及市人民医院174例不明原因的复发性流产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把所有病例随机分成三组(A组:对照组,B组:选择性小剂量低分子肝素抗凝疗法组,C组:小剂量低分子肝素抗凝疗法组),对三组患者的疗效和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结果选择性小剂量低分子肝素抗凝疗法组及小剂量低分子肝素抗凝疗法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且小剂量低分子肝素抗凝疗法组疗效优于选择性小剂量低分子肝素抗凝疗法组(P<0.05);三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副作用。结论对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的治疗,小剂量低分子肝素抗凝疗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且经验性治疗疗效更优于仅对有凝血指标异常治疗的选择性治疗。  相似文献   

9.
程虹  刘圣  施海彬  万琪  葛颂  张廉  张磊  龚洁  王兴霞 《江苏医药》2013,39(1):99-100
目的 探讨溶栓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伴发颅内出血的疗效.方法 2007年-2011年共收治CVST伴发颅内出血10例,予低分子肝素抗凝结合静脉窦局部溶栓治疗.结果 12周后随访,死亡1例,完全恢复8例,遗留癫痫后遗症1例.结论 静脉窦内的局部溶栓治疗是积极、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改善患者的预后.预后与治疗开始的时机有关,治疗越早,完全恢复的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及治疗与预后。方法回顾分析14例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4例患者中,围生期5例,2例为肾病综合征急性期,1例合并副鼻窦炎,1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2例有明确的乳突炎史,1例有中耳炎史,2例有颅外伤史;临床表现丰富多样,颅高压为其主要症状;CT表现普遍性脑水肿,脑室变小;磁共振静脉血管造影(MRV)可显示颅内静脉窦病变的部位及范围。采用降颅压、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奥扎格雷和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10例痊愈,4例好转,有一定的临床效果。结论围生期高发,血液成分改变、感染与本病发生有关;影像学检查为确诊该病主要手段;联合使用奥扎格雷和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CVST值得进一步尝试。  相似文献   

11.
低分子肝素对肾病综合征抗凝疗效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对肾病综合征的抗凝疗效。方法:34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用强的松治疗,另一组在强的松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结果:使用低分子肝素组尿蛋白明显下降,血浆白蛋白上升,纤维蛋白原(FIB)下降。结论:低分子肝素可作为肾病综合征抗凝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抗凝治疗方案对产褥期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疗效. 方法:选择我院及玉林市第三人民医院2011年4月~2015年6月收治的60例产褥期CVST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普通肝素组)和B组(低分子肝素组)各30例,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预后. 结果:A组总有效率96.67%与B组总有效率93.33%相近,A组腰穿复查颅内压平均降低(72± 12)mmH2O与B组降低(68±8)mmH2O相近(P>0.0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血栓再通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普通肝素与低分子肝素对产褥期CVST的抗凝治疗效果相近.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抗凝在危重患者血液滤过中的抗凝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37例行血液滤过治疗的危重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普通肝素(SH)组18例,低分子肝素(LMWH)组19例,SH组采用普通肝素(SH)抗凝,LMWH组采用低分子肝素(LMWH)抗凝。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的抗凝效果、出血及部分凝血酶活化时间(APTT)变化。结果 LMWH组发生管路不畅0例,SH组出现管路不畅1例;SH组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治疗后明显升高,LMWH组治疗前后APTT变化不大;SH组治疗后出现出血3例,LMWH组1例。结论危重患者血液滤过两种药物都有良好的抗凝效果,LMWH抗凝可减少出血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华中阁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0):1482-1483
目的:比较低分子肝素和普通肝素治疗急性非大面积肺栓塞的疗效。方法:30例肺栓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低分子肝素组给予低分子肝素和华法令抗凝,肝素组给予普通肝和华法令抗凝,比较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呼吸、心率、D-二聚体、纤维蛋白质、肺动脉压、肺通气/灌注扫描结果。结果:每组患者观察指标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两组间治疗效果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低分子肝素和普通肝索治疗急性肺栓塞效果相当,且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的疗效。方法将10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仅采用调整血压、抑制血小板凝集、活血化瘀、改善脑组织代谢等治疗措施;治疗组加用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疗效均7d。结果两组治疗后治疗组TIA 3d、7d症状消失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个月内TIA发作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对TIA的抗凝治疗有效、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抗凝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普通肝素及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短暂性缺血发作住院病例378例和对照组246例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 普通肝素及低分子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有效率为91.53%、90.77%,对照组71.54%。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低分子肝素治疗出血性疾病发生率较普通肝素低。结论采用普通肝素及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非常有益,低分子肝素较普通肝素治疗更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素及低分子量肝素在冠心病抗凝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210例,随机分成肝素组、低分子量肝素组和对照组各70例。3组患者均给予冠心病的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肝素组患者给予肝素静脉注射,低分子量肝素组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腹部皮下注射,对照组患者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静脉滴注治疗。结果肝素组和低分子肝素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心电图疗效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肝素组和低分子肝素组患者的心肌梗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同时肝素低分子肝素组患者的心肌梗死发生率明显低于肝素组患者(P<0.05),住院时间明显短于肝素组患者(P<0.05)。而在出血情况的比较上,3组患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与肝素相比,在冠心病抗凝治疗中,可以有效的减少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并且给药方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非感染性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T)继发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例非感染性CVT继发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例。对照组采用脱水、抑制脑脊液分泌、治疗合并症等一些常规疗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配以低分子肝素。结果治疗14d后,两组在头痛缓解,异常体征消失,意识恢复,血肿增大,病死率方面均有显著差异。治疗组总有效率90%,血肿增大0例;对照组总有效率50%,血肿增大3例。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对照组血肿增大率达30%,治疗组除注射部位有淤斑外,患者未见其他不良反应和其他异常表现。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CVT继发脑出血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及血清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0例发病72h内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疏血通+胞二磷胆碱,连用14d;抗凝组:低分子肝素钙,连用7d;治疗组:依达拉奉(连用14d)+低分子肝素钙(连用7d)。观察治疗后28d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同时检测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抗凝组(P〈0.05),抗凝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和抗凝组相比,治疗组NO含量降低。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依达拉奉对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显著,与抑制NO的异常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何旭 《中国实用医药》2010,5(25):188-189
目的比较依诺肝素(低分子肝素,LMWH)和普通肝素(UFH)在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抗凝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5例DVT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依诺肝素组给予依诺肝素和华法令抗凝;肝素组给予普通肝素和华法令抗凝。比较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和血管彩超检查情况。结果 UFH组总有效率达96.88%,LMWH组总有效率达96.97%,两组间治疗效果无显著差异;UFH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4%,LMWH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63%,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低分子肝素和普通肝素治疗DVT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