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人白血病细胞对耐药逆转维拉帕米的耐药机制,我们通过不断提高培养液中维拉帕米浓度建立维拉帕米耐药性K562亚系(K562/VER),采用MTT法测定维拉帕米、潘生丁和环孢素A对K562、K562/VER细胞的毒性或耐药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荧光检测器检测细胞内维拉帕米聚集量;采用S—P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P—糖蛋白(PgP)、GST、癌基因蛋白和抑癌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K562/VER细胞对VER的耐药程度是K562细胞的104倍,并对潘生丁和环孢素A存在交叉耐药性;K562/VER细胞内VER聚集量比K562细胞下降35~43倍,二者均中度或高度表达P53、P16、c—fos蛋白,低度表达P21蛋白;K562/VER细胞高度表达PgP,Bcl-2只在K562细胞中表达。说明K562细胞系能产生对VER的获得性耐药性,其耐药机制可能与PgP表达过量,并由此导致细胞内VER聚集下降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
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自分泌GM-CSF及其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要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原代细胞自分泌的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对原代AML细胞凋亡的影响,应用放射免疫技术检测GM-CSF水平,DNA电泳检查梯状条带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和BcI-2蛋白表达的阳性细胞率和相对荧光强度(MFI)。结果在5例原代AML细胞体外培养中,3例的培养上清液可检测到GM-CSF,其自发细  相似文献   

3.
王秀艳  赵千  王博  袁松  李昆 《现代预防医学》2018,(10):1844-1849
目的 探讨槲皮素(quercetin,Que)逆转人乳腺癌MCF - 7细胞阿霉素(doxorubicin,Dox)耐药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槲皮素处理MCF - 7细胞及其阿霉素耐药的MCF - 7/dox细胞,MTT法筛选无毒剂量的槲皮素用于实验。用无毒剂量的槲皮素联合不同浓度的阿霉素处理MCF - 7和MCF - 7 /dox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率,Transwell法检测细胞侵袭能力,流式细胞法检测细胞凋亡率和人乳腺癌干细胞表面标志物CD44+/CD24 - /low的表达, Western - blot检测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的基因(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ue deleted on chromosome 10 ,PTEN)及磷酸化的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hosphorylated serine/threonine kinases,p - AKT)的表达。结果 与MCF - 7细胞组相比较,MCF - 7/dox细胞组的乳腺癌干细胞表面标志物CD44+/CD24 - /low表达增高(P<0.01),且PTEN的表达降低、p - AKT的表达升高(P<0.05);与单用阿霉素组相比较,阿霉素与槲皮素联合应用能抑制细胞增殖和侵袭、诱导细胞凋亡、杀死肿瘤干细胞,并能上调PTEN、下调p - AKT的表达。结论 槲皮素能有效逆转人乳腺癌MCF - 7细胞阿霉素耐药,其机制可能与槲皮素协同阿霉素杀死人乳腺癌干细胞,调控PTEN/AKT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苯妥英钠及维拉帕米对化疗耐药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系( 8-MG-BA)化疗耐药逆转的影响.方法 用不同浓度苯妥英钠对8-MG-BA及H4细胞系处理后,以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其对上述两种细胞系化疗耐药逆转的影响,并与维拉帕米处理进行对照.结果 用苯妥英钠5μg/ml、10 μ g/ml和维拉帕米5μg/ml处理后,8-MG-BA细胞对卡莫司汀的逆转倍数分别为25.34、34.97和14.27,对替尼泊苷的逆转倍数分别为13.44、21.71和11.10.结论 苯妥英钠逆转作用大于维拉帕米,且呈现剂量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5.
枸杞多糖抑制人白血病细胞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甘璐  王建华  张声华 《卫生研究》2001,30(6):333-335
用体外培养法研究枸杞多糖 (LBP X)对人白血病HL 6 0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 :LBP X(2 0、10 0、5 0 0和 10 0 0mg L)与HL 6 0细胞共培养 48h后 ,LBP X抑制HL 6 0细胞增殖呈剂量依赖性关系 ,且可降低HL 6 0细胞的膜流动性 ,HL 6 0细胞的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可见明显的“DNAladder” ,TUNEL方法检测呈阳性。这提示诱导HL 6 0细胞凋亡是LBP X抗肿瘤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6.
在蛋白质组学研究中首先要应用各种分离技术如双向电泳等将蛋白分离纯化,然后结合质谱技术、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蛋白质进行鉴定。但细胞内的蛋白质种类繁多,性质多样.丰度差异大,常规蛋白质组学方法不能做到分离和检测细胞中的全部蛋白质。亚细胞蛋白质组学研究的着眼点在蛋白质组的特定成分,而非整个蛋白质组,能够有效弥补目前蛋白质组  相似文献   

7.
结核杆菌耐药现象是近年全球范围内日趋严重的问题,临床抗结核治疗的难度不断增加。了解结核杆菌耐药性的发生发展、搞清其分子机制,对于开发有效的抗结核新药、指导合理有效的用药及控制耐药性发展均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药物的作用机制出发,对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吡嗪酰胺、乙氨丁醇及氟喹诺酮类等常用抗结核药物耐药的分子机制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苯代谢物氢醌(hydroquinone,HQ)对人T细胞白血病细胞株(Jurkat细胞)自噬水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Jurkat细胞,分别暴露于含终浓度为0(对照)、6.25、12.5、25、50μmol/L HQ的培养基处理24 h。采用单丹黄酰尸胺(MDC)染色法检测Jurkat细胞内自噬囊泡的生成;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Jurkat细胞内自噬体的超微结构;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自噬标志性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A/1B轻链3B(LC3B)、P62蛋白及经典的自噬调节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苏氨酸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中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与张力蛋白同源等位基因(PTEN)、Akt与磷酸化Akt(p-Akt)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Jurkat细胞内MDC荧光强度随着HQ浓度的升高而增强,在胞浆中呈点状分布。HQ染毒组Jurkat细胞出现较多的双层膜自噬体结构,伴有线粒体明显肿胀,内质网扩张等超微结构的改变。与对照组比较,各剂量HQ染毒组Jurkat细胞内LC3B-Ⅰ、LC3B-Ⅱ蛋白的表达水平及6.25、12.5μmol/L HQ染毒组Jurkat细胞内P62蛋白的表达水平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HQ染毒浓度的升高,Jurkat细胞内LC3B-Ⅰ、LC3B-Ⅱ蛋白的表达水平均呈上升趋势,而P62蛋白的表达水平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与对照组比较,12.5、25、50μmol/L HQ染毒组Jurkat细胞内PTEN蛋白的表达水平均较高,而各剂量HQ染毒组Jurkat细胞内p-Akt蛋白的表达水平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剂量HQ染毒组Jurkat细胞内Akt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无明显改变(P0.05)。且随着HQ染毒浓度的升高,Jurkat细胞内PTEN蛋白的表达水平呈上升趋势,p-Akt蛋白的表达水平呈下降趋势。结论 HQ可促进Jurkat细胞内自噬水平的增加,其作用机制可能与PI3K/Akt信号通路被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9.
结核杆菌的耐药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核杆菌耐药现象是近年全球范围内日趋严重的问题,临床抗结核治疗的难度不断增加。了解结核杆菌耐药性的发生发展、搞清其分子机制,对于开发有效的抗结核新药、指导合理有效的用药及控制耐药性发展均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药物的作用机制出发,对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吡嗪酰胺、乙氨丁醇及氟喹诺酮类等常用抗结核药物耐药的分子机制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两种维甲类药物协同诱导白血病细胞HOXA1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研究了全反式维甲酸和9-顺维甲酸对HL-60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并用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了人髓系白血病细胞株HL-60细胞中同源盒HOXA1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全反式到及9-顺到均能抑制HL-60细胞增殖并能促进其凋亡,这咱效应在两药联用时更为明显,根据上述结果,我们认为两药联用的抗癌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影响HOXA1基因表达的网络调节系统来实现,但在不同的白血病中,其影响程度可能有所  相似文献   

11.
以不同浓度(7.5~60 mmol/L)的雄黄(As4S4)作用于体外培养HL-60细胞12~48 h,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法观察细胞凋亡率,免疫组化法检测bc1-2,突变型p53蛋白表达,应用RT-PCR法检测HL-60细胞中突变p53 mRNA表达。结果不同浓度的雄黄作用不同时间后,可显著抑制HL-60细胞的生长,呈时间-剂量依赖性,并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凋亡率为30.18%~70.98%(P〈0.01)。雄黄作用24 h后,下调突变型p53 mRNA的表达,且bc1-2、突变型p53蛋白表达逐渐降低,并呈浓度依赖性。这可能是其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白细胞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白细胞蛋白质组研究的双向电泳技术,提高其分辨率及重复性。方法提取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人的血液白细胞蛋白质,以固相pH梯度等电聚焦为第一向,再以垂直SDSPAGE进行第二向分离,银染显色。结果通过实验条件的多次筛选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白细胞蛋白质双向电泳图谱。结论初步建立了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白细胞蛋白质组双向电泳分析方法,具有较好的分辨率和重复性,为进一步较为系统、全面地确定正常及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细胞ERK底物谱组成成分,并从中寻找出对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早期诊断有价值的肿瘤标志物和有效治疗的“分子靶点”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肼苯达嗪能否诱导白血病细胞ERα重新恢复基因表达。方法应用RT-PCR检测肼苯达嗪处理白血病细胞株HL-60、MOLT-4、Jurkat前后雌激素受体α(ERα)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三种白血病细胞经过肼苯达嗪处理后,ERα恢复mRNA表达。结论肼苯达嗪对白血病细胞的ERα基因具有诱导基因表达的作用,可能使之成为一种新的白血病的去甲基化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美罗培南治疗白血病化疗后粒细胞缺少伴感染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耐药性。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82例粒细胞缺少伴感染患儿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观察组41例用美罗培南治疗,评估疗效,观察用药前和用药后炎症指标,记录症状改善时间及不良反应,比较两组耐药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2%,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5.37%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儿用药后的C反应蛋白、白介素-6降低(P<0.05);观察组用药后炎症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12.20%,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17.07%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对革兰阴性、阳性菌的耐药率分别为12.50%、13.33%,与对照组革兰阴性、阳性菌的耐药率20.00%和25.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罗培南在白血病化疗后粒细胞缺少伴感染患儿中治疗效果突出,同时能改善炎症指标及症状,不易产生耐药性。  相似文献   

15.
金雀异黄素诱导人乳腺癌细胞凋亡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金雀异黄素对体外培养的人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MT法、凋亡细胞的荧光显微镜、电镜观察和流式细胞仪的检测,观察了不同剂量的金雀异黄素诱导细胞凋亡。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ax和癌基因erbB2蛋白的表达。结果通过荧光显微镜和电镜技术观察到凋亡的MCF7细胞。流式细胞仪也检测到了金雀异黄素诱导MCF7细胞产生凋亡,并随着金雀异黄素浓度的增加,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蛋白水平检测表明金雀异黄素促进MCF7细胞Bax表达升高,抑制erbB2表达。结论金雀异黄素可诱导MCF7细胞凋亡,并主要是通过调节Bax和erbB2蛋白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16.
结核病困扰人类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至今仍是严重的公共问题。耐多药结核病(multidrug resistant tuberculosis, MDRTB)则有可能使结核病再度成为“不治之症”,因此,对结核病耐药机制的研究,已成为迫切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济南地区志贺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情况,并研究其耐药机制,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K-B法测定菌株对萘啶酸、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3种喹诺酮类药物的敏感性,PCR扩增gyrA、parC和qnr基因,选取部分PCR扩增产物进行DNA测序。结果62株志贺菌对萘啶酸、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是90.3%、29.0%和6.5%。所有菌株均扩增出了相应gyrA和parC基因产物,未检出qnr基因。耐药株均存在gyrA基因突变和parC基因突变;只对萘啶酸耐药的菌株gyrA基因存在83位氨基酸突变,而对萘啶酸和环丙沙星耐药株中则同时存在83位和87位氨基酸突变;parC基因存在80位SerIle的突变。结论该地区志贺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情况严重,而gyrA基因87位氨基酸突变是志贺菌对环丙沙星耐药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多重耐药阴沟肠杆菌流行状况及耐药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1,他引:23  
目的了解多重耐药阴沟肠杆菌的流行状况及耐药机制。方法58株临床分离的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的阴沟肠杆菌进行琼脂稀释法药敏试验、表型筛选法和聚合酶链反应克隆测序。结果58株阴沟肠杆菌表型筛选结果显示,高产AmpC酶株、单产ESBLs株和同时产AmpC酶和ESBLs株的检出率分别为65.52%、13.79%和20.69%;58株阴沟肠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高产AmpC酶菌株、单产ESBLs菌株和同时产AmpC酶和ESBLs菌株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率分别为55.3%、87.5%和16.7%;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率分别为28.9%、50%和8.3%;对头孢吡肟的敏感率分别为97.4%、37.5%和16.7%;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均为100%;58株临床分离株ESBLs编码基因的测序结果显示,分别为SHV-2、SHV-2a、SHV-12、CTX-M-14和CTX-M-3型ESBLs;58株临床分离株的ampD基因PCR扩增显示49株阳性,占84.48%,对其中8株进行克隆测序,均存在可疑的羧基端突变位点。结论产生AmpC酶和ESBLs是阴沟肠杆菌对头孢菌素耐药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白血病患儿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研究其危险因素。方法对某医院2013年9月—2016年11月小儿血液专科病房内110例患儿血培养分离的131株病原菌种类、耐药类型,以及患儿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 505份血培养送检标本中共培养病原菌131株(5.23%),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52.67%,革兰阳性球菌占43.51%,分离居前3位的依次为大肠埃希菌(15.27%)、肺炎克雷伯菌(15.27%)和人葡萄球菌(12.98%)。革兰阴性杆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头孢曲松及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性高,对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碳青霉烯类敏感性较好;革兰阳性球菌对青霉素、苯唑西林、红霉素和克林霉素耐药性较高,对替加环素、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和奎奴普丁/达福普汀敏感性较好。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混合感染、腹泻、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以及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与白血病血流感染患儿病死率相关。结论白血病患儿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广泛,耐药率高,积极预防和根据药敏结果进行合理治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住院费用情况,探讨影响AML患者住院费用的相关因素,以期为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和缓解患者经济负担提供依据.方法 北京市某三甲医院2017-2019年收治的所有AML住院病例资料来源于医院病案电子信息系统,治疗费用明细来源于医院收费结算系统,采用描述性分析对AML住院患者住院费用进行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