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郑州城区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郑州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其主要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采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设计的老年心理健康问卷,对郑州城区1200例老年人进行调查评定。结果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总分在性别、身体健康状况、教育水平和职业方面存在差异,在年龄方面总的差异不显著。结果改善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应促进老年人身体健康和提高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2.
70%~80%的老年疾病与心理因素有关,且心理因素对身心健康的影响越来越突出.高血压是影响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1,2].调查高血压病人的心理卫生状态,探讨心理因素对高血压发生、发展的影响,对防治高血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四川省独生子女老年父母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对322名独生子女老年父母进行调查,应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中的心理健康子量表,对老年人正向情绪、心理症状与负向情绪、认知功能方面进行评价。结果不同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年收入独生子女老年父母的自测心理健康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P<0. 01)。结论四川省独生子女老年父母自测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和收入情况对四川省独生子女老年父母心理健康状况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德阳市养老机构在住老人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德阳市13家养老机构中500位老人,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对老人基本情况、心理健康状况、主观幸福度(SWB)进行评估,同时采用barthel指数评估老人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调查中的公办、民办养老机构老人SCL-90中各因子得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调查中的老人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4个因子筛选阳性者(因子分2分)分别占总人数49.4%、32.8%,43.6%,40.8%。不同性别老人在躯体化因子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情况、ADL影响老人躯体化、抑郁、焦虑因子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养老机构老人SWB与ADL呈正相关,与SCL-90中阳性项目数呈负相关(P0.05)。结论养老机构老人心理健康水平总体偏低,合并躯体形式障碍、焦虑、抑郁心身疾病老人较多,尤其是日常生活不自理、合并慢性病老人。养老机构需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设施,加强心理干预,注重老人心身健康。  相似文献   

5.
老年偏头痛(MR)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之一,既往研究认为心理社会因素在MR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1~3],这些因素通过不同机制影响着MR的发生、发展.本研究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自评抑郁量表(SDS)及自评焦虑量表(SAS)对老年MR患者和老年健康者分别进行测试,分析老年MR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探讨其可能发生机制,以期为临床心理干预和提高老年MR患者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北京城区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7,自引:8,他引:27  
目的 调查北京城区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 ,分析其主要相关因素 ,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方法 对象为北京城区老年人 1 0 1 0例。采用自编老年心理健康问卷作为评定工具。结果 老年人心理健康总分存在显著的性别、教育水平和职业差异 ,年龄和婚姻差异不显著 ;健康满意度、生活满意度、经济满意度、夫妻关系满意度、亲子关系满意度、患病数、重大生活事件数与心理健康总分或分量表分相关显著 ;回归分析发现 ,健康满意度和教育水平对总分有显著影响。结论 北京城区老年人心理健康保持尚好 ,促进老年人身体健康和提高其教育水平将有助于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长春市社区老年居民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该市某一社区为例,抽取社区内居住的老年居民832例。采取问卷方式进行调查,主要内容包括社区老年居民的一般状况、心理健康状况及社会支持三方面。分析我国社区老年居民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对影响社区老年居民心理健康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老年社区居民的幸福感指数平均得分和百分制得分分别为16.82分和67.26分;调查结果显示,832例老年居民中有176例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社区老年居民的社会支持总分及其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各维度得分分别为34.46分及21.01分、6.80分、6.68分。影响社区老年居民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包括年龄、文化程度、退休前职业以及收入水平。结论只有针对影响老年居民心理健康的具体因素积极给予心理健康支持,才能够最大程度提升老年居民的晚年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老年肝硬化患者生存质量(QOL)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QOL调查问卷对老年肝硬化患者QOL状况进行评价;运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老年肝硬化患者QOL总评分明显低于健康人(P<0.05);与老年肝硬化患者QOL相关的因素包括肝硬化分级、乏力、病程、腹胀或腹水、纳差或便秘、情绪稳定性、社会支持、心理健康和婚姻状况;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肝硬化分级、不适症状、社会支持度和情绪稳定性是影响患者QOL的关键因素.结论 通过加强规范治疗,认真开展健康教育,争取全面的社会支持,给予老年肝硬化患者更多的心理帮助,能提高其QOL.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和分析老年口腔扁平苔藓(OLP)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对OLP患者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问卷调查,比较老年OLP患者和中国常模的SCL-90评分结果,并探讨老年OLP患者的临床特征与SCL-90总分的关系。结果老年OLP患者的SCL-90总分(t=2.168,P=0.03)、总均分(t=2.289,P=0.02)、阳性项目数(t=7.683,P<0.01)均明显高于常模组;老年OLP患者的抑郁(t=2.434,P=0.02)、焦虑(t=6.876,P<0.01)、恐怖(t=4.241,P<0.01)、偏执(t=2.262,P=0.02)得分均明显高于常模组;糜烂型老年OLP患者的SCL-90总分显著高于非糜烂型患者(P<0.01),而SCL-90总分与老年OLP患者的性别、文化程度、初复发情况无相关性(P>0.05)。结论老年OLP患者的心理健康情况相对偏低,且糜烂型患者表现更为严重,主要心理问题集中于抑郁、焦虑、偏执和恐怖。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城乡结合部农民的健康状况,为全面落实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均等化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择高行镇2个行政村本市户籍老人222例,进行常规体检、测血糖、血脂全套,计算体质指数。结果 222例受检者,正常4例,占1.8%;有1项以上异常者218例,占98.2%。检出疾病中依次为高血压(56.76%)、高三酰甘油血症(41.44%)、高胆固醇血症(38.74%)、糖尿病前期(26.13%)、糖尿病(14.41%)、超重(27.03%)、肥胖(8.11%)。超重、肥胖人群高血压、血糖异常、血脂异常的患病率明显高于体质指数正常和消瘦人群。结论农村老人健康堪忧,提倡健康生活方式是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并分析耐多药肺结核(MDR-PTB)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干预和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2年1月至2018年6月,对三亚中心医院、三亚市人民医院和三亚中医院收治的316例MDR-PTB患者,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因子。发放316份问卷调查表,最终收回合格问卷308份,合格率为97.5%。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MDR-PTB患者心理健康的因素。结果 MDR-PTB患者的负性心理以焦虑、抑郁、偏执和恐惧多见,分别占43.5%(134/308)、40.6%(125/308)、16.9%(52/308)、9.7%(30/308)。308例MDR-PTB患者,其中225例有负性心理(心理健康状况差组),83例未发生负性心理(心理健康状况好组)。心理健康状况差组SCL-90评估平均得分为(1.83±0.68)分,高于心理健康状况好组[(1.20±0.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17,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心理健康状况差组已婚者占61.8%(139/225),独居者占34.2%(77/225),睡眠质量一般或差者占65.3%(147/225),经济收入<3万元/年者占63.6%(143/225),有结核空洞者占61.3%(138/225),有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者占57.8%(130/225),治疗效果无好转者占64.0%(144/225),心理健康状况好组分别为74.7%(62/83)、19.3%(16/83)、45.8%(38/83)、37.3%(31/83)、34.9%(29/83)、74.7%(62/83)、42.2%(35/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4.465,P=0.035;χ 2=6.425,P=0.011;χ 2=9.661,P=0.002;χ 2=16.942,P<0.001;χ 2=17.017,P<0.001;χ 2=7.394,P=0.007;χ 2=11.872,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睡眠质量一般或差(OR=2.813,95%CI:1.718~6.529;P=0.018)、经济收入<3万元/年(OR=2.390,95%CI:1.604~5.748;P<0.001)、有结核空洞(OR=1.975,95%CI:1.416~4.530;P=0.037)、有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OR=3.517,95%CI:2.135~8.762;P=0.024)及治疗无好转(OR=6.113,95%CI:4.835~16.204;P=0.006)是影响MDR-PTB患者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结论 MDR-PTB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影响其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为睡眠质量一般或差、经济收入<3万元/年、有结核空洞、有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及治疗无好转,应加强对MDR-PTB患者的心理支持和关怀。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肺结节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 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偶发肺结节的成人进行横断面调查。 结果通过对178例肺结节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程度评价,发现大多数肺结节患者有轻度或中度焦虑。根据IES-R评分方差分析,女性患者比男性患者更易出现焦虑状态(P=0.036)。其他组别的IES-R评分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单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结节直径越大焦虑水平程度越高(P=0.041),"在CT上看到肺结节"(P=0.001)会增加焦虑水平,如何解释"肺结节很常见"可以减轻患者焦虑程度(P=0.006)。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轻(P=0.010)、低月收入(P=0.014)和结节直径较大(P=0.038)与较高的焦虑水平相关,"在CT上看到肺结节"可导致焦虑水平升高(P=0.002)。EQ-5D-5L效用得分为0.9578±0.0634,EQ-5D-5L量表对肺结节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评价是可以接受的,EQ-5D-5L效用与事件影响量表修订版(IES-R)得分呈负相关(r=0.3495,P<0.0001)。 结论肺结节人群中女性较男性更容易焦虑;如果患者自己在CT上看到肺结节,会增加焦虑程度。告诉患者肺结节很常见,可以降低焦虑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理危机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冠心病患者270例,分别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调查,同时检测炎性因子水平,根据是否有焦虑、抑郁症状随即分为观察组180例和对照组90例。1年后重新对以上个体进行SAS和SDS评分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检测。2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冠心病治疗,同时对观察组额外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干预后SAS和SDS评分明显降低(P<0.05,P<0.01)。观察组焦虑、抑郁患者干预后SAS和SDS评分较干预前明显下降,观察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1)。观察组干预后hs-CRP、TNF-α、IL-6水平较干预前明显下降(P<0.01),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心理危机干预可以减轻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降低炎性因子水平,但对无焦虑、抑郁患者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4.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心理健康水平。方法随机选取2006年1月至2007年1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消化内科门诊FD患者80例和正常健康对照者80例,用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MMPI)对其进行测评,分析两组量表得分的差异。结果MMPI10个临床基本量表中,FD患者的疑病症,抑郁症,癔症,精神衰弱,偏执狂得分均高于正常健康对照组(P均<0.01);女性患者的精神分裂和精神病症两临床基本量表得分均高于正常健康对照组(P均<0.05)。结论FD患者与正常健康者比较存在较多心理问题,治疗消化道疾病的同时更需要进行心理辅导治疗。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70例稳定期COPD患者和70例对照组的心理健康状况,用成组t检验的方法比较COPD组和对照组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结果在稳定期COPD患者中,HAMA、HAMD得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结论稳定期COPD患者伴有明显的焦虑和抑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治疗性健康教育(TPE)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疾病控制、生活质量、心理状况等方面产生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上海市杨浦区控江医院和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长海医院)呼吸内科门诊就诊的100例老年COP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  相似文献   

18.
BACKGROUND: We hypothesized that the factors which may influence health status would differ in patients at different disease stage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The present study investigated how impairments in health status were distributed in male patients at each disease stage according to the British Thoracic Society (BTS) guidelines, and analysed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clinical indices, the dyspnoea rating and the psychological status to the health status of patients at the three disease stages of COPD. METHODS: A total of 218 consecutive male patients with stable COPD were recruited from our outpatient clinic. All eligible patients completed pulmonary function testing, progressive cycle ergometry, a dyspnoea rating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MRC) dyspnoea scale], an assessment of their anxiety and depression [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 (HADS)], and an assessment of their health status [the St. George's Respiratory Questionnaire (SGRQ)]. The patients were categorized into three groups: mild COPD with a FEV1 at 60-79% of the predicted value, moderate COPD at 40-59% of the predicted value, and severe COPD at below 40% of the predicted value. RESULTS: Twenty-five patients (11%) had mild COPD, 72 patients (33%) had moderate COPD, and 121 patients (56%) had severe COP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for the total score and for three components on the SGRQ among patients at the three stages (one-way ANOVA, P<0.05). The scores for the total SGRQ and for the activity component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for patients with severe COPD than for patients with moderate COPD [Fisher's least-significant-difference (LSD) method, P<0.05], and also significantly higher for moderate COPD patients than for mild COPD patients. The maximal oxygen uptake (VO2 max) correlated significantly with the total SGRQ score in the mild patients [Pearson'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r) = -0.67], but not in the moderate or severe patients. The MRC dyspnoea scale had strong correlations with the SGRQ in all patient groups (r = 0.53 to approximately 0.70). Anxiety and depression on the HADS showed moderate correlations with the SGRQ score in the mild and severe patients (r = 0.51 to approximately 0.57).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in patients with mild COPD, the MRC and VO2 max accounted for the total score on the SGRQ. Anxiety on the HADS plus the MRC scale accounted for the total score on the SGRQ in patients with moderate COPD, and anxiety on the HADS, the MRC scale and the FEV1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the SGRQ severe COPD patients. CONCLUSIONS: The disease staging proposed by the BTS guidelines can separate patients with COPD according to impairments in their health status. Furthermore,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health status differed in patients at the three disease stages. Our findings support the boundaries used in disease staging and some recommendations from the BTS guidelines.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北京市高校离退休老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主要相关因素.方法 以"老年心理健康量表(城市版)"为研究工具,对304名北京市高校离退休老人进行调查.结果 北京市高校离退休老人整体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全国水平,尤其在高龄阶段,这种趋势更加明显;心理健康总体状况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和家庭结构上的差异均不显著;相对空巢组的适应能力好于非空巢组;子女关系、健康、身体锻炼以及经济收入状况对高校离退休老人的心理健康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结论 高文化程度对于高校离退休老人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相对空巢的家庭结构可能更加适合该群体;良好的子女关系、健康、身体锻炼以及经济收入状况是促进高校离退休老人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的阿司匹林抵抗(AR)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共纳入370例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其中Hhcy患者216例(Hhcy组),非Hhcy患者154例(对照组),均接受常规阿司匹林治疗(≥75mg)>1个月。阿司匹林的疗效评价采用光比浊法检测血小板聚集率,AR定义为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20%。结果 Hhcy组AR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6.7%vs 7.8%,P=0.012);与对照组比较,Hhcy组同型半胱氨酸和肌酐水平显著升高(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hcy是发生AR的独立危险因素(OR=2.406,95%CI:1.201~4.820,P=0.013)。结论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合并Hhcy的AR发生率明显增加,Hhcy是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发生AR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