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慢性髓系白血病(CML)细胞起源于CML多能造血干细胞,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功能强大的抗原提呈细胞。CML细胞在GM-CSF、IL-4、TNF-α等细胞因子的共同作用下,在体外可以诱导生成CML-DC,在自体或异体条件下均能刺激T细胞的显著增殖,发挥特异性的抗CML细胞毒效应。  相似文献   

2.
树突状细胞(DC)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免疫应答中的重要作用,使之成为当前肿瘤免疫治疗研究的热点。它是目前已知的功能最强的抗原递呈细胞,可在体内外活化CD4+、CD8+T细胞,从而激发一系列的特异性免疫应答。本文就其特性及其在抗肿瘤免疫特别是抗慢性髓系白血病免疫治疗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探讨干扰素α(IFN-α)对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来源树突状细胞(DC)表达趋化因子CCR7及分泌IL-10、IL-12P70的影响。在诱导CML-DCs的无血清条件培养基中,除加入SCF、GM-CSF、TNF-α及IL-4外.还加入不同浓度IFN-α。培养10—14天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共刺激分子及CCR7表达。G显带法显示Ph1染色体,噻唑蓝(MTT)法检测CML-DC刺激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状况,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IL-10及IL-12P70含量。结果显示:IFN-α(300U/ml)组与无IFN-α组比较其CML—DC的CD40、CD83、CD86及CCR7的表达均升高1倍,异体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中OD值增加1倍,Ph1染色体阳性比例及IL-10和IL-12P70浓度均减低。结论:IFN-α能够部分纠正CML-DC免疫表型及功能缺陷,这同其上调DC共刺激分子和CCR7表达及解除了CML血清中IL-10对CML—DC分化的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4.
PD-L1阻断对慢性髓系白血病源性树突状细胞的功能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序性死亡-1配体-1(PD-L1)作为近年来发现的B7家族新的成员,已被证实有免疫负调节作用,白血病源性树突状细胞(DC)高表达PD-L1可能是影响其功能的原因之一,本研究试图阻断PD-L1在DC上的表达以增强白血病源性DC的免疫刺激功能。应用人rhGM-CSF、rhIL-4及TNF-α细胞因子组合诱导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CML)分化DC,观察给予加或不加PD-L1单克隆抗体对DC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C免疫表型及PD-L1,MTT法检测DC刺激自体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ELISA法测定上清液中IFN-γ、IL-2和IL-10的水平。结果显示,负性调节分子PD-L1随着慢性髓系白血病源性树突状细胞(CML-DC)成熟表达不断升高,阻断PD-L1能增强CML-DC刺激自体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促进T细胞分泌IFN-γ和IL-2并抑制IL-10的产生(p<0.05)。结论:阻断PD-L1可增强白血病源性DC的功能,为白血病DC瘤苗治疗技术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探讨干扰素α对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表达Fas/FasL的影响。在CML—DCs的培养液中除加入SCF,GM—CSF,TNF—α及IL-4外,还加入IFN—α。培养10-14天,除了鉴定细胞免疫表型和Ph^1染色体比例外,还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达Fas/FasL比例,用PI染色分析细胞凋亡,ELISA法检测上清液sFas含量。结果表明:加入IFN-α后,CML—DC共刺激分子的表达显著改善,Ph^1(+)细胞比例随IFN—α浓度增加而减低;培养细胞Fas的表达上调,sFas含量却下降,FasL表达阴性,细胞凋亡比例增加。结论:IFN—α在改善CML-DC表型同时,可通过Fas途径促进Ph^1(+)细胞凋亡,使Ph^1(-)细胞数量相对增加。  相似文献   

6.
树突状细胞(DC)的生物学特性及共在免疫应答中的重要作用,使之成为当前肿瘤免疫治疗研究的热点。它是目前已知的功能最强的抗原递呈细胞,可在体内外活化CD4+、CD8+细胞,从而激发一系列的特异特性免疫应答。本语文就其科技司及其在抗肿瘤免疫特别是抗慢性髓系白血病免疫治疗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旨在探索钙载体(calcium ionophore,CI)诱导慢性髓性白血病(CML)细胞分化成树突状细胞(DC)的作用,了解诱导产生P210蛋白的情况和刺激自身T细胞产生针对CML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用CI和粒-单集落刺激因子(GM—CSF)联合诱导CML病人骨髓来源的单个核细胞,通过倒置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和超微结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分化抗原的变化和变化过程;用Western blot检测CML特异的肿瘤标志物P210蛋白在DC中的表达;通过乳酸脱氢酶(LDH)实验评估CI诱导的CML—DC刺激自身T细胞产生抗CML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结果表明:CML细胞经CI和GM—CSF联合诱导96小时后在倒置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DC典型的形态结构;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CD83、CD86、CD80、HLA—DR、CD40等细胞表面分化抗原的表达显著提高;Western blot实验表明,生成的CML—DC有P210蛋白的表达,与未经诱导的CML单个核细胞比较,用CI和GM—CSF联合诱导生成的CML-DC的P210蛋白表达水平降低;LDH实验表明,这些CML—DC刺激的自身T细胞对CML细胞的杀伤率显著高于用CML细胞刺激的自身T细胞。结论:CI和GM—CSF联合能快速诱导CML细胞分化成DC,这些CML—DC表达CML细胞特异的肿瘤标志物P210蛋白,但其表达水平较未经诱导的CML单个核细胞低;CML细胞经诱导生成的CML—DC能够刺激自身T细胞产生抗白血病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细胞诱导成树突状细胞(DC)的方法及其DC的功能,分离25例AML患者骨髓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含有细胞因子rhGM—CSF,rhIL-4,rhTNF—α的IMDM完全培养基中培养8—12天,进行细胞形态学、表型、遗传学及功能测定。结果表明:20/25例自诱导培养的第3天起,在倒置显微镜下可观察到部分细胞体积增大,形态由圆形变得不规则,可见驼峰样或细刺状胞浆突起;在第8—9天,该类细胞所占的比例达到峰值。至第12天,细胞总数及上述形态的细胞数量明显减少。诱导培养结束时收集细胞,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1/20例诱导前后细胞表面标志的表达,结果表明诱导前细胞不表达CD1a、CD80及CD83,低表达CD86、CD54和HLA—DR;诱导后细胞CD1a、CD80、CD83、CD86、CD54及HLA—DR的表达明显上调。在同种异体混合淋巴细胞反应(Allo-MLR)中,该类细胞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一对^3H-TdR的摄取能力明显高于AML细胞。FISH证实诱导生成的具有DC特征细胞的AML起源。结论:体外联合应用细胞因子可将AML细胞诱导成具有DC形态、表型及功能特征的细胞(AML—DC)。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自体白血病细胞裂解物 (ACL)冲击的完全缓解期的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 CR)患者骨髓细胞衍生的树突状细胞 (DC)体外能否刺激自体T细胞产生特异性抗AML细胞的细胞毒活性。方法 应用羊红细胞玫瑰花结程序从AML CR患者的骨髓中分离出去T细胞的骨髓单个核细胞 (TD BMNC) ,并培养在含联合细胞因子 (GM CSF、IL 4、SCF或TNF α)的条件下以产生DC ,并在培养的第 5天用ACL进行冲击。培养 7d后收获细胞 ,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其成熟DC表型。同时 ,这些细胞与经抗CD3抗体激活过的自体T细胞在低浓度IL 2条件下共培养 7d ,以产生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用乳酸脱氢酶释放实验测定溶细胞活性。结果  1 2例AML CR患者培养的骨髓单个核细胞均分化为成熟DC。其中 6例完成CTL活性实验。当效∶靶 =2 0∶1时 ,ACL冲击的DC致敏的自体T细胞与单纯IL 2或IL 2加无抗原冲击的DC组比较对自体AML细胞有明显的杀伤活性 ,而对K562细胞均无明显影响 (P <0 .0 1 )。结论 用AML CR患者白细胞裂解物冲击的骨髓细胞衍生的DC体外致敏自体T细胞可以产生AML细胞相关抗原特异性的CTL。  相似文献   

10.
慢性髓性白血病来源的树突状细胞的功能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为研究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的功能,将CML骨髓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含GM-CSF,IL-4,TNF-α的培养基中培养7-14天。利用流式细胞术对培养细胞进行表型鉴定,通过FITC-DX(FITC标记的葡聚糖)摄入实验,^3H-TdR掺入和MTT实验,以及LDH释放试验,分别检测不成熟DC对外源抗原的摄入能力,成熟DC对外源和内源抗原的呈递能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探讨干扰素(IFN)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的可能新机制,为临床治疗CML提供新的思路。用Ficoll密度离心法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用不同细胞因子组合体外诱导培养树突状细胞(DC),在倒置显微镜及光镜下观察DC形态,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表面标志(CD1a,CD83,CD86,HIA-ABC,HIA-DR,CD54)。MTT法检测其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能力。结果表明:经不同细胞因子组合所诱导出的DC,其特征性表面分子表达率均高于培养前的DC(P〈0.01);IFN-α+GM-CSF组DC表达HLA—ABC、HLA-DR明显高于IL-4+GM-CSF培养组(P〈0.05);而IFN-α+GM-CSF4-IL-4组DC的CD86表达率及MLR水平均高于其它细胞因子组合组(P〈0.05)。干扰素耐药组DC表面分子表达率及MLR水平较新诊断组和干扰素治疗有效组均明显减低(P〈0.05),但A、B、C各组的CD86表达率及MLR水平在IFN-α+GM-CSF4-IL-4因子组合条件下无明显差异。结论:CML骨髓单个核细胞在含有IFN-α的细胞因子组合条件下可分化为具有形态和免疫表型特征的DC,且表达较高的Ⅰ类和Ⅱ类分子、共刺激分子、黏附分子及MLR,表明干扰素治疗CML的机理可能与DC有关,这一结果提示通过增强内源性DC功能可能提高CML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探讨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骨髓中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亚群数量的变化特点。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对30例健康志愿者和77例初诊AML患者的骨髓进行髓样Dc(myeloid DC,mDC)和浆细胞样DC(plasmacytoid DC,pDC)标记,用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并用4色与传统3色两种设门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正常人骨髓中mDC与pDC的数量相比,4色设门方法分析显示,在77例初诊AML患者中:mDC数量减低、正常与增高的患者分别占74.0%(57例)、6.5%(5例)和19.5%(15例),pDC数量减低、正常与增高的患者分别占90.9%(70例)、7.8%(6例)与1.3%(1例);3色设门方法分析显示,mDC数量减低、正常与增高的患者分别占58.4%(45例)、19.5%(15例)和22.1%(17例);pDC数量减低、正常与增高的患者分别占46.8%(36例)、26.0%(20例)与27.3%(21例)。两种设门方法所得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AML—M2、M3与M4/M5几个亚型中,4色设门方法分析显示:mDC数量减低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81.4%、100%与42.1%;pDC数量减低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88.4%、100%与89.5%。M4/M5型与M2、M3型相比,mDC数量正常或增高的患者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C在各亚型中的数量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4色设门方法比传统3色设门方法更适用于初诊AML患者骨髓中mDC与pDC数量的研究;大部分初诊AML患者表现为mDC与pDC数量的减低;M4/M5型与M2、M3型相比,mDC数量正常或增高的患者较多,而pDC在各亚型之间未见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观察来源于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的CD34 细胞经两步培养扩增后产生的树突状细胞的抗白血病 免疫功能。从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骨髓或外周血中分离出CD34 细胞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别进行两步培养。 首先将其与rhFlt3-L和rhTPO共育7天,再与rhGM-CSF、rhTNF-α及rhIL-4共同培养14天,以诱导树突状细胞产 生:同时以rhGM-CSF、rhTNF-α及rhIL-4直接诱导体系作对照。获得的DC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免疫表型,电镜分 析细胞超微结构及G显带法进行的染色体分析后,并用MTT法检测DC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及T细胞对CML细 胞的杀伤作用.结果表明:慢性髓性白血病的CD34 细胞经过rhFlt3-L和rhTPO的初始扩增培养7天后,CD34 细 胞总数扩增77±5倍。用rhGM-CSF、rhTNF-α及rhIL-4诱导培养14天,DC产率达到(39±8)%,细胞扩增倍数及 DC比例均明显高于直接诱导产生的培养方法(P<0.01),且此DC能刺激自体或异体T细胞增殖,进而杀伤CML 细胞。结论:两步法体外扩增培养可明显提高DC前体总数及产率,优于直接诱导培养;CML细胞来源的DC可诱 导产生抗白血病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慢性髓系白血病(CML)的细胞遗传学特点及临床意义,对362例CML患者采用24小时短期培养法制备骨髓染色体,用R显带技术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将患者分为慢性期和急变期两组。结果表明:附加染色体异常、变异易位、Ph(-)bcr/abl(+)并伴有染色体异常者在两组中的比例分别为:70/268(26.1%)、19/268(7.1%)、4/268(1.5%);50/94(53.2%)、8/94(8.5%)、4/94、(4.3%)。362例标本中检出Ph阳性标本324例(89.5%),其中典型t(9;22)(q34;q11)易位297例(91.7%),变异易位27例(8.3%)。在27例变异易位中单纯变异易位13例,复杂变异易位13例,隐匿Ph1例。362例标本中共发现120例特殊核型异常。对上述异常分析显示,出现频率较高的数目异常有:+Ph:26例(21.7%);+8:12例(10.0%);+21:12例(10.0%);+19:9例(7.5%)。结构异常中以i(17q)最多,有16例(13.3%)。结论:与慢性期相比,急变期附加染色体、变异易位等异常率均明显增加,染色体核型分析有助于疾病进展的判断。  相似文献   

15.
树突状细胞(DC)是体内功能最强大的抗原提呈细胞,利用负载了白血病抗原的DC作为疫苗,将白血病抗原提呈给免疫效应细胞可以达到治疗白血病的目的。本文对近年在髓性白血病DC疫苗细胞来源、抗原负载方法、佐剂的使用、促进DC向淋巴结迁移及临床试验等方面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慢性髓系白血病的分型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是生物学和临床表现都呈异质性的疾病,目前认为它主要有CGL、aCML和CMML三个亚型。本文综述了这些类型的概况、血液学特征和FAB协作组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芒果甙诱导慢性髓系白血病K562细胞凋亡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本研究目的是探讨芒果甙对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系K562细胞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用噻唑蓝(MTT)法观察芒果甙时K562细胞生长的影响;应用细胞形态、DNA凝胶电泳和流式细胞术等观察芒果甙时K562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用RT-PCR方法观察芒果甙作用K562细胞后ber/abl融合基因在转录水平的改变。结果发现。25—200μmol/L浓度的芒果甙均能显著抑制K562细胞的增殖,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并能诱导K562细胞凋亡。随着药物作用浓度的增加,ber/abl融合基因的转录下调。结论:芒果甙可抑制K562细胞的增殖。并可能通过抑制bcr/abl融合基因的表达诱导K562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8.
慢性髓系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是一种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CML干细胞被认为是导致疾病发生、发展并最终急变的根源,目前尚缺乏稳定的动物模型证明CML干细胞的存在。本研究旨在通过建立CML裸鼠模型,探讨人CML细胞在BABL/c裸小鼠体内的生物学行为,并使CML干细胞在裸鼠体内富集成为可能。对4至6周龄的BALB/c裸鼠进行切脾(splenectomy,S),环磷酰胺腹腔注射(cytoxan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C)及全身亚致死剂量照射(sublethal irradiation,I)等预处理(SCI)后,经尾静脉接种(5-8)×10^7个人CML慢性期患者单个核细胞。对4至6周龄的BALB/c裸鼠进行全身致死剂量照射(lethal irradiation)后,经尾静脉接种5×10^6同源裸鼠骨髓细胞和(5-8)×10^7个人CML慢性期患者单个核细胞。应用RT-PCR、塑胶包埋病理切片以及流式细胞术等检测裸鼠各脏器及骨髓中人CML细胞浸润情况,并比较两种建模方法的优劣。结果表明,CML细胞能浸润至经SCI预处理的裸鼠骨髓体内,但目前成功率还很低,仅为通过BABL/c裸鼠建立人CML动物模型的一个开端。而经致死剂量预处理裸鼠,CML细胞未能浸润至骨髓。结论:人CML慢性期白血病细胞能在经SCI预处理的裸鼠体内形成白血病,为建立CML动物模型寻找到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旨在观察慢性髓系白血病(CML)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对K562细胞和原代急变期CML白血病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及意义.K562细胞和原代急变期CML白血病细胞分别与不同组别的BMMSC共培养,应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线粒体膜电位,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8、caspase-9、激活的caspase-3的表达.结果表明:CML急变期BMMSC不能抑制原代CML急变期白血病细胞的增殖,对K562仅有轻度的抑制作用;CML急变期BMMSC提高阿霉素处理后的K562细胞的存活率,并保护K562及原代CML-Bp骨髓单个核细胞,抑制阿霉素诱导的细胞凋亡(P<0.05);与CML慢性期及正常组BMMSC相比较,CML急变期BMMSC对白血病细胞的保护作用最强,其细胞共培养组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下降最少(P<0.05);检测CML急变期BMMSC共培养组的K562显示,活性Caspase-3表达均较单独K562+ ADM组明显下调,caspase-9表达显著增加(P<0.05).结论:CML急变期BMMSC下调阿霉素诱导的白血病细胞的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下降,稳定caspase-9蛋白非活性的表达和下调caspase-3蛋白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20.
在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治疗方法中,基因治疗可望消除恶性克隆细胞达到彻底治愈的目的。目前反义bcr/abl寡核苷酸,反义bcl/abl RNA、细胞因子基因、多药耐药基因治疗CML在实验研究中取得了重要进展,为临床治疗CML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