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异丙酚与异氟醚复合应用于开颅术中的控制降压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 40例开颅手术病人 ,在气管内吸入异氟醚 0 .6~ 1 .0MAc基础上 ,行控制呼吸 ,施行手术。需降压时静脉给予异丙酚 2 .5mg/kg ,再用输液泵维持输入异丙酚至手术不需降压为止 ,同时调整异氟醚为 0 .5~ 0 .8MAc ,监测降压效果及血压恢复情况。结果 :静脉输入异丙酚 2 .5mg/kg后 3.5± 0 .7min ,血压达到理想的控制血压水平 ,MAP为 1 2 .7± 1 .5KPa ,用输液泵调整输入速度为 5~ 5mg/kg/h ,可维持这一水平 ,停用异丙酚后 4.8± 0 .3min ,血压可恢复原水平 ,且无反跳现象。结论 :这种控制降压方法效果确切 ,可靠  相似文献   

2.
瑞芬太尼在颅内肿瘤手术中控制性降压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德良  高润兴  李恒 《广东医学》2008,29(7):1154-1155
[[摘要] 目的 观察异氟醚、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复合麻醉在颅内肿瘤手术中瑞芬太尼的控制性降压效果。 方法 择期颅内肿瘤患者30例,在吸入异氟醚1.5-2.0%同时微量泵泵注丙泊酚100-300mg/h,随机分为两组:瑞芬太尼降压组和硝普钠降压组,术中均使MAP下降20-30%,瑞芬太尼组(Ⅰ组)瑞芬太尼开始泵注速度为0.1-0.15μg/kg/min,使MAP降至目标水平后,泵注速度减至0.06-0.1μg/kg/min维持;硝普钠组(Ⅱ组)以3-9μg/kg/min微泵泵注,使MAP降至目标水平后泵注速度减至1-6μg/kg/min维持。对降压前后及降压期间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PETCO2进行监测以观察降压效果及血压恢复情况进行对比。 结果 两组的控制性将压效果满意,但Ⅱ组控制性降压期间,HR明显增快,出血量相对增多,停用硝普钠后可致HR升高和MAP反跳。而Ⅰ组控制性降压平稳,停用瑞芬太尼(4.0±0.5)min后血压自然恢复至术前水平,无"反跳"现象。降压期间HR明显减慢外,CVP、SPO2、PETCO2及ECG均无明显变化。 结论 瑞芬太尼在颅内肿瘤手术中的控制性降压与硝普钠相比,效果更确切,且出血量相对更少而且更安全、易于掌握。 [关键词] 瑞芬太尼;硝普钠;控制性降压;颅内肿瘤手术  相似文献   

3.
开颅手术行异丙酚复合地氟醚控制性降压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地氟醚复合异丙酚控制性降压应用于颅脑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择期开颅手术 35例病人 ,术中分离切除瘤体时通过增加地氟醚和异丙酚浓度使平均动脉压 (MAP)较术前下降 30 %~ 40 % ,维持 30~ 45min ,并维持MAP >5 0mmHg。监测降压前即刻 ,降压 1、3、5、10、2 0、30min和升压前即刻 ,升压 1、3、5、10、2 0、30、40、5 0min等时相地氟醚浓度和异丙酚输注速度、血流动力学和脑脊液压 (CSFP)以及降压前、中、后脑氧代谢等指标的变化 ,并观察麻醉苏醒恢复情况。结果 维持控制性降压所需地氟醚吸入浓度为 6 4%± 4 1% ,异丙酚输注速度为 5 1μg·kg-1·min-1± 2 7μg·kg-1·min-1。达到控制性降压所需时间为 6~ 35min。升压所需时间为 12~ 41min。术后自主呼吸恢复而且潮气量 >30 0ml/次所需时间为 17min± 10min ,麻醉苏醒时间为 2 5min± 19min。降压初期 3~14min心率一过性可逆性增加。CSFP脑膜剪开后及降压期间呈进行性下降 (P <0 0 5 )。与降压前比较 ,降压期间SjvO2 升高 ,脑氧摄取率 (ERO2 )和D(a jv)O2 下降 (P <0 0 5 ) ,而CaO2 和CjvO2 无明显变化 (P >0 0 5 )。结论 地氟醚复合异丙酚控制性降压所需的地氟醚和异丙酚浓度较低 ,降压迅速 ,术后呼吸恢复快 ,麻醉苏醒时间短  相似文献   

4.
①目的 探讨异丙酚 -异氟醚复合控制性降压对交感 -肾上腺髓质系统的影响。②方法 选择需控制性降压的颅脑手术患者 2 0例 ,在吸入异氟醚 0 .5~ 1 .0麻醉浓度 (MAC)基础上 ,同时静注异丙酚 6~ 1 0mg/ (kg·h) ,当手术需要降压时增快异丙酚输入速度至 30~ 40mg/ (kg·h) ,并分别于降压前及降压后 1 0、2 0、30分钟各抽取动脉血测定肾上腺素 (E)、去甲肾上腺素 (NE)、多巴胺 (DA)及 5 -羟色胺 (5 -HT)的浓度 ,同时监测降压程度及停药后血压恢复程度。③结果 以上参数在降压 1 0、2 0、30分钟时均无显著变化。降压期间HR ,CVP ,MVP无显著异常。④结论 异丙酚 -异氟醚复合控制性降压对交感 -肾上腺髓质系统无明显影响 ,此降压方法易于调控 ,效果确切 ,可在临床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5.
异丙酚和异氟醚复合麻醉对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异丙酚和异氟醚复合麻醉对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的影响。方法:20例口腔颌面部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Ⅰ组(n=10)采用吸入异氟醚维持麻醉;Ⅱ组(n=10)采用微量泵持续输入异丙酚和吸入异氟醚维持麻醉。以0.01%硝酸甘油溶液使MAP降低30%。结果:Ⅱ组血压易于下降和维持,停止降压后MAP显著低于I组(P〈0.05),HR明显慢于I组(P〈0.01);Ⅱ组硝酸甘油平均剂量显著低于I组(P〈0.01),硝酸甘油总量较I组减少54%;两组围术期尿量无明显差异。结论:异丙酚和异氟醚复合维持麻醉可增强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七氟醚复合异丙酚用于无痛胃镜检查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60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SP组(七氟醚异丙酚组)和P组(异丙酚组),SP组用面罩法吸入8%七氟醚-O25L/min,麻醉后鼻导管吸入2%七氟醚-O2,检查开始前静注异丙酚0.5mg/kg,检查结束前1min停止吸入七氟醚,吸入纯O2。P组静注异丙酚2mg/kg诱导,术中持续泵注异丙酚3~5μg/kg.min,手术结束时停止输注。观察麻醉期间的MAP、HR、SpO2。记录诱导至麻醉的时间、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SP组术中SpO2、HR与P组差异有显著性。SP组和P组诱导至麻醉的时间分别是72±16s和34±11s,差异有显著性。苏醒时间分别是2.6±1.3min和2.2±1.4min,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七氟醚复合异丙酚麻醉,诱导平稳,苏醒迅速,可安全的应用于无痛胃镜检查。  相似文献   

7.
异氟醚或异丙酚麻醉对血糖及胰岛素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颅脑手术中吸入异氟醚麻醉或静注异丙酚麻醉静脉血血糖及胰岛素浓度的变化。方法 :30例颅内肿瘤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异氟醚组与异丙酚组 ,每组 15例。两组诱异用药相同 ;麻醉维持分别为异丙酚或异氟醚。于诱异前、插管后、麻醉维持 30min及 6 0min采静脉血 ,测定血糖和胰岛素浓度。结果 :异丙酚组各时点血糖、异氟醚组各时点胰岛素浓度无显著变化 ;异氟醚组血糖浓度在麻醉后 30及 6 0min明显升高 (P <0 .0 5及P <0 .0 1) ,异丙酚组胰岛素浓度在麻醉后 6 0min显著升高 (P <0 .0 5 )。结论 :异氟醚麻醉下血糖显著升高 ,而异丙酚麻醉血糖无显著变化 ,故异丙酚麻醉较适用于颅脑手术。  相似文献   

8.
控制性降压在鼻腔内窥镜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异氟醚复合硝酸甘油在鼻腔内窥镜手术中的控制性降压效应。方法:将40例ASAⅠ~Ⅱ级鼻窦炎需行鼻腔内窥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均用异丙酚、芬太尼、维库溴胺进行麻醉,B组术中应用异氟醚复合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维持平均动脉压(MAP)在9.33~10.7 kPa。结果:异氟醚复合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可减少异丙酚和芬太尼用量,易于维持控制性低血压状态,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和减少失血量,术中尿量正常,ECG示无心肌缺血改变,无反射性心动过速及反跳性高血压,术后清醒拔管,无精神智力异常。结论:异氟醚复合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在鼻腔内窥镜手术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异丙酚和安氟醚麻醉对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异丙酚麻醉对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的影响。方法 :2 0例口腔颌面部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Ⅰ组吸入安氟醚维持麻醉 ;Ⅱ组用微量泵持续输入异丙酚维持麻醉。以 0 .0 1%硝酸甘油溶液使MAP降低30 %。结果 :Ⅱ组血压易于下降和维持 ,停止降压后MAP显著低于Ⅰ组 (P <0 .0 5 ) ,HR明显慢于Ⅰ组 (P <0 .0 1) ;硝酸甘油平均剂量显著低于Ⅰ组 (P <0 .0 1) ,硝酸甘油总量较Ⅰ组减少 4 0 % ;两组围术期尿量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异丙酚维持麻醉可增强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效果 ,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靶控输注(target continue infusion,TCI)瑞芬太尼复合吸入异氟醚控制性降压对开颅手术患者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择期开颅手术患者30例,ASAⅡ~Ⅲ级,随机分为2组:异氟醚控制性降压组(ISO组)和瑞芬太尼复合异氟醚控制性降压组(RF组),每组15例。2组麻醉诱导后至打开硬脑膜前均吸入1%异氟醚维持麻醉,打开硬脑膜后ISO组逐渐增加异氟醚吸入浓度,RF组开始TCI瑞芬太尼行控制性降压,使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h pressure,MAP)降至术前的70%,维持30min后,IS0组降低异氟醚吸入浓度,RF组停止TCI瑞芬太尼,终止降压。采用CO2复吸入法无创心肺功能监护系统(NICO2^TM)连续监测心率(heartrate,HR)、心排血量(cardiac output,CO)、心指数(cardiac index,CI)、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SV),分别于手术前(T0)、降压前(T1)、达到目标血压即刻(T2)、5min(T3)、10min(T4)、20min(T5)、30min(T6)及停止降压5min(T7)、10min(T8)、30min(T9)时记录MAP、HR、C0、CI、SV并计算外周血管阻力(systemic vascular resistance,SVR)。结果与降压前比较;ISO组T2~5时SVR降低,T6,7时SV降低(P〈0.05),RF组T2-8时HR减慢、CO、CI、SVR降低(P〈0.05),SV各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ISO组比较,RF组T2~8时HR减慢、CO、CI降低(P〈0.05),降压达到目标血压及血压恢复时间短(P〈0.05)。结论开颅手术TCI瑞芬太尼复合吸入异氟醚控制性降压,达到目标血压时间短,效果确切,可控性好,并且降压期间不增快心率,不抑制心肌收缩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靶控输注(TCI)异丙酚复合麻醉下地尔硫卓控制性降压的效果。方法择期髋关节置换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2组麻醉诱导相同。手术开始前观察组以5.0μg.kg-1.min-1的速度持续静脉泵注地尔硫卓,每2 min调高2.5μg.kg-1.min-1,直到平均动脉压(MAP)降至8.0 kPa,并维持MAP 7.3~8.7 kPa至手术结束。对照组不施行控制性降压。记录控制性降压开始即刻(T1)、开始后30 min(T2)、60 min(T3)和停止降压后15 min(T4)心率(HR)、MAP,并于以上各时点行动脉血气分析、胃黏膜二氧化碳分压(PgCO2)和胃黏膜的pH(pHi)测定,同时记录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缩短(P<0.05);地尔硫卓使血压下降至目标血压所需时间为(6.5±2.5)min,地尔硫卓泵注速度为(10.2±3.3)μg.kg-1.min-1,停药后(13.5±4.1)min MAP恢复至降压前水平。与T0相比,观察组T2、T3时HR、MAP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T2、T3时HR、MAP降低(P<0.05)。2组各时点动脉血pH、PgCO2及pH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CI异丙酚复合麻醉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持续泵注地尔硫卓控制性降压可控性好,降压及恢复平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管扩张药硝酸甘油和吸入麻醉药异氟醚行控制性低血压的效果。方法:将ASA~脑动脉瘤手术患者30例分为两组(n=15)均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硝酸甘油降压组(A组),剪硬膜开始即泵注硝酸甘油,从1μg/(kg.min)开始,术中根据血压调整浓度;异氟醚降压组(B组),剪硬膜开始即吸入异氟醚,两组目标血压是使平均压降为基础值的70%。采用HXD-I型监测仪监测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心电图(ECG)、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监测异氟醚呼气末浓度。分别记录基础值、降压前、降压中30min、停止降压后20min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并计算心率收缩压乘积(RPP),并在以上相应时点行血气分析。记录麻醉时间、手术时间、降压起效时间(开始降压至达到目标血压所需时间)、降压时间(剪硬膜开始至瘤体夹闭后10min)、降压停止后恢复时间(停止降压至达到基础值血压所需时间)、拔管时间、清醒时间(OAA/S评分达4~5分所需时间)。结果:两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降压时间、拔管时间、清醒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降压起效时间和恢复时间B组比A组明显延长(P<0.05)。两组MAP、HR、RPP在基础值、降压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血气分析在各时间点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HR、RPP在降压30min和停止降压后20min均比降压前明显升高(P<0.05),A组在降压30min和停止降压后20minHR、RPP较B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吸入异氟醚行控制性低降压较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好。  相似文献   

13.
Han RQ  Li SR  Wang BG  Wang EZ  Liu W  Wang S  Zhao JZ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4):286-289
目的 观察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病人采用异氟醚控制性降压前、后体循环及载瘤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 ,研究异氟醚控制性降压对脑血管痉挛的影响。方法 选择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病人 30例 ,美国麻醉师协会 (ASA)Ⅰ~Ⅱ级 ,随机分为两组 :异氟醚降压组 (15例 )和异氟醚非降压组 (15例 )。非降压组术中吸入 1肺泡气最低有效浓度 (MAC)异氟醚维持麻醉。降压组行异氟醚控制性降压 ,平均动脉压下降幅度 30 %~ 4 0 % ,夹闭动脉瘤后降低异氟醚吸入浓度 ,终止降压。分别于降压前、降压后 30min、动脉瘤夹闭后即刻、停止降压后 30min(非降压组于相应时间 )测定循环指标变化 ;于切皮前、动脉瘤夹闭后即刻、2h、4h取脑脊液测定S10 0B蛋白含量 ;于动脉瘤暴露后夹闭前后测定载瘤动脉近心端及远心端主要分支血管的血流速度 ;并于术后 1周随访病人 ,记录有无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结果  (1)异氟醚降压后 30min ,平均动脉压由诱导前的 95mmHg± 12mmHg (1mmHg =0 133kPa)降至 5 9mmHg± 5mmHg,停止降压后 30min血压回升至 75mmHg± 8mmHg。降压后外周血管阻力及心肌收缩速度下降 ,但心率及心输出量均无明显变化。 (2 )降压组在动脉瘤夹闭后 4h脑脊液中S10 0B浓度明显升高 (F =17 4 95 ,P =0 0 0 0 ) ,显著高于未降压组 (t=2 8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靶控输注(target continue infusion,TCI)瑞芬太尼复合吸入异氟醚控制性降压对开颅手术患者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择期开颅手术患者30例,ASAⅡ~Ⅲ级,随机分为2组:异氟醚控制性降压组(ISO组)和瑞芬太尼复合异氟醚控制性降压组(RF组),每组15例.2组麻醉诱导后至打开硬脑膜前均吸人1%异氟醚维持麻醉,打开硬脑膜后ISO组逐渐增加异氟醚吸入浓度,RF组开始TCI瑞芬太尼行控制性降压,使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h pressure,MAP)降至术前的70%,维持30 min后,ISO组降低异氟醚吸入浓度,RF组停止TCI瑞芬太尼,终止降压.采用CO2复吸入法无创心肺功能监护系统(NICO2<'TM)连续监测心率(heart rate,HR)、心排血量(cardiac output,CO)、心指数(cardiac index,CI)、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SV),分别于手术前(T0)、降压前(T1)、达到目标血压即刻(T2)、5 min(T3)、10 min(T4)、20 min(T5)、30 min(T6)及停止降压5 min(T7)、10 min(T8),30 min(T9)时记录MAP、HR、CO、CI、SV并计算外周血管阻力(systemic vascular resistance,SVR).结果 与降压前比较,ISO组T2~8时SVR降低,T6,7时SV降低(P<0.05),RF组T2~8时HR减慢、CO、CI、SVR降低(P<0.05),SV各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ISO组比较,RF组T2~8时HR减慢、CO、CI降低(P<0.05),降压达到目标血压及血压恢复时间短(P<0.05).结论 开颅手术TCI瑞芬太尼复合吸人异氟醚控制性降压,达到目标血压时间短,效果确切,可控性好,并且降压期间不增快心率,不抑制心肌收缩力.  相似文献   

15.
唐自跃  张玉龙 《四川医学》2007,28(6):649-650
目的探索瑞芬太尼、异丙酚复合异氟醚的静吸复合麻醉,对颅内动脉夹闭术及颅内巨大肿瘤切除术中实施控制性降压的合理有效的麻醉管理方法。方法颅内动脉瘤11例,脑膜瘤9例采用靶控输注系统(8/6/4)法则利用微泵持续输注复合吸入麻醉,对颅内动脉夹闭术及巨大肿瘤切除术中实施控制性降压。结果20例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均较平稳,心率60~90次/min,MAP50~65mmHg;SpO2≥99%,ECG正常,ETCO225~30。结论合理有效使用瑞芬太尼、异丙酚复合异氟醚的静吸复合麻醉,精细的麻醉管理对颅内需实施控制性降压的手术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王薇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2):1510-1512
目的:评价瑞芬太尼用于全身麻醉下经鼻内窥镜垂体瘤切除术行控制性降压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将30例患者随机分为芬太尼(F组)和瑞芬太尼(R组)。麻醉诱导相同,微泵注丙泊酚、瑞芬太尼(R组)或芬太尼(F组)并吸入异氟醚及间断静注维库溴铵维持麻醉。需降压时R组临时静注瑞芬太尼2μg/kg降压并增大瑞芬太尼泵入浓度进行血压控制,F组以0.5μg/kg/min~6μg/kg/min速度泵入硝普钠,均将平均动脉压(MAP)降至55mmHg~65mmHg,封闭颅骨瓣时停止降压,维持降压时间一般为60min左右。记录各时段的心率及血压的变化,同时观察麻醉苏醒情况及副作用。结果:在控制性降压期间F组与R组均可将MAP降至目标血压,与降压前相比,两组血压降低(P<0.05),R组心率(HR)降低(P<0.05),F组HR高于降压前(P<0.05),停降压后R组较F组血液动力学更平稳,术后苏醒更迅速(P<0.05)。结论:瑞芬太尼可安全用于全身麻醉下经鼻内窥镜垂体瘤切除术行控制性降压,降压过程方便、安全、有效,停降压后血液动力学平稳,无反跳性高血压的发生,麻醉苏醒迅速、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舒芬太尼、异丙酚复合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控制性降压,在脑动脉瘤夹闭术中实施管理方法.方法 术前均行CT、MRI、DSA确认为脑动脉瘤患者40例.术中实施控制性降压,控制MAP为8.0~9.33kPa,脑动脉瘤夹闭后停止降压,使MAP升至10.64~11.97 kPa,手术结束后均带管人住ICU病房,呼吸机支持治疗.结果 术中血液动力学均较平稳,均未出现反跳性高血压,脑松弛状态良好.术毕1~2 h内拔管32例,4~6 h内拔管8例,40例患者均无麻醉死亡,术后恢复良好.结论 舒芬太尼、异丙酚复合异氟烷控制性降压用于脑动脉鲻瘤夹闭术效果好,血液动力学稳定,具有脑保护作用,术后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8.
邬云斌  符斌  肖继红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16(11):1483-1484,1490
目的:观察异氟醚用于鼻内窥镜术患者控制性降压时的疗效,探讨异氟醚控制性降压的机理。方法:选择20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鼻内窥镜手术患者,手术初期用硝酸甘油1μg.kg-1.min-1,逐渐加快输注速率,控制平均动脉压(MAP)55~65mmHg,当心率>100次/min时,静注艾司洛尔,使心率控制在90次/min以下,随后逐渐升高吸入异氟醚浓度到1.5%~2.0%,降低硝酸甘油的输注速率,直至停用硝酸甘油和艾司洛尔,测定麻醉前、停用硝酸甘油和艾司洛尔10、30min及呼气末异氟醚不同浓度时压力感受反射敏感性(BRS)。结果:当呼气末异氟醚浓度达到1.5%后(30±15)min停用硝酸甘油和艾司洛尔。随着异氟醚呼气末浓度的增加,BRS逐渐降低,不同时间点间BR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异氟醚达到一定麻醉深度或抑制BRS,用于鼻内窥镜术控制性降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控制性降压技术在颅脑手术中应用较广。异氟醚控制性降压因易于控制 ,副作用少等优点日益受到重视 ,但单纯用异氟醚降压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若同时辅助应用一些血管扩张药物则可增强降压效果 ,减少其用量。本文旨在探索硝普钠复合异氟醚控制性降压的临床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择期神经外科手术患者 4 3例 ,ASAⅠ~Ⅱ级 ,男 2 3例 ,女 2 0例 ,年龄 (18~ 67)岁 ,平均 (4 0 .5± 15 .3)岁 ,体重 4 7~ 79kg ,平均 (5 2 .6±10 .3)kg。其中脑膜瘤 12例 ,垂体瘤 8例 ,胶质瘤 5例 ,听神经瘤 2例 ,动脉瘤 4例 ,后颅窝肿瘤 4例 …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进行控制性降压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Ⅱ-Ⅲ级择期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Ⅰ组、(异丙酚组)和Ⅱ组(异氟醚组),在夹闭动脉瘤期间施行控制性降压,分别记录剥离动脉瘤前3min、降压后5min.夹闭动脉瘤即刻、停止降压后5min及停止降压后15min各个时间的循环指标的变化。结果:停止降压后5min,两组MAP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停止降压后15min,两组MAP均回升但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与异氟醚复合瑞芬太尼相比血压回复较快,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更适合用于颅内动脉瘤夹闭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