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穿刺法(modified seldinger technique,MST)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置管困难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12月-2010年12月收治的69例置管困难患者,经视觉和手的触觉无法找到可穿刺的血管,采用超声引导下MST进行PICC置管,观察置管的效果。结果患者置管成功率100.00%;置管时疼痛评分1-3分,平均(1.35±0.64)分,为轻度疼痛;置管时间18-60min,平均(29.52±10.28)min;并发症情况:发生穿刺点出血5例,送管不顺利3例,导管异位至颈静脉9例。结论超声引导下MST应用于PICC置管困难的患者,能提高患者的置管成功率,减轻患者置管时疼痛,缩短置管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改良塞丁格技术在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16例重症难置PICC的患者选择合适的血管、穿刺部位和进针方向,在超声引导下应用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结果:本组116例患者均一次性置入,置管成功率为100%,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是一种安全、实用的置管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modified seldinger technique,MST)置入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的系统化培训效果。方法将2009年12月~2011年12月在本院接受超声引导下MST置入PICC常规专科培训的护士29名设为对照组,将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在本院接受超声引导下MST置入PICC系统化专科培训的护士29名设为实验组。2个月后比较两组培训效果。结果带教老师认为实验组学员对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及操作技能一次成功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两组学员理论知识及技能考核成绩比较,均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系统化培训教学模式优于常规培训教学模式,其能明显提高学员超声引导下MST置入PICC技术及理论知识。  相似文献   

4.
总结271例患者经超声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PICC的护理。护理重点为做好物品准备,对患者进行宣教指导,重视患者评估及穿刺血管定位,熟练掌握穿刺置管技术,在穿刺过程加强观察,出现异常及时处理,同时做好穿刺后处理。271例中,1次穿刺成功232例,2次穿刺成功39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联合塞丁格技术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8例需行PICC置管的恶性肿瘤患者,根据肘部血管条件,良好者(即直视或可触及有弹性的肘部静脉)作为对照组(540例),差者﹙即直视或触摸不到肘部静脉﹚为实验组(468例)。对照组患者按常规在肘部静脉置入PICC导管,实验组患者通过贵要静脉或肱静脉在超声引导联合塞丁格技术下置入PICC导管。比较两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置管成功率及术后机械性静脉炎、静脉血栓、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实验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静脉血栓、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结合赛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使用超声引导联合改良塞丁格技术对恶性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早期相关静脉血栓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3年12月行PICC置管的恶性肿瘤患者81例,根据置管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1例,行超声引导联合改良赛丁格(modified seldinger technique ,MST)下PICC置管;对照组40例,行M S T下PICC置管。统一于置管后第15天予置管侧上肢进行血管彩超检查,观察两组血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血栓发生率为2.4%(1/41),对照组血栓发生率为17.5%(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使用超声引导联合改良塞丁格技术进行PICC置管有助于控制早期PICC相关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超声引导辅助改良塞丁格技术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在超声引导下辅助改良塞丁格技术在PICC置管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10月至2010年2月经我院PICC专科护士会诊后认为无法在直视下穿刺置入PICC管的60例患者,经Site-Rite 5超声引导下辅助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三向瓣膜PICC管,分析其置管效果.结果 60例患者均成功置入PICC管,成功率100%,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超声引导下配合改良塞丁格置入PICC管是一种实用、安全、成功率高的置管方法,对局部血管条件差的患者更突显其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非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在肿瘤患者中心静脉导管(PICC )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20例自愿选择PICC置管的住院肿瘤患者,将12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改良组和常规组。常规组采用传统的PICC置管方法,改良组采用改良塞丁格技术(9号头皮针头替代赛丁格套件中的18G套管针)进行穿刺置管,记录一次置管成功率、穿刺点渗血、静脉炎发生率和VAS评分,观察置管前后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 )评分变化。结果改良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组( P<0.05),穿刺点渗血和静脉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VA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置管前,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后,改良组评分比常规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非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应用于肿瘤患者PICC置管可有效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减少穿刺点渗血和静脉炎发生,减轻患者疼痛,改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用于肿瘤患儿PICC置管的效果。方法将2011年应用超声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行PICC置管的65例肿瘤患儿作为观察组,以2010年应用常规穿刺法留置PICC导管的45例肿瘤患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置管成功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低于对照组,但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穿刺时间长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肿瘤患儿应用超声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穿刺法进行PICC置管,能提高置管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与传统盲穿置管两种方法在并发症方面的差异。方法选取2010年2月~12月我科住院的1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PICC盲穿。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置管。比较两组在置管过程中、置管后第2天、第5天、第6天至导管拔除四个阶段,置管一次成功率、穿刺点渗血、静脉炎、置管侧肢体舒适度、导管相关性感染及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差异。结果两组置管一次成功率及导管异位发生率,静脉炎发生率及肢体肿胀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置管第6天至导管拔除期间,在静脉血栓及肢体舒适度方面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能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静脉炎、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增加肢体的舒适度,可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174例患者在B超引导下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PICC的时机、部位、置管静脉及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处理方法。结果 174例患者穿刺置管成功率96.0%,置管后主要并发症有穿刺点渗血、静脉炎、导管异位、导管堵塞、渗液。结论 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在PICC置管中提高了置管的成功率,PICC穿刺时机宜选择在首次化疗时,穿刺部位首选右侧肘上贵要静脉、熟练技术及良好的维护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超声评估配合改良塞丁格技术在难置PICC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对68例难置PICC患者,先行上臂血管超声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选择合适的血管应用改良塞丁格技术进行PICC术,术后给予常规置管护理。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次性穿刺成功,置管成功率100%,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评估配合改良塞丁格技术是一种安全、实用的置管方法,尤其适用于难置PICC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超声评估配合改良塞丁格技术在难置PICC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 对68例难置PICC患者,先行上臂血管超声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选择合适的血管应用改良塞丁格技术进行PICC术,术后给予常规置管护理.结果 所有患者均一次性穿刺成功,置管成功率100%,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超声评估配合改良塞丁格技术是一种安全、实用的置管方法,尤其适用于难置PICC患者.  相似文献   

14.
蔡雪彬  黄宗琼  李秋 《华西医学》2014,(7):1232-1233
1病例介绍 患者女,105岁。因"腹痛、腹胀伴恶心呕吐4 d"于2013年3月10日急诊入院治疗。临床表现:右上腹及左下腹阵发性疼痛伴腹胀及恶心、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左下腹可复性包块突出可手法还纳。CT检查示:左腹股沟见小肠肠管疝出,肠腔胀气,胃移至后下纵隔,疑食管裂孔疝,双肺肺气肿征象,主动脉壁钙化。诊断为食管裂孔疝、左侧腹股沟疝、急性肠梗阻。予禁食禁饮、胃肠减压、抗感染、止咳化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在B超引导下辅助改良塞丁格技术解决无法在直视下直接穿刺置入PICC的置管方法.方法 选取2009年10~12月经我院PICC专科护士会诊后认为无法在直视下穿刺置入PICC的32例患者,经B超引导下运用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三向瓣膜PICC.结果 32例患者均成功置管,成功率达100%,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B超引导下运用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PICC,是一种实用、安全、成功率高的置管方法,对局部血管条件差的患者更突显其优势,解决了无法直视置入PICC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叶昱  马灵  龚红霞 《华西医学》2013,(2):265-266
目的总结运用改良塞丁格技术实现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方法与经验。方法 2009年11月-2012年3月对51例肿瘤患者应用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PICC,其中10例在超声引导下施行。结果 50例首次操作置管成功,1例首次置管失败,1周后再次置入成功,无重要并发症。结论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具有良好的临床实用性、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我科为老年医学科,长期输液患者较多,且大部分高龄患者组织、器官机能减退,皮下组织疏松,血管弹性差、脆性大,置管保留时间短。PICC置管满足了治疗的需要,保护了血管,极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但对肘部血管条件差,看不到或摸不到血管的老年患者,我科2009年12月~2010年8月,在血管超声(简称US)引导下使用改良塞丁格技术(简称MST,也称微插管鞘技术)进行PICC置管,成功实施了20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直式静脉留置针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在危重婴幼儿PICC置管中的应用。方法对2013年1月-2015年8月我科收治的43例2岁以内危重婴幼儿运用24G直式静脉留置针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进行PICC置管。结果 43例患儿均置管成功,一次穿刺成功35例,2次穿刺成功8例,X线定位后3例导管进入颈内静脉,调整后进入上腔静脉。2例导管反折进入胸壁静脉,调整后进入锁骨下静脉。结论直式静脉留置针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可以提高危重婴幼儿PICC置管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改良塞丁格技术和传统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技术在鼻咽癌患者诱导加同期放化疗中应用的利弊。方法按随机分配原则,单号置管的患者行传统PICC置管设为A组(35例),双号置管的患者行改良塞丁格技术设为B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置管后在舒适度、相关并发症、价格方面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置管舒适度、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改良塞丁格技术优于PICC技术,但改良塞丁格技术的费用高于PICC技术费用。结论改良塞丁格技术提高了诱导加同期放化疗鼻咽癌患者化疗时的舒适度,减少了相关并发症。但传统PICC技术有价格优势,对于血管条件好、经济条件差的患者仍不失为一种可选择的置管方法。  相似文献   

20.
PICC是一种从肘部静脉导入且末端位于上腔静脉的静脉穿刺技术。PICC穿刺技术的应用,减少了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插管的并发症,可长期输入高渗性及刺激性强的药物。PICC置管尤其适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