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体内脂质过氧化反应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本文对36例ICVD患者血清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和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检测,并作相关分析。结果显示,ICVD患者血清MDA含量及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显著升高;MDA含量与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提ICVD患者体内脂过氧化与血液流变关系十分密切,自由基反应可能是影响血液流变学的重要因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体内脂质过氧化反应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本文对36例ICVD患者血清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和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检测,并作相关分析。结果显示,ICVD患者血清MDA含量及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显著升高,MDA含量与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提示ICVD患者体内脂质过氧化与血液流变学关系十分密切,自由基反应可能是影响血液流变学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检测了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42例和对照组30例的脑脊液超氧化物岐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病例组MnSOD和MDA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CuZnSOD含量轻型患者高于中、重型患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高于对照组和梗塞组,而且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呈显著性负相关。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期患者脑脊液SOD的增高反映了脑组织对缺血的防御反应,尤其是CuZnSOD对缺血比较敏感,可以反映出神经功能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92例经CT确诊的缺血性脑卒中及188例正常对照的血浆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在各年龄组,病例组的血浆LPC)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还发现:在病例组中<50岁组,其血浆LPO水平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中≥70岁组的血浆LPC)水平(t=2.7150,p<0.01)。分析血脂水平与血浆LPO的关系,发现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对照组与血浆LPO水平呈明显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15和0.17,P分别<0.05和<0.02)。另外,还分析了LPO与甘油三酯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关系,则未发现明显相关美系。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膜类脂化学的进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机体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及其脂过氧化作用参与了脑缺血后的神经细胞损害。癫痫灶神经细胞常有缺血改变,癫痫的发病机制是否也有自由基病理学过程参与?值得研究。我们对6例临床及脑电图确诊的癫痫患者,手术时根据皮层电图指示,分别取了有痫波放电部位及正常脑电活动部位脑组织进行了过氧化脂质(LPO)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测定,现将结果分析于下。资料及方法一般资料:男:5,女1。年龄18~34岁,平均26.16岁。癫痫发作类型:部分性发作发展至全身发作3例、大发作3例。病程最短10个月,最长18年,平均8.1年。癫痫灶位置:额叶3  相似文献   

6.
7.
脂质过氧化对脑血管痉挛的影响及超氧化物歧化酶的防治作用宋德坤,杨琼英,何洁我们测定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兔基底动脉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过氧化氢酶(CAT)含量变化,并观察脑血管痉挛发生的情况,以探讨氧自由基在脑血管痉挛发病...  相似文献   

8.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游离脂肪酸与脂质过氧化反应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游离脂肪酸(FFA),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及氧自由基清除酶超氧歧化酶(SOD)含量在病程不同阶段变化的观察,探讨血管性脑损害的花生四烯酸代谢与脂质过氧化反应之关系。 材料与方法 1987年6月~1988年5月入本科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57例,其中男33例,女24例,平均63.1岁。全部患者都做头颅CT检查。根据临床表  相似文献   

9.
本文测定了30例脑血管病(CVD)患者血浆及红细胞膜脂质过氧化物水平以及红细胞膜流动性。结果表明:CVD 患者血浆及红细胞膜MDA、红细胞膜平均微粘度(6)明显升高,伴有心肌损害者更为明显;直线相关分析表明:红细胞膜微粘度与血浆及红细胞膜MDA存在明显正相关,提示CVD患者血浆及红细胞膜脂质过氧化物的增高,是导致红细胞膜流动性降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对25例健康人和23例急性缺血性脑梗塞患者检测了全血自由基浓度、血清过氧化脂质和维生素E浓度。结果表明,急性缺血性脑梗塞患者全血自由基和血清过氧化脂质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维生素E水平则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过氧化脂质水平与全血自由基浓度呈正相关、与血清维生素E水平呈负相关。提示急性缺血性脑梗塞病人体内存在自由基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1.
某些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红细胞过氧化脂质含量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硫代巴比妥酸反应比色分析法检测了47例脑出血、42例脑梗塞、11例老年性痴呆和14例帕金森病患者的Ery-LPO含量,并以40例健康老年人作对照,结果分别为39.6085±9.2147、38.7614±8.9835、40.1242±7.8856、39.8769±9.3427、33.1506±3.3612nmol/gHb(s),各患者组的Ery—LPO含量均显著高于健康老年人之值(P<0.01),提示患者体内的脂质过氧化反应明显增强,Ery—LPO含量检测可作为这些疚病疗效评价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缺血性脑血管病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状态的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FIB)在脑梗死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观察有血栓倾向的疾病、TIA、急性脑梗死患者及正常对照组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聚集率(PtAgt)和FIB浓度。结果 脑梗死急性期的PLT 明显低于正常组和其它疾病组,各疾病组的MPV 和FIB明显高于正常组,PtAgt各组无明显差异。FIB与欧洲卒中评分(ESS)成正相关。结论 血小板和FIB的变化出现在脑梗死之前,它们促进了血栓的形成,FIB的水平可作为评价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激光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DJZ—Ⅲ型多功能血管内照射治疗仪 ,将 3 0例经头颅CT证实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按急性期和后遗症期分为 2组 ,通过激光照射血循环治疗 ,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  3 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特别是对急性期病人效果明显。结论 激光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激光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DJZ-Ⅲ型多功能血管内照射治疗仪。将30例经头颅CT证实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按急性期和后遗症期分为2组,通过激光照射血循环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3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特别是对急性期病人效果明显。结论激光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经体外反搏(ECP)治疗135例患者疗效分析略加讨论如下:一般资料本组收集住院病例经体外反搏治疗脑缺血性疾病135例,按1986年第二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经临床及实验室确诊为脑供血不足88例,脑梗塞恢复期47  相似文献   

16.
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病诸多的病理基础可简单地归纳为三个方面,即(1)心脏疾病,(2)动脉壁的病变,(3)血液粘度增高、流动性降低。各有许多原因,引起这三方面病理改变其中血小板行为异常被公认为有特殊作用,循环中血小板聚集及其释出物,可成为血管壁损伤的病因,可能是动脉硬化的起始因素,也是动脉硬化斑块表面的凝块形成直至闭塞管腔的血栓形成、心脏栓子形成和血管痉挛的原因之一。它是一个  相似文献   

17.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神经降压素含量变化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生理学家Carraway和Leeman等(1973)从牛的下丘脑提纯P物质时,发现了另一种生物活性物质,能使小鼠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皮肤血管扩张及血压下降。由于这种物质位于神经组织,又有降压作用,故称神经降压素(NT)。现已证明NT不仅存在于哺乳动物和人的脑组织,也广泛存在胃肠道及其它组织中,它具有广泛的生物学特性。目前,关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血浆NT变化报道较少,我们测定了31例ICVD患者血浆NT含  相似文献   

18.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高密度脂蛋白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高密度脂蛋白含量的变化。方法 选择缺血性脑梗死患者 38例 ,对照组 2 0例 ,检测血清高密度脂蛋白含量 ,将不同类型梗死灶与血清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进行比较。结果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明显降低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5 ) ,腔隙性梗死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血清高密度脂蛋白含量降低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监测血清高密度脂蛋白水平 ,并对其进行调控 ,对降低脑血管病发病率有着重要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9.
脂质过氧化作用是指在不饱和脂肪酸中发生的一系列自由基反应。近年来一些研究表明,脂质过氧化作用与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及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为此,我们测定62例急性脑血管病血清脂质过氧化物(Lipid Peroxide,LPO)水平,并与86例健康者比较。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高密度脂蛋白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20例,设立对照组120例,检测血清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将不同病情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高密度脂蛋白含量降低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对高密度脂蛋白进行监测及调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