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茏骨为古代巨型脊椎动物的骨骼化石,味甘而涩,性平,入心、肝二经,有镇肝潜阳、宁心安神、收敛元气、涩精止汗、固冲止滞之力。牡蛎为牡蛎科动物牡蛎的贝壳,味成而涩,性微寒,入肝、肾二经,擅软坚化痰、敛阴潜阳、固阴精降逆气、敛汗治冲止带。二者相伍不温不寒,应用于临床,每具下列功效。  相似文献   

2.
牡蛎,味咸、涩,性微寒,人肝、肾经.生用能平肝潜阳、镇心安神、软坚散结,煅用能收敛固涩.诚如《本草备要》对其作用描述得更清楚:"咸以软坚化痰,消瘰疬结核,老血疝瘕.涩以收脱,治遗精崩带,止嗽敛汗,固大小肠."前人有"用药之妙,如将用兵,兵不在多,独选其能;药不贵繁,唯取其功"之说,导师卢太坤教授因牡蛎价廉物美而喜用于男科疾病的治疗且取得了良好疗效,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3.
牡蛎,味咸、涩,性微寒,人肝、肾经.一般教科书多认为其具有平肝潜阳,软坚散结,收敛固涩之功效.<神农本草经>谓牡蛎"主伤寒寒热,温疟洒洒,惊恚怒气,除拘缓,鼠瘘,女子带下赤白."<名医别录>言其可治"荣卫虚热去来不定,烦满,止汗,心痛气结,止渴,除老血,涩大小肠,止大小便,疗泄精、喉痹、咳嗽、心胁下痞热."<本草备要>对其作用描述得更清楚:"咸以软坚化痰,消瘰疬结核,老血疝瘕.涩以收脱,治遗精崩带,止嗽敛汗,固大小肠."聂惠民教授善读医书,勤于思索,常用牡蛎治疗外感咳嗽、烦躁惊狂、颈腋瘰疬、带下泄利等病症,把牡蛎所具有的功效发挥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4.
介绍严兴茂运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味治疗怪汗的临床经验。严兴茂认为,怪汗由阴阳失调、阳浮于外、阴泄于表所致。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具有调和阴阳、潜阳敛阴之效。方证相应,可运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味辨治:或加引经药物,常以汗出部位立法;或合方而用,治其兼证;或加收敛止汗之品,加强敛汗之功;或加滋阴助阳之味,加强扶正固表之效,灵活运用,以收捷效。  相似文献   

5.
张仲景用药法度严谨 ,配伍精当 ,且疗效卓著 ,故一部《伤寒杂病论》为后世崇奉为“医方之祖”。其16 8种用药 ,每一味药物的配伍都蕴涵深刻妙义 ,如牡蛎为临床常用药 ,性味咸、微寒 ,归肝、肾经。今人多以其潜镇、软坚、敛涩之功而治疗阳亢神扰、痰核结块及体虚滑脱诸症。然在张仲景方中 ,其配伍则更具匠心 ,兹据张仲景所论结合历代本草文献的有关阐释浅述于下 ,冀对开拓牡蛎的临床应用有所裨益。1 化解湿热牡蛎性微寒有清热之功 ,味咸有破溃之力 ,故适用于湿热互结之证。《注解伤寒论》曰 :”牡蛎……咸以泄水气。”《本草纲目》云其 :“…  相似文献   

6.
牡蛎泽泻散     
正恶性肿瘤患者长期住院卧床,百脉流通不畅,血不利则成水津,痰浊瘀塞也可想见。《伤寒论》第395条言:"大病差后,从腰以下有水气者,牡蛎泽泻散主之"无疑是应对之方。《本经疏证》对本方的分析比较值得推崇:"下病者上取,上病者下取,牡蛎泽泻散治腰以下水气不行,必先使商陆、葶苈,从肺及肾开其来源之壅,而后牡蛎、海藻之软坚,蜀漆、泽泻  相似文献   

7.
<正>牡蛎又称蛎蛤、蛎房,为牡蛎科动物近江牡蛎、长牡蛎或大连湾牡蛎等的贝壳,全年均可采集。采到后取出内肉,留壳,洗净晒干即可药用。其性凉,味咸涩,入肝、肾经,具有敛阴、潜阳、止汗、涩精、化痰、软坚的功效,用于治疗惊痫、眩晕、自汗、盗汗、遗精、淋浊、崩漏、带下、瘰疬、瘿瘤等症,是常用的一味中药,市场上有以同科动物褶牡蛎冒充药用牡蛎,使用时注意鉴别。  相似文献   

8.
<正> 龙骨、牡蛎,前人有称之“治痰之神品”,“惊痫颠痉之圣药”。运用得当,对内伤、外感证均有效验,也是妇科病常用之药。《神农本草经》谓其“主女子漏下,症瘕坚结”,“赤白带下”。《本经逢原》谓其“治女子漏下……胎漏肠风,益肾镇心,为收敛精气要药”。古医籍记载龙骨、牡蛎可化痰破络,安五脏,疗阴阳乖离之病,敛正气而不餽邪气,收敛之中仍有开通之力,入肝敛气,入肾固脱,久病虚脱者不在所忌。由此可见,龙骨、牡蛎治疗妇科病,可  相似文献   

9.
牡蛎泽泻散是《伤寒论》治疗“大病差后,腰以下有水气”之方,其中运用牡蛎、海藻等咸寒药物治疗水饮证,是一种比较独特的用药方法。自王朴庄提出“牡蛎、海藻水中之物能软坚而去水”后,注家多承此说。1985年版全国统编教材《份寒论讲义》亦云:“社蛎、海藻软  相似文献   

10.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由桂枝、炙甘草、龙骨、煅牡蛎四药组成,故名。本方出自《伤寒论》,其第118条云:“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历代医家多数认为,本方是治太阳病误火劫津复下、重伤心阳。以致心阳虚损而烦躁惊悸之主方。然笔者在多年临床实践中用本方治疗郁怒伤肝、肝胃气逆所敛之顽固性呃逆、呕叶、嗳气等多例,无一不效。兹将典型病例三则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11.
吐血一症,首当止血。张锡纯遵《内经》之旨,紧抓胃气上逆这一基本病机,无论其证或虚或实,或凉或热,皆以降胃之品为主,如代赭石、半夏、大黄等,使气顺吐止,则血不致奔脱;同时善用收敛之品如龙骨、牡蛎、山茱萸等,以敛补胃中血管破裂之处,遂成止血之功。张氏通过降逆、收敛二法,急则治标;血止之后,又须防其瘀滞,化瘀生新为其治疗吐血的第二步,常用三七、血余炭等防止瘀血产生。止血活血后进一步辨寒热虚实,为治吐血之第三步。张氏"寒降汤""温降汤""清降汤""滋阴清降汤""保元寒降汤"等治吐血方的方名,可以体现其通过辨寒热虚实以治其本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二加龙骨汤附载于《金匮要略&#183;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后注文“《小品》云:虚弱汗出者,除桂加白薇、附子各三分,故曰二加龙骨汤”.结合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方证“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可知两方证均为阴阳两虚之虚劳所设.《外台秘要》第十六卷虚劳梦泄精条载“疗梦失精,诸脉浮动,心悸少急,隐处寒,目眶疼,头发脱者”.陈修园《时方歌括&#183;重可镇怯》同样指出“治虚劳不足,男子失精,女子梦交,吐血,下利清谷,浮热汗出,夜不成寐”.并总结该方“探造化阴阳之妙,用之得法,效如桴鼓.”笔者结合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的证治规律将本方临床中用于治疗因阴阳两虚、阴不敛阳、虚阳浮越出现的诸多病证,取得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乌梅入药历史悠久,早在2000多年前就被医家所用,《神农本草经》列其为中品,谓:“主下气,除热烦满,安心,肢体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痣,恶肉。”历代医家在此基础上又有很大的发挥,如《名医别录》增入“止下痢,好唾口干”。《本草纲目》载其“敛肺涩肠,治久咳,泻痢”。其后《本草纲目》又添入了“治溲血,下血,诸血证,口燥咽干”。笔者经几十年临床实践认为:乌梅在止咳、止汗、止崩、止泻、止带等五个方面有较好的疗效。1止咳嗽乌梅止咳主要用于久咳、干咳。临床把咳嗽习惯上分为实证和虚证,实证多由外感风寒或风热,其咳必兼有表证,其治解表…  相似文献   

14.
此方载于《伤寒论》:“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主之”(第112条)。《类聚方广义》云:“柴胡加龙骨牡蛎治狂症胸腹动甚,惊惧避人,兀坐独语,昼夜不眠,或多猜疑,或欲自死,不安于床者”。又云:“治狂癎,亦当以胸胁苦满,上逆,胸腹动悸等为目的”。《方函口诀》云:“此方为镇坠肝胆郁热之主药,故不但治伤寒胸满烦惊,亦治小儿惊癎,大人癫癎”。  相似文献   

15.
芒硝,味咸辛苦,入胃、大肠、三焦经,有润燥软坚、泻火解毒之功效。经方诸承气汤用其治疗阳明燥热症;《本经》言其:“可化七十二种结石”;《简便方》载其外用可治皮肤疮肿疱疹、赤热痒痛,化水点眼治目赤肿痛;《证治准绳》载其治疗喉头痛烂等。因其价廉  相似文献   

16.
略论张锡纯运用龙骨牡蛎的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春盈 《陕西中医》1996,17(3):135-135
<正> 张锡纯临床善用龙骨、牡蛎,且两药往往同用治疗各种疾病。张氏认为两药质相同,性相近,功相似,合用相得益彰,“每能益其功而又补各自之不足”。现就以下几个方面,略论张氏合用龙骨牡蛎的特点。 1 敛汗 张氏视龙骨,牡蛎为止汗要药,认为“其味咸质粘,最具翕收之力”能收敛元气,止汗液,常与具有酸收之性的山萸肉合用,一般多入复方中,也可重用两药,单独煎服以敛汗。 2 摄血 张氏认为“龙骨,特蛎最能摄血之本源,况龙骨善化瘀血,牡蛎善消坚积,二药  相似文献   

17.
乌梅丸方出自《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篇,由乌梅、细辛、干姜、黄连、附子、当归、黄柏、桂枝、人参、花椒等组成。原主治蛔厥、久利。但发展至今,诸多医家认为该方不只是一个简单的驱虫、止利方,细审其方义,用寒用热,既温且通,兼补兼施,能敛又散,  相似文献   

18.
刘铭君  唐方 《河南中医》2007,27(10):9-10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出自《伤寒论》107条,由柴胡、半夏、党参、龙骨、牡蛎、桂枝、大黄、铅丹、茯苓、黄芩、生姜、红枣等12味药组成。用治“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从本质上分析,该证仍属于少阳病范畴,只是其临床病证的表现更加复杂而已。所以,其主治之方,由小柴胡汤加味而成,是表里同治、邪正同治的和解之方。  相似文献   

19.
白芍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芍药的根。味苦、酸,微寒。归肝经。有平抑肝阳,养血敛阴,柔肝止痛的作用。《本经》言其主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大明本草》言其治:“女人一切病,胎前产后诸疾。”我院省级名老中医李春华主任医师对此药的配伍运用,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现择要介绍如下。1配桑叶桑叶苦、甘,寒,除具有疏风清热、清肝明目的功效外,时珍言:“桑叶乃手、足阳阴之药,汁煎代茗,能止消渴”,且能“止藿乱腹痛吐下。”丹溪言其“止盗汗”。《普济方》中用于治疗头发不长。《千金…  相似文献   

20.
总结了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一书方剂及医案中应用山茱萸的特色。分析了山茱萸的用量特点和用法特色。发现张氏用量灵活,常用超大剂量以回阳救逆;还长于补敛结合治上逆、补敛心气以止心悸、通利气血止腿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