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循证护理在妇科肿瘤术后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循证护理是以护理研究为依据,为临床实践制定指南,其核心是使以经验为基础的传统护理向以科学为依据的现代护理的方向发展,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我科2004年1月- 2005年2月将循证护理应用于636例妇科肿瘤手术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收到了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在妇科肿瘤患者中采用血栓弹力图联合循证护理对其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21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于我院妇科治疗的妇科肿瘤患者 98 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49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给予血栓弹力图联合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干预前后的疼痛情况以及血液流变动力学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血液流变动力学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 VAS 疼痛评分、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高切还原黏度、全血低切还原黏度及全血方程 K 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妇科 肿瘤患者中采用血栓弹力图联合循证护理可减少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缓解患者的疼痛感以及改善其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联合循证护理在预防神经外科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6月1日~2019年9月30日112例神经外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血栓弹力图联合循证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下肢疼痛情况、凝血指标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术后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长于对照组,而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的量少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全血低切还原黏度、全血高切还原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及全血方程K值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血栓弹力图联合循证护理干预可改善神经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修复术后凝血功能状态,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4.
刘臻解雪  卢海英 《现代护理》2005,11(22):1918-1919
对15例骨盆骨折病人运用循证护理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指出高血压、糖尿病及缺乏早期肢傣功能锻炼是导致骨盆骨折术后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直接诱因,有针对性的实施护理措施,有效防止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5.
对15例骨盆骨折病人运用循证护理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指出高血压、糖尿病及缺乏早期肢体功能锻炼是导致骨盆骨折术后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直接诱因,有针对性的实施护理措施,有效防止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6.
解成香  叶宇齐 《全科护理》2013,11(22):2065-2066
分析8例妇科恶性肿瘤病人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总结相应的护理对策,提出应加强高危病人的评估、一般护理、心理护理、患肢护理、用药护理及康复护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60例术后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肢疼痛、瘙痒、感觉异常、沉重、跛行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患侧-健侧大腿、小腿周径差值均小于护理前,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的GCQ评分均提高,SAS、SD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的生理、心理、环境、社会关系领域评分均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应用在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中,可减轻患者患肢症状,缩小患侧与健侧下肢周径差值,有利于增强躯体舒适度,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提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基于最佳证据制定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及管理的循证实践方案,并评价其在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成立循证实践项目小组,通过循证获取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及管理的最佳证据并进行应用。通过查看病志和现场查看等方式收集资料,在证据应用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及医护人员进行基线调查和两轮审查,并对证据应用进行障碍因素分析,制订针对性的改进措施。结果 共形成19条质量审查指标,证据应用前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证据应用前后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早期活动锻炼、自我监测及术后注意事项3个维度依从性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证据应用前后医护人员各审查指标执行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最佳证据制定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及管理的循证实践方案,可规范科室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管理流程,提高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的依从性,提高医护人员对证据的执行率。  相似文献   

9.
赵青 《全科护理》2012,(18):1687-1687
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uous thrombosis,DVT)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发病后严重影响病人正常生活和工作。下肢肿胀、疼痛和深静脉怒张是DVT的三大主要表现,严重者还可因血栓脱落造成肺栓塞,危及生命。因此,加强护理人员的理论水平,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循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Autar评估表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12月仪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6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Autar量表评估结果给予不同危险等级患者相应的护理干预。观察所有患者护理后DVT发生情况,同时比较护理前后生活质量。结果:入选患者中经有效护理后,无1例发生深静脉血栓。护理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utar评估表在预防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中具有显著应用价值,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循证护理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我院就诊的41例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随机抽样法将其中28例分为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其余13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2组治疗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3.1%,显著高于观察组.观察组FIB值、D-D值、CD62p表达值、DQ值、ZQ值及GQ值比对照组显著降低,而PC值比对照组显著升高.结论 将循证护理应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可显著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医用弹力袜(ES)或与间歇充气装置(IPC)联合使用预防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405例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肝素组、单纯ES组、ES+IPC组,每组135例。对照组术后仅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单纯ES组使用医用弹力袜进行下肢局部加压,ES+IPC组将间歇充气装置套于医用弹力袜外间歇性加压下肢。所有患者在术后3—7d内每天进行双下肢深静脉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三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所需时间及术后测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物抗原(tPA-Ag)。结果术后血管彩超检查显示,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ES+IPC组为4.4%,低于肝素组和单纯ES组(P〈0.01);ES+IPC组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平均时间(6.5±0.6)d,长于其他2组(P〈0.01)。凝血/纤溶指标检测显示肝素组术后6h和术后24hVI'高于术前,术后6h和术后24h高于单纯ES组和ES+IPC组(P〈0.05);ES+IPC组术后6htPA—Ag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ES与IPC联合使用能降低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DVT发生率,延缓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刘华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16):117-118,121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颅脑手术后股静脉置管引起深静脉血栓中的作用。方法将本科颅脑手术后放置右股静脉置管的120例患者分为2组,对50例术后放置股静脉置管的患者(实验组)采取循证护理的方法,制定、落实预防措施,与采取循证护理前的70例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循证护理能有效降低颅脑手术后股静脉置管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对提高护理质量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足底静脉泵应用于骨科下肢关节置换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意义。方法选取下肢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随机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足底静脉泵进行物理治疗,2组均在固定时间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肢静脉。结果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足底静脉泵运用于骨科下肢关节置换术后对预防深静脉血栓有帮助,且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高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是脑卒中的主要发病因素,也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临床护理工作中加强对高危患者的评估观察、及时准确的健康宣教、各种运动等物理治疗改变肢体静脉血流滞缓、避免对下肢静脉的有创操作以及防止血液的高凝状态可以有效预防脑卒中患者DVT的发生;合理饮食、患肢正确体位、局部溶栓、介入术后护理以及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是DVT患者护理的要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下肢手术后有症状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方法和预防措施。方法:对5例下肢手术后发生有症状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彩色多普勒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下肢手术后小腿出现疼痛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最早出现并具有很高诊断价值的临床特点。手术后肢体加压包扎是促进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因素。结论:下肢手术后出现小腿后侧疼痛时应考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彩色多普勒检查可明确诊断。对高危患者围手术期应采取综合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导管溶栓治疗2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包括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及并发症观察.结果:手术均顺利进行,术后19例患者患肢肿胀、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2例出现出血倾向,调整用药3 d后消失.无1例出现肺栓塞.结论:完善术前准备,加强术中、术后观察和及时处理,可有效避免相关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8.
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护理措施。方法:将我科74例骨科手术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和预见性护理组各37例。预防护理组除常规护理外增加加强观察、早期活动、穿弹力袜、抗凝药物使用等。观察两组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预防护理组的深静脉栓塞发生较常规护理组低(P0.05)。结论:骨科手术后采用预防性护理措施能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 2009年11月至2010年11月从我院选取104例骨科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实施普通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比较2组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 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通过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预防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对预防乳腺癌单侧乳腺改良根治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意义.方法 将2010年4月至2011年11月315例乳腺癌行单侧乳腺改良根治术的患者作为循证护理组,将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行单侧乳腺改良根治术的30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传统护理组.循证护理组应用循证护理理念和最佳证据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传统护理组则应用传统护理常规进行护理.结果 循证护理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0.417%,传统护理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95,P<0.05).结论 循证护理能有效发现患者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并可以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