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3 毫秒
1.
目的比较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与应变率成像(SRI)技术在大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DSE)中诊断心肌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49例疑诊冠心病患者,分别于静息、10、20、30、40μg.kg-1.min-1多巴酚丁胺负荷下获取心尖两腔、四腔观清晰组织速度成像图。脱机分析侧壁、室间隔、前壁、下壁心肌基底段、中段心内膜下心肌QTVI与SRI曲线,QTVI测量参数为收缩期峰值运动速度(VS)和舒张早期峰值运动速度(VE),SRI测量参数为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SYS)和最大应变(εMAX)。结果根据常规HDDSE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冠心病组患者心肌节段区分为正常节段与缺血节段(缺血组);与对照组正常节段(正常组)比较,静息状态下,缺血组与正常组节段间VS、VE、SRSYS、ε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峰值负荷时,与正常组各节段比较,缺血组各节段VS、VE、SRSYS、εMAX明显减低(P<0.05)。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为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将峰值负荷下基底段心肌VS≤9.6cm/s,中段心肌VS≤8.3cm/s,SRSYS≤-2.6s-1为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截断值,DSE中QTVI诊断心肌缺血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0.8%、80.4%;DSE中SRI诊断心肌缺血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3.6%、85.7%。与QTVI比较,DSE中SRI诊断心肌缺血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显著增高(P<0.01)。结论DSE中QTVI与SRI技术均能准确、无创检测冠心病缺血心肌,SRI技术敏感性、特异性更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和应变率成像(SRI)技术定量评价冠心病局部心肌收缩异常的价值。方法应用QTVI、SRI技术,测量冠心病组(41例)和正常对照组(40例)心肌长轴方向12个节段的收缩期峰值速度(PSV)、收缩期峰值应变率(PSSR)、收缩期速度达峰时间(Tsv)、应变率收缩达峰时间(Tsr)。结果①冠心病组PSV、PSSR较对照组减低(P<0.05),Tsv、Tsr较对照组延长(P<0.05)。②PSSR对于缺血节段的检出率高于PSV(P<0.05),Tsr对缺血节段的检出率最高(68.5%)。结论QTVI、SRI对于定量分析冠心病局部心肌收缩运动异常具有重要价值,SRI更优于QTVI。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心肌组织应变率显像技术(SRI)结合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试验(ASE)对于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在11只开胸犬中先后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建立心肌缺血及梗死模型。分别记录基础状态、缺血状态(LAD狭窄60%~70%)、梗死状态(LAD100%闭塞)下的组织多普勒图像,并分别于三种状态下进行腺苷负荷试验并记录上述图像。结果非LAD节段:缺血及梗死状态下各项指标较基础状态无显著性改变,应用腺苷后较用药前亦无显著性变化。LAD节段:与基础状态比较,缺血状态下其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peak sys)显著减小(P〈0.05),收缩期峰值应变(εmax)及射血期应变(εet)有所减低,收缩期后增厚的应变(εps)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εps/εmax及/εps/εet显著增加(P〈0.05);与基础状态比较,梗死状态下LAD节段的εmax、εet、SRpeak sys。显著减小(P〈0.05),而εps,εps及εps/εet显著增加(P〈0.01);与缺血状态比较,梗死状态下LAD节段的εet、SRpeak sys;显著减小(P〈0.05),而εps/εmax及εps/εet显著增加(P〈0.05)。应用腺苷前后的比较:基础及梗死状态下应用腺苷前、后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变化,缺血状态下SRpeak sys及εet用药后较用药前显著减小(P〈0.05),而εps及εps/εet较用药前显著增加(P〈0.05)。结论结合腺苷负荷试验,SRI可以定量区分缺血心肌与非缺血心肌,εps/εmax和εps/εet可以被用作负荷试验中识别缺血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4.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检测不同程度缺血心肌局部收缩功能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 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 (QTVI)技术检测不同程度心肌缺血时的左心局部收缩功能的变化 ,并探索评价缺血心肌收缩功能的新指标。方法 将 15只开胸犬左前降支 (L AD)血流减少造成中度、重度心肌缺血模型。以 QTVI观察左室前壁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在不同程度缺血时等容收缩期、收缩早期心肌组织峰值速度 (Vivc、 Vs1 )和收缩中期速度 (Vs2 )的变化。结果  Vivc由基础状态时以正向波为主变为中重度缺血时以负向波峰为主 ,变化具有显著意义 (P<0 .0 5 )。缺血导致 Vs1 迅速显著地降低 (P<0 .0 1)。 Vs2 随缺血也有所减低 ,但部分节段变化不明显 (P>0 .0 5 )。结论  Vivc和 Vs1 是定量评价缺血心肌收缩功能的最佳指标 ,QTVI可以敏感、准确评价不同程度心肌缺血时局部心肌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探讨冠心病患者不同程度心肌缺血节段心肌运动的同步性及其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以冠状动脉造影为标准,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单支病变患者68例分为缺血Ⅰ组(38例),狭窄率50%~75%;缺血Ⅱ组(30例),狭窄率≥75%;选取造影结果阴性者(狭窄率〈50%或无狭窄者)28例为对照组。在QTVI曲线上测量LAD支配的左室心肌5个节段的收缩期峰值速度(Vs)、舒张早期峰值速度(Ve)、舒张晚期峰值速度(Va);收缩期同步性指标Ts和舒张期同步性指标Te。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缺血Ⅰ组Vs、T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e和Ve/Va比值减低,Te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Ⅱ组与对照组比较Vs、Ve、Va、Ts、Te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QTVI技术能定量分析缺血心肌节段收缩、舒张功能及室壁运动的时间延迟,功能下降和时间延迟程度与局部室壁缺血程度有关,并且舒张期特性指标早于收缩期指标出现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 采用应变率成像(SRI)与定量组织速度显像(QTVI)技术定量检测冠心病患者局部室壁运动,评价局部心肌的收缩功能.方法 13例心肌梗死组患者和12例心绞痛组患者,检测其受左前降支供血室壁节段的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s)、峰值收缩速度(Vs),分别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心肌梗死组和心绞痛组的收缩期Vs、 SRs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心肌梗死组比心绞痛组降低更明显.结论 SRI和QTVI技术能定量检测冠心病患者局部室壁运动,对评价其局部功能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与冠状动脉狭窄左室相关的节段心肌运动速度变化的定量关系。方法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对31例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状动脉狭窄病人(病变组)和21例正常人(对照组)左室心肌的12个节段测量其QTVI曲线的收缩期峰值速度(Vs)、舒张早期峰值速度(Ve)和舒张晚期峰值速度(Va)。结果左前降支、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狭窄供血区节段心肌的Vs、Ve与正常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或P<0.05),Va则无统计学意义。左前降支狭窄轻、中、重度狭窄组之间各指标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定量组织速度成像的Vs和Ve能较准确地检出冠心病人静息状态下冠状动脉狭窄供血区的异常心肌节段,但对区分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似无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定量多普勒组织速度显像 (QTVI)评价犬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局部心室壁运动异常的可行性 ,为QTVI应用于临床判断心肌缺血部位及再灌注后存活心肌的评估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应用QTVI观察 7条犬冠状动脉结扎前基础状态、结扎后不同时间点及再灌注后的局部室壁每一节段的收缩期峰值流速(Vs)、舒张早期峰值流速 (Ve)。且术后心肌标本经 1%氯代三苯基四氮唑溶液染色及透射电镜超微结构观察以证实心肌细胞有无坏死。结果 结扎犬冠状动脉 5min、10min组局部心肌各节段Vs、Ve较基础状态明显降低(均P <0 .0 5 )。结扎 3 0min后局部心肌收缩速度Vs有一定程度恢复 ,Ve恢复时间晚于Vs。血流再灌注后基本呈恢复趋势 ,但仍低于基础状态。结论 QTVI技术可定量评价缺血再灌注后局部室壁运动异常 ,对临床诊断急性心肌缺血和帮助治疗决策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VTI)、应变(S)及应变率(SR)成像对冠脉不同狭窄程度的患者心肌缺血程度的评估.方法:以冠脉造影为诊断标准,冠心病患者79例,正常对照组30例.所有入选者均测量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收缩期峰值速度(Vs)、收缩期峰值应变(Ss)及其应变率(SRs),舒张早期峰值速度(Ve)及舒张晚期峰值速度(Va)、舒张早期峰值应变(Se)、舒张晚期峰值应变(Sa)及相应的应变率(SRe、SRa).结果:冠脉重度狭窄组患者的基底段、中间段的Vs、SRs、Ss、Ve及SRe,心尖段的SRs、Ve及SRe,基底段的Va及Sa均较对照组明显减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QVTI与S、SR能定量评估冠脉病变狭窄程度>75%的患者心肌缺血状况,对早期诊断冠心病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变率成像(SRI)和组织速度成像(TVI)在冠心病患者缺血心肌再灌注前后左室局部功能定量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比分析接受PTCA+支架植入术的冠心病患者30例,平均(48.35±9.12)岁。术前、术后3天和3个月时缺血心肌节段SRI参数和TVI参数的变化。结果①289个缺血节段中,心肌收缩期峰值应变(PSS)、收缩期和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PSSR、PESR)、心肌收缩期峰值速度(Vs)和舒张早期峰值速度(Ve)对缺血节段的检出率分别为83.3%、78.8%、50.0%、11.1%和16.7%,SRI参数对缺血节段的检出率显著高于TVI参数(P<0.05~0.01)。②术后3天,缺血节段PSS和PSSR显著增高;术后3个月大部分PSS和PSSR恢复正常。结论SRI比TVI更敏感地反映心肌局部功能的改变,对冠心病的诊断和疗效评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和应变及应变率评估冠状动脉心肌桥引起局部心肌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冠状动脉前降支心肌桥患者47例(心肌桥组)与冠状动脉正常者40例(对照组),测量前降支支配区域9个节段的收缩期峰值速度、峰值应变及应变率、舒张早、晚期峰值速度、舒张早、晚期峰值应变及相应的应变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心肌桥组前间隔各节段、前壁基底段及中间段、后间隔中间段收缩期峰值速度及峰值应变率明显减低(P<0.05);前间隔基底段和中间段舒张早期、晚期峰值速度及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明显减低(P<0.05);前壁基底段、前间隔各节段收缩期峰值应变,前壁、前间隔舒张晚期峰值应变明显减低、侧壁心尖段明显升高(P<0.05)。结论定量组织速度成像和应变及应变率可定量检测冠状动脉心肌桥引起的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对冠心病患者的左室心肌的局部功能评价价值。方法 53例患者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将其分为:冠状动脉无狭窄病变对照组(n=14)及单支病变组(n=12)、双支病变组(n=16)和三支病变组(n=11)。所有患者在冠状动脉造影术前在心肌组织多普勒曲线上测量最大收缩期峰值速度和峰值位移。结果在左室长轴、心尖四腔、心尖两腔不同切面上,双支、三支病变左室不同节段的收缩峰速度和峰值位移均低于无狭窄病变对照组(P<0.01),而单支组与无狭窄病变对照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定量组织速度成像可以敏感地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室心肌的局部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显像在定量评价兔心肌梗死模型制备前、后左室收缩功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0只新西兰白兔分为手术组(20例)及假手术组(10例),手术组结扎兔冠状动脉左室支造成心肌梗死模型,两组兔分别在术前、术后2周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室间隔及左室侧壁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的收缩期运动速度(Vs)及峰值位移(D)。结果 正常兔心肌组织速度及位移曲线波形规则,Vs值及D值由心底至心尖依次递减;手术组兔心脏心腔增大,EF降低,但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组织收缩速度及位移曲线失去正常规律性,且室间隔心尖段及左室侧壁中间段、心尖段Vs值及D值降低,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定量组织速度显像可准确评价心肌梗死前、后兔左室局部心肌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W)技术评价冠心病患者VIVA支架置入前后局部心肌运动速度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6例接受左前降支(LAD)支架置入术的冠心病患者,在术前1天内、术后1周内以及3个月时分别行QTVI检查。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一周内LAD对应节段(前间隔,前壁,室间隔中段和心尖段)的收缩期峰值速度(PSMV)、舒张早期峰值速度(PDMV)明显增高。结论成功的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后左室局部室壁运动显着改善,超声QTVI技术能提供新的定量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组织速度成像(TVI)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左室壁收缩运动异常的临床意义,比较TVI中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应变率成像(SRI)、组织追踪成像(TTI)和组织同步成像(TSI)之间对于评价左室壁收缩运动异常的敏感性差异。方法对正常组健康人群及冠心病组的病例应用TVI采集心尖四腔切面、心尖两腔切面、心尖左室长轴切面的后间隔、下壁、前壁及前间隔图像,获得QTVI、TSI的速度-时间曲线图,TTI的位移-时间曲线图及SRI的应变率曲线图,测量左室11个节段收缩期的峰值速度(Vp)、峰值位移(D)及最大应变率(SR)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以正常组各节段各项指标为标准,冠心病组各节段的各项指标较对照组明显减低。冠心病组共208个节段,QTVI、SRI、TTI、TSI对异常节段的检出比例分别为56.73%、60.58%、67.79%、50.48%。结论TVI技术能有效地定量评价冠心病的左室壁收缩运动异常,其中尤以TTI对评价左室壁收缩运动异常最为敏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评价冠心病(CAD)患者左心室心肌收缩与舒张功能的价值。方法应用QTVI获取35例正常人和35例CAD患者左心室长轴方向不同室壁节段的心肌多普勒速度曲线,分析并比较收缩期峰值速度(Vs)、收缩期加速度(a)、快速充盈期和心房收缩期的速度(Ve和Va)、二尖瓣舒张期血流频谱E/A值、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Vs/Ve、Va/Ve比值。结果CAD患者Vs、Ve、Va、a、Vs/Ve、LVEF均比正常人降低;CAD患者Vs的测值与临床NYHA分级有相关性(r=0.73),Ve/Va与E/A有明显相关关系(r=0.74)。结论QTVI定量提供了一种较精确的评价CAD患者左心室局部心肌收缩舒张功能变化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