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行64层螺旋CT造影检查的72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临床资料,总结64层螺旋CT造影技术诊断价值。结果 64层螺旋CT造影对下肢血管病变准确范围、部位等显示清晰。72例患者中血管粥样硬化表现54例,包括41例中度或中轻度狭窄,13例重度狭窄,6例完全闭塞(有侧枝循环血管形成)。结论 64层螺旋CT具有准确率高、无创等优势,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政治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 64层螺旋CT下肢动脉成像在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0例可疑下肢血管病变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0例患者经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扫描后,46例患者图像显示清晰,4例患者CT成像模糊,46例患者中下肢血管硬化现象35例(76.08%),其中16例(34.78%)为Ⅰ级动脉狭窄;19例(41.30%)为Ⅱ、Ⅲ、Ⅳ级下肢动脉狭窄。结论 64层螺旋CT造影技术具有无创、操作方便、检查准确率高等优点,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64排CT用于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时间:2016年5月-2018年4月,研究对象:120例本院收治的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60)、研究组(n=60),研究组患者采用64排CT诊断,对照组患者采用MRI诊断,对比分析两组检出率、检出情况、诊断准确率、扫描时间、图像质量。结果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对比显示,研究组诊断准确率、检出情况、检出率、图像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扫描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64排CT用于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诊断中,诊断准确率和图像质量较高,检出情况较好,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DM)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发病率是非糖尿病的11倍,且周围动脉硬化发展快,程度重,一旦发生,其截肢率是非糖尿病人的40倍[1]。我们通过回顾性分析60例ASO的临床特征,探讨糖尿病与非糖尿病ASO之间的差异及糖尿病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方案。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收集1996年1月~2006年6月我院ASO患者60例(72条肢体),其中DM组32例(40条肢体),非糖尿病组28例(32条肢体)。两组临床资料见表1。2.诊断:本组患者ASO的诊断:(1)有肢体缺血性表现;(2)踝/肱动脉压力指数(ABI)小于0.9;(3)血管造影有明显狭窄;(4)彩超发现有动脉狭窄。72条肢…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64层螺旋CT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优质护理要点。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2年3月于泉州市第一医院进行64层螺旋CT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糖尿病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优质护理。对比两组在64层螺旋CT检查前的空腹血糖及达标率、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在64层螺旋CT检查前的空腹血糖低于对照组,空腹血糖达标率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诊断过程中的护理,应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宣教,积极控制血糖水平,有助于促进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提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析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63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63例患者进行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对其检查结果以及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8层螺旋CT诊断63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70%、70%且≥50%以及50%的敏感性分别为91.5%、95.1%、84.5%;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70%、70%且≥50%以及50%的特异性分别为96.3%、95.4%、93.6%;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70%、70%且≥50%以及50%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9.1%、93.6%、76.2%;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70%、70%且≥50%以及50%的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2%、96.3%、95.4%。结论 128层螺旋CT应用于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具有其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以及阴性预测值,故具有其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64排CT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自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64例,每组31例。A组采用64层螺旋CT(CTA)进行扫描,B组采用数字减影(DSA)进行检查,比较两种诊断方式的检测结果。结果 CTA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都明显高于DSA,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64排CT可以有效对于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进行检测,能有效提高检测准确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应用64排CT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该院收治的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观察组给予64排CT检查,对照组给予数字减影检查。观察并比较两组的图像质量、扫描时间以及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的扫描时间(4.10±0.90)s与对照组的扫描时间(8.00±1.00)s相比明显降低;观察组的敏感性(95.00%)、特异性(97.51%)、准确性(95.00%)以及图像质量等级评分(4.83±0.70)分与对照组的图像质量等级评分(2.50±0.60)分以及敏感性(67.50%)、特异性(72.50%)、准确性(70.00%)相比均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应用64排CT可更加准确地作出判断,改善其图像质量,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术(MDCTA)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诊断价值及评估血管腔内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下肢ASO患者的MDCTA检查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资料.以DSA为金标准,分析MDCTA对下肢血管狭窄程度诊断的准确性.对狭窄闭塞血管段分别用两种方法进行血管腔内治疗可行性评估.结果 通过MDCTA和DSA两种检查方法共评价了1960段血管,两种方法对下肢动脉狭窄程度评价无统计学差异,W=12.343,P=0.137.两种方法对235段重度狭窄或闭塞血管腔内治疗可行性评估具有高度的一致性,k=0.899.结论 MDCTA是诊断下肢ASO准确的检查方法,MDCTA可以取代DSA用于评估血管腔内治疗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选DLASO患者28例,在严格控制血糖、活血,扩血管等综合治疗同时,加用雷公藤生药粉末,每日6克分两次冲服.结果治疗组疗效显著.在自觉症状改善及患者下肢血管病变性质评分等方面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雷公藤治疗DLASO疗效显著,且该药药源丰富易取,价格低廉.  相似文献   

11.
选DLASO患者28例。在严格控制血糖、活血,扩血管等综合治疗同时,加用雷公藤生药粉末,每日6克分两次冲服。结果 治疗组疗效显著。在自觉症状改善及患者下肢血管病变性质评分等方面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雷公藤治疗DLASO疗效显著,且该药药源丰富易取,价格低廉。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导致的血管病变尤以下肢动脉疾病所造成的后果较为严重.目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仍然是诊断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金标准,但是由于其有创、费用高、老年患者的耐受性差使其临床应用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随着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的临床应用,尤其是64层螺旋CT的使用,其扫描范围更大、时间及空间分辨率显著提高,为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术前评估及术后随访提供了安全、无创、可靠的新途径[1].本文回顾性分析经DSA明确诊断糖尿病并发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64-MSCTA图像,并与DSA结果对比,以探讨64-MSCTA在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技术优势及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并探讨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该院近一年来收治的100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作为该研究对象,并将100例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进行分组,采用口服麦全冬定片、前列地尔静进行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总共50例,采用麦全冬定片、前列地尔另加活血通脉方剂进行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总共50例,给予两组患者持续1个月的治疗时间后,将两组患者具体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对照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总有效率(77.0%)明显要小于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5.0%)(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腘动脉、股动脉以及足背动脉的血管内径、血流量以及峰值流速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具有安全性与可靠性,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下肢动脉血流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探讨。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33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予以全面的护理干预(如,心理护理、饮食指导以及疼痛护理等),并对其护理效果加以观察。结果经过治疗与护理之后,33例患者均痊愈或好转出院,并且坏疽、溃疡以及静息等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对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予以有效地护理干预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治疗的效果,加快病情康复,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糖尿病患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PAD)腔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8月—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116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成糖尿病组及非糖尿病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病变特点、技术成功率、围手术期并发症情况、踝肱指数(ABI)变化情况、临床治疗效果、术后1年静息痛缓解情况、保肢情况及生存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平均随访(16±8)个月。两组患者也术后平均ABI指数、ABI增加值、技术成功率、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年静息痛缓解率、保肢率、生存率相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糖尿病组患者成功率低于非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选择适宜的腔内治疗方法及术后规范用药治疗,短期内糖尿病PAD患者的治疗效果也能基本达到非糖尿病PAD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18例(24条肢体)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经导管动脉内溶栓、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及选择性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后(PCI)的临床疗效。结果:所有病例经综合介入治疗后均开通,临床症状消失或好转,踝/肱指数由0.12~0.68上升为0.51~0.07。随访6个月~3年,6个月、1年、2年累计初次开通率分别为95.0%、85.0%、75.0%。结论:经导管动脉溶栓、PTA及选择性支架置入为主的综合介入治疗是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有效的治疗方法,但需严格掌握其适应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分析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接受CT诊断的临床效果,对CT应用价值进行分析,给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2014年4月—2015年11月该院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68例开展了研究分析,为这些患者提供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双螺旋CT诊断,对两种检查方式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接受CT诊断的敏感度是85.45%,特异度是61.54%,准确性是80.88%,误诊率是38.46%,漏诊率是14.55%,阳性预测值是90.38%,阴性预测值是50.00%。全部患者均能够顺利完成双螺旋CT检查,患者的血管显影清晰,没有伪影存在,全部共研究分析了1621段血管,有轻度狭窄血管458段,中度狭窄血管264段,重度狭窄血管125段,血管壁钙化和斑块化血管共有1 412段。结论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选择双螺旋CT检查能够获得较好的效果,检出率高,误诊率低,临床中应该进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是动脉粥样化的重要肢体表现。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2011年1~10月我院进行手术或介入治疗的ASO 101例,平均年龄(69.64±5.07)岁,其中男68例,女33例。根据采用的术式不同分组手术组患者平均年龄明显低于介入组(P<0.05);两组泛大西洋学会联盟(TASC)分级构成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对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实施基础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疼痛护理、患肢护理及出院指导等护理措施。结果对该组82例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后,显效43例,有效27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85.37%。结论对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采取对应的临床护理,能减少患者治疗痛苦,有效的提高患者心理素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增进护患关系,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