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药滋肾利咽汤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3例中医辨证属阴虚型慢性咽炎患者口服滋肾利咽汤。结果:治愈11例,显效39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24%。结论:中药辨证治疗慢性咽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辨证分型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慢性咽炎患者按中医辨证分型进行治疗。结果:本组45例中痊愈29例,占64.4%;显效10例,占22.2%;好转4例,占8.9%;无效2例,占4.4%;总有效率95.6%。结论:辨证分型治疗慢性咽炎疗效十分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陕西中医》2017,(4):487-489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慢性咽炎患者150例用中医辨证分型法治疗,进行为期2个疗程的治疗,统计分析患者治疗疗效、治疗前后症状积分以及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改善程度。结果:治疗结束后,总有效率为86%;治疗后症状积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患者症状体征得到显著改善(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慢性咽炎疗效确切,明显改善患者症状体征,能针对个体差异进行综合治疗,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中医药辨证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0例慢性咽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医药辨证对其进行治疗,3个月后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经过治疗,120例患者中治愈84例,显效23例,有效9例,无效4例(3.33%),总有效率为96.7%.结论:中医药辨证治疗慢性咽炎效果显著,可避免西药耐药现象,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慢性咽炎的针刺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静 《四川中医》2006,24(1):105-106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0例慢性咽炎采用传统针刺补泻手法,以人迎、廉泉、天突为主穴进行针刺。结果:50例中痊愈25例,显效18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达98.0%。结论:根据中医辨证取穴,针刺治疗慢性咽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辨证论治结合雾化吸入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8例慢性咽炎的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108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中医辨证施治,根据辨证施治,雾化吸入选用不同的药物,对照组常规使用抗菌素,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2.4%,对照组有效率80%。两组比较治愈和好转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辨证论治结合雾化吸入治疗慢性咽炎,可减少抗菌素的毒副作用,避免滥用抗菌素。  相似文献   

7.
孙华 《中国民间疗法》2010,18(12):41-41
慢性咽炎是咽部黏膜、黏膜下组织及淋巴组织的弥漫性炎症,常为上呼吸道慢性炎症的一部分。笔者通过采用中医辨证方法综合治疗肺肾阴虚型慢性咽炎10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温阳活血法治疗慢性咽炎临床体会冯曙民,姜林芳(山东省潍坊市中医院261041)慢性咽炎属中医"喉痹"范畴。中医多辨证为阴虚火旺,但临床上常常见到诸多慢性咽炎当辨证为阳虚血凝型,对此笔者采用温阳活血法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将对此型病因病机的认识及治疗体...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医药辨证治疗慢性咽炎的方法及治疗体会。方法对56例慢性咽炎患者根据不同病症分型运用中医药辨证治疗。结果治疗肥厚性咽炎26例,萎缩性咽炎18例,角化型咽炎10例,总有效率94.2%。结论运用中医辨证论治法对各种类型慢性咽炎均有较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医治疗慢性咽炎的疗效。方法: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原则,自拟润咽方化裁治疗慢性咽炎110例。结果:110例患者中,治愈63例,显效24例,有效15例,无效8例,治愈率57.3%,总有效率为92.7%。结论:慢性咽炎多为脏腑亏损、虚火上炎,治以滋阴清热、润燥利咽之法,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中医辨证治疗高泌乳素血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高泌乳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高泌乳素血症患者分为肝郁气滞、肾阳虚肝郁、肾阴虚肝郁、痰湿阻滞、脾虚血瘀5个类型进行治疗。结果:30例患者中显效14例,有效13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0%。结论:中医辨证治疗高泌乳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血压变异相关参数的关系。方法:监测11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和中医辨证分型,计算夜间血压下降率,以此判断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结果:阴虚阳亢证收缩压变异性和舒张压变异性较其他组均最显著(P〈0.05)。肾阴虚证收缩压夜间下降率、血压变异性明显降低(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相关参数、血压昼夜节律与中医不同证型之间可能存在一定关系,通过中医辨证分型能初步判断靶器官损害及预后。  相似文献   

13.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一种起病隐匿的临床综合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其发病率呈现出逐年增高的趋势,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综合中医、西医之长对其进行研究,有效发挥中医药治疗特色与提高其疗效,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理论特点、发病病机、中医辨证与微观辨证三方面对慢性肾脏病肾阳虚证进行探析,从证候研究与疗效评价阐释慢性肾脏病肾阳虚证的现代应用,理论与应用相结合阐释慢性肾脏病肾阳虚证的特点,为慢性肾脏病肾阳虚证的进一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后循环缺血所致眩晕的中医辨证分型特点。方法:选择120例后循环缺血眩晕患者,经中医辨证分为风阳上扰、痰浊上蒙、气血亏虚、肝肾阴虚四型,观测其与血粘度、血脂相关性。结果:四个证型在血脂、血粘度等各项临床指标中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中医辨证分型与后循环缺血所致眩晕在临床上以痰浊上蒙证为多见,各型之间的血脂、血粘度等指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初步探讨慢性肾脏病患者不同分期中医证候要素的分布情况,为中医临床辨证提供可能的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初步探讨不同分期中医症状及证候要素的分布情况。结果:慢性肾脏病1、2期患者以脾肾气虚为主,兼有血瘀。3期以肝肾气阴两虚为主,可兼有不同程度的阳虚、血瘀证。4期以肝肾气阴两虚为主,兼脾肾阳虚、血瘀证及湿浊证。5期虚实夹杂,气血阴阳俱虚,阳虚证表现突出,兼挟湿浊、水气、血瘀证。结论:慢性肾脏病中医证候特点为本虚标实,血瘀证贯穿疾病的始终;本虚证从早期的气阴两虚证,逐渐发展到晚期的阴阳俱虚,标实证以血瘀证、湿浊证为主。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先兆流产(胎漏、胎动不安)中医证型分布情况,揭示其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基于证候形成规律,根据中医辨证标准,结合临床实际拟定肾虚型、脾肾两虚型、气血虚弱型、血热型、跌仆伤胎型5个证型。通过598例先兆流产患者证型分布情况的统计分析,探讨本病证型分布规律。结果:①先兆流产(胎漏、胎动不安)各证型分布有差异(P〈0.05),肾虚为主者占50.6%。②各证型间妊娠继续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热型妊娠继续率最高(94.0%)。结论:①先兆流产(胎漏、胎动不安)辨证分型以肾虚型、脾肾两虚型、气血虚弱型、血热型、跌仆伤胎型5个证型为主,其中又以具肾虚症状者为多,提示"肾主生殖"在胎漏、胎动不安中的本质地位。②血热型在证型分布及妊娠继续率上均占优势,故血热伤胎亦为胎漏、胎动不安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基于中医证素辨证体系探讨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中医证型分布,为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辨证论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纳入101例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患者,制定四诊信息采集表,建立数据库,采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及中医证素辨证方法,进行中医证候研究。结果:通过因子分析共获得16个公因子,进一步结合中医理论及临床知识进行聚类,依据证素辨证的方法共获得6个病性及3个病位证素,分别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热、血热与心、脾、肝。结论:对分析得出的病性及病位证素进行组合,获得4种有效中医证型,分别为阴虚热盛证、脾阳不振证、心气亏虚证及肝肾阴虚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论治眩晕的临床体会。方法:总结中医对眩晕病因病机的认识和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结果:眩晕常见的病理因素为风、火、痰、虚、瘀,病位在脑,其病变脏腑与肝、脾、肾三脏相关。本病多属本虚标实,以肝肾阴虚、气血不足为本,风火痰瘀为标,但亦有实中带虚者,临床治疗应在辨病的基础上辨证施治,注重辨脏腑虚实,随证治之。结论:中医辨证论治眩晕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为中医干预治疗提供辨证依据。方法:参照目前国际公认的MCI诊断标准,筛选出252例MCI患者,运用辨证量表确立五种证型,并根据量表评分进行辨证分析。结果:证候分布上肾精亏虚证143例,气血不足证107例,痰浊阻络证65例,瘀血阻络证37例,肝阳上亢证36例。其中单纯虚证120例,单纯实证52例,虚实夹杂证80例。结论:MCI病属本虚标实,以肾精亏虚为主,其次为气血不足,兼痰湿血瘀等,治疗以健脾补肾益气为本,祛痰活血通络治标。  相似文献   

20.
李雷 《河南中医药学刊》2012,(10):1366-1367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按中医辨证方法将男性更年期综合征68例患者分为阴虚内热、肝肾阴虚、心肾不交、肝郁脾虚、脾肾阳虚等5型,给予西药谷维素片、维生素B1片口服,采用半定量法按症状程度分为4级,按评分计算疗效指数评定疗效。结果:68例患者治愈37例,显效14例,有效12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92.7%。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