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张治强 《光明中医》2011,26(8):1624-1626
目的观察针刺五脏背俞穴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西药思诺思对照组和针刺五脏背俞穴治疗组,两组患者分别治疗28天后,对其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积分进行比较。结果针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优于西药对照组的73.3%(P〈0.05)。针刺治疗组的睡眠质量完全改善率为73.3%,西药对照组为43.3%(P〈0.05)。针刺治疗组对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及睡眠效率的改善均优于西药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针刺五脏背俞穴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优于西药思诺思,主要体现在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及睡眠效率等方面的改善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背俞穴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失眠患者64例,用计算机随机法分为背俞穴组和常规针刺组,每组32例。背俞穴组予以针刺心俞、肝俞、脾俞、膈俞治疗,常规针刺组给予常规针刺内关、神门、三阴交、百会、四神聪治疗。10次为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统计。结果:前俞组和常规组治疗后睡眠障碍的改善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睡眠效率的改善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症状积分在难以入睡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背俞穴与常规针刺治疗失眠均有很好的临床疗效;针刺背俞穴在改善PSQI各项积分中睡眠效率和睡眠障碍、中医症状中难以入睡方面以及远期疗效方面优于常规针刺。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刺背俞穴、夹脊穴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疗效。方法将120例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按照分层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背俞穴组、夹脊穴组、对照组,每组40例,在脑卒中内科治疗及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分别针刺不同穴位,评定治疗前及治疗2、4个月时患者肢体肌张力、痉挛指数以及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同时探讨针刺治疗疗效与患者合并症、年龄及病程的关系。结果夹脊穴组与背俞穴组在治疗2个月时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4个月后,夹脊穴组优于背俞穴组(P〈0.05),背俞穴组优于对照组(P〈0.05)。有合并症、年龄≥70岁、后遗症期患者的疗效与无合并症、年龄〈70岁、恢复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夹脊穴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近期疗效与针刺背俞穴相当,而远期疗效优于针刺背俞穴;针刺夹脊穴与背俞穴近、远期疗效均优于肢体取穴组。针刺治疗对于恢复期、无合并症、年龄〈70岁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患者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4.
针刺调理五脏背俞穴治疗失眠症40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针刺调理五脏背俞穴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针刺组)和对照组(药物组),治疗组取心俞、肝俞、脾俞、肺俞、肾俞等穴,行平补平泻手法,对照组12服艾司唑仑片。结果:治疗组有效率占9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调理五脏背俞穴可以提高睡眠质量,延长睡眠时间,改善生活质量,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以穴位埋线于背俞穴治疗失眠症的疗效与机理。方法:将66例患者分为治疗组36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背俞穴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口服艾司唑仑,治疗4周。结果: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1%,高于对照组的63.3%,两组比较(P〈0.05);两组匹兹堡睡眠指数积分存在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背俞穴穴位埋线疗法治疗失眠症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背俞穴治疗哮喘的疗效。方法:将61例患者分为背俞穴组、针灸组、针刺组,三组均每星期治疗2次,10次为1疗程,治疗3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与结论:背俞穴组和针灸组控显率均高于常规针刺(P〈0.05),针灸组控显率略高于背俞穴组,但没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背俞穴治疗哮喘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谷婷婷  钟伟泉 《世界中医药》2013,8(11):1342-1343,1347
目的:评价温针灸背俞穴结合耳穴疗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门诊失眠患者采用单盲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温针灸背部俞穴为主结合耳穴疗法,对照组只采用温针灸背部俞穴为主。观察及比较两个疗程后两组患者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得分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PSQI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背俞穴结合耳穴疗法是治疗失眠比较满意的方法之一,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背俞穴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采用背俞穴为主治疗,疗程4周。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总体疗效和SPIEGEL量表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SPIEGEL量表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两组之间积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背俞穴为主治疗失眠症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头部及背俞穴推拿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头部及背俞穴推拿治疗;对照组采用头部推拿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P〈0.01)。结论:头部结合背俞穴推拿治疗失眠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背俞穴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6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针刺背俞穴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百会、印堂、神门等穴治疗。观察疲劳整体症状量表、疼痛量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的评分情况和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疲劳整体症状量表评分和疼痛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且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0.7%)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0.9%)(P〈0.05);治疗组治疗后躯体症状、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恐怖、偏执因子评分及总评分较治疗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后躯体症状、抑郁、焦虑因子评分及总评分较治疗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躯体症状、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恐怖、偏执因子评分及总评分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刺背俞穴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其引起的心理问题,且疗效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开窍利咽组穴配合辨证取穴治疗假性球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61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1例和对照组80例,均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开窍利咽组穴、辨证取穴及咽后壁点刺疗法,对照组给予项针加咽后壁点刺疗法,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个疗程后给予洼田饮水试验、大西幸子言语功能状态分级评定.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大西幸子言语功能状态分级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开窍利咽组穴配合辨证取穴治疗假性球麻痹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推拿治疗失眠的疗效。方法:将46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治疗组采用针刺联合推拿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艾司唑仑片,10天为一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睡眠质量、日间功能等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推拿治疗失眠疗效显著,能大大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申脉、照海联合松郁安神方治疗单纯性失眠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90例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随机分为三组。中药组30例松郁安神方(甘松10g,郁金15g,玫瑰花10g,生龙骨先煎、珍珠母先煎、夜交藤各30g,丹参、酸枣仁各15g,龙胆草、琥珀冲服、薄荷各6g),1剂/d,水煎分2次服。针灸组30例针刺申脉、照海(患者坐位/仰卧位针灸针沿皮直刺穴位至10mm),出现酸麻胀重得气感后每10min行针一次,留针30min。针药组30例针刺申脉、照海+松郁安神方。连续治疗28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多导睡眠监测睡眠进程、睡眠结构、阿森斯失眠量表评分;不良反应。连续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睡眠进程和睡眠结构各项数据均有改善(P〈0.05),三组治疗组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异(P〉0.05),睡眠进程及睡眠结构各项数据经过多重比较,提示在改善入睡时间、觉醒次数、觉醒时间,缩短浅睡眠,提升深睡眠方面,针药组优于中药组及针刺组(P〈0.05)。[结论]针刺申脉、照海联合松郁安神方治疗单纯性失眠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确立穴位埋线法对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的治疗地位。方法:对60例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病例随机分为埋线组和针刺组(各30例),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分、中医症状评分及睡眠率、中医症状疗效指数进行疗效观察。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均能有效降低评分(PSQI总分及各项目P〈0.01或P〈0.05);治疗后埋线组在改善患者PSQI总分及睡眠质量、日间功能优于针刺组(P〈0.01),其余五项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均有效改善患者的中医症状,但埋线组改善中医症状优于针刺组(P〈0.01);通过疗效指数分析,两组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显效率则有明显差异(P〈0.01),说明埋线组更能取得明显疗效。结论:穴位埋线法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优于单纯针刺法。  相似文献   

15.
针灸联合耳压治疗顽固性失眠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耳压治疗顽固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4月该院针灸科治疗的顽固性失眠患者76例,按就诊顺序的单双号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针灸联合耳压的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舒乐安定口服治疗,治疗3个疗程(30 d)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和匹兹堡睡眠治疗指数。结果:观察组痊愈8例,显效15例,有效10例,无效5例;对照组分别为3例、8例、13例、14例,观察组治疗有效率86.6%(33/38)明显高于对照组63.2%(24/38),有统计学差异(P<0.05);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PSQI总分多项指标,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各项指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灸联合耳穴贴压治疗顽固性失眠疗效确切,症状改善明显,有效减轻患者痛苦,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非手术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非手术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颈源性眩晕病人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中药、西药和手法治疗,并结合应用颈椎颈颌布兜牵引,治疗2周后比较各组的临床疗效。结果:3组病人治疗后症状体征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中药组:t=39.49,P=0.00;西药组:t=42.42,P=0.00;手法组:t=42.98,P=0.00);治疗后中药组和手法组主要症状体征评分均低于西药组(q=7.73,P=0.00;q=6.76,P=0.00)。中药组与手法组眩晕症状较西药组缓解快(q=12.21,P=0.00;q=13.89,P=0.00);中药组与手法组颈项累痛症状较西药组缓解快(q=10.74,P=0.00;q=12.47,P=0.00)。各组治疗后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提高(中药组:t=-15.96,P=0.00;t=-18.93,P=0.00;西药组:t=-9.91,P=0.00;t=-10.37,P=0.00;手法组:t=-23.53,P=0.00;t=-21.79,P=0.00),治疗后中药组与手法组椎动脉血流速度均比西药组快(q=13.82,P=0.00;q=13.76,P=0.00);治疗后中药组与手法组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比西药组快(q=18.43,P=0.00;q=20.61,P=0.00);中药组与手法组的疗效均优于西药组(Z=2.29,P=0.02;Z=-2.10,P=0.04);中药组与手法组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4,P=0.74)。结论:颈椎牵引配合中药或正骨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头穴电针不同波形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使用不同波形的头穴电针对原发性失眠症进行治疗,观察在提高患者睡眠质量方面的差异。方法:120例门诊及住院失眠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疏波组、密波组、疏密波组、断续波组,每组30人,每日针刺头部相同穴位,以不同波形进行治疗,15日后按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定各组治疗前后疗效差异。结果:疏波组疗效明显优于其他3组,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3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临床针刺配合电针疏波治疗失眠较配合其他波形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陕西头针对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和抑郁、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将48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治疗组采用陕西头针治疗,对照组采用体针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抑郁自评量表(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测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8%,对照组为91.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SQI总分及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陕西头针对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和抑郁、焦虑情绪均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23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50例,对照组80例,治疗组采用针药并用治疗,对照组采用艾司唑仑片进行治疗,疗程 4周。观察两组患者失眠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失眠情况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药并用治疗失眠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