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0 毫秒
1.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宫腔积血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宫腔积血先兆流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孕12周前予保胎三七汤口服,结合黄体酮注射液肌注保胎治疗;孕12周后予保胎三七汤口服,结合硫酸镁静滴保胎治疗。对照组孕12周前予黄体酮注射液肌注保胎治疗;孕12周后予硫酸镁静滴保胎治疗。结果:治疗组足月妊娠率达96.7%,对照组足月妊娠率78.3%,两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宫腔积血先兆流产足月妊娠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先兆流产的疗效。方法:将98例先兆流产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8例予中西医结合保胎治疗,对照组40例行单纯西医保胎治疗。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38%,单纯西医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中西医结合保胎治疗先兆流产可明显提高保胎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中医治未病思想在自然流产防治中的具体运用进行综述,根据治未病的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大原则,分为孕前和孕后两个阶段进行分述,其中孕前阶段包括孕前调护、孕前检查及孕前调治三方面,孕后阶段则重在运用养胎保胎。  相似文献   

4.
滑胎以肾气不固,脾失摄养为主要原因,肾虚脾弱是发生关键,肾脾亏虚,冲任失固最为常见。治疗时审因论治,治病求本,多采用补肾健脾,固摄冲任为主,配合益气养血,滋阴清热,清理瘀血等,使胎有所系,胞有所载,以达安胎、保胎目的;仅以孕中调治女方为主,保胎效果欠佳;本着未病先防,"治未病"的思想,孕前对男女双方同时施治,多获良效。  相似文献   

5.
文章总结了胡教授运用寿胎丸合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复发性流产的经验。胡教授强调治疗复发性流产最佳时机是在孕前,而非妊娠后再开始保胎。胡教授在临床实践中中西医并重,借助于西医对病因病机的认识以及诊疗技术的发展首先排查病因。有明确病因者积极给予西医药物及措施等治疗;不明原因者,结合中医辨证施治给予中药积极孕前调理及孕后保胎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通过总结中西医对乳腺癌病因病机的认识及分析典型病例的诊治过程,探讨“既病防变”思想在中西医结合综合防治乳腺癌的指导作用。“既病防变”在临床诊治疾病中主要体现于“截断扭转”和“先安未受邪之地”两种原则。由乳腺癌早期即有血行转移的特性可知,临床治疗乳腺癌的成败不仅与外科手术彻底清除局部病灶有关,更依赖于中西医结合的整体综合治疗。乳腺癌的治疗应遵循“祛邪扶正并施,标本兼治”的中西医结合的治疗原则,西医的治疗着重于“截断扭转”,以力挽狂澜之势达“祛邪消瘤治标”之功,中医辨证论治优势在于“先安未受邪之地”,以中医药防治复发转移,达“扶正祛邪固本”之效。  相似文献   

7.
中药复方优生宁抗诱变防畸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生宁为补肾安胎、益气养血止血之剂 ,主要治疗肾虚型胎漏、胎动不安、滑胎。临床治疗效果颇佳。在回访中全部小儿智力好 ,甚至优越 ,无一例畸形 ,说明中药复方保胎不但疗效好 ,并可能有防畸作用。为此我们通过动物细胞遗传学的研究 ,探讨中药复方优生宁保胎防畸作用 ,为中医药保胎提供符合优生学的证据。1 实验材料1 1 动物 选择体重 2 6± 2g昆明种成年雄性小白鼠与未经产的体重 2 6± 2g雌性成年小白鼠合笼交配过夜 ,雌雄比例为 2∶1。于次日上午 8~ 10时阴道涂片 ,镜检发现精子 ,即确定已交配 ,当日定为妊娠 0d ,选出孕鼠进行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安胎合剂联合保胎灵胶囊防治疗先兆流产的效果。方法:84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用地屈孕酮片,中西组加用安胎合剂及保胎灵胶囊治疗。结果:中西组总有效率高于西药组(P<0.05),不良反应率低于西药组(P<0.05)。中西组治疗后激素指标上升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治疗前(P<0.05),且中西组低于西药组(P<0.05)。中西组妊娠成功率高于西药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先兆流产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张钗红 《河南中医》2014,(3):489-490
胎漏、胎动不安是妇科常见多发病,朱丽红教授所倡三联疗法,取传统保胎法之快速对症,从标着手以纠黄体功能之虚;取中医药验方之缓则治本,从根着手以纠肾睥正气之虚;取抗感染治疗之辅助之功,从内环境着手以纠阴道屏障防御之虚,三联之间,中西医结合,标本同治,疗效甚显。  相似文献   

10.
中西医结合治疗免疫性反复性早期流产56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蔡丽慧  赵卫 《中医药学刊》2002,20(4):538-53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免疫性反复性早期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36例,孕前口服强的松5mg,每日3次,每于月经周期第3天开始服用,连服7天,共3-6个月,同时应用避孕套,停药后受孕。一旦确诊妊娠,即给黄体酮20-40mg/日,肌肉注射;HCG2000^u,隔日1次,肌肉注射,至孕3个月后渐减量停药。配合中医治疗,孕前中医辨证分型以基本方(毓麟珠、自拟加味逍遥散)加减。孕期中医辨证分型以基本方(自拟补肾固胎饮,自拟养血安胎汤)加减,服药3-5个月。对照组20例,孕前均单纯用上述西药治疗。结果:抗体转阴率:治疗组77.7%,对照组25.0%(P<0.01);保胎成功率:治疗组55.9%,对照组10.5%(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无明显副作用,患者易于接受,为本病的治疗开辟了新途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肺癌中医药治疗的治疗原则。方法:通过对辨证论治、辨病用药、随症加减三方面分析,总结肺癌中医药治疗的治疗原则。结果:肺癌的关键是扶正和祛邪。扶正常用补益脾肾、养阴润肺,祛邪常用化痰散结、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辨病论治多选用抗肺癌经验用药、实验筛选用药;随症加减主要针对咳嗽、喘促、胸痛、咯血、骨痛等症用药。结论:中医药治疗肺癌疗效肯定,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中西医结合在脑梗塞二级预防中的应用进行述评。方法:通过对脑梗塞二级预防中西医所呈现的优势与不足和中医重要地位的阐述,延伸到中西医结合在脑梗塞二级预防中的应用。结果:单用西医或中医对脑梗塞二级预防都有比较确切的疗效,但存在诸多不足。中西医结合在脑梗塞二级预防方面能优势互补。结论:单用西医或中医对脑梗塞二级预防都有比较确切的疗效,但仍存在不足。中西医结合在脑梗塞二级预防中有优势互补,加强治疗作用,是预防脑梗塞复发方面是一条必要和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王兴臣教授为全国第二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山东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新冠肺炎防控专家组专家。自疫情发生以来,始终战斗在抗疫第一线,对新冠肺炎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对本病中医病因病机潜心做出文献梳理,结合现代医学的认识,认为新冠肺炎为新冠病毒在伏气、时气的共同作用下致病,伏气是最重要的疫病致病因素,伏气、时气均与中医气化理论密切相关,而体质强弱决定本病的预后转归。故本文主要从伏气、时气、正气三个方面分析新冠肺炎中医病因病机,以期为中医瘟疫病的预测与防治、减少危重症的发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气脉常通"理论来源于《内经》,以此回顾中医中"气"、"脉"的认识。通过分析"气"与"能量"的密切关系,结合"脉"与"血管"相通之处,从血管稳态到微血管稳态,在气脉观点的基础上从另一个层面认识冠心病的机制和防治。在中药治疗冠心病上,从药物使用疗效来佐证气脉观点,提出相应防治建议,完成疾病预防、治疗、管理三个方面,实现"治未病"的目标,对于提高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降低冠心病发病率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中医理论角度为主,结合目前所知的新型冠状病毒致病特点,浅论妊娠期感染新冠病毒的病因病机特点,强调中西医结合、治病与安胎并举、合理用药、中病即止等治疗原则,提出对妊娠期女性应加强心理调护,以期对临床运用中医药防治妊娠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国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的临床分型,采用中西医结合进行病证机理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具有传染性强、病气相同、病位相同、病证相似、疾病进展快且急重,属于中医瘟疟病类型。依据中医“截疟法”提出了在发病期“祛邪扶正”,在预防期“扶正祛邪”,实施分型分期防治策略,拟为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方案的修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先后发生了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埃博拉出血热、中东呼吸综合征、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如何加强防治是全人类面临的重要问题.中医中药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医对病原学有更加务实的认识,认为病毒、细菌等具有强烈传染性的病原体是自然界所存在的"异气",这种"异气"具有非常强的传...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古籍中膏方治未病,治其未生(养生防病,却老全形);治其未成(救其萌芽,防微杜渐);治其未传(既病防变,截断扭转);病后防复(痊后谨调,养正防复)的论述,对其治未病理论进行整理和总结.  相似文献   

19.
肺结节为有形之邪,病位在肺,肺的病理生理功能与中医“气血理论”关系密切,气血运行失调关系肺结节的发生发展,笔者认为肺气虚是肺结节形成的根本原因,外感六淫、雾霾、吸烟等外因导致气血运行失常是发病的直接原因。肺结节的形成与肺、脾、肝、肾四脏关系密切,气虚痰瘀阻络和气滞血瘀痰凝是肺结节形成的主要病机,在防治方面,祛除致病诱因做到未病先防,改变肺结节生长的身体环境做到已病防变,对于有形之邪,采用中药消散或者手术祛除,同时补益气血,顾护正气应该贯穿肺结节防治的始终,通过对肺结节的病机与防治的探讨,以期为临床治疗肺结节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中医肺病学科不同于西医呼吸病学科,研究对象是肺系统疾病,内涵包括肺系统生长发育规律及影响因素(解剖定位、生理病理特点)、肺系统疾病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常见症状辨证要点、治则治法、预防及预后;疾病范围:与肺功能(主气、司呼吸、通调水道、朝百脉、主治节)有关类病证。外延可分为三类:1相近学科:中医基础理论学、中医诊断学、中医方剂学、中药学、中医内科学、临床药理学、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等;2相邻学科:组织胚胎学、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生化学、医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中医养生康复学、医学统计学等;3边缘学科: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生物医学工程学、心理学、数学、化学等;西医肺脏病生理、病理、诊断及治疗方法、研究手段及进展亦为其外延部分。目前中医肺病学研究主要集中在肺气虚证的基础及临床、中医药防治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药防治哮病(支气管哮喘)等。未来建设的核心是坚持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尤其是藏象理论,发挥中医特色和优势,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积极吸收现代医学先进技术和方法,促进自身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