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就《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提出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原则,以清代余国佩所著之《医理》为据,阐述个人的看法,认为"春夏养阳",即春夏宜助阳运湿;"秋冬养阴",即秋冬宜育阴润燥。  相似文献   

2.
"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之一。"和"(龢)起初指音乐和谐,如《老子》中的"音声相和",后被逐渐引申,如许慎《说文解字》曰:"和,相应也。从口禾声,户戈切。""和,调也。"《周易乾卦》指出:"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禅宗"指月"之喻与《医古文》启发式教学的关系。方法:引述禅宗经典与启发式教学进行比较。结果与结论:禅宗"指月"之喻与《医古文》之启发式教学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4.
"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一语出自《素问·六节藏象论》[1]。历代《内经》注解大家对此意见不一,有理解为"胆为五脏六腑之主宰",有"取决断于胆",有"土脏取决于胆"等等。今从李东垣补中益气汤方管窥其义。东垣《脾胃论》[2]云:"凡十一脏,皆取决于胆也。胆者,少阳春升之气。春气升则万化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内经》"大敦""阴之绝阳"与《周髀算经》"北极璇玑"的关系。方法:受大汶口文化遗址之"玉璇玑"覆于死者胸前启发,将《素问.阴阳离合论》"厥阴根起于大敦,阴之绝阳""罢极"与《尚书》《周髀算经》"北极""璇玑"概念相比较,进行深入分析。结果:《内经》"大敦""阴之绝阳"与5 000年前的玉璇玑有渊源关系。结论:从《尚书》《周髀算经》"北极""璇玑"这一天文和地理概念去理解《内经》有关条文则可加深对厥阴在人体中作用和地位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补脾益气法治疗高血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医古典医籍中并无高血压病名,高血压应属中医"风眩",古代文献中记载的"中风""头痛""眩晕""肝风""肝阳""心悸"等症,与高血压病颇为相当。《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丹溪心法》曰:"无痰不作眩","多是湿土生痰,痰生热,热生风"。虞抟提出:"血瘀致眩"。《临证指南医案.中风》华岫云按:"今叶氏发明内风,乃身中阳气之变动。  相似文献   

7.
谢惠素 《北京中医》2009,(7):555-555
带状疱疹,中医学称之为"蛇串疮""蜘蛛疮""缠腰火丹",台湾俗称"皮蛇""飞蛇",以簇集状丘疱疹且局部刺痛为特征。《外科启玄》蜘蛛疮记载:"此疮生于皮肤间与水巢相似,淡红且痛,五七个成堆,亦能荫开。"《医宗金鉴·外科心法》缠腰火丹记载:"此证俗名蛇串疮,有干、湿不同,红、黄之异,皆累累如珠形。"  相似文献   

8.
再探""字出现之时间/浙江省三门县亭旁中学许寿霖"外炼筋骨皮,内炼一口气"。武术家、气功家无不注意这个"气"字。拙作《初探""字出现之时间》在去年9月号《气功》杂志发表后,受到读者关注,表示感谢。现在再作探索,以就正于同道。"气"字的历史演变东汉·许...  相似文献   

9.
许可  吴承艳 《吉林中医药》2011,(10):928-930
《金匮要略》条文中提出诸多"病家",如"疮家""衄家""失精家""中寒家"等等,多指各种宿疾日久,导致机体阴阳气血、脏腑经络受损而形成的不同疾病体质。"病家"体质说无"平人""病家"体质说不同于已病体质,"病家"体质说是方证思维的基础,仲景开创了"病家"体质说的中药治疗后,促进了后世中医不同流派的发展,使《内经》天人相应的体质分类有了药物的支持,更重要的随着对"病家"体质的研究,为中医调体养生奠定了理论基础和临床治疗指导方向。  相似文献   

10.
笔者读王孟英《温热经纬》之《叶香岩外感温热篇》,注解"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之"汗之"之义,至今各注家以及学者仍智者见智,使吾辈无所适从。  相似文献   

11.
王奋军  孙艺勇 《光明中医》2011,26(7):1484-1485
近日拜读了几篇关于"胃强脾弱"的文章,有感于"胃强脾弱"义歧难明,故作此陋文,拟从"胃强脾弱"古今义之不同入手来探讨分析。"胃强脾弱"古义出自于金.成无已《注解伤寒论》中对麻仁丸证的解释,  相似文献   

12.
《中医药文化》是两岸中医学界最为重要的学术期刊之一,在台湾有不少的读者群。这份刊物的前身是《医古文知识》,借用钱超尘先生的话,医古文的修养是"一个合格的中医工作者,应该具备阅读古籍的能力,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以继承发扬祖国医学"[1]。因此,"医古文"不只是与中医有关的古文献,而是更广泛的阅读、应用各种古籍,足以会心雅契;也不只是"小学"训诂、也包括思想、文化等。"医古文"是中医及历史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六版《医古文》新教材文选部分,其词义注解间或有不甚理顺之处,有待进一步发隐就明,亮煌其义,今试举数例于后,以就教于同行专家及读者。  相似文献   

14.
从词源学角度对"疾""病""疾病"进行中文和西文含义的考释,通过梳理中西医学对疾病概念的表达及其含义演变的过程,进一步探析疾病的本质,有助于建立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相适应的现代疾病观和健康观,从而进一步明确亚健康的范畴。  相似文献   

15.
高程熙  赵博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3):125-126
藏象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内经》的相关理论出发,对心的脏腑属性做了进一步探讨。心在中医理论中一般认为是"脏",根据《素问.五藏别论》对脏腑属性的界定,结合古代医家的部分注解和心在脊索动物中演化的相关知识我们认为心应为"奇恒之腑"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16.
所谓"和",《说文解字》释为两义:一曰"相应也",一曰"调也";《尔雅》谓"谐,和也";《辞源》谓"和,顺也,谐也,平也,不刚不柔也",可见,和谐指融洽调和、协调相安。和谐观即运用和谐理念认识和研究事物,属于哲学范畴。  相似文献   

17.
杨非  尹改珍 《新疆中医药》2011,29(2):94-94,F0003
"黎民"是古医籍中常见的词,也叫"黎元""黎庶",一般解释为:黎是众多的意思,因此,黎民就是众民;也有认为:黎是黑色,古代官员戴帽子,而老百姓都呈现一头黑发,所以黎民专指老百姓。  相似文献   

18.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云:"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清阳实四支,浊阴归六府。"传统的解释是这样的:出上窍的"清阳",是指呼吸、发声、视觉、嗅觉、味觉、听觉等功能赖以发挥作用的精微物质,出下窍的"浊阴",是指食物的糟粕和废浊的水液;发腠理的"清阳",是指卫气,走五脏的"浊阴",是指精血津液;实四肢的“清阳”是指饮食物化生的水谷精微,归六腑的"浊阴",是指饮食水谷变化的糟粕和水液。  相似文献   

19.
"曾"是古代汉语情态副词,多用于否定句,与"不"等否定词连用,表示加强否定语气。"曾不"就是"并不"、"还(尙)不",或"连……都(也)不……"的意思。医古文教材对"曾"注为"竟然",不甚妥当,宜明确指出其用法和作用,或应将"曾不"连注,方符合文意和语气。  相似文献   

20.
笔者曾于《医古文知识》上登一短文,提出个人对“何所”一词使用的看法。随后,在2004年2期的《医古文知识》上,傅海燕女士表达不同意见。看后,感觉对这一问题确实需要做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