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探讨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技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病人的疼痛.静脉留置针具有导管柔软,在血液中漂浮性好,不易穿破血管的优点,更重要的是便于维持静脉通路,方便用药,减少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同时操作简便,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
静脉穿刺留置针技术是临床输血、输液、静脉给药、测定中心静脉压等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静脉穿刺留置针技术的临床应用日趋广泛,尤其在抢救重危患者、老年患者静脉营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应用静脉穿刺留置针技术还具有减少血管穿刺、降低静脉血管损伤、安全迅速、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和减轻患者痛苦等优点.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有一定的技巧,技术含量较高,现总结其使用技巧如下.  相似文献   

3.
静脉留置针的使用减少了血管的穿刺次数,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同时也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由于留置针可效长时间留置于血管中,为治疗、抢救保持了有效给药途径,保证抢救工作顺利进行,为临床工作带来很大便利。浅静脉留置针在穿刺及观察护理方面与普通外周静脉输液有诸多不同之处,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使用浅静脉留置针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浅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其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已逐渐成为临床输液治疗的主要工具.使用浅静脉留置针的操作规程,规范的技术运用和有效穿刺技巧,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提高,笔者通过对使用浅静脉留置针操作技术的观察,认为应注意浅静脉留置针及血管的选择,皮肤消毒,扎止血带,针管排气,进针角度与速度,送管方法,固定,封管方法,防止血栓的发生等方面.从而提高穿刺技术,减轻病人痛苦.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方法:探讨静脉留置针的操作方法,封管技术及留置时间等。结果:通过对静脉留置针如何应用的分析,提高了穿刺成功率。结论:静脉留置针的使用可以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减小血管损伤,保护血管。同时,也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静脉留置针的使用减少了血管的穿刺次数,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同时也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由于留置针可较长时间留置于血管中,为治疗、抢救保持了有效给药途径,保证了抢救工作顺利进行,为临床工作带来很大便利。浅静脉留置针在穿刺及观察护理方面与普通外周静脉输液有诸多不同之处,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马美容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3):161-161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由先进的生物性材料制成,广泛应用于输液、输血、动静脉取血。又因其具有保护血管、保证输液速度、减轻病人频繁接受穿刺的痛苦。对意识障碍、躁动,小孩,老人以及对血管有强刺激的药物且输入液体量大,使用留置针使患者更舒适。由于上述特点,所以对多数病人选用静脉留置针。因其材料柔软,不会对所留置的血管造成损害,刺激性药物不易外渗,减少了反复穿刺的痛苦,保护了病人的血管,同时也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8.
<正>静脉穿刺留置针技术是临床输血、输液、静脉给药、测定中心静脉压等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静脉穿刺留置针技术的临床应用日趋广泛,尤其在抢救重危患者、输注化疗药物和静脉营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应用静脉穿刺留置针技术还具有减少血管穿刺、降低静脉血管损伤、安全迅速、提高护士工  相似文献   

9.
小儿静脉留置针技术,是使用静脉留置针为患儿进行静脉穿刺,以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静脉留置针因其外套管柔韧、不影响患儿活动,对血管刺激性小、可长时间留置在血管内,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项技术可以减少患儿因反复穿刺而造成静脉损伤、痛苦,同时提高了患儿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缓解了护士的工作压力。以下是我的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10.
邬张平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24):168-169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静脉留置针愈来愈广泛应用于临床输液治疗中.使用留置针不需要每日进行静脉穿刺,既能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和恐惧,也有利于血管的保护和急救,同时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然而在应用过程中也带来了一些不良影响,特别是长期置管病人常导致某些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在静脉留置针置管期间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十分重要,现就我院发生的58例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简要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低年资护士进行小儿静脉留置针临床穿刺失败原因,探讨其预防对策.方法:对300例低年资护士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时护士心理准备、患儿配合、患儿血管条件及穿刺技术等进行观察,分析穿刺失败原因.结果:留置针穿刺失败原因与静脉留置针穿刺时护士心理准备、患儿配合、患儿血管选择、护士的穿刺技术等有关.结论:认真选择穿刺血管,患儿配合及穿刺技术、低年资护士操作前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保证穿刺成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静脉安全留置针在门诊患者输液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对200例门诊输液患者采用美国BD Saf-T-Intim a一次性使用静脉安全留置针做静脉穿刺、固定留置,并对患者进行指导。结果门诊患者使用静脉安全留置针置管输液减少了护士对患者静脉穿刺次数,保护了静脉血管,减少了护士工作量,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门诊患者输液中,采用静脉留置套管针穿刺具有操作方便、保留时间长、便于治疗用药等优点,可达到预期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液晶静脉定位仪在老年肿瘤患者浅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调查影响老年肿瘤病区护士穿刺成功率的影响因素并排序;比较使用液晶静脉定位仪前后血管评估效果及穿刺成功率。结果:能否看到清晰可见的血管是对穿刺护士最主要影响因素;利用液晶静脉定位仪可提高血管评估效果,III级血管留置针穿刺成功率明显升高。结论:正确有效的穿刺辅助工具可帮助护士提高穿刺信心,提高留置针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张俊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4):138-139
静脉留置针穿刺是临床上治疗疾病与补充液体最常用、最重要的基本护理操作,它具有血管刺激性小,液体外渗少,不易脱出血管;利于急、危重患者抢救,护理工作效率高等优点.本文通过对比相同病情的患者分别采用静脉留置针的单手退针和双手退针方法的的成功率、穿刺效果和病人反馈的感受,做了大量的尝试和改进,采用静脉留置针的单手退针方法更有利于提高穿刺成功率,缩短穿刺实施时间,减少病人的疼痛和降低护士工作强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冬天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前护患双方做好准备措施,使其血管充盈,提高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方法:根据留置针穿刺不同部位,采取相应方法使血管充盈.结果:提高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结论:冬天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虽有一定难度,但是操作前采取让血管充盈的方法,就能提高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其痛苦轻、对血管刺激性小,有利于危重患者的抢救和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减少患者对输液的心理压力,可随时打开静脉通道进行输液治疗提高抢救成功率,可随血管形状弯曲,不易脱出血管,便于肢体活动。方法:使用静脉留置针为病人输液,是在静脉穿刺后,将其套管保留在静脉中,需要静脉输液时,将输液器上的针头刺入留置针后面的肝素帽中。输液完毕时,将针头从肝素帽中取下,而留置针的套管仍保留在静脉中供下次输液用。  相似文献   

17.
方蓉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8):129-130
目的:总结近几年来在产科使用静脉留置针中建立静脉通道输液的经验和护理体会。方法:对我科2005年1月-2010年12月所有住院待产的孕妇使用静脉留置针建立静脉通道输液,并进行密切的观察与护理。结果:静脉留置针输液可以避免反复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保护了外周静脉,特别是产妇生产及搬动过程中,由于套管柔软、长,可以避免血管被刺破和针的脱落,同时为抢救病人建立了一条快速、有效的静脉通道。结论:静脉留置针输液操作简便,并发症少,保留时间长,不易脱落及穿破血管,在各种体位下,能快速大量输血、输液,为临时的紧急抢救争取了时间,减轻了护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值得在产科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王波  王静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2):157-158
静脉留置针用于输液治疗,既可以保护血管,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又可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且由于随时保持静脉通路的畅通,更方便用药及抢救,目前已普遍应用于临床,但由于病人自身的情况或护理人员本身的原因,常常导致静脉留置针一次穿刺不能成功,需要二次甚至多次穿刺。为了减轻或避免病人二次穿刺的痛苦,现将静脉留置针穿刺失败的常见原因及护理对策总结如下。1静脉留置针穿刺失败的常见原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抢救休克患者如何提高"一针见血"建立静脉留置针通道的成功率。方法:使用双止血带培养穿刺部位的血管,可使静脉血管在短时间里快速充盈,缩短培养血管时间,增加穿刺成功率;使用非握拳穿刺法,以便休克患者不能配合穿刺也能高效快速的穿刺成功。结果:使用双止血带及非握拳法能有效的提高静脉留置术穿刺成功率。结论:双止血带在建立静脉留置针通道时,缩短了操作时间,增加了静脉留置术穿刺成功率,简单方便,并且实用,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静脉留置针在老年病人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方法:静脉穿刺。结果:解决了老年病人多次静脉穿刺的痛苦,保护了血管,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结论: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既方便了临床用药,又减轻了老年患者的痛苦,也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