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微型钢板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的疗效。方法择取2018年6月~2019年8月时段内山东省单县中心医院收治的掌指骨骨折患者共74例,以随机抽签法划分为参照组(37例,克氏针内固定救治)、试验组(37例,微型钢板救治),评估患者骨折效果。结果和参照组比较,试验组骨折愈合优良率较高,手术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较短,生活质量评分较高,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结论针对掌指骨骨折患者,克氏针内固定救治呈现骨折愈合优良率佳、手术时间短、骨折愈合时间短的优势,还可增强患者生活质量,可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微型钢板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114例掌指骨骨折患者按照手术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 A、B 两组,每组各57例。A 组患者行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B 组患者行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情况,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A 组患者术后平均骨折愈合时间显著少于 B 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患者疗效优良率为89.5%,高于 B 组患者的77.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明显低于 B 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在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方面优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微型钢板与克氏针在不同节段掌指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09年2月-2012年2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58例,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62例,并将上述病例按掌骨、近节指骨、中节指骨分组对应比较。结果:掌骨骨折:两组在平均愈合时间及TAFS评分上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微型钢板明显优于克氏针。近节指骨骨折:两组在平均愈合时间上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微型钢板亦优于克氏针,但在TAFS评分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中节指骨骨折:两组在平均愈合时间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在TAFS评分上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克氏针要优于微型钢板。两组在伤口浅表感染率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微型钢板治疗掌骨及近节指骨骨折优势明显,可优先选用;克氏针在治疗中节指骨骨折愈合时间与微型钢板无明显差异,但功能恢复(优良率)占优,故应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4.
微型钢板与克氏针治疗掌指骨骨折的疗效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微型钢板与克氏针治疗掌指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年2月到2010年3月收治的掌指骨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40例,A组采用克氏针治疗,B组采用微型钢板治疗。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参照TAF标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的住院时间以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A组(P〈0.05);B组的临床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微型钢板治疗掌指骨骨折的临床疗效优于克氏针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骨折不同部位,选择不同的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术后3天进行指功能锻炼。结果:术后随防2~12个月骨折愈合的时间为8~12周,无1例出现骨不连及钢板螺丝松动等并发症,关节功能的优良率为85.7%。结论:微型钢板内同定治疗掌、指骨骨折固定牢靠、有利于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及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讨论AO微型钢板内固定方式用于治疗手部掌、指骨折的有效性及意义。方法: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62例手部掌、指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观察组使用AO微型钢板内固定方式治疗,对照组使用克氏针内固定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行AO微型钢板内固定方式治疗后,其关节功能总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术后的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掌、指骨折患者行AO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其手术疗效较好,术后患者的骨折感染率低且愈合速度快。  相似文献   

7.
治疗掌指骨骨折以往是采用克氏针内固定的方法,但这存在固定不牢固、辅以的外固定时间较长等缺陷,容易出现骨折不愈合、畸形愈合等并发症.从2004年1月至2008年10月,我院采用微型钢板螺钉治疗掌指骨骨折49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加压螺纹针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闭合或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108例(135处)。结果:术后平均随访9.4个月,除2例机器冲压伤软组织损伤严重,皮肤发生坏死,经二期清创皮瓣转位后愈合,其余创(切)口均一期愈合,骨折全部骨性愈合。X线片显示骨折愈合时间为5—10周,平均6.6周。关节功能按TAFS评分:优86例,良15例,差7例,优良率为93.5%。结论加压螺纹针治疗掌指骨骨折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之一,特别是在治疗掌、指骨髁部骨折中有独到的优势,但对长斜形骨折和长节段粉碎性骨折病例不适合,建议用钢板等其他方法治疗。  相似文献   

9.
钢板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8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8处掌指骨骨折应用微型钢板进行内固定治疗,观察治疗后手指主动活动度(TAM)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本组骨折97处正常愈合,1处延迟愈合。随访6~12个月,根据美国手外科学会推荐的TAM系统评定方法评定98处骨折中TAM总优良率91%。结论微型钢板内固定是治疗掌指骨骨折的有效、可靠的理想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微型钢板内固定配合中药熏洗治疗掌指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76例患者均采用微型钢板内固定配合中药熏洗。结果:经治疗后,按TAM标准评定功能:优56例,良7例,优良率82.9%。结论:微型钢板内固定配合中药熏洗治疗掌指骨骨折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微型钢板内固定法治疗手足短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09年7月收治的63例手足短骨骨折患者采用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63例患者均手术切口均获得一期愈合,无一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等并发症。63例患者均获得12~18个月门诊随访,经x线检查显示全部病例骨折愈合良好,未见骨折不愈合、延迟愈合,也无骨折畸形愈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8.3±1.0)周。手部功能评定优者46例,良者4例,中者3例,差者0例,优良率为94.3%(50/53)。脚跖跗关节骨折脱位患者10例中功能评定优者5例,良者4例,中者1例,优良率为90.0%(9/10)。结论:微型钢板内固定法内固定效果可靠,手术疗效显著,患肢功能恢复好,可于临床推广并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克氏针和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内上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6月-2009年12月手术治疗的儿童肱骨内上髁骨折78例,克氏针组38例,均采用切开复位两枚克氏针内固定,3~4周去石膏托后开始肘关节功能锻炼;拉力螺钉组40例,均采用切开复位1枚拉力螺钉内固定,2周去石膏托后开始肘关节功能锻炼。结果:参照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系统,术后3个月对肘关节功能进行评价。克氏针组:优23例,良7例,可6例,差2例,优良率为78.9%;拉力螺钉组:优30例,良8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为9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拉力螺钉组疗效明显优于克氏针组。结论:切开复位、拉力螺钉内固定结合早期功能锻炼治疗儿童肱骨内上髁骨折,能在较短时间内使患儿肘关节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股骨远端骨折3种内固定方法的疗效进行比较,指导临床合理选择和应用。方法:自2005年6月~2012年6月,我院共收治并随访股骨远端骨折56例,其中采用动力髁螺钉(DCS)治疗16例、AO股骨髁解剖钢板治疗18例、逆行交锁髓内钉(RIMN)治疗22例。按A0/OTA分类,A型36例;C型20例。对56例患者的骨折并发症、骨愈合率及膝关节HSS功能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为16.4个月。术后6个月随访结果显示3种内固定方法的骨愈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IMN组骨愈合率最高(95.5%),AO股骨髁解剖钢板组骨愈合率最低(77.8%)。采用HSs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RIMN组的优良率高于DCS组及A0股骨髁解剖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S组和A0股骨髁解剖钢板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逆行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较其他内固定方法具有骨折愈合率高和功能恢复满意等特点,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克氏针内固定术及微型钢板内固定术联合赤参壮骨汤治疗手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7年8月铁煤集团总医院收治的手部骨折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 2组均于术后3 d给予赤参壮骨汤治疗,连续应用2个月,并于术后定期随访6个月。比较2组治疗后手部功能恢复情况、临床指标骨代谢情况;统计随访过程中2组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手部功能优良率分别为90. 00%、66. 67%,观察组手部功能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总主动屈曲度高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 0. 01)。治疗后2组血清BGP、OPG、BMP2、IGF-Ⅰ等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均P 0. 01),但2组间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随访过程中观察组骨折延迟愈合及感染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与克氏针内固定术术比较,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手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更加良好,对手部功能的干扰更小;在手术的基础上联合赤参壮骨汤可显著提升患者骨形成指标水平,有利于骨折的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AO分型来指导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方法:2005年3月~2009年3月收治43例患者,按AO分型后分别采用手法复位、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外固定定架固定,内外固定相结合的方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按Aro的方法进行疗效评价。结果:AO分型中的A型骨折均可采用手法复位石膏管型或夹板外固定;B型及C1型骨折首选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对C2和C3型骨折及所有的开放性骨折均选择闭合或切开复位外固定架固定,必要时采用外固定架接合克氏针、骨片钉或钢板螺钉联合固定的方式进行治疗。结论:AO分型能够很好的指导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锁骨骨折切开复位传统克氏针内固定与改良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治疗组36例行切开复位改良克氏针内固定,对照组30例行切开复位传统克氏针内固定,两组均配合服用桃红血通胶囊。结果:经5~12个月(平均7个月)随访,治疗组治愈32例,好转4例,未愈0例;对照组治愈23例,好转6例,未愈1例。两组间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治疗组愈合时间、恢复正常活动时间松动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改良克氏针治疗锁骨骨折优于传统克氏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结合石膏外固定治疗旋后外旋型Ⅱ度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08例旋后外旋型Ⅱ度踝关节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组,手法复位后采用克氏针经皮穿针内固定结合石膏外固定治疗者分入联合固定组,手法复位后单纯采用石膏外固定治疗者分入石膏外固定组,两组各5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术后6周采用Leeds影像学评价标准评价的骨折复位情况、术后1年采用Baird踝关节评分系统评价的踝关节功能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0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4个月,中位数12.5个月。术后6周,联合固定组骨折复位优良50例、可4例,石膏外固定组骨折复位优良38例、可13例、差3例;联合固定组骨折复位情况优于石膏外固定组(Z=-3.006,P=0.003)。骨折均愈合,2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47±1.59)周,(8.52±1.62)周,t=1.496,P=0.175]。术后1年,联合固定组Baird踝关节评分高于石膏外固定组[(93.51±5.18)分,(84.18±4.32)分;t=8.483,P=0.011)。联合固定组术后3周时出现针孔感染1例,经换药治疗1周后感染控制;联合固定组6例患者和石膏外固定组9例患者术后1年踝关节僵硬、疼痛;均无二次骨折、骨折再移位等并发症发生;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90,P=0.588)。结论:对于旋后外旋型Ⅱ度踝关节骨折,手法复位后采用克氏针经皮穿针内固定结合石膏外固定较单纯采用石膏外固定,骨折复位好、更有利于踝关节功能恢复,但二者在骨折愈合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治疗开放性不稳定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2月至2008年10月收治开放性不稳定胫腓骨骨折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胫骨中上段骨折12例,中下段骨折10例,下段骨折8例;单纯胫骨骨折23例,合并腓骨骨折7例,均采用单侧三维多功能外固定器治疗。结果:开放伤口一期愈合25例,植皮愈合3例,转移皮瓣2例;骨折愈合时间6~12个月,平均10个月;随访时间6个月~1.5年,优良率为93.3%。结论:开放性不稳定胫腓骨骨折早期清创,良好复位,配合有限内固定及外固定架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与开放复住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与开放复住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自2008年1月~2013年6月共治疗86例Gartland Ⅱ型和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有46例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有40例采用开放复位外侧克氏针交叉固定,随访6~40个月,比较术后Flynn肘关节功能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儿均达到解剖复位,根据Flynn评分,肘关节功能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闭合复住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9.6%,包括克氏针松动移位2例、肘关节活动差3例、肘内翻2例、尺神经损伤2例;开放复位组并发症率为17.5%,包括切口感染1例,克氏针松动移位1例、肘关节活动差3例、肘内翻2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具有与开放复位术相同的临床疗效,但手术创伤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