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观察苍附导痰汤治疗风痰阻络型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11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风痰阻络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采用常规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苍附导痰汤。2组均以14 d为1疗程,2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0.91%,对照组有效率为69.81%,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组患者均按时完成了研究,对照组脱落2例,治疗中未发现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显示了良好的依从性。结论:苍附导痰汤治疗风痰阻络型急性脑梗塞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小,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通络止痛汤联合氟桂利嗪胶囊治疗瘀血阻络型紧张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瘀血阻络型紧张性头痛患者,根据就诊先后顺序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1∶1)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晚睡前口服氟桂利嗪胶囊,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通络止痛汤,两组均28 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29%,对照组71.4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通络止痛汤可以降低患者头痛积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药物无明显副作用。结论:通络止痛汤联合氟桂利嗪胶囊治疗瘀血阻络型紧张性头痛有显著临床疗效,且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瘀血阻络型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科130例瘀血阻络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等西医治疗措施,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辛温通络法辨证施治措施,两组患者均治疗10d为一疗程,3个疗程后对比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31%,明显优于对照组73.85%,x2=7.88,P0.01;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62%,明显低于对照组15.38%,x2=4.19,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瘀血阻络型消化性溃疡疗效确切,安全可靠,是一种西方医学与传统医学相结合的现代治疗模式,值得临床和科研继续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4.
活络效灵丹合手拈散治疗瘀血阻络型胸痹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活络效灵丹合手拈散治疗瘀血阻络型胸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瘀血阻络型胸痹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服用活络效灵丹合手拈散,对照组服用通心络胶囊,10 d为1疗程.结果:疾病综合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显效率为50.0%;对照组分别为60.0%,26.7%.瘀血阻络证证候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显效率为36.7%;对照组分别为50.0%,16.7%.两组比较,病证疗效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活络效灵丹合手拈散对心绞痛的控制减轻作用优于通心络胶囊.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葛酮通络胶囊治疗中风(脑梗塞)中经络恢复期瘀血阻络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中风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采用葛酮通络胶囊治疗,对照组45例给予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达到88.88%,对照组有效率为60.00%。结论:葛酮通络胶囊能有效地治疗脑梗塞。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益胃通络愈疡汤联合西药治疗胃络瘀阻型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胃络瘀阻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等西药,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益胃通络愈疡汤治疗。两组均以2周为1疗程,连服2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率87.50%,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临床治愈率为72.92%,总有效率为91.67%。两组治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益胃通络愈疡汤联合西药治疗胃络瘀阻型消化性溃疡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姚军强  朱瑄  侯琳梅 《中医研究》2012,25(10):14-15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瘀血阻络型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4例,两组均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d。两组均以14 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治愈6例,显效24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有效率占95.45%;对照组治愈2例,显效9例,有效25例,无效8例,有效率占81.82%。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对治疗瘀血阻络型急性期脑梗死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8.
自拟化瘀五花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3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慢性萎缩性胃炎其病机关键在于瘀血阻络,治宜化瘀通络为主。自拟化瘀五花汤为基本方,加理气化瘀药,意在加强理气化瘀、通络散邪。治疗43例,其中,临床治愈10例,有效3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3%。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瘀血阻络型紧张性头痛患者通过通络止痛汤联合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瘀血阻络型紧张性头痛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给予通络止痛汤联合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氟桂利嗪胶囊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头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头痛评分均有显著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0.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瘀血阻络型紧张性头痛患者通过通络止痛汤联合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后取得的临床成效显著,在改善患者头痛症状的同时,使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提升,应在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四通方治疗痰瘀阻络型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96例痰瘀阻络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采用常规治疗的42例患者标记为对照组,另5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四通方治疗标记为观察组。结果:根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判定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P〈0.05);按中医证候改善情况判定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81%(P〈0.05)。结论:加用四通方治疗瘀阻络型急性脑梗死能改善临床症状,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补气通络汤联合西药治疗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塞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补气通络汤联合西药治疗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给予扩张脑血管、抗血小板聚集、营养脑细胞等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4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气通络汤,水煎服,1剂/d。两组均28 d做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统计疗效。结果:对照组42例,痊愈15例,显效4例,进步10例,无效9例,恶化3例,死亡1例,有效率为69.05%;治疗组48例,痊愈21例,显效15例,进步7例,无效3例,恶化2例,死亡0例,有效率为89.58%,两组比较:χ2=5.904,P=0.015,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均完成了研究(除死亡病例外),无药物不良反应,依从性良好。结论:补气通络汤联合西药治疗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塞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痰瘀同治法对颈动脉粥样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符合条件的颈动脉斑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痰瘀同治中药参红化浊通络方,疗程为12周。观察两组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rouse积分,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在IMT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rouse积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痰瘀同治法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复元通络汤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2例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复元通络汤。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NIHSS量表评分、巴氏指数评分、中医证候积分、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变。结果1)中医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1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0%。2)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中医证候积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两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2周及4周后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元通络汤配合西医常规治疗可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提高Fugl-Meyer运动评分,改善中医证候积分,改善血液流变学情况,有效地减少了脑梗死引起的后遗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清热化瘀煎治疗心梗的疗效。方法:对60例急性心肌梗塞瘀热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清热化瘀煎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中药汤剂清热化瘀煎;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3周后的心电图疗效、心功能和患者的中医病症改善情况及总体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中医病症改善有效率93%;对照组总有效率80%,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80%。治疗4周后,两组在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分数、左室舒张末内径以及左室收缩末内径上面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清热化瘀煎可明显改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心功能,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化瘀通络法治疗气虚血瘀证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8例急性脑梗塞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予中药汤剂。观察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疗效及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和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1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益气活血、化瘀通络法治疗气虚血瘀证急性脑梗塞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联合电项针疗法治疗瘀血阻络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瘀血阻络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与对照组46例。对照组采用中药血府逐瘀汤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电项针疗法治疗。结果:对照组临床治愈18例(39.13%),显效13例(28.26%),有效7例(15.22%),无效8例(17.39%),有效率为82.61%。治疗组临床治愈27例(58.70%),显效15例(32.61%),有效9例(19.57%),无效1例(2.17%),有效率为97.83%。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联合电项针疗法治疗瘀血阻络型失眠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三芪汤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气虚血瘀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6例与对照组6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三芪汤治疗.疗程均为4周,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综合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均为87.88%,对照组均为80.6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芪汤对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通络益气颗粒治疗血瘀气虚型中风患者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治疗的血瘀气虚型中风患者96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联合应用通络益气颗粒,观察治疗结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脂改善好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通络益气颗粒治疗血瘀气虚型中风疗效可靠,能够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有效降低患者血脂浓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酸味化痰汤对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临床及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11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59例应用常规急性脑梗死治疗方案,治疗组60例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酸味化痰汤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0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血黏度、平均血流速度和纤维蛋白原)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黏度、纤维蛋白原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两组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或P<0.01),而治疗组指标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酸味化痰汤能显著降低血黏度,显著增加脑血流量,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并有效降低中风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补阳还五汤加清脑方联合针刺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气虚血瘀证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2019年2月—2020年10月至本溪市中医院就诊的75例脑梗死急性期气虚血瘀证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以掷硬币方式将患者分为单一组(共37例,给予针刺疗法)和联合组(共38例,在单一组基础上联合补阳还五汤加清脑方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肢体运动功能、神经功能损伤程度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情况,同时对比2组最终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量表评分)、神经功能损伤程度(NIHSS评分)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各项评分均明显优于单一组(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37%(37/38)高于单一组81.06%(30/37)(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清脑方联合针刺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气虚血瘀证的临床优势明显,能有效改善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提升患者的活动能力,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