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茵陈蒿汤治疗药物性肝炎的疗效。方法将药物性肝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茵陈蒿汤。观察2组临床症状、体征(乏力、纳差、呕吐、腹胀,皮肤、巩膜黄染)及生化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血清总胆红素(TBil)]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3%,对照组为73%,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菌陈蒿汤比单纯应用西药治疗疗效好、病情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儿科常见病,我院1998年6月-2005年6月应用茵陈蒿汤加减结合西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50例,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儿共85例,将其分为2组:治疗组50例中,男28例,女22例;新生儿溶血症2例,败血症7例,肝炎综合征3例,母乳性黄疸38例(以上各病均符合《实用新生儿学》诊断标准);年龄最小18h,最大56d;平均血胆红素302.6mmol/L,无一例核黄疽。对照组35例,男20例,女15例;新生儿溶血症2例,败血症8例,肝炎综合征2例,母乳性黄疸23例;年龄最小1d,最大40d;平均血胆红素280.5mmol/L,核黄疸1例。  相似文献   

3.
易超文  易林桂 《新中医》1991,23(8):24-25
本文以1988~1989年确诊为急性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住院患者60例为治疗组,以茵陈蒿汤重用山栀子、大黄为主,随证化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日一剂;另选60例为对照组纯用西药治疗。疗程均为14天。经治结果:在退黄方面:60例中,显效40例,有效16例,有效率93.33%;对照组中,显效20例,有效28例,有效率80%。经统计学处理P<0.0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在肝炎有关的症状,随胆红素明显下降,亦有明显好转,谷丙转氨酶大都伴随下降。从而对其药理作用作了适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茵陈蒿汤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6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主要是间接胆红素增高 ,可造成新生儿中枢神经损伤 ,及早纠正可预防胆红素神经毒作用[1、2 ] 。我们于 1999年 10月~ 2 0 0 0年 10月用茵陈蒿汤治疗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 ,取得明显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 96例 ,按 2∶1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6 4例 ,男 34例 ,女 30例 ;日龄 1d者 18例 ,1+ ~ 3d者2 5例 ,3+ ~ 7d者 12例 ,7+ ~ 2 8d 9例 ;出生时体重 (2 45 0±12 5 0 ) g ,胎龄 (34 9± 6 7)周 ;主要病因 :早产儿 11例 ,ABO溶血 7例 ,新生儿窒息 10例 ,母乳性黄疸 9例 …  相似文献   

5.
我科自2002年1月~2004年9月应用菌陈蒿汤治疗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以下简称高胆),9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高胆红素血症在新生儿期非常普遍,是住院新生儿最常见的病种之一.严重的高胆红素血症可能会导致胆红素脑病,并遗留后遗症给社会、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如何预防高胆红素血症的出现,避免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是现代医学的一大难点.我院儿科自2008年开始用自拟中药加味茵陈蒿汤口服预防高胆红素血症.对232例新生儿进行对照试验取得显著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甘礼明  李平 《新中医》2009,(8):20-21
目的:观察加味茵陈蒿汤联合思美泰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8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口服加味茵陈蒿汤联合思美泰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胆红素变化。结果:治疗2周、4周后2组总胆红素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2周及4周后总胆红素下降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5%,对照组为66.7%,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加味茵陈蒿汤联合思美泰注射液是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我院于2004年6月~2006年6月以茵陈蒿汤为主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中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经临床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自1994年~1997年,我们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加味茵陈蒿汤口服配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4例。与单用蓝光照射22例相比较,其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组疗效优对照组。提示加味茵陈蒿汤有明显降低总胆红素的作用,兹介绍如后。1临床资料病例选自...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茵陈蒿汤加减结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92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两组均予以蓝光治疗,观察组加用茵陈蒿汤加减治疗.结果:治疗1周后,两组TSB、DB、TCB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自拟乙肝1号汤剂治疗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疗效。方法: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的门诊患者采用口服自拟乙肝1号汤剂结合辨证治疗。观察疗效采用HBeAg、HBV-DNA定性检测。结果:有效24例占80%,效差4例占13.3%,无效2例占6.7%。结论:自拟乙肝1号汤剂结合辨证施治治疗乙肝病毒携带者效果较好,且随疗程的延长而疗效递增。  相似文献   

12.
李璐璐  柳忠全 《光明中医》2022,37(2):250-253
目的 探讨膈下逐瘀汤合六君子汤对乙肝肝硬化患者肝纤维化及炎症-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黄河科技学院附属医院感染性疫痛科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61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分组方法为随机摸球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膈下逐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茵陈蒿汤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新生儿迁延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迁延性黄疸新生儿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患儿给予综合性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茵陈蒿汤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日均胆红素下降值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黄疸消退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均未见腹胀、呕吐等症状。结论:茵陈蒿汤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新生儿迁延性黄疸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茵陈蒿汤(HACD)拆方配伍对急性胰腺炎(AP)小鼠胰腺组织炎症病理和IL-6表达的影响,探讨HACD的方剂配伍规律对AP小鼠模型的作用。方法:选择健康昆明小鼠90只,分9组:正常对照组、AP模型组、HACD全方组、拆方配伍组(6组),每组各10只。选择间隔1h两次腹腔注射L-精氨酸(L-Arg)(200mg/100g体重)的方法制模,在注射L-Arg后24h,对不同组别进行胰腺组织炎症病理评分分析,并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6的浓度,应用RT-PCR法检测胰腺组织的IL-6mRNA。结果:腹腔内注射L-Arg后24h,全方组小鼠胰腺病理评分分值最低,其血清IL-6浓度与胰腺组织IL-6mRNA表达量最小,分别与拆方后的6组以及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有大黄的组别(大黄+栀子组、大黄+茵陈组、大黄组)胰腺病理评分、血清IL-6浓度与胰腺组织IL-6mRNA表达亦显著降低,对比无大黄组(栀子+茵陈组、茵陈组、栀子组)和模型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全方组对减轻AP的炎症反应最为显著,在HACD治疗AP中,大黄可能起君药作用,茵陈、栀子对大黄作用可能有协同或相加效应。  相似文献   

15.
徐守芳 《光明中医》2019,34(9):1426-1428
目的探讨温脾疏肝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临床价值,以期为进一步提高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提供参考。方法将2016年7月—2018年6月接收的86例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与观察组(43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温脾疏肝汤治疗。对2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肝功能改善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显著较高(P <0. 05);在肝功能改善方面,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 0. 05),治疗后2组ALT及AST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 <0. 05),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ALT与AST水平均明显较高(P <0. 05)。结论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温脾疏肝汤对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进行治疗,可取得明显较单纯西药治疗更高的临床疗效,且患者肝功能的改善更为显著,对患者的预后有利,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救肝汤系列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符合诊断标准的慢性乙肝患者 6 2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 32例 ,对照组 30例。治疗组根据证型选救肝汤 ~ 号口服 ,对照组单纯肌肉注射α- 2 a干扰素。均治疗 6个月。结果 :治疗组基本治愈 1例 ,有效 2 8例 ,无效 3例 ,总有效率为 90 .6 % (95 % CI=75 .0 %~ 98.1% ) ;对照组基本治愈 0例 ,有效 2 3例 ,无效 7例 ,总有效率为 76 .7% (95 % CI=5 7.7%~ 90 .1% ) ;两组综合疗效比较 ,无显著性差异 (u =1.115 0 ,P =0 .2 6 4 9) ;治疗组在改善症状和体征、恢复肝功能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 :救肝汤系列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恢复肝功能方面优于干扰素 ,在临床综合疗效方面与干扰素相当。收益 :OR=0 .34,NNT=7。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肝郁汤治疗肝郁脾虚、心神不宁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6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维持原有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基础治疗。中药组35例另给予肝郁汤治疗,西药组30例给予谷维素治疗,疗程8周。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ALT的变化。结果肝郁汤能改善中医证候、降低抑郁和焦虑量表积分及ALT含量(P<0.01),且明显优于西药组(P<0.01)。结论肝郁汤治疗肝郁脾虚、心神不宁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抑郁症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乙肝清热解毒颗粒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72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5例予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37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乙肝清热解毒颗粒治疗,疗程为8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各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胁痛、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少寐多梦和五心烦热症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研究组患者胁痛、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少寐多梦和五心烦热症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HBV-DNA载量和HBe Ag滴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ALT水平、HBV-DNA载量和HBe Ag滴度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HBV-DNA转阴率为51.43%,HBs Ag转阴率为0.00%,HBe Ag转阴率为17.14%;研究组HBV-DNA转阴率为72.97%,HBs Ag转阴率为2.70%,HBe Ag转阴率为24.32%。研究组各指标的转阴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显效20例(57.14%),有效7例(20.00%),无效8例(22.86%),总有效27例(71.43%);研究组显效29例(78.38%),有效6例(16.22%),无效2例(5.41%),总有效35例(94.59%)。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乙肝清热解毒颗粒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能明显改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转阴率,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19.
培元益肝汤治疗慢性乙肝2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薇蓉 《辽宁中医杂志》2002,29(11):659-660
以自拟培元益肝汤结合维生素、肝泰乐等口服治疗慢性乙肝 2 1例 ,30天为 1疗程 ,经过 1~ 12疗程门诊治疗后 ,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HBsAg转阴率为 16 % ,HBeAg血清转阴率为 36 % ,ALT、AST恢复正常达到 75 %。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加味茵陈蒿汤联合恩替卡韦治疗重症化趋势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研究。方法将52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A组与B组,每组26例。A组应用恩替卡韦治疗方式,B组采用加味茵陈嵩汤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方式。观察2组治疗后肝功能情况与临床相关指标情况。结果治疗后,B组丙氨酸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移酶(AS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指标均优于A组(P<0.05);B组治疗后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好于A组(P<0.05)。结论加味茵陈蒿汤联合恩替卡韦治疗重症化趋势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