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附子是《伤寒杂病论》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辛温药之一,仲景善用其辛温通达之性,在遣方配伍中发挥温阳救逆、温经止痛、助阳化气等功效;同时注意对附子进行炮制、去皮切片、长时间煎煮以降低毒性;并因证因人采取相适宜的剂型与剂量,注意观察不良反应。《伤寒杂病论》中附子的应用,既十分严谨,又灵活多样,深值后世借鉴。  相似文献   

2.
余秋平  韩佳瑞  焦拥政  仝小林 《中医杂志》2011,52(22):1916-1917,1934
以《伤寒杂病论》中附子、甘草、干姜等药的不同炮制法对经方疗效的影响为例,探讨中药炮制方法对经方量效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伤寒杂病论》中药炮制内容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民安 《中医研究》2002,15(6):17-18
汉代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 ,在中医学史上是承前启后的巨著 ,在多方面有示范作用 ,其有关中药炮制的内容亦起着示范与承前启后的作用 ,是中药炮制史上不可或缺的一环。本文试就此作一探讨。1 《伤寒杂病论》中的中药炮制方法《伤寒杂病论》中炮制方法按现代炮制学分类可分为净制、切制、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及其它炮制法。涉及药物五十余。下面按此分类方法对其炮制方法作以归纳。1 1 《伤寒杂病论》中的净制方法净制是选取药用部位 ,去除非药用部位的过程。《伤寒杂病论》中关于净制的方法有———一、“去皮” ,所对应药有有桂枝…  相似文献   

4.
论张仲景对有毒中药临床应用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应用有毒中药规律的分析研究 ,阐述了张仲景在确立有毒中药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创立配伍、炮制、煎煮、服用等不同的减毒防毒方法 ,应用有毒中药创制一系列有效方剂等方面所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仲景对附子和乌头的运用,为临床安全使用附子和乌头提供参考。方法:对《伤寒杂病论》30多条应用到附子和乌头方剂条下的说明及用法等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仲景关于附子、乌头使用剂量的规律及注意事项。结果: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对附子、乌头的使用是以出现"瞑眩"反应为最佳剂量,而出现"瞑眩"反应的剂量不是一个横定量,所以为了获得"瞑眩"反应,应采用少量递增的服法直至产生"瞑眩"反应为度。同时为了避免中毒,除了久煎、加蜜煎等外,体质强的人可多服,体质弱的人应少服;特大剂量,只能1次/d;煎剂用大量,丸剂应小量。结论:仲景关于附子和乌头的应用,给我们提供了需要遵循的准则及注意事项,只要依法应用,则可最大限度地避免附子、乌头发生中毒的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6.
从古代医家对附子的概述、附子应用的特点剖析、附子应用临床范围论述、典型医案4方面入手对附子的药性、功效进行论述,并对《伤寒杂病论》附子条文进行分析,提出了附子临床应用的新方法论,为临床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炮附子的文献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炮附子的文献探讨杨明,徐楚江,张为亮(成都中医学院610075)炮附子是最早的炮制品种,始见于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后世历代本草也有记载。近2000年来,由于种种原因,该炮制工艺濒于失传,产品近于绝迹。历史上对炮附子的药性探讨甚少。至于生熟异性,仅对毒性大小认识较多。为了继承和发扬传统炮制方法,摘清仲景用炮附子的真实意图,保证中医临床用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笔者对炮附子的历史文献进行了考证,探讨炮附.... 【基 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桂林古本《伤寒论杂病论》的学术价值。方法:搜寻历代对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的研究文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桂林古本在《伤寒杂病论》的研究及整个中医学的研究上具有重大意义。结论:深入探讨古本内涵,更有助于领会《伤寒杂病论》的精神,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桂林古木《伤寒杂病论》的内涵,充实方证内容,指导临床实践。方法:将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分别与其他古本《伤寒杂病论》、宋本《伤寒杂病论》、长沙古本《伤寒杂病论》进行比较。结果:桂林古本对六淫病邪风、寒、暑、湿、燥、热等论述较为详尽,内容丰富,理、法、方、药连贯紧凑。结论:桂林古本对进一步完善仲景理论体系,起到了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的方式探究《伤寒杂病论》治疗肢体疼痛的处方用药规律,为中医临床治疗肢体疼痛提供客观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伤寒杂病论》中符合纳入标准的方剂中的中药建立数据库,采用描述性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复杂网络链接关系分析、系统聚类分析等方法探讨《伤寒杂病论》治疗肢体疼痛的处方用药规律。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5味药物,18首方剂。高频使用的药物有炙甘草、桂枝、生姜、大枣、芍药、白术、附子、茯苓、麻黄、杏仁、人参。挖掘到关联规则29条,复杂网络连接关系分析得到强链接7组、中等链接11组,系统聚类分析得到常用方组8组。结论:《伤寒杂病论》处方治疗肢体疼痛邪正兼顾、表里同施、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论述《伤寒论》中对临床不良反应的预防预警。方法:从《伤寒论》中查找为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所采取的措施、方法事例。结果:药品不良事件(反应)的避免是医生、药师及护士的共同职责。结论:医、药、护必须组成一个团队,才能最大限度的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何廉臣为"绍派伤寒"继承和发扬者。传承寒温融合,发展伤寒学说。探究医理,悟出医方,方方切实可用。增订通俗伤寒论,别开生面;吸纳新知,厚古而不薄今。以六经三焦辨证而得法,法法新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浅析模拟病案教学中模拟病案在《伤寒论》的设计原则。方法:通过研究如何提高学生学习《伤寒论》的兴趣和实践能力,分析病案教学的一般原则。结果与结论:病案教学中模拟病案的原则主要包括:模拟病案的编写原则;模拟病案的典型性;模拟病案的难度;模拟病案的加工编写;根据病案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14.
《伤寒论》六经病变本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任 《山东中医杂志》2005,24(9):521-523
通过对《伤寒论》六经生理、病理特点及传变规律的分析,认为《伤寒论》六经病变本质为六类综合征,即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的本质分别是毒血症等、菌血症等、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相似文献   

15.
十枣汤理法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枣汤主治太阳中风,有形之水客居胸胁之悬饮证。由甘遂、大戟、芫花、大枣四味组成,乃张仲景治水常用方剂,《伤寒论》、《金匮要略》均有论述。《外台秘要》引深之朱雀汤,即本方。现代药理作用已有报告。用药时间《伤寒论》指明在六经病"欲解时","平旦服";热则行、凉则滞,欲期冀其药扬辛开之性,又不失苦降之能故当温服。用法有枣汤送服、先服枣汤、枣肉为丸、体外贴敷、枣汤煎服、枣肉夹粉等。十枣汤实为峻下逐水之剂,具猛、毒之性,运用应遵循"衰其大半而止"原则。现代医家扩大治疗各种水饮停聚胸腹属邪实之证,以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肝硬化腹水、肾性水肿等病应用最为广泛。在妇科、骨科创伤并发症、眼科、心包积液应用,也取得一定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伤寒论》以六经为纲,以证候为目,不仅叙述了外感伤寒热病的六经传变发病过程,也充分揭示了机体多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与结局的内在机制。认为伤寒热病的急性发病规律与六经中不同的传变机制,和现代医学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相似。其中的急下证、蓄血证、蓄血发黄证等,均与MODS不同的器官损伤密切相关。深入研究《伤寒论》辨治规律与MODS的相关性,对于拓宽MODS的临床治疗途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太阳病分为三篇,上篇、中篇、下篇。是张仲景创作《伤寒论》的大纲之四。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原文的梳理和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从外感热病分类、运气学说的运用、外感热病的证治、药物剂量以及经方应用等方面,论述《伤寒活人指掌图》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9.
浅析《伤寒论》中桂枝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中桂枝的运用范围非常广泛,通过分析《伤寒论》中桂枝的作用(解肌发表、温阳通阳)、用量、用法的不同,从而有助于更加深入理解和探求仲景遣方用药精妙之所在。  相似文献   

20.
对《伤寒论》固瘕证的病因病机进行剖析 ,以论证固瘕证之实质——寒结旁流证。同时结合临床观察 ,初步探讨了证与病的相关关系 ,以及治疗方法与常用方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