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传勇  刘海东 《吉林医学》2014,(6):1275-1276
<正>高血压脑出血(HICH)是神经内科中常见的急性疾病,患者病情严重,致残致死率较高,预后效果较差。导致HICH高致死率及致残率的原因是由于患者脑血肿导致脑神经组织受到压迫以及脑出血导致脑血管受损而引起的病理组织变化。目前HICH的治疗方法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手术时机的选择对于HICH的临床疗效起到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外已有不少关于HICH的手术治疗报道,但关于高血压出血时机的选择国内外的研究则甚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比较高血压脑出血不同微创手术时机的疗效,探讨最佳手术时机。方法将160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病例按发病到手术时间分为超早期(<6 h)、早期(6~12 h)和迟早期(12~24 h)3组,分别进行术后并发症、治疗14 d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比较。结果①超早期组中有19例(29.23%)出现术后再出血,高于其他两组。超早期手术死亡率高于其他两组,超早期与早期组的死亡率有显著性差异;②迟早期组中恢复良好18例(40.0%),中残12例(26.7%),重残8例(17.8%),植物生存4例(8.8%),死亡3例(6.7%)。其近期疗效差于另两组;③治疗14 d神经功能状况比较,早期组比其他两组轻度神经功能缺失者明显增多,重度神经功能缺失者明显减少;④3组间远期疗效无明显差异。结论手术时机在早期比较理想,手术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3.
4.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时机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最佳手术时机.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35例,按发病至手术时间分为超早期组、早期组和延迟组,与各组间的疗效比较.结果 超早期组患者意识恢复快,优良率高,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低,术后再出血率未见增加.结论 超早期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显著,对有手术指征的患者应积极争取超早期手术.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方式及手术时机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如何合理地选择手术方式及手术时机,以达到外科规范化治疗。方法对38例脑出血患者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及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进行手术治疗。结果按ADL分级:ADL1(10例),ADL2(9例),ADL3(9例),ADL4(3例),ADL5(2例),死亡5例。结论对不同的出血部位及出血量不同的患者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及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能明显的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时机、手术方式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于该院收治的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在出血后24 h内进行手术,设置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段出血后24 h外进行手术治疗的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研究,设置为对照组。按照手术方式进行分组,分为采取微创穿刺引流术的A组和采取小骨窗开颅手术的B组。对比术后GCS昏迷指数。结果观察组的GCS昏迷指数为(14.57±1.32)分,明显优于对照组(11.09±1.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的术后GCS昏迷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的最佳手术时机为出血后24 h内,手术方式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颅内血肿清除手术的时机对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本组男46例,女34例。采用(1)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2)小骨窗开颅微创血肿清除术;(3)骨瓣开颅微创血肿清除术;(4)颅骨钻孔血肿引流术;(5)单纯脑室外引流术。结果80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死亡23例(占28.75%),存活57例(占71.2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尽早争取手术时间,早期手术可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术后患者致残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比分析研究不同手术时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照手术时机的不同分为超早期组(出血后7 h内实施手术)、早期组(出血后8~24 h内实施手术)和延迟组(出血后24~48 h实施手术)3组,各20例,均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观察比较3组患者手术治疗的效果、预后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再出血情况.结果 超早期组治疗的优良率明显高于早期组和延迟组,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早期组和延迟组,术后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早期组和延迟组,再出血率明显高于早期组和延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超早期和早期手术的效果优于延期手术的效果,术后并发症少,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死亡率,但应注意超早期手术后再出血的风险较高,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治疗与合理时机.方法 抽取本院于2014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8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依据手术时机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进行早期手术,对照组进行延期手术,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经不同手术时机治疗后,观察组手术治疗优良率、GCS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预后情况好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CCS评分低于对照组,数据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进行早期手术,从而对患者自身的恢复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詹结民 《安徽医学》2011,32(3):322-323
目的探讨早期超早期额颞大骨瓣开颅减压手术治疗幕上大量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幕上大量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超早期行额颞大骨瓣开颅减压术的病例资料、手术疗效及随访结果。结果 17例患者均手术顺利,血肿全部清除10例,大部分清除7例。术后3个月,患者ADL(日常生活能力)分级:Ⅰ级2例(11.8%)、Ⅱ级4例(23.5%)、Ⅲ级6例(35.3%)、Ⅳ级3例(17.6%)、Ⅴ级2例(11.8%)。结论早期额颞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幕上大量高血压脑出血疗效确切,病死率和致残率低。  相似文献   

12.
CT引导下高血压脑出血的微创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术前根据CT初定头皮穿刺点并作标记,再行CT扫描修正,钻颅穿刺抽吸血肿,术后辅以纤溶治疗。结果穿刺引流时间14h-4d。治疗40例,术后血肿完全清除8例,清除70%以上29例,清除50%~70%3例。结论微创引流治疗简单、安全、创伤小,能较快清除血肿,解除占位效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5年4月我院住院病人72例高血压脑出血行小骨窗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6个月生存质量按ADL分级I-Ⅲ级51例(70.83%),Ⅳ-V级12例(16.67%),死亡9例(12.50%)。结论掌握手术时机,及时手术,防治并发症,是提高生存率及生存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对78例大量高血压脑出血(出血量80-130ml)患者,分别采用颅内血肿穿刺粉碎清除术(微创组,41例)和小骨窗开颅手术(开颅组,37例)治疗,观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病死率。微创组有效率、显效率明显高于开颅组(X^2=5.02,P〈0.05),病死率低于开颅组(P〉0.05)。微创血肿清除术能明显提高有效率,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原因、诊断及防治经验,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以便及时发现处理。方法回顾我院1999年1月~2004年12月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3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发生率11.9%(34/286),手术二次手术清除血肿者24例,保守治疗7例,预后良好率61.8%(21/34),预后不良率38.2%(13/34)。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预后不良率很高,预防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方法和技巧。方法对我院 1997年 1月至 2 0 0 2年 4月行小骨窗微创伤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 5 6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例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 8月行格拉斯哥结果评分 (GOS) ,痊愈 8例 (14 .3% )中残 32例 (5 7.4 % ) ,重残 9例 (16 .1% ) ,植物状态 0例 ,死亡 7例 (12 .5 % )。死亡病例中 ,3例晚期脑疝患者死于术后并发症 ,4例死于术后几天的再出血。结论小骨窗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损伤小、血肿清除彻底、止血可靠、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原因、诊断及防治经验,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以便及时发现处理。方法回顾我院1999年1月~2004年12月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3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发生率11.9%(34/286),手术二次手术清除血肿者24例,保守治疗7例,预后良好率61.8%(21/34),预后不良率38.2%(13/34)。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预后不良率很高,预防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后再出血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初次和再次脑出血发生部位、防治和预后。方法:对64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既往病史、入院后CT,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再出血发生率7.3%,3年内再出血约占77%,再出血以基底节-基底节占大多数约为60%,男女之间无明显差异。未正规抗高血压治疗是主要原因,再出血病死率高。结论:长期正规抗高血压治疗对预防再出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张征  叶祖森  韩钊  曹云刚  黄良通 《浙江医学》2011,33(10):1477-1479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青年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高血压导致脑出血青年患者(〈45岁),比较其与对照组(≥45岁的中老年患者)在出血危险因素、影像学、临床特点、治疗、并发症及短期预后情况有无差异。结果青年脑出血患者的舒张压(DBP)、平均动血压(MAP)及深部脑出血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出血体积、治疗及预后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青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DBP、MAP及脑深部出血比例均高于中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基底节区脑出血急性期血肿扩大的预测指标并确定最佳手术时机.方法 第一部分:回顾分析184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影响血肿扩大的回归方程,运用多变量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血肿密度是否均一、初始出血量及CT血管造影(CTA)“点征”与血肿扩大进行关联建立血肿扩大预测模型.第二部分:运用前期建立的血肿扩大预测模型,将30例存在血肿扩大风险并有手术指征的患者随机分为12h手术组和24 h手术组,比较不同时间窗手术患者术后再出血、病死率及近期预后的治疗效果.结果 初始出血量、血肿密度、血肿形态、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CTA图像“点征”与血肿扩大有关(P<0.05);血肿量>16 mL(OR =5.051,95%CI 1.314~21.355,P=0.0170)、血肿密度不均一(OR =7.805,95%CI 1.905~40.220,P=0.0021)且CTA图像存在“点征”(OR =8.764,95%CI 2.325~44.562,P=0.0006)则血肿扩大风险在60%左右;12h手术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和术后再出血方面较24h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两组患者在3个月病死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影响基底节区脑出血急性期血肿扩大的因素很多,基于血肿量、血肿密度及CTA“点征”的预测模型能够预测血肿扩大风险,早期手术能够改善患者早期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