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3 毫秒
1.
核苷类似物是目前临床上治疗乙型肝炎的重要抗病毒药物,然而由于长期用药,很容易产生耐药性,药物疗效不是很理想。本文就目前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核苷类似物进行比较并分析其耐药机制。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在乙型肝炎治疗中出现对核苷类药物耐药的问题.此文主要介绍核苷类药物在HBV感染中的应用、HBV对核苷类似物耐药性的产生机制、检测方法和减少耐药产生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乙型肝炎治疗中出现对核苷类药物耐药的问题.此文主要介绍核苷类药物在HBV感染中的应用、HBV对核苷类似物耐药性的产生机制、检测方法和减少耐药产生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正>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全球面临的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属HBV感染高流行区。目前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药物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干扰素-α类,另一类是核苷(酸)类似物。前者包括常规干扰素和聚乙二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核苷类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的耐药机制。方法:对近年来国内外公开报道的有关新一代核苷类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作用机理和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核苷类药物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其耐药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有重要意义。结论:几种核苷类药物或与其他药物的联合治疗以及发展新的抗病毒药物,可延缓耐药毒株的出现而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
王峰  汪宇  陆敏 《中国医药指南》2013,(18):226-227
目的分析我院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核苷类似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我院计算机管理软件检索2009至2011年口服抗HBV核苷类似物的销售数量、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Dc)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HBV核苷类似物的销售金额呈快速增长之势;用药频度排序前三位的品种为阿德福韦酯、拉米夫定及恩替卡韦;恩替卡韦的用药频度增幅最大。结论核苷类似物已成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首选药物,市场前景看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慢性乙型肝炎(CHB)长期核苷(酸)类似物(NA)治疗过程中乙型肝炎病毒(HBV储存库的变化规律。方法 将HBV-脱氧核糖核酸(DNA)低于检测下限>1年、长期服用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初始为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的CHB患者各20例作为研究对象,于纳入后0(基线)、6、12、18个月采集血清标本,通过分析血清中HBV-核糖核酸(RNA)的含量和准种,确定HBV储存库的活动水平和变化规律,分析HBV-RNA评价病毒储存库的意义。结果 对患者0(基线)、6、12、18个月进行HBV、前基因组(pgRNA)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定量结果发现, HBV、pgRNA和HBsAg不服从正态分布, CHB患者长期核苷(酸)类似物治疗过程中, HBV水平出现逐渐降低的变化规律。对HBV-RNA定量后与对应时期的各病毒学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 HBV-RNA与pgRNA、HBsAg呈正相关(r=0.64、0.96, P<0.01)。结论 CHB长期核苷(酸)类似物治疗过程中HBVRNA水平出现逐渐降低的变化规律,且与HBsAg呈现出高度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本院感染科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药物的使用影响因素和用药合理性。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在本院感染科住院的138例慢性HBV感染患者分为非肝硬化组(n=72)和肝硬化组(n=66),对2组患者住院期间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收集影响因素数据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非肝硬化组使用最多的是恩替卡韦(50.0%),肝硬化组使用最多的是阿德福韦酯(27.3%);职业、胆红素、年龄、ALT、AST、HBV DNA是非肝硬化组使用的影响因素。ALT、AST、ALT/AST、胆红素、白球比是肝硬化组使用的影响因素。结论慢性HBV感染患者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药物的使用受多种影响因素共同作用,选用哪1种或2种联用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情况和个人意愿;本院感染科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药物用药基本合理,但也存在少数不合理的用药行为。  相似文献   

9.
维持性血液透析(血透)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和慢性肾脏病非透析患者.透析患者HBV感染症状多较轻微但易出现慢性化进展,针对此类病例抗病毒治疗依然是关键.本文重点就抗病毒药物核苷(酸)类似物用于血透患者合并乙型肝炎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正>国内外公认有效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药物主要包括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核苷类似物主要通过作用于HBV的聚合酶区发挥抗HBV疗效,药物进入体内后首先磷酸化为三磷酸盐或二磷酸盐形式,然后取代HBV复制过程中聚合酶链延长所需的结构相似的核苷,从而终止链  相似文献   

11.
Currently, five nucleos(t)ide analogs (NAs) are approved for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B (CHB) infection. They are lamivudine, adefovir dipivoxil, telbivudine, entecavir (ETV) and 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 (TDF). Two of them, ETV and TDF, are recommended as first-line treatment options. Their main advantages include excellent tolerability, antiviral potency and a high genetic barrier to resistance within medium duration treatment periods (2 - 6 years). In most patients, NAs need to be administered on a long-term basis. Several studies suggest that NAs long-term administration have been associated with low rates of serious adverse events (AEs), including lactic acidosis, renal function impairment, osteopenia and osteoporosis. Discontinuations due to AEs tended to be low in published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and in the experience in clinical practice. NAs long-term use appears to be safe and effective; and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liver disease, despite preliminary concerning reports, their short-term use also appears to be safe and effective. Although major AEs are infrequent, they can be initially clinically silent yet lead to serious medical problems, therefore, a proactive surveillance and their prompt management is recommended.  相似文献   

12.
在过去10余年里,口服核苷(酸)类似物的应用使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取得很大进展。长期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主要缺陷是乙型肝炎病毒(HBV)耐药性的产生,后者可致所获得的疗效丢失,有时可导致肝炎活动、甚至死亡。本文主要介绍HBV耐药的发生机制、相关定义、发生率、处理及预防策略等。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