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回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患者1例护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赵琦 《上海护理》2009,9(1):89-90
回肠造口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很高,并发症总发生率达40%。皮肤黏膜分离是常见并发症中的一种,系指肠造口处肠黏膜与腹壁皮肤的缝合处发生分离。皮肤黏膜分离又会导致产生其他的并发症:即分离后可造成造口回缩,愈合后疤痕收缩会造成造口狭窄,给患者带来痛苦。由于伤口位于造口旁,极易受排泄物污染,易感染,难以愈合,是临床上的一个难题。2008年5月8日-5月19日,我们采用湿性愈合理论处理1例回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的患者,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肠造口是大肠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但肠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率高达11%~60%,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是造口术后常见早期并发症之一。主要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肠造口皮肤黏膜缝线处组织愈合不良,使皮肤与肠造口黏膜分离并留下一个开放性的创面。一旦发生,可导致:造口袋粘贴困难黏贴不牢;患者有不安情绪,增加患者的痛苦;手术切口与造口较近,增加感染的危险;二期愈合由于瘢痕收缩可能会导致造口狭窄,如过度狭窄影响排便,需要再次手术方能解决,因此,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的治疗及护理是否正确有效,对减轻患者痛苦、预防感染、促进其身心健康十分重要。本院采用亲水银敷料治疗造口皮肤黏膜深度分离,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肠造口黏膜皮肤分离是肠造口术后并发症之一,是肠造口处黏膜与腹壁皮肤的缝合处发生分离.多发生在术后1~3周,肠造口开口端肠壁黏膜部分坏死、黏膜缝线脱落、伤口感染、营养不良、糖尿病导致肠造口黏膜缝线处愈合不良,使皮肤与肠造口黏膜分离形成开放性伤口[1].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我科共有15例肠造口黏膜皮肤分离患者,经过精心护理,均治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是肠造口术后并发症之一,系造口处肠黏膜与腹壁皮肤的缝线处发生分离,肠造口黏膜分离后留下一个开放性的伤口所致,导致大便渗漏污染创面及腐蚀造口周围皮肤,伤口渗液流向造口处~([1]),不仅影响创面愈合,还会导致造口周围皮炎的发生,加重患者的痛苦及家属的心理、经济负担。2018年1月,本科收治了1例回肠造口伤口渗出至周围皮肤黏膜分离的患者,采用创面换药联合负压吸引及使用一次性便洁袋收集大便的方法促进造口周围皮肤愈合。  相似文献   

5.
1例结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造口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很高,国外文献报道,结肠造口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达21%~71%[1],国内报道为16.3%~53.8%[2].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多发生在术后1周~3周,是指造口处肠黏膜与腹壁皮肤的缝合处分离.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是造口术后早期并发症,一旦发生,必须及时治疗及护理,如处理不当,近期可能发生造口回缩,甚至缩至腹腔,造成腹腔感染,必须再次手术;远期可能由于瘢痕增生造成造口狭窄,轻者病人需每日扩肛,重者如过度狭窄影响排便,需要再次手术方能解决[2].给病人生理、心理带来极大的创伤,直接影响病人术后康复,降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的特点,并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0月我院收治的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的患者30例,结合其皮肤黏膜分离的特点,针对性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30例患者中,表浅皮肤黏膜分离26例,7~10 d愈合,未发生造口回缩及造口狭窄;深层皮肤黏膜分离4例,15 d愈合。结论:采取综合的、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促进肠造口分离的皮肤黏膜愈合,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是指造口处肠黏膜与腹壁皮肤的缝合处分离,常发生于造口术后早期,如处理不当,近期可能发生造口回缩,甚至缩至腹腔造成腹腔感染,必须再次手术,愈合后由于瘢痕收缩会引致造口狭窄。给病人生理、心理带来极大的创伤,直接影响病人术后康复,降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正>肠造口周围皮肤黏膜分离合并感染是造口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多由于肠造口内粪水混合物溢出污染黏膜皮肤缝合处及皮下组织形成的一个开放性溃疡创面,如处理不当,可至溃疡面扩大,创面变深,与腹腔切口处形成窦道,致造口回缩、狭窄及粘贴造口袋困难,进而出现腹部切口感染和造口周围粪水性皮炎[1]。因此,正确处理造口周围皮肤感染及造口黏膜皮肤分离伤口,可以促进造口良好愈合,从而避免造口远期并发症的发生。2014年6月本科收治1名乙状结肠癌行手术后造口周围  相似文献   

9.
造口黏膜分离是指造口黏膜与腹壁缝合处皮肤愈合不良,使皮肤与黏膜分离造成的伤口,是造口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常发生术后一周内。远期常出现造口回缩、狭窄、造口袋粘贴困难进而出现造口周围粪水性皮炎,病人痛苦不堪。现将我院2005年8月~2008年9月27例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患者护理的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缩短肠造口术后皮肤黏膜分离愈合时间、减少皮肤黏膜分离后并发症发生的最佳护理方法。方法:将发生肠造口术后皮肤黏膜分离的60例患者,运用循证护理和湿性愈合敷料进行切口护理,出院后门诊随诊2个月,观察其愈合时间,肠造口内陷及狭窄的发生情况。结果:运用循证护理和湿性愈合敷料进行切口护理后,患者7~28 d痊愈出院,造口内陷2例,造口狭窄1例,出院1个月后恢复正常。结论:将循证护理所获得的证据、护理经验和患者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能明显缩短患者的愈合时间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提高肠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正>肠造口(intestinal stoma)是指因治疗需要,把一段肠管拉出腹腔,并将开口缝于腹壁切口上,以排泄粪便和尿液[1]。肠造口是大肠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但肠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率高达11%~60%[2]。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是造口术后常见早期并发症之一,多发生在术后1~3周[3-4]。主要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肠造口皮肤黏膜缝线处组织愈合不良,使皮肤与肠造口黏膜分离并留下一个开放性  相似文献   

12.
陈秀君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8):1710-1712
目的总结藻酸盐银离子敷料治疗肠造口术后患者重度皮肤黏膜分离及造口回缩的护理经验。方法行肠造口手术患者8例,术后发生重度皮肤黏膜分离,其中1例合并造口回缩,予以积极的全身治疗及心理护理,正确评估与处理伤口,及早运用藻酸盐银离子敷料治疗以及营养和健康教育。结果8例15~28d伤口愈合。结论及时发现患者皮肤黏膜分离并发症,及早应用藻酸盐银离子敷料控制感染,促进伤口肉芽组织生长,有利于伤口早日愈合。  相似文献   

13.
裴新荣  杜月娥  龙菲菲 《护理研究》2014,(10):1239-1240
[目的]探讨缩短肠造口术后皮肤黏膜分离愈合时间、减少皮肤黏膜分离后并发症发生的最佳护理方法。[方法]将发生肠造口术后皮肤黏膜分离的54例病人,分为干预组(20例)与对照组(34例),观察其愈合时间等;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应用循证护理。[结果]干预组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的愈合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组愈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将循证护理所获得的证据、护理经验和病人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能明显缩短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发生后的愈合时间及减少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康乐保造口袋结合人文关怀护理对小儿肠造瘘口患儿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6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收治的85例肠外瘘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后不同护理方案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47例;患儿均行肠造瘘术并应用康乐保造口袋,对照组实施常规肠造瘘术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人文关怀护理;比较两组康复期间黏膜出血、造口周围皮炎、皮肤黏膜分离、腹泻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黏膜出血、造口周围皮炎、皮肤黏膜分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乐保造口袋结合人文关怀护理可有效降低小儿肠造瘘口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缩短肠造口术后皮肤黏膜分离愈合时间、减少皮肤黏膜分离后并发症发生的最佳护理方法.[方法]将发生肠造口术后皮肤黏膜分离的54例病人,分为干预组(20例)与对照组(34例),观察其愈合时间等;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应用循证护理.[结果]干预组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的愈合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组愈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将循证护理所获得的证据、护理经验和病人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能明显缩短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发生后的愈合时间及减少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肠造口患者皮肤黏膜分离的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对13例肠造口患者皮肤黏膜分离伤口的客观评估,根据伤口深度选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及合理选用现代湿性愈合敷料,观察到皮肤黏膜分离伤口愈合所用的时间。结果经湿性愈合敷料伤口护理方法处理后,4例皮肤黏膜分离伤口深度0.2~0.4 cm患者5~7 d更换底盘时即可观察到伤口愈合;4例伤口深度0.5~0.8 cm患者10~15 d更换底盘时即可观察到伤口愈合;3例伤口深度1.0 cm患者在经较深伤口护理方法处理后,伤口深度变浅,改用浅表伤口护理方法处理,18~21 d更换底盘时即可观察到伤口愈合;2例伤口深度1.1 cm患者在较深伤口护理方法处理2周后,伤口深度变浅改用浅表伤口护理方法处理,20~28 d更换底盘时即可观察到伤口愈合。结论现代湿性愈合敷料的合理应用是帮助患者造口皮肤黏膜分离尽快恢复和预防造口并发症的有效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总结14例造口皮肤黏膜深部分离患者的护理经验.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需首先根据伤口状况选用合适湿性愈合敷料和造口用品做好伤口床准备,当伤口感染控制,渗液减少至湿润状态,基底100%红色,肉芽组织生长良好时,再行分离伤口二期缝合,密切观察皮肤黏膜缝合伤口的状况,并做好远期并发症的监测.本组患者伤口均在11~25 d内愈合,4例并发造口回缩的患者经缝合后造口黏膜均高于或平皮肤平面,2例并发造口轻度狭窄的患者经指导自行扩肛后缓解,其余患者经门诊复诊和电话追踪随访,均未见造口狭窄等远期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8.
1例回肠造口严重黏膜皮肤分离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告了1例回肠造口严重黏膜皮肤分离患者的护理。针对患者肠造口黏膜皮肤分离严重,腹水从分离处溢出,肠造口处排出的粪便极有可能污染到腹腔的情况,在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和全身支持的前提下,肠造口治疗师合理应用伤口、造口护理产品,选用藻酸盐和薄膜贴处理伤口,促进伤口的愈合;以防漏膏保护造口周围皮肤,使造口袋有效粘贴,成功地收集了肠造口处排出的粪便。同时培训所有照顾者,使该方法得以连续、有效地实施。1个月后患者肠造口黏膜皮肤分离处逐渐愈合。  相似文献   

19.
刘丽  韩杉  关萍 《护理与康复》2015,14(7):658-660
总结24例腹壁切口内置肠造口患者的护理。护理重点为做好舒适护理,重视造口及切口的评估及护理,同时加强营养支持。并发造口肠管水肿12例、造口周围皮肤黏膜分离4例、回肠造口与腹壁平齐4例,4例无造口相关并发症,24例均出现切口感染,经治疗和护理,切口均丙级愈合,切口愈合时间为术后10~17d,平均13d;肠造口水肿逐渐消退,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也逐渐愈合,肠管可正常排出粪便。  相似文献   

20.
雷英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8):1801-1802
2003年1月~2005年12月,我院行肠造口术123例,发生肠造口黏膜皮肤分离13例,现将观察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3例,其中结肠造口11例,回肠造口2例;张力/坏死性7例,感染性3例,营养不良2例,炎症性肠病1例。2原因分析①张力/坏死:外科手术会导致血供破坏,继发肠系膜张力过大,危及造口周围血供,导致黏膜皮肤分离。②感染:由于粪便污染引起的感染和溃疡形成导致黏膜皮肤分离。③营养不良、炎症性肠病:导致伤口难愈合,形成黏膜皮肤分离。3护理3.1黏膜皮肤分离较浅的护理先用温热生理盐水(36.5~37.5℃)冲洗伤口,阻止伤口变冷,加快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