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吸氧,方法很多,其中历史最长,用法最广还算是鼻导管吸氧。导管插入食管多年来实属罕见。本院于1994年4月4日收治1例风疹脑炎的病人,鼻导管插入食管吸氧致腹胀误诊1例。现报告如下:刘××,女,9岁,全身起皮疹伴发热4天,未用药治疗,1994年4月4日患儿突然抽风急送当地乡镇卫生院,给肌注安定4mg后插鼻导管接氧气枕  相似文献   

2.
从 1990年开始用双料喉风散治疗尿布皮炎患儿 88例 ,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较 ,其治疗效果显著 ,且操作简便 ,更易接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以婴儿尿布皮炎、湿疹为治疗对象 ,共 149例 ,男 70例 ,女 79例。轻度 :臀部皮肤潮湿、发红 ,共 52例 ,重Ⅰ度 :臀部皮肤发红伴有皮疹 ,共 4 0例 ;重Ⅱ度 :Ⅰ度症状加表皮溃破 ,共 35例 ;重Ⅲ度 :臀部皮肤大片糜烂、剥脱、出血、甚至继发感染 ,共 2 2例。1 2 方法 将 149例患儿分为两组 ,一为治疗组 :男 4 8例 ,女 4 0例。轻度 37例 ,重度 51例。年龄 6天— 6个月 ,共 88例。用…  相似文献   

3.
黄碧茵  郭青云  吴艳 《右江医学》2012,40(2):161-164
目的对比湿化、高流量双鼻导管吸氧(HHFNC)与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疗效。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6月在本院新生儿科诊断为呼吸暂停的早产儿共65例,随机分为HH-FNC组和nCPAP组。HHFNC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湿化、高流量双鼻导管吸氧,nCPAP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鼻塞CPAP通气支持。结果 nCPAP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HHF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因病情加重需改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支持的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HFNC组中出现鼻黏膜出血较nCPAP组显著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CPAP组中出现皮肤损伤较HHFNC组显著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腹胀与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CPAP在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中较湿化、高流量双鼻导管吸氧更有效,但需注意皮肤损伤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过敏性紫瘢临床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为提高临床诊断符合率,减少误诊,现将我科1990年1月~1993年3月间收治入院的31例过敏性紫瘢患儿作一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1例患儿男20例,女11例。年龄3 1/2~7天6例,~12岁25例。从发病到就诊时间最短1天,最长31天,平均6.1天。住院天数最短1天,最长30天,平均12.9天。 1.2 临床表现 本文患儿就诊时以四肢对称性皮疹为主要表现者27例;皮疹伴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三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氧疗方法(改良鼻导管吸氧、鼻导管吸氧、暖箱吸氧)进行比较,了解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将31例HIE患儿随机分为3组:改良鼻导管组11例、鼻导管组10例,暖箱组10例,分别对其设定不同氧流量,并在吸氧后1 h测定氧浓度,记录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氧流量下,鼻导管组与暖箱组的实际吸入氧浓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改良鼻导管组的实际吸入氧浓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不同的氧疗方法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利弊,根据患儿的个体差异,采取最适当的供氧方式,严格按照规定精确操作,减少不必要的误差,才能达到较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患儿,男,10岁,因全身皮疹瘙痒2月,浮肿少尿2天于2004年2月16日人院。2月前患儿出现全身皮肤及腹股沟、阴囊、指蹊等处皮疹,奇痒,院外反复治疗不愈,阴囊部,臀部出现皮下结节。2天前出现眼睑浮肿,少尿,深色尿,1天前出现头昏,呕吐胃内容物1次,无抽搐。为进一步诊治人我院。查体:血压135/90mmHg,眼睑浮肿,全身皮肤弥漫性针尖大小皮疹,与皮肤颜色  相似文献   

7.
任美欣  李侗曾  梁连春 《北京医学》2011,33(9):748+752-748,752
例1男,11岁。因发热、皮疹5d,双下肢无力伴排尿困难3d于2010年10月19日入院。10月14日患儿出现发热,皮肤出现斑丘疹、疱疹样皮疹,伴有轻度瘙痒。10月16日患儿出现双下肢无力,不能站立行走,并出现排尿困难,进行性加重。入院查体:体温39℃,  相似文献   

8.
【例1】男,8岁,因讲话口痛由其母代诉。高热两眼红肿两天,口腔溃烂、皮疹一天而入院。1983年6月1日下午患儿不慎跌入污水坑中,弄脏脸、手、脚,但无皮肤破损。2日晨两眼发红、全身发热仍坚持上学。3日两眼红肿、分泌物多,限不能睁开,高热不退,口腔发红,口唇干裂出血,口内疼痛。面、颈、四肢皮肤出现紫红色皮疹,排尿时感尿道口疼痛,不能进食进水,卧床不起,病情加重而入院。  相似文献   

9.
1临床资料 患儿,男性,5.5岁,因发热伴皮疹1周入院.该患儿1周前无明显诱因发热,体温波动38~40℃,不伴有寒战,服解热药后退热.入院后查体:一般状态差,神志清醒,全身皮肤粘膜明显黄染伴全身皮肤麻疹样皮疹,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0.5~3.0 em),以双侧颈部、颌下、腋下及腹股沟处最明显,质地中等硬度,边界清,轻度压痛,活动度好.  相似文献   

10.
临床资料 40例病员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6~67岁。病程为1~3天16例,3~5天13例,5天以上11例。其中:腰部4例,腿部11例,头部3例,背部2例,胸肘部4例,腹部6例。诊断标准:初起先在病变部位出现刺痛,继则发红,并出现密集成群如绿豆或黄豆大小水泡,集一处或数处,排列成不规则带状泡疹群,间有正常皮肤,  相似文献   

11.
乳胶手套致接触性皮炎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男,35岁,外科医生,从事外科工作11年。因手术后手臂出现皮疹伴瘙痒就诊。近4年来双手经常于手术后起皮疹,粟粒状,以手背部为多,有时蔓延至腕部,春夏较重,涂擦氟西奈德(肤轻松)软膏后,皮疹好转或消失,未予重视。近半年来手术后又起皮疹,且皮疹渐重,愈期延长,遂采用薄线手套作内衬,仍不能阻止其发作。既往无药物过敏史及家族史。皮肤检查:双手背皮肤轻度发红,可见散在粟粒大小红色丘疹,余无异常。致敏原检查:采用瑞典生产标准抗原系列(瑞典化学诊断AB公司),患皮损消退后,进行常规斑贴试验,按ICDRG标准判定。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硬肿症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国荣  赵莉敏 《中原医刊》2000,27(3):F003-F003
我们对 30例新生儿硬肿症的护理体会 ,结合其临床表现及发病机理 ,总结有效护理该病重要措施。1 临床资料30例患儿中男 19例 ,女 11例 ;足月新生儿 11例 ,早产儿 19例 ;发病时龄 :出生 2 4小时发病 10例 ,2~ 3天发病 15例 ,3天后发病 1例 ;轻度 13例 ,中度14例 ,重度 3例 ,平均住院天数 14天 ,治愈 2 4例占80 % ,好转 3例占 10 % ,死亡 3例 ,占 10 %。2 护理观察分析2 1 复温 :新生儿新陈代谢低 ,血液循环慢 ,产热不足 ,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不全 ,易于散热至体温偏低 ,早产儿更差 ,因而复温是关键。复温的方法 ,我科采用国产暖箱 ,患儿入…  相似文献   

13.
患儿,男,1(3/12),于入院前13天出现咳嗽、清涕、眼红、流旧,伴高热,3天后患儿胸背腹面颈及双上下肢皮肤出现紫红色斑疹及水疱疹,以眼睑口腔及外生殖器明显。有畏光、流泪、吞咽困难和小便困难,同时伴咳嗽、气促、鼻翼搧动及唇周发绀和皮肤巩膜黄染。当地医院诊断为“麻疹合并肺炎”。给予地塞米松、青霉素治疗7天,咳嗽、气促、紫绀明显好转,皮疹开始结痂。但黄疸呈进行性加重,高热持续不退,小便呈浓茶色,纳极差。检查:T39℃,R30次/分,P130次/分。全身皮肤弥散性紫红色斑疹、糜烂、结痂并大片脱屑。眼部、鼻及尿道口均有糜烂渗出物及血痂。口腔粘  相似文献   

14.
<正> 患儿男,4个月。因腹泻6天,发热4天,皮疹1天入院。入院前6天开始腹泻黄绿色水样便,4~6次/日。4天前开始发热,达38°~40℃之间,同时眼、唇发红。入院前2天,右侧颈部出现1枣样大小肿块,拒按。入院前1天出现全身散在片状红疹。于当地应用“青霉素”等治疗无效转来我院。个人史及既往史无特殊,病前体健。入院时查体:T38.4℃,P148次/分,R40次/分,体重:6.5kg。发育正常一营养中等,烦躁,全身皮肤弥漫性充血性粟粒样皮疹,压之褪色,以双大腿,臀部显著。右侧颈部触及一0.5×2cm不规则肿大淋巴结,轻度活动,压痛。心肺无异常发  相似文献   

15.
王墨华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7):2128-2129
<正>PICC穿刺成功后通常采用透明贴膜覆盖,但因其局部皮肤使用传统透明贴膜易出现局部发红、痛痒、脱皮,甚至脓性分泌物,从而影响导管留置时间及效果。1例患者穿刺后出现发红、脱皮后及时采用康惠尔贴代替传统透明贴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方法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94岁,宫颈癌晚期,体质极度消瘦,1个月前行PICC置管术,使用传统透明贴膜固定。半月后更换贴膜时发现穿刺处红肿,周围皮肤发红,撕开贴膜时有部分表皮组  相似文献   

16.
患儿,男,11个月。因躯干部皮肤皮疹半年,于2006年6月4日入院。半年前患儿出现不明原因的躯干部皮肤皮疹,初为淡红色斑丘疹,继而呈湿疹样、脂溢样及出血性皮疹,皮疹逐渐破溃、结痂,曾在我院门诊及院外就诊,均以“湿疹、银屑病”予对症和支持治疗,皮疹消退。后因皮肤皮疹及皮损再次出现并且范围扩大,在口角、鼻两侧、手足心、腰背部均可见类似皮损,患儿前往省级医院进一步明确诊治,并进行细胞病理学检查,确诊为郎格罕细胞组织增生症。  相似文献   

17.
1临床资料 患儿男,4天,系第一胎第一产,8个月剖腹产,因出生后口吐白沫4小时,以"早产儿肺炎"收入儿科.经吸氧、对症处理后,病情稍缓解,开始进食.不久出现频繁呕吐,开始为胃内容物,逐渐吐胆汁,且呕吐量大于摄入量.  相似文献   

18.
对象:96例均为收住病例,男78例,女1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鼻导管吸氧)50例和观察组(鼻导管吸氧加输充氧后新鲜血)46例(见表1).两组性别、年龄、发病时间及窒息的程度等各种自然情况无明显差异,有一定的可比性.诊断标准:96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窒息史,1分钟Apgra评分<4’的均有不规则的呼吸、青紫、惊厥.头颅CT提示均有不同程度及部位脑缺氧表现(其中有部分有颅内出血).青紫者PaO_2<6.67kPa.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鼻导管吸氧,鲁米那、安定镇静止惊,小剂量20%甘露醇加地塞米松脱水以减轻脑水肿,胞二磷胆碱、东莨菪碱以促进脑代谢,  相似文献   

19.
患儿女,6岁,因发热3天,皮疹2天于2002年10月28日入院。患儿于3天前出现无明显原因发热,体温37.5℃左右,伴咽喉肿痛,当地卫生室予“青霉素、双黄连”治疗2天,次日周身皮肤出现皮疹来我院。查体:体温37.7℃,神志清,颜面部浮肿,潮红。口周、眼围、颈及躯干部特别是腋窝和腹股沟处皮肤见大片状鲜红色斑疹,其上表皮松弛起皱,薄疱形成,  相似文献   

20.
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定为一种严重的大疮型药疹,若不及时彻底的治疗,患者常可因合并感染,水电解质紊乱而导致死亡.我科1990年以来抢救了二例小儿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简称小儿TEN)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临床资料患儿,男,9岁,于1990年3月以全身皮肤红斑7天就诊,7天前患儿因“急性扁桃体炎”注射青霉素.口服复方新话明、去痛片.5天后,面、颈、胸部出现皮疹,尔后双眼红肿,口腔糜烂,皮疹逐渐扩展至全身,伴发热.查体:T40℃,P:100次/分,R25次/分,GPT:60u心肺功能正常,皮肤科傅况:全身皮肤以面、预项、躯干、四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