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临床与MRI、DSA 1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syndrome,TOBS)是指基底动脉顶端及其分出的2对动脉(小脑上动脉和大脑后动脉)狭窄或闭塞所产生的临床综合征.现将我院2003-2008年收治的14例TOBS患者的临床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资料回顾性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临床与影像学特征。方法对2005年3月至2007年3月32例TOB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TOBS的临床主要表现为一过性意识障碍、眩晕、眼球运动障碍及瞳孔的变化、肢体运动障碍、偏盲或皮质盲、共济失调及记忆功能损害;磁共振(MRI)显示梗死灶在丘脑、小脑、中脑、脑桥、枕叶、颞叶内侧面;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显示为基底动脉及椎动脉闭塞或狭窄。结论临床表现和MRI表现是诊断TOBS的主要依据,DSA能为病变提供血管定位依据,对治疗及预防TOBS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早期确诊及治疗与患者的预后关系。方法:经MRI和DSA确诊后,急性期给予脱水、降颅压、改善脑循环、抗血小板聚集。脑保护及预防并发症等治疗;水肿严重者选用复方甘露醇125mL每日1~3次脱水降颅压。结果:随访30天后死亡3例,植物状态3例,神经功能缺损严重者8例,轻度者10例,基本痊愈1例。溶栓治疗3例,基本痊愈1例,有轻度神经功能缺损2例。DSA检查3例,行基底动脉支架置入术2例死亡中支架内血栓形成1例,继发性脑出血1例。未行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1例,遗留严重神经功能缺损。结论:此综合征多数预后不良,与预后有关的因素是早期治疗、病变范围、年龄因素、并发症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症候群定义的内涵和外延,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降低TOBS的病死率,减轻生存者的后遗症,提高生存质量。方法对4例TOBS的一般资料、既往史、发病方式、临床症状体征、血液生化、心电图、影像资料、治疗方法、预后进行分析,总结出TOBS症候群定义的内涵和外延。结果4例病人3男1女,均有高血压病史,有1例心肌有缺血,1例有高血糖,2例有高血脂,1例有颈椎病。3例活动中起病,1例安静状态下发病。4例均有意识障碍,头晕和/或眩晕,恶心、呕吐,语言障碍,1例有斜视,4例Babinski征(+),2例有脑膜刺激征。1例心电图异常。影像学:3例累及中脑和小脑,1例累及中脑和枕叶,2例累及双侧血管,2例累及单侧血管。均给予降颅压、降血压治疗,1例抗凝治疗。死亡3例,存活1例。结论TOBS作为一种症候群,病因可以是闭塞性脑血管病,也可以是出血性脑血管病,只要是基底动脉尖供血区同时出现两个以上损害病灶,就可以诊断TOBS,不见得就是梗塞病灶。累及血管较多,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有意识障碍、眼球运动障碍、记忆障碍、对侧偏盲等,症状可一次性出现或相缝出现,并发症出现早、较多。要降低TOBS的病死率,必须早期发现,控制病灶进展,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 从病因、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及诊疗等方面对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Topofthebasilararterysyndrome ,TOBS)进行分析 ,以期加深对本病的认识 ,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对 7例TOB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TOBS患者以老年为主 ,临床表现以突发眩晕或意识障碍起病 ,合并眼球运动障碍及肢体运动障碍等 ,神经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诊断。结论 TOBS的诊断主要依赖临床表现和神经影像学检查 ,尤其MRI检查有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症候群定义的内涵和外延.方法 对4例TOBS的一般资料、既往史、发病方式、临床症状体征、血液生化、心电图、影像资料、治疗方法、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死亡3例,存活1例.结论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作为一种症候群,病因可以是闭塞性脑血管病,也可以是出血性脑血管病,只要是基底动脉尖供血区同时出现两个以上损害病灶,就可以诊断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病灶可一次性同时出现或相继出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症候群定义的内涵和外延,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降低TOBS的病死率,减轻生存者的后遗症,提高生存质量.方法 对4例TOBS的一般资料、既往史、发病方式、临床症状体征、血液生化、心电图、影像资料、治疗方法、预后进行分析,总结出TOBS症候群定义的内涵和外延.结果 4例病人3男1女,均有高血压病史,有1例心肌有缺血,1例有高血糖,2例有高血脂,1例有颈椎病.3例活动中起病,1例安静状态下发病.4例均有意识障碍,头晕和/或眩晕,恶心、呕吐,语言障碍,1例有斜视,4例Babinski征( ),2例有脑膜刺激征.1例心电图异常.影像学3例累及中脑和小脑,1例累及中脑和枕叶,2例累及双侧血管,2例累及单侧血管.均给予降颅压、降血压治疗,1例抗凝治疗.死亡3例,存活1例.结论 TOBS作为一种症候群,病因可以是闭塞性脑血管病,也可以是出血性脑血管病,只要是基底动脉尖供血区同时出现两个以上损害病灶,就可以诊断TOBS,不见得就是梗塞病灶.累及血管较多,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有意识障碍、眼球运动障碍、记忆障碍、对侧偏盲等,症状可一次性出现或相继出现,并发症出现早、较多.要降低TOBS的病死率,必须早期发现,控制病灶进展,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ilar artery syndrome,TOB)的病因,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加深对这类疾病的认识。方法:对1995年至今本人收集的14例TOB患者的原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TOB患者以中老年为主,病因与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血脂、吸烟、饮酒等。临床表现多以突然眩晕或意识障碍起病,合并有眼球运动障碍、瞳孔改变及肢体运动障碍。CT及MRI常显示有中脑、丘脑、小脑、枕部、颞叶内侧等多部位,双侧性病灶。结论:TOB的诊断主要依赖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死因主要为脑疝。早期诊断,全面综合治疗可以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病因、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及治疗预后,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对2001年至2007年收治的42例TOBS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资料等原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TOBS患者以中老年为主,主要危险因素是高血压,其次是高脂血症,脑栓塞是其主要病因,临床主要症状是意识障碍、眼球运动障碍和瞳孔改变。结论:CT和MRI是诊断TOBS的主要检查手段,MRI在早期诊断方面优于CT,TOBS预后较差,致残率较高,早期全面综合治疗可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肖海 《华夏医学》2005,18(2):236-237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syndrome,TOBS),由Caplan自1980年首次提出并命名,是由于基底动脉尖部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的一组综合征,累及2cm范围内的基底动脉顶端为中心的5条血管的分叉部位,包括左、右大脑后动脉,左、右小脑上动脉和基底动脉顶端。近年临床报道并不少,但症状体征复杂,易误诊。现将我院2002年2月至2004年8月收治的9例TOBS患者的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黄华  帅杰  刘勇  谷月玲 《重庆医学》2007,36(16):1682-1682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疾病,以意识障碍、瞳孔异常及眼球运动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临床少见,我科经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证实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陈婷  白润涛  李竞  韩漫夫 《海南医学》2005,16(6):9-10,38
目的研究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病因、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及治疗预后,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列2000-2004年收治的15例TOBS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资料等原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TOBS患者以中老年为主,主要危险因素是高血压,其次是高脂血症,脑栓塞是其主要病因,临床核心症状是意识障碍、眼球运动障碍和瞳孔改变。结论CT和MRI是诊断TOBS的主要检查手段,MRI在早期诊断方面优于CT。TOBS预后较差,致残率较高,早期全面综合治疗可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黄华涛 《基层医学论坛》2016,(10):1395-1396
目的:探讨MRI与减影CTA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65例,回顾性分析其颅脑MRI和减影CTA的影像资料。结果颅脑MRI发现,患者脑内均存在多发或单发脑缺血及梗死,呈斑片状,病变位于双侧者40例,位于单侧者25例;主要分布于丘脑、小脑、脑桥、枕叶、中脑、颞叶部位。减影CTA检测显示,45例(69.2%)患者均存在后循环动脉异常表现,其中椎动脉病变19例,占比42.2%,基底动脉病变41例,占比91.1%,大脑后动脉闭塞或狭窄23例,占比51.1%,小脑上动脉闭塞或狭窄9例,占比20.0%。结论MRI与减影CTA能以不同角度和状态,清晰地显示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脑内部血管及脑实质的病变情况,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Basilar Artery Syndrome TOBS)是指基底动脉顶端的闭塞所产生的临床综合征,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病。自1980年Caplan首先报道以来,国内外陆续报道,我院1999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16例,进行回顾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 对35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及对比研究。结果 意识障碍、瞳孔及眼球运动异常、偏盲或皮层盲、眩晕、肢体瘫痪、共济失调、记忆障碍为该综合征最常见的临床特征。影像学MRI特征:丘脑、中脑、小脑、枕叶、颞叶合并梗死病灶为主。结论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同时具有幕上幕下多处梗死病灶的表现,结合头颅MRI检查对基底动脉尖综合征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对治疗及判定预后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9,(7):684-686
目的探讨头颅磁共振成像(MRI)联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42例TOBS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患者MRI及DSA表现。结果 42例患者中,MRI检查显示均为多发性脑梗死,病灶分布于基底节区10例、丘脑17例、中脑12例,桥脑32例,小脑32例,桥小脑脚2例,枕叶15例,颞叶内侧面12例。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序列显示,病灶呈不同程度高信号改变;磁共振血管造影显示基底动脉尖端血管形态、血流信号异常改变。DSA表现为椎基底动脉狭窄或未显影。结论头颅MRI联合DSA可为TOBS诊断提供较全面信息,可作为临床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及预后,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对本院2005~2010年5月期间在我院住院的18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资料等原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TOBS以老年人多见,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要症状是意识障碍、眼球运动障碍和瞳孔改变。磁共振显示梗死灶位于基底动脉尖在内的5根血管分布区,幕上及幕下均有病灶。以丘脑及中脑病变为多见,合并其他部位梗死,如小脑、枕叶、颞叶等。病因为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房颤。结论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病情进展快,预后差,早期全面综合治疗可提高生产率。CT和MRI是诊断TOBS的主要检查手段,MRI在早期诊断方面优于CT。  相似文献   

19.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topofthebasilararterysyndrome ,TOBS)于 1980年由Caplan[1 ] 首次提出 ,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进展 ,对该病的认识进一步加深。我院 2 0 0 0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收治TOBS患者 2 1例 ,现对其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 1例患者均符合TOBS诊断要点[2 ] ,其中男 10例 ,女 11例 ,年龄 4 9~ 84岁 ,平均 6 6 .6岁。既往有高血压病 9例 ,糖尿病 3例 ,心房纤颤 3例 ,心肌梗死 1例 ,脑梗死病史 8例。1.2 临床表现 本组均为卒中样起病。头晕、恶心、呕吐 11例。意识障碍 11例 ,表现为意…  相似文献   

20.
肝动脉解剖变异的DSA与CTA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比研究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CT血管造影(CTA)对肝动脉解剖变异的显示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因肝脏疾病而同时行DSA、CTA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研究肝动脉解剖变异的DSA与CTA检查结果,观察肝动脉的起源、走行及分布情况,并分别统计其变异类型和发生率.结果 56例中,DSA显示正常型39例(69.6%);肝动脉变异17例(31.4%),其中14例属于Michels分型(占25.0%),Michels分型未包括在内者为3例,(5.4%).CTA中,正常型42例(占75.0%);肝动脉变异14例(占25.0%),其中例11例属于Michels分型(占19.6%),Michels分型未包括在内者为3例(占5.4%).CTA和DSA判断肝动脉变异的符合率为82.4%(14/17).结论 肝动脉解剖变异的种类具有多样性、复杂性.DSA与CTA在显示肝动脉解剖变异方面有较高的符合率,但各有其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