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管免疫母细胞淋巴结病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4例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4例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AILD),均经淋巴结活检病量证实。临床表现有发热、皮疹、皮肤搔痒、淋巴结肿大及血沉增快,抗菌素治疗无效,需用强的松或COP方案化疗。  相似文献   

3.
1病例介绍患者,男,60岁,因发热20天于1995年7月6日入院。近20天来无诱因出现发热、咳嗽,间有痰中带血,头昏乏力,无衄血、龈血及骨癌等。查体:T39C,急性病害,中度贫血貌,全身皮肤可见散在大小不一的斑丘疹,局部有抓痕,双侧耳前耳后、颈前、预后及腋下可触及花生米大小淋巴结,活动度可,无粘连及压痛。巩膜无黄梨,右肺呼吸音低,少许小水泡青,心率110次/min。肝右助下未及,剑突下4cm,质韧,轻触痛,脾未们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辅助检查:血常规WBCI.2X10’几,Hb60g/I,,Pit20Xic’几;肝肾功能、尿常现均正常;血…  相似文献   

4.
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四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四例分析张沪生,张铭地,陈建文,李清朗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又称血管性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为一较少见疾病,近年来发病有增高趋势,我们围绕4例报告,对此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诊断、呼吸系统损害、病理及治疗,结合文献复习,进行以下讨论。资...  相似文献   

5.
病例:患者,男,60岁,因发现枕后淋巴结肿大5个月,发热3个月于2004年10月19日入院。体检:体温37·5℃,全身皮肤无黄染、皮疹及出血点,枕后、颈部及双腋下、腹股沟均可触及肿大淋巴结,最大者约2cm×3cm大小,质中等,活动度差,触癌明显、心肺腹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5·73×109/L、HGB117g/L、N52·7%、L29·1%、M14·7%,血沉6mm;C-反应蛋白43g/L,胸部CT:双肺多发小结节,考虑淋巴瘤浸润,纵隔、双侧腋下淋巴结肿大。腹部及颈部彩超示:双侧颈部及腋窝多发低回声结节(考虑为淋巴结肿大),肝、胆、胰、脾、双肾未见异常。入院后行颈部…  相似文献   

6.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八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告血管免疫母细胞淋巴结病8例。该病发病急,进展快,多见于40岁以上男性。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全身淋巴结、肝、脾肿大,皮疹,盗汗,消瘦,贫血,多克隆高丙种球蛋白血症。确诊赖于淋巴结活检或骨髓及外周血涂片发现免疫母细胞。该病目前多用联合化疗,预后个体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7.
血管免疫母细胞淋巴结病伴严重溶血1例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血液科祝志勤,谢彦晖,谢毅关键词血管免疫母细胞淋巴结病,溶血1病例介绍患者,男,61岁,以发热伴全身淋巴结肿大1年入院。外院CT发现"肺门纵隔多组淋巴结肿大"。入院后查体:T40℃,P100...  相似文献   

8.
血管免疫母细胞淋巴结病(AILD)是一种淋巴样增殖性疾病。近年来国外报道用环孢菌素A(Co-A)治疗此病获得长期缓解,国内未见报道。本人在用化疗药物治疗1例AILD效果不佳情况下,用Co-A治疗获得缓解,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 患者,男,55岁。因发热、乏力,右颈部淋巴结肿大2个月余,1992年12月7日入院。患者1992年9月底始出现无明显诱因的发热、乏力,体温38.5C左右,右侧颈部可触及-1cm×1.5cm大之肿大淋巴结,曾先后两次在我院门诊以“颈淋巴结炎”用青霉素治疗,仍有发热,同时感右颈部肿大淋巴结处压痛,两个月后发现左侧颈部部可触及-2cm×1.5cm大之肿大淋巴结,故住院治疗。查体:T 37.5C,P 82次/min,R 21次/min,BP 17/10kPa。一般情况可,颜面、颈部可见散在性充血性红斑,全身皮肤广泛脱屑,颈部两侧不对称;右侧颈部肿胀。双侧胸锁乳突肌上缘可扪及3~4个大小不一之肿大淋巴结,小者1.5cm×1cm,大者4cm×5cm,边界不清,有压痛,活动度差。左侧腹股沟处可触及一直径1.5cm大小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性 ,76岁 ,近 1年来感口干、咽喉干燥、唾液少、鼻干、两眼干燥有异物感 ,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 ,于1 998年 8月 1 7日入院。 1 984年 1月 ,曾因不规则发热、咳嗽、咳痰 3 5d,伴全身淋巴结肿大及皮肤瘙痒而收入我院 ,当时体检发现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如蚕豆至鸽蛋大小 ,成串珠状 ,质较硬 ,触之疼痛。左肺中下部叩诊浊音。左下肺呼吸音消失 ,且肝脾肿大。实验室检查 :血红蛋白 70 g/ L,红细胞 2 .3 6× 1 0 1 2 / L,白细胞 5.3× 1 0 9/ L,中性 0 .54、淋巴0 .4 6,血小板 1 1× 1 0 9/ L,血沉 1 0 2 mm/ 1 h,抗胃壁细胞抗体 ( PCV)…  相似文献   

10.
阳文捷  林金盈  韦海明 《内科》2008,3(3):486-487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ngioimmunoblastic Tcell lymphoma,AITL)是一种临床上较少见的淋巴瘤类型,大概占淋巴瘤的1%-2%,临床表现复杂,易误诊。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将我科收治的血管免疫母T细胞淋巴瘤伴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1例报告如下,并对相关文献作复习。  相似文献   

11.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T-AILT)是较罕见的外周T细胞肿瘤,占非霍奇金淋巴瘤(NHL)1%~2%,占外周T细胞淋巴瘤15%~20%[1].AILT具有特殊的临床表现、形态学特征和免疫表型,过去认为是一种非恶性免疫性疾病,称为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AILD).近年来研究证实,AILT是一种独立的侵袭性外周T细胞肿瘤.故WHO(2001)淋巴造血组织肿瘤分类中已将AILD归为AILT.本文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AILT,探讨该病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2.
组织细胞性坏死淋巴结病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病 ( KFD)是一种少见的病因不明的呈特殊临床病理过程的非肿瘤性疾病 ,该病临床表现复杂 ,极易造成误诊。现将我院收治的 6例总结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收集 1 990~ 1 999年在我院经淋巴结活检确诊的临床资料完整的 KFD患者 6例 ,其中男 1例 ,女5例 ,年龄 1 5~ 52岁 ,平均 2 3岁。全部患者均以发热及浅表淋巴结肿大起病 ,其中中度热 ( 38~ 39℃ )1例 ,高热 ( >39℃ ) 5例 ,其热型均为弛张热。颈部、腋下及腹股沟部淋巴结受累。肿大的淋巴结数目在5个以上 ,直径为 0 .5~ 3.0 cm。 2例有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中老年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纳入北京医院2008年5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45岁及以上(年龄47?85岁)中老年AITL患者33例,中位年龄64岁,男性54.5%(18例).收集临床表现、病理、影像及生存资料,分析不同治疗方案的客观有效率(OR...  相似文献   

14.
我院从 1 999年 8月至 2 0 0 2年 2月收治了 2例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患者 ,均经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例 1   男 ,5 3岁。因反复发热、全身瘙痒、伴全身淋巴结肿大 5个月 ,在当地医院行颈部淋巴结活检示 :淋巴细胞反应性增生 ,未见肿瘤。经抗感染治疗症状未缓解 ,来我院就诊。体检 :一般情况可。双侧颌下、颈部、腹股沟可扪及多个肿大淋巴结 ,约2mm× 2cm~ 3mm× 3cm大小 ,质硬 ,无压痛 ,表面光滑 ,边界不清 ,活动尚可。肝脾肋下未触及。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Hb 1 0 1 g/L ,WBC8.1 8× 1 0 9/L ,PLT 384× 1 0…  相似文献   

15.
16.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是少见的侵袭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主要的临床表现多变,累及全身淋巴结、肝、脾等部位,常有发热、皮疹、体质量下降,大部分患者伴有免疫功能异常,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本研究通过对以胸腔积液、双肺多发渗出影为首发临床表现的AITL患者的各项辅助检查结果、诊疗经过进行回顾并复习相关文献,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AITL的认识,选择合适的检查措施来提高诊断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17.
CHOP方案治疗老年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1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1994—2003年共收治10例老年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患者,均采用CHOP方案联合化疗,取得了一定疗效。现就10例患者的疗效和毒副反应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莫祥兰 《山东医药》2010,(43):82-83
目的提高成人Still病性淋巴结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富于免疫母细胞型成人Still病性淋巴结病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光镜下观察组织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病变组织免疫表型情况,原位杂交法检测病变组织EB病毒编码的小RNA(EBER)表达情况。结果 2例临床均表现为发热、咽痛、关节痛,伴颈部淋巴结肿大,外周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显著升高;组织学改变为淋巴结副皮质区见成片的免疫母细胞样细胞及中等大淋巴细胞增生,淋巴滤泡萎缩;免疫表型为免疫母细胞样细胞表达CD3、CD45RO,部分表达CD30、上皮膜抗原(EMA),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CD56、CD20、CD79a和CD68均为阴性,EBER阴性。结论富于免疫母细胞型成人Still病性淋巴结病组织学改变酷似T细胞淋巴瘤,病理医师诊断时需结合临床、组织学和免疫表型特点综合分析,以免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19.
患儿男 ,2岁 6个月。入院前 7d出现发热 ,体温持续高达39℃以上。入院查体 :T38.2~ 39.5℃ ,P14 0次 / min,R36次 /min,体重 11.2 kg。患儿神志清 ,精神差 ,发育正常 ,前卤平坦 ,颈软 ,无明显抵抗感 ,双眼球结膜充血 ,瞳孔等大等圆 ,视物清楚。唇干裂 ,咽部见有明显充血 ,舌乳头肌有杨舌斑点 ;躯干部同时伴有多形红斑 ,手部大小鱼际有水肿性增厚 ,皮肤粘膜无出血点、疱疹及黄染等出现。卡介苗接种处有渗出物。颈部有一淋巴结 1.5 cm× 1.0 cm大小 ,有压痛 ,其余如黄豆大小。趾末端皮肤交界处见有红色或白色斑丘疹及皮肤膜状脱皮。双肺呼…  相似文献   

20.
<正>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ngioimmunoblastic T cell lymphoma,AITL)是一种少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与其它类型的淋巴瘤有共性的地方,也有其独特的表现,本文报道1例以急性重型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起病的AITL。临床资料患者,男,41岁。因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3个月余,头晕、全身乏力1 d,于2013年5月12日入院。患者自诉3个月前无意发现双侧颈部无痛性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