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的研究对高凝因素在视网膜静脉阻塞发病中的作用有了新的了解,包括原发性高凝状态如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活性蛋白C抵抗、凝血因子Ⅻ缺乏等,及获得性高凝状态如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等.这些因素可能是视网膜静脉阻塞发病的危险因素,识别这些危险因素对视网膜静脉阻塞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视网膜静脉阻塞是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之后引起视力丧失的第二大视网膜血管病.随着基因工程研究的发展,一些探讨遗传性促血柃形成因素在视网膜静脉阻塞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成为热点,这些遗传性促血栓形成因素主要包括高半胱氨酸血症,抗磷脂抗体,活性蛋白C抵抗及凝血因子V突变,蛋白C、蛋白S和抗凝血酶Ⅲ的缺乏等.  相似文献   

3.
视网膜静脉阻塞是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之后引起视力丧失的第二大视网膜血管病.随着基因工程研究的发展,一些探讨遗传性促血柃形成因素在视网膜静脉阻塞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成为热点,这些遗传性促血栓形成因素主要包括高半胱氨酸血症,抗磷脂抗体,活性蛋白C抵抗及凝血因子V突变,蛋白C、蛋白S和抗凝血酶Ⅲ的缺乏等.  相似文献   

4.
视网膜静脉阻塞是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之后引起视力丧失的第二大视网膜血管病.随着基因工程研究的发展,一些探讨遗传性促血柃形成因素在视网膜静脉阻塞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成为热点,这些遗传性促血栓形成因素主要包括高半胱氨酸血症,抗磷脂抗体,活性蛋白C抵抗及凝血因子V突变,蛋白C、蛋白S和抗凝血酶Ⅲ的缺乏等.  相似文献   

5.
视网膜静脉阻塞是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之后引起视力丧失的第二大视网膜血管病.随着基因工程研究的发展,一些探讨遗传性促血柃形成因素在视网膜静脉阻塞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成为热点,这些遗传性促血栓形成因素主要包括高半胱氨酸血症,抗磷脂抗体,活性蛋白C抵抗及凝血因子V突变,蛋白C、蛋白S和抗凝血酶Ⅲ的缺乏等.  相似文献   

6.
视网膜静脉阻塞是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之后引起视力丧失的第二大视网膜血管病.随着基因工程研究的发展,一些探讨遗传性促血柃形成因素在视网膜静脉阻塞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成为热点,这些遗传性促血栓形成因素主要包括高半胱氨酸血症,抗磷脂抗体,活性蛋白C抵抗及凝血因子V突变,蛋白C、蛋白S和抗凝血酶Ⅲ的缺乏等.  相似文献   

7.
视网膜静脉阻塞是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之后引起视力丧失的第二大视网膜血管病.随着基因工程研究的发展,一些探讨遗传性促血柃形成因素在视网膜静脉阻塞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成为热点,这些遗传性促血栓形成因素主要包括高半胱氨酸血症,抗磷脂抗体,活性蛋白C抵抗及凝血因子V突变,蛋白C、蛋白S和抗凝血酶Ⅲ的缺乏等.  相似文献   

8.
视网膜静脉阻塞是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之后引起视力丧失的第二大视网膜血管病.随着基因工程研究的发展,一些探讨遗传性促血柃形成因素在视网膜静脉阻塞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成为热点,这些遗传性促血栓形成因素主要包括高半胱氨酸血症,抗磷脂抗体,活性蛋白C抵抗及凝血因子V突变,蛋白C、蛋白S和抗凝血酶Ⅲ的缺乏等.  相似文献   

9.
视网膜静脉阻塞是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之后引起视力丧失的第二大视网膜血管病.随着基因工程研究的发展,一些探讨遗传性促血柃形成因素在视网膜静脉阻塞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成为热点,这些遗传性促血栓形成因素主要包括高半胱氨酸血症,抗磷脂抗体,活性蛋白C抵抗及凝血因子V突变,蛋白C、蛋白S和抗凝血酶Ⅲ的缺乏等.  相似文献   

10.
视网膜静脉阻塞是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之后引起视力丧失的第二大视网膜血管病.随着基因工程研究的发展,一些探讨遗传性促血柃形成因素在视网膜静脉阻塞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成为热点,这些遗传性促血栓形成因素主要包括高半胱氨酸血症,抗磷脂抗体,活性蛋白C抵抗及凝血因子V突变,蛋白C、蛋白S和抗凝血酶Ⅲ的缺乏等.  相似文献   

11.
视网膜静脉阻塞是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之后引起视力丧失的第二大视网膜血管病.随着基因工程研究的发展,一些探讨遗传性促血柃形成因素在视网膜静脉阻塞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成为热点,这些遗传性促血栓形成因素主要包括高半胱氨酸血症,抗磷脂抗体,活性蛋白C抵抗及凝血因子V突变,蛋白C、蛋白S和抗凝血酶Ⅲ的缺乏等.  相似文献   

12.
孙红晶  李毓敏 《眼科研究》2009,27(11):1019-1022
目的观察抗磷脂抗体(APA)及凝血因子Ⅻ(FⅫ)缺乏在视网膜静脉阻塞(RVO)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对RVO患者33例(33眼)及正常对照组30例(30眼),采用ELISA法检测抗心磷脂抗体(ACA)(IgG、IgM、IgA);APTT法检测LA;一期法测定FⅫ活性。采用Fisher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RVO组APAs总阳性率24.24%(8/33)与对照组6.67%(2/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5)。RVO组ACA阳性率18.18%(6/33)与对照组(0/3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50岁组及〈50岁组RVO患者LA总阳性率与同年龄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60,P=0.206)。RVO组FⅫ缺乏率42.42%(14/33)与对照组13.33%(4/3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50岁组及>50岁组RVO患者FⅫ缺乏与同年龄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6,P=0.052)。结论研究表明ACA阳性及FⅫ缺乏引起的凝血障碍与RVO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观察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静脉血中凝血因子Ⅻ(FⅫ)的活性,研究它与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是否相关.方法 以随机方式收集我院门诊眼科常规检查眼底正常的正常人25例(25只眼),RVO患者25例(25只眼),按RVO发病年龄分为≤50岁和>50岁两组,根据RVO位置,将RVO病例组分为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视网膜半侧静脉阻塞(HRVO)、视网膜分枝静脉阻塞(BRVO)三型.所有研究对象均在空腹抽取静脉血2.7 ml,一期法测定FⅫ活性,常规测定凝血功能(APTT).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两组资料采用(Fisher-test)检验与t检验.结果 两组资料特征差异(年龄、性别)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的FⅫ缺乏发生率虽然比对照组高,但两组比较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P=0.12),试验组的APTT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P=0.02).结论 本研究进一步证实了易栓危险因素(凝血因子Ⅻ)的缺乏与视网膜静脉阻塞的发生、发展之间存在内在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同型半胱氨酸与视网膜静脉阻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视网膜静脉阻塞是一种常见的视网膜血管性疾病,为多因素致病,目前对其病因还不能系统而准确的了解。近年来,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视网膜静脉阻塞关系的研究有了较大进展,但结果仍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15.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95名正常人和30名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血清中的抗心磷脂抗体(ACA),发现1名正常人(1.1%)和7名患者(23.3%)血清中检测到ACA(IgG型和IgM型)。提示ACA这一血栓形成的新的高危因素与视网膜静脉阻塞的发病有关。讨论了ACA的作用机理等。  相似文献   

16.
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抗心磷脂抗体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是较常见的致盲性眼病,其病因及发病机理尚不甚清楚[1],国外近来报告一些RVO患者的血栓形成与抗心磷脂抗体(ACA)有关,从而提示免疫因素参与了RVO的发病[2,3].我们检测了30例RVO病人血浆中的IgG型和IgM型的ACA,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一、对象1.病人组,共30例,为我科1990年8月至!991年9月诊治的RVO的病例,均经眼底检查和荧光血管造影确诊,其中男,女性各15例.年龄ZI—75岁,平均52.4岁.<40岁者6例,>M岁者24例.中央静脉阻塞(***q三百例(其中缺血型8例,非缺血型10),分支静脉阻塞1…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方法: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64例64眼分为灯盏花素治疗组34例(50mg×4wk)和对照组30例,采用酶法测定治疗前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治疗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灯盏花素治疗能降低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CRVO)和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的危险因素;并对CRVO和BRVO危险因素进行直接比较.方法 对46例CRVO(CRVO组)、33例BRVO(BRVO组)与79例老年性白内障或屈光不正患者(对照组)行危险因素和血脂谱分析,并对比观察.结果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P<0.000 1)、高总胆固醇(P=0.003 0)、高脂蛋白a(P =0.027 0)、高血压(P =0.022 0)、短眼轴(P <0.000 1)与CRVO显著相关;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P<0.0001)、高总胆固醇(P =0.008 0)、高血压(P=0.002 0)、高体质量指数(P=0.004 0)、短眼轴(P=0.001 0)与BRVO相关.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示CRVO和BRVO上述危险因素比较没有明显差别.结论 CRVO、BRVO危险因素包括系统(高血脂、高血压、高同型半胱氨酸)和眼部(短眼轴)的多种因素,但是这些危险因素在CRVO和BRVO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是一种常见的致盲性眼病,目前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近年研究发现,采用激光诱导脉络膜视网膜静脉吻合术(laser-induced chorioretinal venous anastomosis,LCRVA)治疗非缺血型RVO的初步结果令人满意,但也伴发一些并发症,有些可严重威胁视功能。LCRVA的激光参数和治疗技术还未标准化,适应证有待规范。在没有得到随机临床试验验证之前,必须权衡这一疗法的利弊,慎重使用。  相似文献   

20.
我们选择不同的刺激条件,对32例早期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CRVO)患者进行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nogram,ERG)的检测.缺血型CRVO13例的a、b波潜伏期延长,b波振幅明显下降:非缺血型CRVO19例的a、b波潜伏期延长,b波振幅表现为轻度降低、升高或正常.提示b波振幅和b/a是区分缺血型与非缺血型CRVO的最敏感指标.我们还探讨了ERG在早期CRVO分型中的应用价值。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4,10:7-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