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膀胱憩室是黏膜通过膀胱壁薄弱的固有肌层凸出而形成的疝, 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膀胱憩室。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 为体检发现或在诊治其他疾病时偶然发现。膀胱憩室多发于男性, 多由下尿路梗阻引起, 严重的憩室会引起反复尿路感染甚至癌变, 需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拖靠吻合法在实验兔膀胱与肠管吻合中的可行性。方法采用40只日本大耳兔构建动物模型, 体重(3.30±0.32)kg。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日本大耳兔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20只;实验组采用拖靠吻合法进行吻合, 即将膀胱颈固定至导尿管后往外牵引导尿管, 借助导尿管的牵引使膀胱颈与远端肠管吻合的免缝合方式;对照组采用膀胱与肠管常规间断缝合的方式进行吻合。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吻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吻合口尿瘘率及术后吻合口组织愈合情况。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33.26±2.79)min与(35.25±1.83)min],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实验组吻合时间短于对照组[(7.55±1.24)min与(8.65±1.03)min],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实验组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47±2.41)ml与(6.75±1.83)ml, P=0.691]。术后实验组10例行膀胱造影者中2例出现造影剂外渗, 吻合口尿瘘率为20.0%(2/10);对照组9例行膀胱造影者中1例出现造影剂外渗, 吻合口尿瘘率为11.1%(1/9), 两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肠道膀胱内瘘的诊断和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断肠道膀胱内瘘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患者中直肠膀胱瘘5例, 乙状结肠膀胱瘘4例, 盲肠膀胱瘘1例, 回肠膀胱瘘2例, 其中1例女性患者并存阴道膀胱瘘。行CT检查6例, 肠镜检查5例, 膀胱镜检查6例, 膀胱X线造影检查3例, 肠道X线造影检查2例。11例接受手术治疗, 5例为2次以上手术。1例术后死亡, 2例行肠造口术后好转。1例行病变肠管切除术、膀胱修补术, 3例行病变肠管切除联合部分或全膀胱切除术, 4例行病变肠管切除、膀胱修补、横结肠或回肠造口术。全组12例患者中, 1例术后死亡, 1例未愈, 10例痊愈, 随访至今无复发。结论肠道膀胱内瘘多继发于肠道肿瘤, 临床表现大多为粪尿、尿路感染, CT、膀胱镜、膀胱X线造影或肠道X线造影检查为重要诊断手段, 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更正题录     
本刊2021年第41卷第2期发表的文章心尖入路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麻醉管理规范, 图1内容更正为:(一)麻醉前访视与评估:2.EuroScoreⅡ评分;(二)麻醉前准备:3.入室后监测心电图、无创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4. 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下完成桡动脉穿刺监测ABP及基础ABG。  相似文献   

5.
临床阴道再造术种类多, 对不同手术方式进行比较, 分析各自的特点。目前尚无一种最佳的阴道再造方式适用于所有阴道缺如的患者, 以Frank法为核心的非手术治疗、腹膜代阴道法、肠道代阴道法、组织工程技术等阴道再造方式近年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于不同原因需要阴道再造的患者, 外科医师需要全面评估患者的情况, 选取合适的阴道再造方式, 从而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自主研发的腰椎复合运动机对直立体位犬腰椎施加累积性轴向载荷和六位相复合运动构建犬腰椎间盘退变模型的可行性。方法成年雌性草犬20只, 体重(10.0±0.5) kg, 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10只。模型组:将实验动物以垂直坐位固定于运动机上, 在持续轴向载荷下(245 N)进行一定周期的腰椎六位相(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各45°)复合运动;对照组:将实验动物以垂直坐位固定于运动机上, 不予任何干预。模型组动物在进行复合运动前、运动2、5、10及15万次时行腰椎影像学检查, 侧位X线片测定椎间盘高度指数(disc height index, DHI), MRI T2-mapping成像定量分析椎间盘退变程度, 当MRI T2WI显示椎间盘出现明显退变(改良pfirrmann分级系统>V级)时停止复合运动。取两组动物腰椎各节段椎间盘标本, 通过Micro-CT定量分析上、下终板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及骨小梁结构, 组织学染色(HE染色、番红O染色、天狼猩红染色)验证及评价椎间盘退变程度。结果模型组动物5万次复合运动后L6-7、L...  相似文献   

7.
目前膀胱癌的诊断和复发监测主要通过有创性的膀胱镜检查实现, 而尿液无创诊断技术如脱落细胞学、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膀胱肿瘤抗原(BTA)等敏感性和/或特异性不高, 容易出现漏诊和误诊。因此, 开发高灵敏度的膀胱癌无创诊断技术可在降低患者痛苦的同时改善其诊疗现状。近日, 国际著名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发表了我国学者的研究成果, 黄健/林天歆团队开发了一项基于尿液DNA甲基化的膀胱癌无创诊断技术, 其敏感性明显优于目前临床常用的脱落细胞学和FISH检查, 尤其在早期、微小、残留和复发膀胱癌诊断中展示出显著优势, 明显提高了膀胱癌的检出率。该技术有望减少膀胱镜的使用, 为膀胱癌精准诊疗提供新方案。本文对膀胱癌的无创诊断技术现状、尿液DNA甲基化检测在膀胱癌诊断中的优势, 以及尿液无创诊断的发展趋势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
膀胱平滑肌细胞(BSMC)是一种功能可塑性的细胞, 通过测定不同状态下细胞所表达的优势蛋白, 可将其区分为收缩表型或合成表型。BSMC表型转化和膀胱功能障碍(BD)密切相关, 即由收缩表型向合成表型转化。本文将就BSMC表型的概念、分子标志物研究和不同类型致病因素相关BD与BSMC表型转化的内在联系等方面进行梳理与阐释, 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 展望调节BSMC表型转化在BD诊治领域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2例老年女性患者, 以高热为主要症状就诊。既往均有糖尿病病史。就诊时血白细胞、降钙素原等感染指标均明显升高, 尿细菌培养均提示大肠埃希菌生长, CT检查示膀胱壁增厚伴积气。2例均诊断为气肿性膀胱炎。予留置导尿, 胰岛素控制血糖, 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应用敏感抗菌药物治疗。经保守治疗后2例均治愈。  相似文献   

10.
以往对脂肪细胞生成的研究多关注于体外诱导培养。近年来随着谱系示踪手段的更新, 结合单细胞测序的迅猛发展, 可以综合得到更加全面的不同状态下体内脂肪谱系的再生来源及分化轨迹的证据。该文综述了近年来体内脂肪组织再生细胞来源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1.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 已有多种测量工具用于瘢痕的客观评估, 色度计、分光光度计、激光多普勒、皮肤镜等评估瘢痕颜色;彩色多普勒超声、超声显微镜等评估瘢痕厚度;追踪/摄影平面测量法、三维立体摄影测量法评估瘢痕面积/体积等。这些方法有助于瘢痕的客观评估, 但由于器械费用, 便携性, 耗时长等原因, 目前这些工具在临床上的应用仍然有限, 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膀胱肌瓣组织在邻近尿路梗阻性病变修复重建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21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26例尿路梗阻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4例, 女12例;年龄2~75岁。26例中, 12例为男性前列腺增生手术后难治性膀胱颈部梗阻, 年龄(70.0±3.5)岁, 12例均有≥2次经尿道狭窄段内切开或电切术, 其中9例留置膀胱造瘘管。6例女童为车祸外伤骨盆骨折后膀胱颈部及近端尿道闭锁, 年龄(10.5±2.1)岁, 尿道造影检查示缺损长度为1~2 cm。8例为输尿管下段狭窄或缺损(男2例, 女6例);其中4例为输尿管镜激光碎石术引起, 4例为子宫肌瘤切除术引起;8例年龄(55.0±3.2)岁;8例静脉尿路造影/CT尿路造影(CTU)检查输尿管狭窄或缺损长度为5~6 cm。治疗方法:前列腺增生手术后难治性膀胱颈部梗阻患者, 采用膀胱肌瓣尖端推移插入远端正常尿道黏膜后膀胱颈部Y-V成形;车祸后膀胱颈部及近端尿道闭锁的女童患者, 采用2~4 cm的膀胱肌瓣扩大重建膀胱颈与近端尿道。以上两类患者留置导尿管3~4周, 术后4周、3个月行尿流率和尿道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FK1706对神经吻合后神经源性膀胱(NB)大鼠膀胱功能恢复的研究。方法 40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河南省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FK1706+神经端侧吻合组(FK1706+ECG)15只、神经端侧吻合组(ECG)15只和手术对照组(SCG)10只。FK1706+ECG大鼠先离断左侧腰6(L6)和骶1(S1)脊神经前后根, 然后将左侧L6前根端侧吻合到左侧L4前根上, 术后连续8周给予皮下注射FK1706溶液(0.32 mg/kg);ECG大鼠手术方法同FK1706+ECG大鼠, 术后连续8周注射相同剂量的30%的二甲基亚砜(DMSO);SCG大鼠离断左侧L6后根和S1前后根, 作为手术对照组, 术后连续8周注射相同剂量的30%的DMSO。术后4个月, 3组大鼠行尿动力学测定和神经根电刺激膀胱压力测定, 比较不同组大鼠的膀胱功能。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3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电刺激SCG组大鼠左侧L6VR膀胱压力升高为(34.7±3.9) mmHg(1 mmHg=0.133 kPa), 电刺激FK1706+ECG组和ECG组大鼠吻合口近端L4VR膀胱...  相似文献   

14.
CD47是广泛表达的跨膜糖蛋白, 是肿瘤细胞发生免疫逃逸的重要信号分子。膀胱癌细胞高表达的CD47分子, 可与巨噬细胞表面的信号调节蛋白α(SIRPα)结合并传递免疫抑制性信号, 保护肿瘤细胞免受吞噬, 从而介导其发生免疫逃逸。CD47-SIRPα信号通路已成为现阶段肿瘤细胞免疫检查点研究的热点。通过应用靶向CD47的纳米技术、化疗药物、近红外光疗法, 在膀胱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就CD47在膀胱癌中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价值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目前肝脏机械灌注的研究现状和最新进展进行归纳和评价, 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临床医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医科大学普通外科研究所所长、中国医科大学器官移植研究所所长、《中华外科杂志》第十一、十二、十三届编辑委员会编委刘永锋教授因病医治无效, 于2023年6月5日去世, 享年70岁。  相似文献   

17.
眼睛是面部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眼形态的研究在探究人体生长发育、建立眼部数据库等方面有重要价值。其形态、大小受性别、年龄和族群等因素的影响。关于眼形态研究的相关文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眼形态变异的性别、年龄、族群差异;影响眼形态变异的因素;眼睑形态;眼形态对称性研究;眼形态与内眦赘皮;眼形态相关参数测量方法;眼形态研究的相关应用等。该文通过整理和归纳相关文献的研究数据和结论, 对眼形态变异研究和眼形态相关参数测量方法做了简要综述, 并对国内眼形态变异研究进行了简要回顾和展望。  相似文献   

18.
我国著名医学教育家、外科学家, 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谭毓铨教授, 因病医治无效, 于2023年1月12日11时15分在长春逝世, 享年96岁。  相似文献   

19.
九三学社社员, 中国科学院院士, 我国血管外科学奠基人,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华外科杂志第十二届编辑委员会顾问汪忠镐院士, 因病医治无效, 于2023年11月3日12时58分在北京逝世, 享年86岁。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小儿外科主要创始人、著名儿科医学教育家,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张金哲教授因病医治无效, 于2022年12月24日17点03分在北京逝世, 享年102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