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评价沙利度胺联合CAG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51例初治的老年AML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沙利度胺联合CAG方案治疗组26例、CAG方案单用对照组25例,评估临床疗效及患者不良反应.结果 诱导缓解治疗2个周期后,治疗组完全缓解(CR)率为61.5%(16/26),对照组为48.0%(12/2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4).治疗组1年CR率为53.8%(14/26),对照组为24.0%(6/25)(P=0.045);治疗组2年CR率为42.3%(11/26),对照组为12.0%(3/25) (P=0.027);治疗组1年及2年生存率分别为73.1%和46.1%,对照组分别为52.0%和24.0%;随访2年,治疗组中位生存时间为22个月,对照组为1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两组患者诱导死亡率及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恶心、呕吐明显减轻,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结论 沙利度胺联合CAG方案治疗老年AML患者,疗效理想,患者不良反应轻,值得进一步研究及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多参数流式细胞术(MFC)及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Q-PCR)检测手段的进步,两者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微小残留病(MRD)的检测。通过这些更加客观、敏感及特异的检测方法的应用,将更有助于评估AML的疗效及监测早期复发,并可据此调整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IL-2)联合来那度胺治疗微小残留病(MRD)阳性老年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9年12月收治的1例应用干扰素、IL-2联合来那度胺治疗的持续MRD阳性老年AML患者的临床资料, 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为72岁男性, 经实验室相关检查、流式细胞术、基因检测等确诊为AML-M2b(伴c-kit突变, 低危组)。行标准VA(维奈克拉、阿扎胞苷)方案治疗1个周期未缓解, IA(伊达比星、阿糖胞苷)方案再诱导1个周期后达完全缓解(CR);后应用中剂量阿糖胞苷、D-CAG(地西他滨、阿糖胞苷、阿柔比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方案巩固治疗, 其间AML1-ETO融合基因进行性升高;给予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为基础的联合治疗, AML1-ETO融合基因维持阴性达1个月余, 后再次升高;给予患者沙利度胺联合干扰素、IL-2方案治疗, AML1-ETO融合基因维持阴性达7个月余, 后再次升高, 将沙利度胺调整为来那度胺继续治疗。截至2023年5月, AML1-ETO融合基因再次维持阴性2年。结论干扰素、IL-2联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沙利度胺联合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治疗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长期生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接受沙利度胺联合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方案治疗的复发难治AML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2例AML患者治疗后达完全缓解并长期生存.结论 沙利度胺联合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方案治疗复发难治AML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一类具有很强异质性的恶性血液病.精准的预后分层是实施个体化治疗的前提,系列随访监测微小残留病(MRD)是当前重要的预后分层指标.新近发展起来的二代测序(NGS)技术已逐渐被用于临床常规初诊AML患者基因突变的筛查,该技术自身特点显示其可以用于MRD监测,已有一些证据初步显示了其临床意义,因而NGS是一种很有潜力的临床常规MRD监测方式.然而,尚有一些关键问题有待回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IL-2)联合沙利度胺治疗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的效果及相关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6月收治的1例应用干扰素、IL-2联合沙利度胺治疗的复发难治LCH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应用干扰素、IL-2联合沙利度胺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好转,获得完全缓解,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干扰素、IL-2联合沙利度胺治疗复发难治LCH患者有效且不良反应小,可作为治疗复发难治LCH的一种新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品管圈(QCC)在降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微小残留病(MRD)漏检率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QCC质量管理方法和操作流程,分析2014年1月至12月具有融合基因异常AML患者流式细胞术(FCM)、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检测MRD的状况,以FQ-PCR结果为参考,分析FCM MRD漏检情况及原因,制订改进措施,在2015年1月至12月实施,判断改进效果.结果 柏拉图显示,2014年度标本稀释或凝固、 分析策略不当以及MRD指标组合不能覆盖三项累计构成比为83.3%(60/72),是导致FCM MRD漏检的主要因素,也是QCC改善的重点.2015年度,通过降低骨髓穿刺稀释率、优化加样及检测的标准操作流程、加强仪器维护和保养,并重点优化抗体搭配方案和设门分析策略,最终将MRD漏检率从2014年度的14.8%(72/486)降低到2015年度的2.6%(16/620).结论 通过开展QCC可有效降低FCM检测MRD的漏检率,提高实验室质量管理控制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QCC解决问题的模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检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FCM检测66例初治AML患者诱导化疗前后各亚型髓系抗原阳性表达情况。结果初诊时66例AML患者髓系抗原阳性总表达率为(19.98±11.98)%,M2亚型和髓系抗原MPO阳性表达率最高;诱导化疗结束时46例缓解、20例未缓解。髓系抗原缓解组阳性总表达率为(10.50±10.49)%,未缓解组阳性总表达率为(16.80±17.39)%,2组MPO阳性表达率最高。缓解组与未缓解组患者髓系抗原总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组患者髓系抗原总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未缓解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9种髓系抗体检测AML患者MRD临床效果满意,能够为指导化疗方案调整和疗效评价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联合白细胞介素2(IL-2)治疗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MPE)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间收治的60例肺癌合并MPE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试验组患者采取沙利度胺联合胸腔引流加IL-2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胸腔引流加IL-2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结束后,试验组患者有效率(70.0%)明显高于对照组(50.0%,P<0.05)。试验组病情控制率(83.3%)明显高于对照组(56.7%,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VEGF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且试验组患者下降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咯血、消瘦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沙利度胺联合IL-2治疗肺癌合并MPE时,能显著降低血清VEGF,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并能减少治疗过程中咯血、消瘦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12.
我们应用原位杂交法,以~(32)P标记c—myc为探针,分析了5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完全缓解期单个骨髓细胞中c—myc基因的转录水平,并与正常对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正常骨髓中仅有c—myc基因低表达细胞,而5例患者中有3例可检出c—myc基因过高表达的异常细胞(白血病细胞)。该技术为髓系微小残留白血病的检测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应用原位杂交法以~(32)P 标记 c—myc 为探针,分析了5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完全缓解期单个骨髓细胞中 c—myc 基因的转录水平,并与正常对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正常骨髓中仅有 c—myc 基因低表达细胞,而5例患者中有3例可检出 c—myc 基因过高表达的异常细胞(白血病细胞)。该技术为髓系微小残留白血病的检测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L-1β)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高白细胞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探讨其在细胞淤滞及向组织浸润中的作用。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83例初治AML患者(其中16例为高白细胞白血病患者)血清中IL-1β的含量,比较高白细胞组与非高白细胞组以及浸润组与非浸润组的差别。以40名健康献血员为对照。结果 AML组血清中IL-1β的含量[(88.23±36.30)pg/ml]高于健康对照组[(29.56±15.53)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ML高白细胞组血清中IL-1β含量显著高于非高白细胞组[(136.67±65.68)pg/ml比(69.85±48.35)pg/ml]。IL-1β与外周血白细胞呈直线相关关系(r=0.74,P<0.01)。浸润组与非浸润组血清中IL-1β水平为:(111.31±57.35)pg/ml比(79.68±43.42)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ML患者血清IL-1β水平与其外周血白细胞数量有关,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疾病的病情,可能参与了白血病细胞组织浸润的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黑色素瘤特异性抗原(PRAME)mRNA在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的表达,评估其在微小残留病(MRD)监测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63例初诊AML患者骨髓标本,并在28个月内追踪了11例患者的34份样本,用Taqman探针的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PRAME mRNA的表达.结果 初诊患者中PRAME基因表达阳性率52.4 %(33/63),不同类型的AML中PRAME基因表达以M3最高;治疗缓解后PRAME基因转阴,形态学复发前数月可检测到PRAME mRNA的升高.结论 PRAMEmRNA在AML中高表达,可作为一个广谱的白血病标志物,用于MRD的监测.  相似文献   

16.
潘登 《癌症进展》2014,(1):36-39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是一大类异质性疾病,预后差别较大,微小残留病检测对该病的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采用定量PCR方法检测融合基因和基因突变、采用流式细胞术方法检测异常抗原表达及染色体异常等指标判断微小残留病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尽管目前对于具体的检测方法和检测结果的临床意义评估尚有争沦,但多数研究显示微小残留病与疾病的复发高度相关。本文综述了不同检测方法的优缺点及不同时机不同检测结果的临床意义,并进一步探讨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及这些研究结果在我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近来研究证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治疗期间不同时点微小残留病(MRD)水平与预后相关性不同,据此可对ALL患者进行预后分组并指导个体化治疗策略的制定,以避免治疗过度或治疗不足,进一步提高ALL的整体疗效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白细胞介素-6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IL-6水平,探讨其与临床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方法(ELISA)检测58例初治AML患者和19例完全缓解(CR)AML患者的血清中IL-6浓度,20例正常人血清作对照。结果58例初治AML患者IL蛳6均值为(60.6±17.8)pg/mL,明显高于CRAML组(25.1±13.5)pg/mL和正常对照组(19.2±9.4)pg/mL。结论IL-6在白血病患者中有较高表达,可成为预后的监控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前微小残留病(MRD)状态与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检索时限均为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由两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Meta分析结果显示:allo-HSCT前MRD阳性与较低的总生存率(HR=2.72,95%CI:2.27~3.25,P<0.000 01)、无白血病生存率(HR=2.64,95%CI:1.93~3.60,P<0.000 01)及较高的累积复发率(HR=4.13,95%CI:3.15~5.40,P<0.000 01)和非复发死亡率(HR=1.64,95%CI:1.09~2.49,P=0.02)相关。结论:allo-HSCT前MRD阳性与移植后较差的预后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流式细胞术(FCM)联合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Q-PCR)动态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微小残留病(MRD)和WT1基因表达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FCM联合RQ-PCR检测42例AML住院患者(除外M3)化疗前后349份骨髓标本的MRD值及WT1基因表达量.结果 化疗前AML患者的WT1基因表达水平与疗效无关(x2=0.166 3,P>0.5),首次诱导化疗后形态学完全缓解(CR)患者34例,其中MRD高水平11例,复发率达63.6 %(7/11),低水平23例,复发率21.7%(5/23),两组之间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29,P< 0.025).WT1基因高水平表达8例,复发率达87.5 %(7/8),低水平26例,复发率23.1%(6/26),两组之间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749,P<0.005).WT1基因的表达水平在CR后下降(t=4.669,P<0.001).CR后WT1与MRD均为低水平表达者的复发率[15.0%(3/20)]明显低于其中有一项为高水平表达者的复发率[64.3%(9/14)],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R后WT1基因及MRD表达量呈正相关(r=0.835,P< 0.001).结论 FCM联合RQ-PCR动态检测AML患者的MRD及WT1基因的表达水平可以作为AML患者MRD的监测指标,同时提高了MRD检测的阳性率,为临床开展个体化治疗及分层治疗提供一定的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