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肠道膀胱内瘘的诊断和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断肠道膀胱内瘘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患者中直肠膀胱瘘5例, 乙状结肠膀胱瘘4例, 盲肠膀胱瘘1例, 回肠膀胱瘘2例, 其中1例女性患者并存阴道膀胱瘘。行CT检查6例, 肠镜检查5例, 膀胱镜检查6例, 膀胱X线造影检查3例, 肠道X线造影检查2例。11例接受手术治疗, 5例为2次以上手术。1例术后死亡, 2例行肠造口术后好转。1例行病变肠管切除术、膀胱修补术, 3例行病变肠管切除联合部分或全膀胱切除术, 4例行病变肠管切除、膀胱修补、横结肠或回肠造口术。全组12例患者中, 1例术后死亡, 1例未愈, 10例痊愈, 随访至今无复发。结论肠道膀胱内瘘多继发于肠道肿瘤, 临床表现大多为粪尿、尿路感染, CT、膀胱镜、膀胱X线造影或肠道X线造影检查为重要诊断手段, 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4.
本文报道2例老年女性患者, 以高热为主要症状就诊。既往均有糖尿病病史。就诊时血白细胞、降钙素原等感染指标均明显升高, 尿细菌培养均提示大肠埃希菌生长, CT检查示膀胱壁增厚伴积气。2例均诊断为气肿性膀胱炎。予留置导尿, 胰岛素控制血糖, 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应用敏感抗菌药物治疗。经保守治疗后2例均治愈。 相似文献
5.
膀胱平滑肌细胞(BSMC)是一种功能可塑性的细胞, 通过测定不同状态下细胞所表达的优势蛋白, 可将其区分为收缩表型或合成表型。BSMC表型转化和膀胱功能障碍(BD)密切相关, 即由收缩表型向合成表型转化。本文将就BSMC表型的概念、分子标志物研究和不同类型致病因素相关BD与BSMC表型转化的内在联系等方面进行梳理与阐释, 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 展望调节BSMC表型转化在BD诊治领域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6.
目前, 转移性肾癌的治疗以系统治疗为主, 但对于身体状态不佳或肿瘤进展缓慢的患者, 主动监测可作为一种备选方案。积极的主动监测可延缓部分转移性肾癌患者系统治疗时机, 而不影响其预后。本文根据转移性肾癌主动监测的最新研究结果, 在转移性肾癌主动监测的临床意义、适用人群、监测方案和预后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全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中新膀胱尿道吻合术多为单手操作, 本研究改良运用双手吻合法对10例膀胱癌患者进行手术, 均顺利完成。术后随访3~15个月, 患者排尿通畅, 未见吻合口瘘、狭窄。该法行新膀胱尿道吻合术的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膀胱印戒细胞癌发病罕见, 目前对其流行病学特点、发病机理、病理组织学、主要临床症状、诊断的标准及依据、治疗的方法手段、患者预后都尚未具备非常系统的认识。本综述主要对原发性膀胱印戒细胞癌的研究进展进行文献回顾, 为原发性膀胱印戒细胞癌的诊断、治疗、预后评估提供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女性尿道下裂患者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9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12例女性尿道下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31.0±16.6)岁(7~67岁)。其中3例既往有骨盆骨折外伤史, 3例有产伤史, 余6例无外伤及手术史。12例中先天性尿道下裂6例, 获得性尿道下裂6例。临床表现为尿失禁6例, 排尿费力6例。查体:外阴部正常尿道外口位置未见尿道口, 尿道口下移至阴道前壁的不同部位。所有患者均采用尿道延长术。对于先天性尿道下裂, 术中采用尿道板裁剪卷管以延长尿道。对于获得性尿道下裂, 采用阴唇带蒂皮瓣卷管扩大狭窄段尿道并予延长。游离大阴唇皮下脂肪垫并转移到新构建的尿道外侧, 以防止尿道阴道瘘的发生并提高尿道压力。5例存在明显尿失禁的患者同时行膀胱颈部重建。解剖性修复成功定义为外观上可在阴蒂下方见到正常外形的尿道外口;功能性修复成功定义为患者术后无中、重度尿失禁出现;术后12个月随访, 最大尿流率>15 ml/s。分析患者手术效果。结果 1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 均无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随访(57.3±32.5)个月(18~96个月)。... 相似文献
10.
11.
12.
ASCO-GU23会议在疫情后如期线下召开, 大会收录肾细胞癌领域相关摘要共167项, 内容涵盖肾细胞癌诊疗领域中首项靶向肿瘤的PET/CT诊断技术, 对前期临床试验结果的危险度分层解读, 并探索肿瘤与血清生物标志物对于精准分型治疗的价值, 同时也为序贯治疗的选择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高草酸尿症(PH)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以肝脏乙醛酸代谢相关酶异常所致的草酸钙肾结石和肾钙质沉着为主要临床特征。目前, PH治疗方式较少, 药物和肝移植等传统治疗方法虽能延缓疾病进展, 减轻患者症状, 但效果有限。近年来, 生物技术的突破为药物研发提供了新思路, 一些小干扰RNA类药物, 例如lumasiran和nedosiran, 可分别选择性地降低肝脏乙醇酸氧化酶和乳酸脱氢酶表达, 从而降低PH患者肝脏草酸生成和尿液草酸水平。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术也是PH潜在的治疗方法。本文将对PH基因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膀胱肌瓣组织在邻近尿路梗阻性病变修复重建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21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26例尿路梗阻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4例, 女12例;年龄2~75岁。26例中, 12例为男性前列腺增生手术后难治性膀胱颈部梗阻, 年龄(70.0±3.5)岁, 12例均有≥2次经尿道狭窄段内切开或电切术, 其中9例留置膀胱造瘘管。6例女童为车祸外伤骨盆骨折后膀胱颈部及近端尿道闭锁, 年龄(10.5±2.1)岁, 尿道造影检查示缺损长度为1~2 cm。8例为输尿管下段狭窄或缺损(男2例, 女6例);其中4例为输尿管镜激光碎石术引起, 4例为子宫肌瘤切除术引起;8例年龄(55.0±3.2)岁;8例静脉尿路造影/CT尿路造影(CTU)检查输尿管狭窄或缺损长度为5~6 cm。治疗方法:前列腺增生手术后难治性膀胱颈部梗阻患者, 采用膀胱肌瓣尖端推移插入远端正常尿道黏膜后膀胱颈部Y-V成形;车祸后膀胱颈部及近端尿道闭锁的女童患者, 采用2~4 cm的膀胱肌瓣扩大重建膀胱颈与近端尿道。以上两类患者留置导尿管3~4周, 术后4周、3个月行尿流率和尿道镜...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病率高、致死率高、易漏诊误诊, 已成为全球医务人员面临的严峻医疗问题。严重烧伤患者由于存在血液高凝状态、中心静脉置管、反复接受外科手术、长时间卧床等因素, 是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高风险人群。识别烧伤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因素并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 是降低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病率的关键, 然而国内外还没有针对烧伤患者的静脉血栓风险评估工具和预防指南, 各国学者仍在积极探索烧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情况、影响因素和预防。该文就近年来烧伤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现状、相关风险因素、风险评估和预防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对该领域现存的问题和未来研究方向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CD47是广泛表达的跨膜糖蛋白, 是肿瘤细胞发生免疫逃逸的重要信号分子。膀胱癌细胞高表达的CD47分子, 可与巨噬细胞表面的信号调节蛋白α(SIRPα)结合并传递免疫抑制性信号, 保护肿瘤细胞免受吞噬, 从而介导其发生免疫逃逸。CD47-SIRPα信号通路已成为现阶段肿瘤细胞免疫检查点研究的热点。通过应用靶向CD47的纳米技术、化疗药物、近红外光疗法, 在膀胱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就CD47在膀胱癌中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价值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