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具有高病死率的院内感染最常见的类型之一,是危重症患者机械通气过程中最常见而又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快速、准确地评估病情进展及预后是医学界面临的一大难题。在各版治疗指南中尚无统一标准及权威推荐,虽有多项研究,但均未形成明确统一的结论。早期识别高死亡风险有助于调整治疗,故采用合适的监测指标判断病情进展、预后情况,继而进一步指导抗生素治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对危重症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早期诊断与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疑似危重症VAP患者82例,检测其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及PCT水平。根据确诊结果将82例患者分为确诊组42例与非确诊组40例,其中确诊组患者常规治疗5 d后再检测PCT,并进行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根据CPIS分为良好组22例与恶化组20例。对比确诊组与非确诊组、良好组与恶化组间PCT、C-反应蛋白水平及白细胞计数等相关指标。结果确诊组患者血清PCT、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计数水平均明显高于非确诊组(P〈0.05)。良好组患者血清PCT、C-反应蛋白水平、白细胞计数与CPIS分值均明显低于恶化组(P〈0.05)。结论 PCT对危重症VAP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动态监测PCT对于VAP预后判断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血清降钙素原(PCT)对老年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对52例诊断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老年患者于第1,6天抽取静脉血标本,检测血清PCT水平,同时进行相应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并观察患者预后情况。结果52例患者死亡15例,存活37例,死亡组第1天血清PCT水平(21.87±2.20)μg/mL,与存活组血清PCT水平(20.49±2.72)μg/m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第6天血清PCT水平(2.07±0.31)μg/mL,明显高于存活组的(0.66±0.35)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血清PCT与疾病严重程度有明显的相关性,动态监测PCT水平变化有助于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早期病情演变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将4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VAP患者根据其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采用方差分析及独立t检验,对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VAP起病前、起病后1 d及5 d的CPIS分值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42例患者中,存活18例,死亡24例,死亡率57.14%。存活组平均年龄明显低于死亡组[(43.0±14.58)岁比(64.75±14.19)岁,P<0.001]。两组患者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均>10 d。存活组CPIS分值在VAP起病后1 d较起病前明显升高[(5.78±0.94)分比(3.0±1.81)分,P<0.001],起病后5 d则明显下降[(3.72±1.36)分,P<0.001];死亡组CPIS分值在VAP起病后1 d较起病前也有明显升高[(6.41±1.21)分比(3.75±1.67)分,P<0.001],但起病后5 d仍维持于较高水平[(7.08±1.10)分]。结论 CPIS评分在评估VAP患者病情及预后上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研究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eurosurgical intensive careunit, NSICU)综合护理干预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并发症及预后价值。方法 方便选取2018年4月—2020年4月于联勤保障部队第九00医院莆田医疗区NSICU收治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 VAP)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44例患者予以常规NSICU护理,视为对照组,44例患者采取综合护理,视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3.63%,较对照组的34.09%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观察组护理后情感功能、躯体功能、认知功能、角色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45%较对照组的79.55%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NSICU患者常见V...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并高血糖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08例VAP合并高血糖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分成传统治疗组(CT组)和胰岛素强化治疗组(IT组),分别统计两组使用呼吸机时间、低血糖发生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CT组及IT组的使用呼吸机时间、MODS的发生率及病死率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低血糖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控制血糖水平在4.4~6.1mmol/L对缩短VAP患者使用呼吸机时间、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与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对老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月450例机械通气时间>48h的患者临床资料,其中VAP患者89例。根据V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低危组(30例)、中危组(34例)和高危组(25例),按VAP患者临床结局将其分为存活组(68例)及死亡组(21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血清PCT水平同时记录CPIS情况,分别比较各组PCT及CPIS水平的差异以及PCT与CPIS的相关性,评价血清PCT及CPIS对V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临床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 VAP组患者血清PCT水平及CPIS明显高于非VAP组患者(P<0.05);低危组、中危组及高危组间血清PCT水平和CPIS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高危组血清PCT水平和CPIS最高,中危组次之,低危组最低(P<0.05);死亡组PCT水平及CPIS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PCT水平与CPIS呈正相关(r=0.81,P=0.00)。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PCT曲线下面积(ACU)为0.821(95%CI:0.781~0.903),其最佳工作点为1.75ng/ml,此时判断VAP患者预后不良的敏感度为80.12%及特异性为84.51%;CPIS ACU为0.827(95%CI:0.775~0.914),其最佳工作点为7.1(分),此时判断VAP患者预后不良的敏感度为85.72%及特异性为80.25%。结论老年VAP患者血清PCT水平和CPIS呈现较好的相关性,PCT水平越高,CPIS越高,患者病情越危重,预后也越差,两者联合可作为预测老年V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临床预后的有效指标,具有较好的临床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代江波 《重庆医学》2012,41(15):1511-1512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3月至2010年6月本院重症监护病房行机械通气的危重症患者100例,分为VAP组及非VAP组。检测两组于机械通气前、非VAP组于机械通气7d后、VAP组于机械通气过程中出现炎症表现24h内测定血清PCT、白细胞总数及晨时体温,并行X线胸片检查及支气管深部痰细菌培养鉴定。采用半定量固相免疫测定法检测血清PCT,PCT≥0.5μg/L为阳性。结果机械通气前两组PCT、白细胞计数及晨时体温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通气后VAP组PCT、血常规及早晨8:00时体温较机械通气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在VAP诊断中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早期监测血清PCT对VAP的早期诊断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重症监护病房(ICU)内常见的感染,具有患者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医疗费用的特点,需高度重视VAP患者的诱发因素和防治措施。本文将从切断病原体入侵机体的各种途径、破坏病原体赖以生长的环境、维持患者上呼吸道黏膜的完整性,提高机体防御能力以及机体免疫力等方面,阐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预防。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不同营养干预方式对老年机械通气合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影响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9年3月收治的90例老年机械通气伴VAP的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营养干预方式不同分成肠内组(45例)、肠外组(45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患者肠内营养支持前及支持2周后血清营养指标水平变化。结果:肠内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肠外组(P<0.05);干预2周后,在血清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及总蛋白(TP)上两组均较治疗前提高,但肠内组提高幅度高于肠外组(P<0.05)。结论:对老年机械通气伴VAP的患者,采取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方式,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改善机体营养状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床头高度对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及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旻龙  石崛 《广东医学》2012,33(3):434-435
目的探讨床头高度对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病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入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床头抬高20°,对照组床头抬高30°,观察不同床头高度下VAP发病率、28 d病死率和患者舒适度的差异。结果两组VAP发病率和28 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舒适度较好,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床头抬高20°与抬高30°对ICU患者VAP发病率和预后无影响,床头抬高20°时患者舒适度较好,有利于床头抬高的实施。  相似文献   

13.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周瑞清  吕俊雅 《安徽医学》2012,33(10):1293-1295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有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机械通气时间48 h的132例患者,其中经临床确诊为VAP的32例,非VAP为100例,分别对性别、年龄、机械通气时间、气管切开、留置胃管、血糖、抗生素使用时间、使用激素、制酸剂、APHY+PEEP通气模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昏迷、APACHEⅡ评分等13项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对显著相关性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机械通气时间、气管切开、留置胃管、制酸剂、APHY+PEEP通气模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昏迷、APACHEⅡ评分8项指标有显著相关性;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机械通气时间、制酸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昏迷、APACHEⅡ评分这5项指标是VAP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VAP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临床实践中各因素相互关联影响,应重视这些独立危险因素的预测价值,避免医源性危险因素,降低VAP发病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穿透素3(PTX3)对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预后评价的临床意义。方法海南省农垦三亚医院住院治疗的VAP患者80例(VAP组),同时选取同期未出现VAP的机械通气(MV)治疗的患者40例为对照组。观测MV时、确诊VAP时/MV第4天以及确诊后第4天/MV第8天患者血清PTX3、C反应蛋白(CRP)水平。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PTX3水平对VAP患者疾病预后的价值。利用约登指数分析最佳切点PTX3数值。应用Pearson和Spearman线性相关和单因素回归分析PTX3与VAP病死率的关系。结果在确诊VAP时/MV第4天,VAP组患者PTX3和C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28.3±9.2)ng/ml vs.(9.8±4.1)ng/ml;(121.1±59.2)mg/L vs.(87.2±29.3)mg/L,P均<0.05);确诊后第4天/MV第8天时,VAP组PTX 3水平高于对照组[(25.6±6.5)ng/ml vs.(11.0±5.1)ng/ml,P均<0.05)。确诊VAP时/MV第4天、确诊第4天/MV第8天时,VAP组存活亚组PTX3低于死亡亚组(t=2.35、3.12,P<0.05)。通过Pearson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后发现,PTX3水平与CPIS评分呈正相关(r=0.722,P<0.05)。通过单因素回归分析发现PTX每增加1 ng/ml,死亡风险增加67%(HR=1.67,P<0.05)。通过ROC曲线分析不同时间点PTX3和CRP对VAP的关系,在确诊VAP时,PTX3表现出对于VAP诊断的高度诊断价值(AUC=0.821,P=0.033)明显优于CRP(AUC=0.605,P=0.121),当PTX3>18.3 ng/ml,诊断VAP的特异度为78%,敏感度为82%。PTX3与VAP患者不良预后密切相关(AUC=0.800,P=0.002)。结论 VAP患者血清PTX3水平明显升高,是诊断VAP和判断预后情况的潜在生物学标记物。  相似文献   

15.
伍滔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9):1020-1021,1029
目的:通过对观察Pitt评分与APACHEⅡ评分系统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及预后的回顾性调查。方法:不同的评分系统观察2008年6月-2011年6月在我院住院并予以有创呼吸机辅助治疗病患VAP的发生率及死亡率进行回顾性整理调查及统计分析,并运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两套系统的优劣,找到适宜临床的快速评估方法,以及对病患预后进行早期评估,并对其敏感性进行比较。结果:对94例患者分别使用Pitt评分系统和APACHEⅡ评分进行上机前得分评估,发现两者同样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两者具有相关性,相对于多项实验室结果Pitt评分具有更加快速、简便、易掌握、准确的特点。结论:比较Pitt评分与APACHEⅡ评分系统发现,前者具有简洁,容易掌握的优点,且无需临床辅助资料即可得出较高的针对危重病患VAP发生率及死亡率的预测效果,较之APACHEⅡ评分系统有更加简便、实用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危重症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应用血清标志物降钙素原(PCT)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10例需行呼吸机机械通气的危重症患者,按是否发生VAP分为两组:VAP组(55例)和非VAP组(55例)。记录比较两组机械通气前后WBC、CRP及PCT等炎症指标水平;并统计各炎症指标特异性与敏感性。结果两组机械通气前WBC、CRP及P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P组机械通气后WBC、CRP及PCT水平,均显著高于非VAP组(P<0.01);PCT对VAP诊断的特异性与敏感性依次为81.52%、86.84%,均高于WBC和CRP。结论 PCT在危重症患者VAP早期诊断中特异性与敏感性更高,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该病早期诊断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对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指导在临床工作中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方法 对重症监护室内机械通气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整理和分析,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和非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H2受体阻滞荆和制酸剂的应用,留置胃管、通气时阃延长,重复插管和气管切开,深静脉穿刺和留置导管等相关危险因素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和预后有关。结论 相关危险因素的存在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和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流行病学特征、相关危险因素及对策.方法 我院于2009年1月-2010年12月进行机械通气114例患者中,并发VAP47例.分析47例感染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诱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和护理对策.结果 本院47例VAP患者痰培养结果:铜绿假单胞菌17例,占36.17%;鲍曼不动杆菌14例,占29.78%;肺炎克雷伯菌8例,占17.02%;金黄色葡萄球菌5例,占10.63%;嗜麦芽假单胞菌1例,占2.12%;;真菌2例,占4.25%.结论 VAP发病率和病死率高,机械通气时间、高龄、慢性基础疾病COPD、昏迷、使用抑酸剂、留置胃管是VAP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VAP的主要致病茵为G-杆菌;尽量缩短上机时间和避免医源性危险因素是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病原菌特点、危险因素布及耐药性,便于控制VAP.方法:对2007年7月~2009年6月确诊的VAP患者分离到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并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187例机械通气的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有83例,VAP发生率为44.38%;共分离出165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为主,占71.51%;革兰阳性菌为其次,占20.6%;真菌占7.88%.位于前五位的病原菌依次位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们菌、嗜麦芽假单胞菌、表皮葡萄球菌;亚胺培南对主要革兰阴性菌有较好的敏感性.结论:革兰阴性菌是VAP的主要病原菌,且存在严重的耐药现象.临床医师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索,及时治疗VAP.  相似文献   

20.
李艳会 《吉林医学》2009,30(18):2172-2174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指患者接受机械通气治疗48h后或停用机械通气、拔除人工气道48h内发生的肺实质的感染性炎性反应,为接受机械通气患者最常见的医院内感染。在国外,VAP发病率9%-12%,病死率高达15%-45%,是导致患者治疗及住院时间延长、院内感染死亡率增加、经济负担加重的主要原因。因此,采取有效措施预防VAP的发生,对降低病死率,减少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节约医疗资源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就目前有关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原因及护理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