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结核病由结核分枝杆菌侵袭人体器官引起。脊柱结核占肺外结核的50%,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骨科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使用的抗结核药物和治疗方案有限。动物模型作为研究疾病发病机制及治疗药物的有力工具备受关注。新西兰兔因其腰椎解剖结构与人类相似,骨结核病变表现可以复现人类结核病病理表现,以及构建脊柱结核模型操作方便等特点,广泛用于脊柱结核动物模型实验研究。笔者综述了脊柱结核兔模型构建方法及其在结核病发病机制、抗结核新药研发及局部载药研究中的应用价值,为脊柱结核相关基础研究中兔模型的建立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抗结核药物缓释材料是近些年骨关节结核治疗领域的新热点,材料在植入骨关节结核病灶内后,作为骨替代物修复骨缺损的同时,能够长时间释放抗结核药物。笔者简要综述了骨关节结核局部药物缓释材料的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脂质体是最早被批准应用于临床的肿瘤治疗纳米载药系统,具有易于制备、高生物相容性、低不良反应、高度靶向性等优势。脂质体能够作为载体通过被动及主动靶向机制将药物通过全身或局部给药选择性地定位于靶组织、靶器官、靶细胞或细胞内结构,从而发挥对肿瘤的治疗作用。深入探讨靶向载药脂质体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或可为靶向载药脂质体的临床应用提供进一步参考。  相似文献   

4.
蔡则成  马赫  戈朝晖 《中国防痨杂志》2018,40(10):1134-1137
骨与关节结核是较为多见的肺外结核。在骨与关节结核患者中,超过50%的患者发病部位位于脊柱。近些年,国内外学者对于脊柱结核的药物缓释、手术方式、内置物等治疗的研究内容逐渐增多,这些研究主要是建立类似于人体脊柱结核病变的动物模型。作者对于近年来脊柱结核动物模型建立的重要内容进行综述,以期使相关研究者了解脊柱结核动物模型建立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含妥布霉素可降解的医用硫酸钙颗粒在骨关节结核治疗中的作用和疗效。方法本组38例骨关节结核患者在给予彻底清除结核病灶及复位内固定的基础上。用含妥布霉索的医用硫酸钙颗粒或自体骨与硫酸钙颗粒混合物进行骨移植替代(其中脊柱21例,关节12例,胸骨5例;平均骨缺损量10~40cc。)。结果术后有36例一期手术治愈,早期观察硫酸钙颗粒吸收期21~60天,与植骨生长期同步,1例结核复发,1例局部形成滑囊积液,2例局部渗出量增多或病灶引流管置放时间延长。结论含妥布霉素医用硫酸钙颗粒在治疗骨关节结核骨缺损过程中,能对增加移植物容量,促进骨修复骨生长.以及提高骨结核治愈率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肺外结核中的浅表淋巴结结核、脊柱结核、关节结核,胸壁结核均可在体表形成寒性脓肿。较大寒性脓肿可引起局部疼痛,合并感染者疼痛加重,局部有明显红肿,全身中毒症状重,且脓肿易穿破形成结核性脓胸、肿脓食道或支气管瘘等严重并发症。较大的寒性脓肿及其病灶多需手术治疗,积极行寒性脓肿穿刺抽脓及注药可改善肺外结核的预后.[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脊柱结核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我国活动性结核病人数的明显上升,脊柱结核发病人数亦明显上升。而作为脊柱结核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的手术治疗,进展却不能令人满意。由于我国在脊柱结核外科治疗方面交流不够,学术思想不统一,因而对于脊柱结核手术治疗的原则、方式方法、新技术的采用等,仍然存在着诸多不同的观点和争议。有不同观点和争议是好事。问题是不同的观点和争议应该通过相互交流达到一致,提高我们脊柱结核手术的技术水平与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8.
脊柱结核是最常见的肺外结核之一,随着现代影像学、实验室诊断技术的不断进步,脊柱结核的确诊率逐年增高。脊柱结核的治疗原则以抗结核药物化学治疗为根本,营养支持、手术治疗为辅助。作者就脊柱结核化学治疗的特点、时机、方案制定、药物选择、疗程、局部化学治疗、停药指征等进行阐述,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髂骨钉内固定方法治疗腰骶椎结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脊柱结核的治疗过程中脊柱不稳是临床骨科医生最关心的,也是最不好解决的一大重要问题,随着科学的发展,内固定器械和临床的大胆应用,脊柱结核术后不稳的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而腰骶椎结核手术又是脊柱结核手术治疗中最难的部位之一,另外重建局部脊柱稳定性也是最不理想的。近2年来我们借助ISOLA髂骨钉通过同腰椎椎弓根钉连接对6例腰骶椎结核合并脊柱不稳的患者给予结核病清植骨同时给予髂骨钉内固定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脊柱结核是最常见的骨结核,实施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管理模式可以缩短脊柱结核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再入院率,减少医疗费用。目前,ERAS理念被越来越多的脊柱结核外科医师所接受,但还未形成统一的专家共识,严重限制了其在脊柱结核外科中的应用。因此,中国防痨协会骨结核专业分会联合《中国防痨杂志》编辑委员会,在脊柱结核疾病自身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既往ERAS模式在脊柱结核诊疗应用中的研究成果,组织专家撰写了《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脊柱结核外科中应用的专家共识》,以期进一步规范及指导ERAS理念在脊柱结核外科中的应用,推动脊柱结核外科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肺外结核中的浅表淋巴结结核、脊柱结核、关节结核,胸壁结核均可在体表形成寒性脓肿。较大寒性脓肿可引起局部疼痛,合并感染者疼痛加重,局部有明显红肿,全身中毒症状重,且脓肿易穿破形成结核性脓胸、肿脓食道或支气管瘘等严重并发症。较大的寒性脓肿及其病灶多需手术治疗,积极行寒性脓肿穿刺抽脓及注药可改善肺外结核的预后,为外科处理创造条件。我院于2001年7月—2004年11月共收治寒性脓肿患者12例,均进行了抽脓及注药,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牙周炎局部抗生素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钦贞 《山东医药》2001,41(12):57-59
牙周炎是发生在牙周组织的细菌感染性疾病。局部应用抗生素,不仅对牙周致病菌有效,而且能减少牙周袋深度,有助于进一步施行牙周手术治疗。采用缓释方法局部给药,可使药物在牙周袋内能维持有效浓度,并减少药物的副作用和细菌耐药性的产生。近年来对局部缓释应用抗生素治疗牙周炎的研究较多,以下对这一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结核病患病率仅次于印度,约占全球结核病例的15%,并且耐多药患者居世界首位。近年随着疫情的蔓延与耐药菌株的增多,胸腰椎结核发病率亦呈现上升趋势。胸腰椎结核是常见的继发性肺外结核,常累及脊椎,导致椎体破坏,造成畸形、瘫痪,致残率极高。作为主要的脊柱结核,其通常的治疗方法是在抗结核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手术治疗,常用的手术方式为病灶清除植骨联合内固定术。为提高手术治疗临床效果,改善患者预后,本研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对脊柱结核发展及治疗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07例脊柱结核患者早期误用糖皮质激素与同期215例未用激素治疗的脊柱结核患者比较其症状、体征、治疗的结果及预后。结果 脊柱结核患者早期误用激素,造成患者发热重、脓肿大,病变部位多发及骨破坏加重,同时需延长用药时间、加大药量,术后并发症多及治愈时间延长。结论 脊柱结核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促使结核病情加重,影响治疗效果和预后。  相似文献   

15.
脊柱结核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骨关节结核,其发病率占全身骨关节结核的50%左右。从1998年1月至2001年12月,我们对56例脊柱结核患者采用加强营养,坚持卧硬床,全身化疗配合局部治疗12—18月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紫杉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缓释系统,观察其抑制人胚肺成纤维细胞的效果,探讨用于治疗瘢痕性气道狭窄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改良溶剂蒸发法制备紫杉醇PLGA缓释微球,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定其载药量、包封率,并行体外释放试验对其缓释性进行评估;采用噻唑蓝法测定空白微球及不同剂量的紫杉醇缓释微球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对其有效性进行评价。结果紫杉醇PLGA微球形态圆整,平均粒径40μm,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1.67%和66.8%。体外释药表明微球具有缓释性,可持续释放20天以上;20 mg微球每天释放的紫杉醇浓度在10-5mol/L左右,均在有效浓度范围内。MTT测定,不同剂量微球均可抑制HPF增殖,并且呈剂量依赖性,60 mg微球缓释液作用24 h,对HPF的抑制率可达50%以上。结论成功制备了紫杉醇缓释剂型,能够实现药物缓慢释放并可有效抑制HPF的增殖。证实局部应用该剂型在治疗瘢痕性气道狭窄方面具有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微创技术在脊柱外科的应用得到很大的发展。CT可精确引导穿刺通道进入病灶。抗结核药的局部介入化疗得到不断重视。我院从2001年开始,在系统抗结核的基础上,采取CT或B超引导下经皮病灶穿刺置管介入治疗脊柱结核3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1年2月-2006年1月共治疗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52.7岁。  相似文献   

18.
Dai  LY  Jiang  LS  Wang  W  范俊 《结核病与胸部肿瘤》2006,(3):237-237
研究设计 报告单一期自体骨移植与内固定在外科治疗脊柱结核的结果。目的 为了确定内固定在3年以上的脊椎结核病人中根治性清创及植自体骨术后的效果。背景摘要 脊柱结核病人用根治性清创及自体骨移植始终未获成功的治疗,不论后期手术是否做了内固定和融合,虽然大多数外科医生喜欢在后期手术中选择脊柱内固定系统。方法 在前瞻性研究中,作者评估了39例脊柱结核病人(22例男性和17例女性,平均年龄48岁),在进行单一期的根治性清创及植骨手术同时做了内固定手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脊柱椎体附件结核的临床特点、诊断及其治疗,方法,对1956 ̄1996年间收治的3825例脊椎结核中的17例椎体附件结核的临床表现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例椎体附件结核中除1例为2岁儿童外,余均与青壮年,早期症状不典型,仅有局部固定性疼痛和压痛,以后有脓肿瘘管和神经系统症状出现。全部17例椎体附件结核均经病史,体征,影像学检查及细菌学检查综合得出,其中仅1例误诊,17例椎体附件结核中1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镜介入局部注药及高频电清除的方法治疗支气管结核的效果。方法97例支气管结核病人在全身抗结核治疗基础下随机分为3组,即单纯化疗、支气管镜下进行高频电治疗和局部注药介入治疗进行近期效果观察。结果高频电组:平均治疗1.8次,有效率97.7%;局部注药组。平均治疗9.1次,有效率88.5%;单用抗结核治疗,有效率55.5%。结论支气管结核临床易漏诊,经支气管镜介入局部注药或高频电加局部注药治疗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而后者更快速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