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对移植肾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例有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患者检查其肾主动脉和肾段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并与13例肾功能正常者相对照。结果慢性排斥反应患者肾主动脉和肾段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p)、舒张期最小血流速度(Vmin)、平均血流速度(Vmean)、阻力指数(RI)、脉对指数(PI)较肾功能正常组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彩色多普勒可对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彩色多普勒对肾移植排斥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CDFI)和彩色多普勒能量显像(CEDI)监测移植肾形态、大小、内部回声及血流分布情况观察主肾动脉 ,弓形动脉的血流参数。结果 移植肾排斥组与正常组在肾形态和肾内血流参数有明显差异。结论 超声检查对移植肾排斥及并发症能明确诊断 ,对观察病情的发展和转归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急性和慢性排斥反应在不同实质区的超声造影血流灌注参数特点,为早期诊断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器官移植科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患者30例,据临床症状和移植肾穿刺活检结果,分为移植肾正常组、急性排斥组和慢性排斥组,均行超声造影检查并分析皮质及髓质层2个不同实质区处的峰值声学强度、造影剂灌注速率和肾皮质血流量等指标。结果急性排斥组患者肾脏长径、宽径、前后径及肾皮质厚度均明显高于移植肾正常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排斥组患者的肾脏长度、宽径、前后径及皮质厚度均低于移植肾正常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排斥组和慢性排斥组在皮质及髓质层2个不同实质区处的峰值声学强度、造影剂灌注速率和肾皮质血流量均显著低于移植肾正常组(P<0.05),同时,慢性排斥组略高于急性排斥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实质区超声造影血流灌注参数对于早期诊断肾移植术后急性和慢性排斥反应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超声检查对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05例肾移植术后患者(移植肾功能正常75例,急性排斥反应22例,急性肾小管坏死8例),采用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动态观察移植肾的形态结构和血流动力学。 结果:急性排斥反应组移植肾在出现急性排斥反应时,其声像图有特征性改变,72.7%(16/22)病例移植肾呈球形增大(148.8±30.6 mm3),72.7%(16/22)病例肾实质呈现回声减低、肾锥体增大、皮髓质界线不清、肾窦回声紊乱及减少等改变;急性排斥反应组均有肾皮质部RI升高(0.67±0.18),50%病例主肾动脉血流速度加快(50.77±10.07)cm•s-1,并且这些特征性影像改变在亚临床型急性排斥反应时即可检测到,与移植肾功能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 结论: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及时地为临床提供急性排斥反应可靠的影像学诊断依据,可以作为动态监测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可行性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移植肾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时肾组织Fas配体(Fas ligand,FasL)和T细胞内抗原1(T-cell intracellular antigen-1,TIA-1)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检测32例移植肾标本、2例供肾标本及8例肾癌周围肾组织标本FasL和TIA 1的表达,标本按Banff标准分为急性排斥(14例)、慢性排斥(15例)和无排斥改变(13例)3组,分析移植肾组织标本病理形态学改变与FasL和TIA 1表达的相关性.结果:FasL主要在肾小管上皮细胞胞质内表达,急性排斥组表达明显强于慢性排斥组和无排斥组(P<0.05);TIA-1在肾小管上皮细胞和间质浸润淋巴细胞均有表达,小动脉内皮细胞亦可见阳性着色,急性排斥组阳性强度较高,与慢性排斥组和无排斥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急性排斥标本FasL和TIA-1的表达强度与组织损害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急性排斥时移植肾组织FasL和TIA-1表达增强是T细胞活化的反映,其检测可能有助于移植肾急性排斥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6.
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移植肾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监测移植肾肾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及彩色多普勒能量显像(CDEI)对69例在我院行肾移植手术患者进行监测,观察移植肾形态、大小、内部回声及血流分布情况,比较移植肾功能正常组、急性排斥(AR)组、环孢素A(CsA)肾中毒组形态学及血流参数.结果:移植肾功能正常组:肾内血流显示良好,肾动脉阻力指数(RI)在正常范围;移植肾AR组:①肾内血流明显减少;②肾动脉频谱收缩期峰值高尖、舒张期无或少血流信号显示,部分呈单峰,各级动脉RI明显增高;移植肾CsA 肾中毒组:皮质部血流减少,RI明显减低.结论:彩超测定移植肾各级肾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对早期诊断排斥反应及监测免疫抑制剂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移植肾内新生淋巴管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移植肾微淋巴管检测在排斥反应的诊断和移植肾病理分型上的临床意义.方法:对77例肾移植患者的134份移植肾组织标本,用Podoplanin单抗二步法免疫组化标记移植肾内淋巴管,计算移植肾内淋巴管密度(LVD),根据不同的病理诊断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肾功能稳定的移植肾组织LVD平均值最低,为1.03±0.31,与其他各组的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慢性/硬化性移植肾肾病组LVD平均值最高,为18.35±4.79,与其他各组间的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急性细胞性排斥反应与C4d 急性排斥反应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检测移植肾内淋巴管增生有助于移植肾排斥反应的临床诊断和预后判断,并指导抗排斥治疗.移植肾淋巴管生成可能参与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中远期移植肾行超声造影,总结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的成像特征;通过时间-强度曲线(TIC)分析,寻找有助于诊断慢性排斥反应的造影参数。方法 使用美国GE公司LOGIQ E9(配备高保真调幅造影成像软件)超声诊断仪,对手术时间>3个月的26例肾移植患者(以血肌酐男性110μmol/L,女性90μmol/L为界分为两组,大于等于界限者经病理证实为慢性排斥反应),用SonoVue造影剂行超声造影,剂量取0.12mg/kg,实时存储资料,录像回放分析,观察肾实质血流灌注特征。选取感兴趣区域做TIC,分析两组TIC相关参数:皮质峰值强度(A1)、皮质达峰时间(TtoP1)、髓质达峰时间(TtoP2)、皮髓质达峰时间之差(△TtoP)、皮质曲线下面积(Area1)、髓质曲线下面积(Area2)、皮髓质曲线下面积之差(△Area)。结果 与移植肾无排斥反应组对比,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组造影剂填充强度呈不同程度减低,填充多不均匀,填充时间明显减慢。两组TIC参数除Area2无统计学差异外(P=0.678),其他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A1、△TtoP、Area1及△Area差异最为明显(P<0.01)。结论 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超声造影影像学特征鲜明,有助于临床诊断;TIC参数A1、△TtoP、Area1及△Area对诊断意义较大。  相似文献   

9.
彩色多谱勒超声对移植肾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移植肾的形态,体积及血流变化与临床急慢排异反应的关系。方法 对29例移植肾患者进行超声检查,测量移植肾的大小.血管内径,血流速度.阻力指数(RI)。结果 移植肾排异与功能正常的移植肾的血流比较.排异时血液速度下降,RI增加,急性排异时体积增大,慢性排异时缩小。结论 彩色多谱勒超声是诊断移植肾急性、慢性排异反应的简便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卓忠雄  梁平 《医学综述》2003,9(8):496-498
胰腺移植 ,相对而言 ,手术技巧易掌握 ,胰腺移植后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更为棘手 ,移植后并发症 ,尤其是不可逆的排斥反应是移植胰腺失败的主要原因 ,要处理好胰腺移植后并发症早期诊断是关键。排斥反应的临床诊断缺乏特异性因而早期诊断有困难 ,肾移植后胰腺移植 (PAK)和单纯胰腺移植(pancreastansplantalone ,PTA)如此 ,而糖尿病患者进行胰肾联合移植 (simultaneouspancreasandkidneytransplant,SPK)更是如此 ,然而 ,目前通过二维超声显像及彩色多谱勒血流动力学变化和连续检测受者血清肌酐浓度监测移植肾排斥反应仍是监测移植胰腺排斥…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移植肾在术后出现合并症时,经皮肾穿刺活检的病理形态学特点,探讨穿刺活检的诊断意义。方法参照Banff 2005和Banff 1997移植肾活检病理学诊断与分类方案对60例移植肾的穿刺活检标本进行病理学诊断和分类。结果 60例移植肾穿刺活检标本中急性排斥反应17例(28.3%)、慢性排斥反应21例(35.0%)、界线性病变9例(15.0%)、复发或新发性肾病6例(10.0%),急性肾小管损伤5例(8.3%)、药物毒性反应2例(3.3%)。结论移植肾穿刺活检的病理学观察可以及时准确地诊断肾移植术后的多种合并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2.
超声造影在肾移植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EUS)在移植肾术后监测及移植肾术后并发症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新型超声造影剂SonoVue及实时CEUS成像技术对23例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观察3 d~6年.常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查结束后,启动造影增强模式,实时存储图像,由两名医师共同进行图像回放分析.其中6例临床考虑慢性排斥者于CEUS后即行超声引导下移植肾穿刺活检术.结果 23例均获得满意的超声造影成像效果,所有患者无不适反映.临床、实验室、CDFI及CEUS诊断为正常功能移植肾13例,其中3例于肾周发现血肿.临床、实验室及CDFI、肾穿刺活检确诊急性排斥4例,其中2例于肾周发现血肿、2例于术中发现小梗死灶、慢性排斥6例,CEUS均表现为皮质达峰时间延迟(PT 23~45 s).移植肾实质局部梗死灶2例CEUS表现为肾实质区局部"楔形无增强区".CDFI发现肾周血肿5例,CEUS于血肿区均未见造影剂进入,考虑为移植肾周血肿无活动性出血.23例移植肾术后CDFI或CEUS均未发现肾动脉吻合口狭窄者.结论 超声造影成像技术在移植肾术后应用是安全的,并容易获得满意的成像效果.CEUS成像显影模式对发现移植肾实质梗死灶和评估梗死灶的范围、教目及判断移植肾周血肿处有无活动性出血、协助诊断慢性排斥反应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sCD30表达与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家清  赵明  李留洋  刘东  肖晓山  郑克立 《广东医学》2008,29(11):1856-1858
目的探讨肾移植受者sCD30(soluble CD30)表达与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用ELISA方法对80例肾移植2年以上受者血样进行sCD30定量测定,同时进行移植肾穿刺活检、PRA、血环孢素A浓度、血肌酐检测。结果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发生组sCD30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无慢性排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sCD30组中慢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低sCD30组慢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高sCD30与低sCD30受者相比其PRA阳性率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sCD30对判断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发生有指导意义,且可能不受PRA影响。  相似文献   

14.
张凤秀  赵孟林 《广西医学》1999,21(6):1136-1138
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移植肾148例次,其中移植肾功能正常组65例次,急性排斥反应39例次,慢性排斥反应37例次,移植肾急性肾小管坏死2例,移植肾动脉狭窄1例,动态监测移植血流动力学改变;测出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搏动指数和阻力指数。  相似文献   

15.
供肾质量和移植肾急慢性排斥反应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供肾质量的因素与术后移植肾发生急、慢性排斥反应的相关性。方法观察87例移植供肾缺血时间、活检组织的光镜表现结合移植后发生急、慢性排斥反应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移植术后跟踪3年.发生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28例,其中5例(17.8%)有供肾组织有不良改变;慢性排斥反应13例,其中6例(46.1%)有供肾组织有不良改变。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冷缺血时间、肾小管损伤是急性排斥反应的危险因素;冷缺血时间、肾小球硬化是慢性排斥反应的危险因素,与慢性移植病的发生可能相关。结论提高供肾质量和减少上述的危险因素.对减少肾移植术后急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影响供肾质量的因素与术后移植肾发生急、慢性排斥反应的相关性。方法 观察87例移植供肾缺血时间、活检组织的光镜表现结合移植后发生急、慢性排斥反应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移植术后跟踪3年,发生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28例,其中5例(17.8%)有供肾组织有不良改变;慢性排斥反应13例,其中6例(46.1%)有供肾组织有不良改变。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冷缺血时间、肾小管损伤是急性排斥反应的危险因素;冷缺血时间、肾小球硬化是慢性排斥反应的危险因素,与慢性移植病的发生可能相关。结论 提高供肾质量和减少上述的危险因素,对减少肾移植术后急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显像及多普勒能量图对于检测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2例肾移植受者术后进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及多普勒能量图检查。根据检测结果将32例患者分为两组,移植肾正常组(26例)、急性排斥组(6例),并与超声引导下肾组织穿刺病理活检进行对比。结果6例急性排斥反应患者的移植肾动脉搏动指数及阻力指数均高于移植肾正常组;急性排斥组肾脏的长径及肾皮质厚度明显大于移植肾正常组。结论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及能量图对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李国斌 《中外医疗》2013,32(6):58-59
目的研究探讨经静脉声学造影在移植肾急性排斥反映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8例移植肾的患者按照临床诊断的结果和病理分成轻度急性排斥、重度急性排斥和正常状况3组进行移植肾超声造影研究,并对造影结果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正常组与轻度急性排斥组的PI值差异不明显,正常组与重度急性排斥反应组的PI值差异显著;急性排斥反应组与正常组的PI值相比较无明显差异,AUC参数数据差异明显。结论经静脉声学造影的血流灌注参数与肾脏的血流密度呈正相关的关系,观测指标准确、客观,是临床诊断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估多模态超声在DBD移植肾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监测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甘美医院2019年7月至2021年6月脑死亡器官捐献移植肾(DBD)67例,运用多模态超声对移植肾进行评估。以血肌酐将移植肾分为功能正常组和异常组,异常组以穿刺病理分为急性排斥组、慢性排斥组,病毒性肾病组,纤维化组、药物损伤组。采用相关性分析动脉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流速(EDV)、阻力指数(RI)与血肌酐的相关性。比较超声造影与病理或DSA在移植肾并发症中的诊断效能,分析超声造影参数与移植肾功能间相关性。采用秩和检验分别比较各异常组与正常组杨氏模量值。绘制ROC曲线,以约登指数最高时的杨氏模量值作为区分正常和异常移植肾的截断值,计算相应敏感度、特异度。结果 移植肾各血流参数与血肌酐的相关性一般,相关系数均<0.5。慢性排斥组(8例)较正常组(10例)到达时间和达峰时间明显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超声造影诊断假性动脉瘤2例,移植肾缺血2例,移植肾静脉血栓形成1例,均经病理或DSA证实。根据血肌酐值将62例移植肾分为正常组22例、异常组40例(急性排斥组5例、慢性排斥组11例,病毒性肾病...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 探讨体液免疫在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及C4d在移植肾组织沉积的临床意义。 方法 对36例经病理确诊的慢性移植肾肾病(chronic allograft nephopathy,CAN)的移植肾穿刺标本做C4d免疫组化染色,观察C4d沉积情况,研究C4d 沉积与慢性排斥病理形态表现及术后群体反应性抗体(pannel reactive antibody,PRA)的关系。 结果 36例CAN患者中,C4d阳性率为52%,C4d沉积与肾小球基底膜增生分层、动脉内膜纤维性增生和肾小管管周单核细胞浸润显著相关(P <0. 05),C4d阳性与C4d阴性患者在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及间质纤维化差异无显著性;C4d沉积与术后PRA显著相关(P <0.05)。结论 抗体介导的体液免疫参与了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的病理损伤过程;C4d是慢性体液排斥反应的特征性病理诊断指标。 [关键词] C4d 体液免疫 慢性排斥 慢性移植肾肾病 群体反应性抗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