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膝部隐匿性骨折的MR表现及其价值。方法70例膝关节外伤患者均行X线平片及MRI检查,12例同时行CT检查。MRI检查序列包括TlWI、脂肪抑制T2WI、PDWI。结果本组70例X线平片均未见骨折征象,12例CT亦未见骨折征象,部分见周围软组织肿胀。MRI检查70例隐匿性骨折中56例合并韧带损伤,36例合并半月板撕裂,65例合并膝关节不同程度积液或积血。结论MRI能敏感显示膝部隐匿骨折的水肿、骨折线和相关征象,对于疑为膝部隐匿性骨折的病例应列为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MR短时间反转恢复(STIR)序列在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40例有明显的受伤部位疼痛,常规摄X线正侧位片,其中22例CT扫描,均未见骨折征象。MR检查时间:从外伤后2小时至1个月。MR检查采用日本东芝FLEXART0.5TMR扫描仪,常规使用T1WI、T2WI、STIR序列,脊柱常规作矢状位扫描,膝关节常规作矢状位、冠状位扫描。所有患者不作增强扫描。结果40例患者常规X线正侧位片,22例CT扫描均未见骨折征象,14例脊柱隐匿性骨折MR检查见受伤椎体形态正常,其内散在斑片状长T1长T2信号,部分伴长T1短T2信号,边界不清,STIR序列显示不均一高信号影。26例膝关节损伤32个部位亦显示清晰不均匀长T1长T2信号,夹杂有等、短T2信号影,STIR显示所有病灶边界更为清楚,范围更明确,范围要比T1WI、T2WI序列显示更大。伴有韧带损伤16例,半月板损伤12例,关节囊积液26例。结论脂肪抑制应作为骨骼外伤常规检查序列应用,有利于发现隐匿性骨折。  相似文献   

3.
目的X线平片与高分辨率CT(HRCT)扫描对鼻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0例鼻部外伤患者的HRCT与鼻骨侧位X线平片对鼻骨骨折的诊断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鼻部外伤患者鼻骨侧位X线平片诊断鼻骨骨折14例(35%),可疑骨折6例(15%),未见骨折20例(50%);HRCT检查显示:鼻骨骨折24例(60%),可疑骨折1例(2%),未见骨折15例(38%)。HRCT诊断鼻骨骨折与X线平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HRCT扫描对鼻骨骨折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鼻骨骨折常规和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膝关节隐性创伤骨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80例膝关节隐性创伤骨折患者,按照诊断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运用螺旋CT扫描检查,研究组采用MRI扫描检查。比较两组的诊断结果,并分析MRI对膝关节隐性创伤骨折的诊断分型和影像学特点。结果研究组经MRI扫描后,阳性检出率为95.00%(38/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32/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14,P=0.042<0.05)。MRI对膝关节隐性创伤骨折的诊断分型中,发现骨软骨隐性骨折5例(13.16%),骨皮质隐性骨折13例(34.21%),皮质下隐性骨折(骨挫伤)20例(52.63%)。骨软骨隐性骨折表现为:在骨折线上,T1WI呈低信号,T2WI及STIR均表现为高信号。骨皮质隐性骨折表现为:骨皮质表现为低信号,且呈现出非连续性;在骨折线上,STIR呈低较清晰高信号,T2WI及T1WI均表现为低信号和高信号。皮质下隐性骨折(骨挫伤)表现为:呈现出网格状、地图样及非线性异常信号,在T1WI呈低信号,在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在STIR上呈较清晰的高信号。结论MRI扫描检查与CT扫描检查比较,能够更加准确诊断膝关节隐性创伤骨折的类型及病变程度,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更有利于疾病的诊疗及预后,并且能够有效避免有害X线的辐射性损害,是一种有效的诊断方法,可为疾病的诊疗及预后提供可靠的依据,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跟骨外伤后行CT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8例跟骨外伤后可疑和(或)骨折病例,经X线平片检查阴性阳性,对其行纵位及轴位扫描,并行部分病例三重建,与X线平片检查结果进行对比,明确CT检查在跟骨外伤可疑和(或)骨折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CT的纵位+轴位扫描,能较好地显示骨折情况,特别是对仅有局限性松质骨线样骨折及(或)局限性小塌陷骨折的显示明显优于常规X线平片。结论对跟骨外伤特别是X线平片明确诊断和(或)X线平片可疑或阴性的病例行CT检查并三维重建,能立体、直观地显示跟骨骨折情况,对临床治疗和患者的预后有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CT及X线检查对胸部创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照分析35例胸部创伤的X线及CT表现;CT扫描均采用骨算法重建,拍照时采用两种窗位拍摄。结果 X线平片检出胸廊骨折33例次,CT检出21例次,胸膜外伤平片检出16例次。CT检出35例次;肺部损伤平片检出31例次,CT检出52例次。结论 ①胸中平片仍然是胸部创伤首选检查方法。②CT分辨率高,无影相重叠,对于肺损伤的早期渗出性病变以及X线平片“盲区”极易诊断;对胸膜外伤的诊断亦明显优于平片。③有条件应尽早作CT扫描,以摄取平片不能获得的信息,为临床及时准确诊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X线平片及CT影像在脊柱爆裂型骨折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2月至2013年8月接受手术治疗的65例脊柱爆裂型骨折患者,术前65例患者均分别进行X线平片和CT影像扫描,对两种诊断方式的检出结果、检查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65例患者共有89处骨折,X线平片细节骨折检出率为53.93%(48/89),与CT影像96.63%(86/89)细节检出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平片与CT影像检查时间分别为(2.21±0.54)min、(5.24±1.07)min,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X线平片和CT影像在诊断脊柱爆裂型骨折中均有不同的优势,X线平片可以作为脊柱爆裂型骨折检查的基础,对于难以确定的爆裂型骨折细节应结合CT影像进行深入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螺旋CT三维表面遮盖法重建技术(surface shaded display,SSD)和多层面重建技术(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在鼻外伤后复合型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1例鼻骨骨折患者均行X线和16层螺旋CT三维和多层面重建,回顾性分析X线及螺旋CT三维和多层面重建对鼻外伤复合型骨折的诊断价值。结果本组鼻骨骨折共41例,经X线检查确诊鼻骨骨折35例;螺旋CT检查41例均发现鼻骨骨折。鼻骨骨折中粉碎性骨折28例,线性骨折13例。单纯型骨折18例(44%),其中单侧鼻骨单纯性骨折10例,双侧鼻骨单纯性骨折8例;粉碎性骨折6例(15%);复合型骨折17例(41%)。其中伴发上颌骨额突骨折11例,伴筛骨纸样板骨折3例,眼眶下壁骨折1例,鼻中隔骨折6例,上颌窦骨折2例,额窦骨折1例,额骨鼻突骨折1例,鼻泪管骨折1例。41例鼻骨骨折患者的X线平片仅诊断35例鼻骨骨折,漏诊6例,本组X线平片诊断的阳性率为85%。结论螺旋CT扫描对鼻骨骨折有重要的诊断价值,SSD和MPR结合使用对鼻外伤后复合型骨折的部位、类型、程度和范围具有良好的显示效果,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谢建 《医药论坛杂志》2011,(10):189-190
目的 探讨X线、CT、MRI与ECT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75例临床疑诊为ANFH的患者进行X线平片、CT、MRI与ECT检查,并且做X线平片、CT、MRI与ECT的对照观察,并与同期临床症状比较.结果 75例经X线检查诊断为ANFH 48例;经CT扫描诊断为ANFH 60例;经磁共振扫描证...  相似文献   

10.
断层融合技术在膝关节外伤检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断层融合(Digital Tomosynthesis,简称DTS)技术在膝关节外伤病人的影像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膝关节外伤病人进行断层融合扫描及重建处理,获得扫描范围内连续断层图像。常规冠、矢状位扫描20例,加斜位扫描4例。结果重建图像均能清晰显示膝关节骨质结构,确诊骨折17例,其中1例为陈旧性骨折,其余3例经X线平片可疑骨折而后经断层融合检查为正常病例。结论断层融合技术是诊断膝关节骨折及为临床提供手术方案对提供重要价值,是X线平片及CT、MRI检查的重要延伸和补充。  相似文献   

11.
李秋莉 《中国当代医药》2014,(1):136-137,140
目的评估低场MRI对膝关节隐匿性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和手术证实、X线和CT检查未见异常的86例膝关节外伤患者的低场MRI的相关影像学表现。结果86例中骨挫伤61例.T1WI呈低信号,T2WI和STIR则呈高信号;隐匿性骨折25例,T1WI呈略低信号,T2WI呈略高信号,STIR则呈清晰高信号。结论低场MRI能准确显示膝关节外伤的病变特点和严重程度,可避免误诊和漏诊。MRI是膝关节外伤后的最佳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MR骶髂关节成像对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印例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我院诊断AS病例的临床和影像资料。结果(1)骶髂关节软骨改变:双侧49例,单侧7例共105个骶髂关节的关节软骨异常,表现为T,WI软骨信号增粗、中断、消失,呈混杂信号,T2WI软骨信号增高,表面不规则呈锯齿状;(2)骶髂关节骨质改变:双侧51例、单侧4例关节旁骨质骨髓水肿,16例脂肪沉积,双侧40例、单侧4例骨性关节面侵蚀、破坏及增生硬化。(3)骶髂关节间隙改变:23例关节间隙假性增宽,21例骶髂关节间隙不同程度狭窄;4例骶髂关节间隙消失、骨性强直;12例骶髂关节间隙正常。结论MR骶髂关节检查有助于AS早期诊断及分期。  相似文献   

13.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X线、CT、MRI影像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在X线、CT、MRI三种不同影像中改变的特点。方法:收集吉林省第四人民医院2003年6月~2008年11月诊治的79例患者影像资料,患者全部拍骨盆正位片及行骶髂关节CT扫描。其中10例患者行MR骶髂关节检查。观察分析骶髂关节骨质、滑膜、关节软骨、关节间隙及关节下骨组织的改变。结果:158个关节中X线:0级26个(16%),Ⅰ级27个(17%),Ⅱ级55个(35%),Ⅲ级36个(23%),Ⅳ级14个(9%)。CT表现:0级2个(1%),Ⅰ级37个(23%),Ⅱ级58个(37%),Ⅲ级45个(29%),Ⅳ级16个(10%)。MRI:X线、CT检查为0级患者MRI显示关节软骨间断线样高信号并伴有不同程度增厚,梯度回波序列可见骨髓腔内水肿信号。对X线CT检查后仅见轻微变化的关节可以显示关节面下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骨质受侵改变。结论:X线作为一种常规检查手段,具有方便经济的优势。CT对关节面骨质的侵蚀破坏、关节间隙内线样钙化较X线片清晰。MRI对早期滑膜水肿、骨髓腔内的水肿敏感特异。三者结合可准确反映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的改变.对患者能进行准确分级。  相似文献   

14.
杜宁 《中国医药科学》2013,(23):129-130
目的:探讨在子宫颈癌术前分期中应用磁共振成像的诊断价值。方法2010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经病理证实为宫颈癌的35例手术患者行MRI检测。结果MRI与宫颈癌于T2WI上呈高信号表达。对宫颈癌疾病整体检出,MRI灵敏度85.71%(30/35)。而对于Ⅰb以上的灵敏度为100%(35/35)。临床分期敏度仅为74.29%(26/35),对于Ⅰb以上的灵敏度为65.71%(23/35)。与MR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对术前宫颈癌分期明显优于临床分期,可作为宫颈癌术前常规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丑凯平 《中国医药科学》2014,(14):108-109,112
目的:探讨MRI检查在急性期脑出血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1年收治的急性期脑出血患者54例患者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分别进行CT与MRI检查,对两种检查的诊断敏感性与对脑血肿量进行统计并做对比分析。结果 T2*WI和CT的敏感性明显好于T1WI与T2WI的敏感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T1WI、T2WI、T2*WI测量脑血肿量分别为(31.28±3.34)mL、(32.03±3.96)mL、(27.12±4.83)mL、(29.17±5.43)mL。CT与T2*WI检测结果相接近,无明显差异(P>0.05),T1WI与T2WI对脑血肿量的测量值较CT 和T2*WI略小,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CT与T2*WI检查成像中较清晰,显示血肿部位有明显的边界和高信号。结论 MRI检查可有效检查出急性脑出血。MRI检查在急性期脑出血诊断中的临床价值不亚于CT检查,其可为急性脑出血诊断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张燕  刘浩  丁中  张锋  王刚 《淮海医药》2011,29(2):114-116
目的 综合分析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T、MRI对36例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进行检查,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 36例患者中共有51个瘤体,其中单发25例,左肾12例,右肾13例,左右两侧发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发11例共26个瘤体.51...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结节性硬化综合征的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27例经临床证实的结节性硬化综合征的cT和MRI资料,分析病变影像学表现。结果CT和MRI显示本组27例(100%)患者存在室管膜下结节,MRI显示26例(90%)患者存在皮层及皮层下结节,表现为脑实质内异常信号灶,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4例见室管膜下星形细胞瘤,4例合并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合并肺部血管淋巴管腺肌瘤病.1例合并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结论结节性硬化综合征有特征性的影像表现,CT显示室管膜下钙化灶敏感.对结节性硬化的诊断有特征性,MRI对非钙化性病灶敏感,能发现更多病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MRI)在跟腱外伤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准确依据。方法应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进行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2月-2013年12月期间11例有跟腱外伤病例的患者进行过核磁共振成像的检查,查看11例跟腱外伤患者各自的核磁共振成像的表现,并归纳总结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诊断跟腱外伤中的特征性表现。结果有3例患者跟腱完全性损伤,其中此患者MRI图像表现特征主要为跟腱肌腱普遍增粗,而且呈现不规则的形态,肌腱束的连续性全部分开中断,肌腱内T1wI、T2WI上呈混杂性信号;有7例患者为跟腱部分性损伤,其中此类患者MRI图像表现特征为肌腱广泛增粗,在T1WI、T2WI上,肌腱内呈局限性高信号,跟腱肌腱束内毛糙而且呈现不规则形态。经过手术病理证实:完全性损伤有5例,部分性损伤为6例。结论核磁共振成像能清晰显示跟腱的图像,通过图像能清楚看到跟腱肌腱内的形态及其病变,能准确评估跟腱损伤的位置、范围、程度,判断跟腱损伤的性质,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外周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PNET)患者X线、CT、MRI影像学检查方式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病理证实的PPNET患者X线、CT、MRI影像学检查资料,并结合病理检查结果分析病变部位影像学特征。结果发病部位为骨骼6例(包括左胫骨1例、右胫骨2例、骶骨1例、髂骨1例、左肱骨1例),软组织4例(纵隔2例、胸壁1例、腹膜后1例)。X线检查发现以溶骨性骨质破坏为主;CT检查主要表现为不规则溶骨性骨质破坏、边界模糊的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影,肿块内多有囊变、坏死;MRI表现主要为T1WI为稍低或中等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结论 X线、CT及MRI检查均可较好地观察病灶内部结构及周边变化,合理联用可达到理想的定性、定量诊断效果,还可指导手术切除、远处转移分析及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CT与MRI用于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FLLDH)的影像学诊断价值并分析其影像学特点。方法选择FLLDH患者38例,观察经CT和MRI扫描的椎间盘突出阳性节段结果及其影像学特点,对其影像学诊断价值和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CT扫描阳性结果为94.74%(36/38),NIRI扫描为100.00%(38/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9,P〉0.05);椎间盘突出节段主要集中在L3-4和L4-5节段,MRI扫描分别占34.21%(13/38)和39.47%(15/38),CT扫描分别占31.58%(12/38)和39.47%(15/38);突出呈丘状22例,半圆形8例,不规则形和三角型各3例;椎间孔内侧型4例,椎间孔外侧型18例,混合型14例;突出程度〈3mm者13例,4~7mm者20例,7mm以上者5例。结论CT与MRI检查均能够准确诊断FLLDH,对判断FLLDH及其位置、程度和指导临床及时处理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