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国卫生部于2006年颁布的<血站管理办法>第四十条规定:血站应当制定紧急灾害应急预案.并从血源、管理制度、技术能力和设备条件等方面保证预案的实施,从制度上确保了紧急灾害中血液的采供及安全.5·12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自然灾害.地震发生后,灾区血站的采供血工作立即进入应急状态,在卫生部的直接领导下成都市血液中心对省内各级血站的血液采集和库存及时进行统一管理,对短时间大量集中的献血者进行妥善接待,接受国家调剂的血液,既保证了地震伤员和其他患者的临床用血,又避免了盲目过量采血造成的血液报废,是灾害发生后血液保障的成功案例.我们从中总结出了灾害应急血液保障管理的概念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举国震惊的"5.12"汶川大地震,是继唐山大地震32年后对我国医疗卫生系统的又一次巨大考验,我中心受卫生部医政司血液管理处的指令,有机会参与到为灾区提供应急救治血液支援的工作中,是对血液中心采供血应急保障预案的一次难得的实战演练.回顾整个应急响应过程,既有值得发扬之处,提供给全国同行权作参考,也有亟待完善的不足,希望共同探讨:我们的应急保障预案是否真正考虑到位呢?  相似文献   

3.
应急状态下的紧急血液保障和血液安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输血医学的发展,输血已成为医疗救护中不可缺少的手段.我国输血医学事业近年来快速的发展,决定了现有的血液保障体系的职能已不止是满足临床用血的需求,而是提出了如何在非正常状态下,尤其是在突发性灾害、战争等应急状态下,保障血液的紧急供应及输血安全,并建立完备的血液应急预案和反应机制等具体问题.现结合"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卫生行政部门和采供血机构所采取的应对措施,对应急状态下的紧急血液保障和血液安全作如下阐述.  相似文献   

4.
地震灾区的血液应急保障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5.12"汶川地震造成的灾难是空前的,也对地震灾区的采供血系统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庆幸的是处于震区的几家临床采供血机构未分布于地震断裂带,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但躲过了毁灭性的灾难.本站所在的广元市属重灾区,距重灾区青川100公里,在特大灾害的强烈冲击下,站内基础设施损毁严重,部份采供血设备受损.在地震发生后,我们第一时间启动采供血应急预案,最大限度的保证了本地区的临床应急用血.  相似文献   

5.
突发公共事件中,血液应急保障对血站提出了严峻的考验。2013年8月15日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发现首例登革热患者,8月21日确诊154例,8月28日确诊患病增加到372例,到2013年11月25日全州共确诊登革热患者1 300多例(网络直报信息)。此次疫情来势猛,蔓延速度快,患者病情重。面对突发疫情,血站立刻启动了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血液应急保障预案,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登革热患者急救用血的供应,未出现因缺血而死亡的病例,有效保证了本  相似文献   

6.
<正>应急血液保障之跨地域联动是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输血行业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新课题,也是血站危机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血液中心担负着省级行政区域内应急血液保障之跨地域联动的具体运作,当遵循公共危机管理的原则与理念;日常宜按"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孙子兵法》语),力争有备无患,将突发公共事件的风险化为机遇、危机化为生机,在致力于抢救生命的同时,提升血站地位、反哺应急血液保障,造福社会公众,促进输血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血液在紧急灾害中救治危重患者时能发挥重要作用,但同时具有不易获得、保存困难的特点,这决定了采供血机构特殊的行业特点,即有强烈的排他性和不可替代性。  相似文献   

8.
正2010年4月14目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突发里氏7.1级地震。这次地震发生在距省会西宁800多公里的三江源地区,高寒缺氧、交通不便、生存环境恶劣、经济相对落后,是1次灾情严重、应急与救灾难度相当大的灾难[1]。面对严峻现实,玉树地震血液应急保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紧急启动灾害应急预案,实施血液应急保障措施取得成功,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为保障全省在发生突发公共事件时医疗急救血液的供应有序进行,浙江省建立了省级应急血液联动保障机制。其中,全省实时联网的血液信息系统(Blood Information System V2.0,简称BIS 2.0)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突发事件常涉及到较多数量的人员,面临大量的医疗救援工作,大量伤员需要紧急送到医疗机构进行救治,而医疗救治过程中血液是不可缺少的资源,因此在突发事件中有效保障血液供应对于及时救治伤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将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1~5]。  相似文献   

11.
构建一套快速、有效及安全的血液保障系统,实现战时及突发事件时血液应急保障和合理调配。本系统覆盖了血站、一线救治机构和血液中心各个环节,精确掌握血液库存,应急血液需求和血液调配的信息。实时监控血液中心、血站及血库库存血液,为实现血液应急保障提供支持。战时血液应急保障信息系统能够实现快速血液保障和调配,有效提高我军战场血液供应效率。  相似文献   

12.
正2011年7月23日20时27分,温州发生动车追尾事故致大量人员伤亡。事故发生后,温州急需大量的血液用于伤员的救治,省内各地市中丽水距温州最近,仅125 km,因此成为了应急血液支援的第一批地市。  相似文献   

13.
应急调剂血液的质量管理及保障措施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5.12"汶川8.0级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本中心当晚成立了血液应急领导小组,紧急启动应急采血预案[1,2],组织和实施本地区的血液采集供应工作;卫生部医政司血液管理处紧急调剂了国内部分血液中心(血站)约 4828U红细胞和2 156U血浆急援四川,在中心周密的安排和部署下,实现了四川地震灾区的血液供应和质量保证.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应急血液联动保障机制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全国卫生部门卫生应急管理工作规范(试行)》和《浙江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与应急办法》以及本中心在2008年汶川地震、北京奥运及2010年上海世博应急备血的经验,为保障浙江省内在突发公共事件时,医疗急救血液供应有序进行,在省卫生厅的领导下,我们探索建立了浙江省应急血液联动保障机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自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实施以来,本市无偿献血事业蓬勃发展,基本保证了日常临床用血需要和输血安全。在突发事件中,医疗救护是挽救生命、保障健康的重要环节,而输血治疗是医疗抢救的重要手段,如何保证充足且安全的血液供应是对采供血机构应对突发事件的严峻考验。实践证明,建立完善的重大灾害事故医疗急救用血应急机制是保障无偿献血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6.
2011年9~12月和2012年3~5月在新疆南疆五地州对40岁以下人群开展了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活动,按照《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关于免疫接种后献血的有关规定,将预示着18~39岁献血主力人群将在长达5个多月的时间内均不能正常献血,致使阿克苏地区献血人数锐减,期间乌鲁木齐市正举办第一届亚欧博览会,自治区卫生厅要求全疆各地州中心血站应完成首府RhD阴性血液的调配工作,  相似文献   

17.
灾害等突发事件血液应急探讨   总被引:7,自引:9,他引:7  
随着输血医学的发展,输血已成为医疗救护中不可缺少的手段,许多国家在关注血液安全的同时,还考虑在任何情况下如何保证安全血液的供应,特别是2001年美国发生9.11恐怖袭击后,世界各国更是日益重视制定或完善突发事件紧急处置预案(包括作为医疗保障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血液应急预案),以阻止灾害蔓延,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世界和平相对稳定,突发灾难性事件愈来愈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和健康的重要公共问题.灾难性事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①突然发生、异乎寻常.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液信息管理系统在血液应急保障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建立血液信息管理系统,对血液信息资源共享,建立和完善应急血液保障体系,将精准化的招募模式渗透到应急血液保障的工作中,应急献血队伍的网络化管理。结果智能化信息管理平台在血液应急保障及突发事件医疗救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结论智能化信息管理平台可以为形成完善的血液保障体系提供参考,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近30年来意外灾害在世界范围内有进一步上升趋势,大型突发群伤灾难的发生越来越多的引起各级政府及社会的关注,也对医疗单位如何紧急应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及时、准确、有效地救护,可以大大降低伤员的并发症和病死率。而在灾难应急救援中如何迅速、及时、准确收集伤员信息以确保救治顺利进行的研究也成为历年来医疗单位研究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