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疣状胃炎X线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疣状胃炎X线表现,提高诊断疣状胃炎的能力。材料与方法:本组选择经气钡双重造影检查,X线征象典型疣状胃炎30例,其中男17例,女13例。全部病例均经胃镜及病理证实。结果:病变发生于胃窦18例,胃体5例,弥漫性7例。病变呈痘疮样糜烂26例,息肉样隆起4例。病变多发28例,单发2例。结论:气钡双重造结合内窥镜及病理学检查是诊断疣状胃炎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2.
X线与胃镜对疣状胃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疣状胃炎的X线特征,研究其形成机理。方法 应用胃低张力双重对比造影,发现本病20例,男18例,女2例,全部病例进行胃镜对照及粘膜活检。结果 病灶发生在胃窦部偏小弯侧9例,大弯侧5例,弥散分布6例;多发性病灶19例,单发1例;丘状隆起病灶中心糜烂呈靶样改变13例,脐凹样改变2例,牛眼样改变3例,小息肉样改变与条状隆起2例。结论 X线与胃镜对疣状胃炎完全可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疣状胃炎:附30例临床X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4.
疣状胃炎(verrucose gastritis,VG)又称豆疹状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是胃炎的一种特殊类型,在悉尼系统中隶属隆起糜烂性胃炎类别。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近年对本病的报道日益增多。我院2008~2009年在行胃镜检查患者中检出疣状胃炎2716例,检出率16.5%,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随着胃镜的普及和对胃癌认识的深入,胃癌尤其是早期胃癌检出率逐步提高,但一些少见的特殊类型胃癌如胃炎样胃癌报道不多,易于漏诊误诊。本报道我院经胃镜及活检证实的胃炎样胃癌15例,通过对其临床及胃镜下表现的分析,以提高对胃炎样胃癌的认识,减少误诊及漏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施勇 《航空航天医药》2014,(10):1400-1401
目的:研究分析胃镜诊断萎缩性胃炎( CAG)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62例胃镜诊断为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给予胃镜检查和病理活检,将胃镜检查结果和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胃镜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符合率为54.8%,胃镜检查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对比存在明显差异( P<0.05)。结论对萎缩性胃炎患者采取胃镜诊断,准确率较低,具有一定局限性,需提高镜检技术,规范镜检操作,提高诊断准确率,并结合病理活检结果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7.
疣状胃炎 (VerrucosaGastritis ,VG)是一种在X线、内窥镜、组织学上都具有特征性改变的胃黏膜改变。本文阐述疣状胃炎在内镜及组织学上的改变。自 1994年 1月至2 0 0 1年 6月内镜检查 374 0例病人 ,其中疣状胃炎 116例 ,检出率为 3.1%。1 临床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116例男性 78例 ,女性 38例 ,男女比约为 2 :1。年龄 2 0~ 4 0岁 18例 ,4 0~ 6 0岁 91例 ,6 0岁以上7例。临床表现 :上腹部不适或疼痛者 10 3例 ,伴有不同程度的反酸、嗳气、恶心、纳差。 18例有黑便史。并存疾病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2 4例 ,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疣状胃炎的相关性。方法对142例疣状胃炎进行胃镜、病理学检查及Hp检测,并对行根除Hp治疗的131例患者进行1~24个月的胃镜随访。结果 142例疣状胃炎Hp感染率92.25%。经根除Hp治疗,上消化道症状缓解率为100.00%,胃镜随访中有2例癌变。结论 Hp感染是疣状胃炎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疣状胃炎与胃癌关系密切,应引起重视,积极治疗,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9.
胃炎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 ,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近年来在儿童群体中 ,发病明显增多 ,我院自 1996年~2 0 0 2年应用B超加口服胃B超快速显像液诊断儿童胃炎 2 4 0例 ,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   2 4 0例全都为我院儿科门诊和住院病人 ,其中男性 15 8例 ,女性 82例 ,年龄 4~ 14岁 ,平均 8.4岁。使用仪器RT -2 80 0型和GE - 2 0 0型实时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 3.5MHz,0 1ympusP2 0纤维胃镜。受检者检查前禁食 8~ 12h ,禁服药物。首先采用空腹仰卧位探头置于胸骨柄下方纵切 ,观察贲门的形态 ,再将探头纵切下移至肝左外叶下方 ,…  相似文献   

10.
目前对食管癌检查主要依靠X线钡剂造影和食管内窥镜活检病理诊断,可选择性行CT或磁共振补充检查。笔者对158例食管癌影像学与临床病理进行了回顾性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美宝胃肠胶囊修复胃炎、胃溃疡等胃肠黏膜病变的治疗作用。方法:随机将40例具有胃黏膜病变的患者(慢性胃炎患者25例,消化性溃疡15例)分为两组:治疗组服用美宝胃肠胶囊及奥美拉唑治疗;对照组单用奥美拉唑治疗,根据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胃镜下黏膜修复情况综合评价疗效,并进行组间比效。结果:美宝胃肠胶囊联合奥美拉唑治疗组病人的临床症状改善率,优于单纯接受奥美拉唑治疗的对照组,治疗组的胃镜下病灶修复状况也优于对照组。结论:美宝胃肠胶囊对胃黏膜病变的修复与症状改善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强噪声暴露对大鼠急慢性胃粘膜损伤的影响。方法急性实验用Wistar大鼠20只,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只。实验组每天给连续6小时强噪声刺激,对照组无噪声刺激;3天后均经口灌注0.8mol/L盐酸1ml,观察胃粘膜损伤变化。慢性实验选Wistar大鼠36只,均制作胃溃疡模型,实验组18只,术后给强噪声刺激每天6小时,对照组18只无噪声刺激;观察两组实验第10天和第40天时的大鼠胃溃疡面积。结果经强噪声暴露再灌注盐酸后大鼠胃粘膜损伤指数为182.80±61.32,较对照组的694.70±183.02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01)。慢性胃溃疡模型术后给强噪声暴露第10天和第40天的大鼠溃疡面积各与其对照组比较明显为大,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强噪声暴露对大鼠急性胃粘膜损伤及慢性胃溃疡愈合有明显负性影响  相似文献   

13.
胃溃疡的相关特殊X线征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胃溃疡的特殊X线表现,提高对胃溃疡特殊X线表现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具有特殊X线征象胃溃疡的X线资料,病例均经病理活检或手术证实。结果:本组病例全部是良性胃溃疡,由于其具有酷似恶性胃溃疡的特殊X线征象,故诊断正确率低:明确诊断1例,疑似诊断3例,误诊4例。结论:通过对胃溃疡X线征象的充分分析与随访观察,可以提高对胃溃疡特殊X线表现的认识能力。  相似文献   

14.
38例胃扭转手法复位的X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胃扭转手法复位水平,减少复发,避免盲目复位。方法:临床主要表现为上腹部饱胀,疼痛不适,均经临床、X线检查诊断为慢性胃扭转,器官轴型36例,网膜轴型2例,根据X线表现对其进行低张下手法复位。结果:38例中对32例施以手法复位,31例取得成功,成功率96%,其中22例一次复位成功,6例2次成功,3例3次成功。结论:胃扭转手法复位只要掌握好适应症,方法得当,复位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向胃癌转化时血清胃泌素(Gs)和幽门螺杆菌(Hp)的变化及其作用.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和~(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检测了63例CAG(其中随访1年者48例、3年者35例和5年者30例)、90例胃癌和61例正常对照者血清Gs水平及Hp感染率,并做组间比较分析.结果 63例首诊CAG、48例随访1年CAG、35例随访3年CAG、30例随访5年CAG和90例胃癌者血清Gs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t分别为4.716、5.218、5.624、6.179和6.572,均为P<0.01),Hp感染率分别为65.1%、70.8%、82.9%、86.7%和88.8%.90例不同部位胃癌患者血清Gs的水平:胃窦癌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t=1.560,P>0.05),胃体癌和胃底贲门癌患者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t=4.221,P<0.05;t=4.436,P<0.01),以胃底贲门癌患者为最高.结论 CAG患者血清Gs水平和Hp感染率的随访测定可达到胃癌患者早期诊断和治疗之目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对飞行员胃增生性息肉的影响并初探其机制。方法收集Hp阳性的胃增生性息肉飞行员病例46例,按照是否采用了根除Hp治疗分为根除Hp治疗组(根治组,三联疗法: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或左氧氟沙星)和奥美拉唑对照组,于治疗后6、12、24个月进行胃镜和组织学检查,以观察息肉变化和黏膜炎症情况。结果治疗后根治组胃黏膜炎症评分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441,P〈O.01)。根治组随着Hp根除和胃黏膜炎症积分减少,息肉于24个月内消失率达95.8%,对照组24个月内息肉消失率为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1.401,P〈O.01)。结论Hp与飞行员胃增生性息肉有一定关系,其机制与胃粘膜炎症密切相关;根除Hp有利于治疗胃增生性息肉和预防其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颌面颈部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的影像学表现,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旨在提高对该病的术前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颌面颈部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的影像学表现。结果:12例颌面颈部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中,左颈部6例,其中左腮腺区1例,左颌下区2例,左颞浅部1例;右颈部4例;双颈部2例。12例均行超声检查显示为颈部淋巴结肿大或无痛性包块;7例行CT检查、1例行CT+MRI+MRA检查,1例行MRI+MRA+DSA检查;CT、MRI、MRA表现为单发或多发边缘光滑、清晰的软组织团块影,增强后所有病灶不同程度强化,大部分强化近血管程度,相邻处气管及血管受压、移位。1例行DSA表现为颈部块影,实质期明显着色。病理为透明血管型9例,局限浆细胞型1例,混合型2例。结论:颌面颈部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认识其表现有利于提高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卵巢卵泡膜细胞瘤(OT)的CT表现特点并与病理结果对照,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术前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OT的CT表现,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对肿瘤大小与腹水量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CT平扫肿瘤密度不均匀型8例、均匀型4例.密度不均匀型中5例见斑片状低密度影,2例见斑片状高密度影,1例见钙化灶.以子宫密度为参照,肿瘤实质部分密度低于子宫者7例、等于子宫者3例及高于子宫者2例.(2)CT增强扫描早期肿瘤多为轻度强化,延迟期强化程度略有增加.(3)术后病理检查5例见囊变或坏死,3例见出血,1例见钙化灶,与CT显示肿瘤内低、高密度影及钙化灶的数目及形态基本一致.7例肿瘤细胞比例较高,胶原纤维较少,肿瘤实质密度低于子宫密度;3例肿瘤细胞之间有较多的胶原纤维,肿瘤实质密度与子宫密度相近;另2例合并肿瘤蒂扭转者因肿瘤内有出血,肿瘤实质密度高于子宫密度.(4)腹水量的多少与肿瘤大小无相关性(r=0.35,P=0.12).结论 卵巢OT CT平扫的低密度表现及乏血供的增强模式能较准确地反映其病理特点,有助于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SPECT胃黏膜显像在胃中间横带(MTB)研究中的价值。方法对45名健康成年人分别进行SPECT胃黏膜和胃排空显像,并进行图像面积、放射性计数/像素比值的统计学分析。结果近端与MTB、远端与MTB及全胃与近端、远端的放射性计数/像素比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在胃黏膜显像图像上也存在类似于胃排空核素显像图像上所显示的MTB,而且胃黏膜显像图所显示的MTB与胃排空显像图的MTB一致,均表示相同的临床意义。结论胃黏膜显像是一项定性检查,它通过核素的分布变化间接反映胃黏膜细胞的变化, MTB是胃的粘液细胞相对匮乏的一个区域,由此也可解释MTB在胃动力学上容受功能相对较弱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