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新生儿接种重组酵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后的免疫持久性及预防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对166例广东新生儿接种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后的免疫应答情况及副作用进行定群随访。按母亲是否为HBsAg阳性,将观察对象分为HBsAg阳性组31例及HBsAg阴性组135例、比较两组抗HBs的产生情况及副作用。【结果】①幼儿1岁时,总应答率为90.4%(150/166)。HBsAg阳性组和HBsAg阴性组的应答分别为25例(80.6%)和125例(92.6%),比值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为0.33(0.11,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幼儿3岁时,总应答率为92.2%(153/166)。HBsAg阳性组和HBsAg阴性组的应答分别为26例(83.9%)和127例(94.1%),OR=0.33(0.10,1.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1岁时产生应答的155例新生儿中,在3岁时均无抗HBs阴转现象。HBsAg阳性组和HBsAg阴性组的无反应儿在补种疫苗后的应答率分别为25%(1/4)和20%(2/10)。④疫苗接种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国产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近期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2.
成人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无应答再接种免疫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成人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后无免疫应答者的免疫对策。方法 对130例乙型肝炎二对半检测(ELISA法)全阴者用10μg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按0、1、6的免疫程序进行接种,第210d抽血检测,抗-HBs阴性者再用20μg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按0、1、2的免疫程序再次接种3针,第90d抽血检测抗-HBs。结果 130例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后无免疫应答者,再次免疫后抗-HBs阳性115例,阳转率为88.46%,抗-HBs滴度均值(GMRT)为94.3mIU/ml。结论 成人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后无免疫应答者,通过增加剂量可提高抗-HBs阳转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产业工人接种全程乙肝疫苗后的免疫效果.方法:选择柳州钢铁(集团)公司炼铁厂、炼钢厂从未接种过乙肝疫苗的员工1 752人,经ELISA法检测两对半(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全阴的工人,按0-1-6免疫程序接种乙肝疫苗,于第8个月采血检测乙肝两对半.结果:低剂量组(接种乙肝疫苗5 μg)与高剂量组(接种乙肝疫苗10 μg)在性别、年龄、经济状况、人口构成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两对半检测显示:总体抗-HBs阳性1 472人(84.02%):阳性1 253人、弱阳性219人,阴性280人(15.98%),将不同剂量的两组抗-HBs阳性、弱阳性和阴性的构成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117.9,P<0.01),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阳性率分别为50.83%和78.10%;两种剂量的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在接种后均未出现明显的异常反应.结论:产业工人接种全程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时,高剂量接种可能会取得更好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官兵接种不同剂量乙肝疫苗后的免疫效果,为今后做好乙肝疫苗接种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将乙肝三系五项阴性的官兵随机分组,用10μg和20μg乙型肝炎疫苗按0、1、6个月程序接种,全程接种后1、12、24个月检测血清抗-HBs,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接种20μg乙型肝炎疫苗者抗-HBs的产生率显著高于10μg接种者,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值增高且下降也明显减缓,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部队官兵宜首选20μg乙型肝炎疫苗按程序接种。  相似文献   

5.
6.
血源性乙肝疫苗能有效预防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生,已被大量研究证实。但是,由于血源供应紧张和血液传播疾病增多等原因,使血源性乙肝疫苗正逐渐被基因重组疫苗所替代。国外许多报道认为,乙肝基因重组疫苗与血源性疫苗在安全性和免疫源性等方面没有显著的区别。而我国乙肝基因重组疫苗生产历史较短,对其免疫效果报道不多。为了解国产乙肝基因重组疫苗的免疫效果,我们把HBsAg阴性母亲所生70名新生儿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按0、1、2月和0、1、6月免疫程序接种乙肝基因重组疫苗,观察其免疫效果,现将3年来的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对新生儿免疫效果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新生儿接种国产5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从东莞市石碣医院预防接种门诊登记的,2005年7~12月出生的,按规定接种程序完成乙肝疫苗接种的新生儿中随机抽取303名进行横断面调查研究。结果新生儿免疫后抗-HBs几何平均滴度(GMT)为(201.36±14.89)mIU/ml。母亲乙肝HBsAg阳性/阴性、母亲乙肝HBeAg阳性/阴性、男/女、是否出生低体重、是否早产、本地/外地的新生儿之间抗-HBs抗体GMT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HBs阳转率为97.69%,达到卫生部规定的免疫成功率指标(85%)(t=6.19,P<0.001);母亲HBsAg阳性/阴性、HBeAg阳性/阴性的新生儿之间抗-HBs阳转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新生儿HBsAg阳性率0.33%,母亲乙肝HBeAg阳性/阴性的新生儿HBsAg阳性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后母婴传播阻断保护率为96.16%。结论新生儿接种国产5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效果,与乙肝免疫球蛋白100 IU联合使用,有良好的母婴传播阻断保护作用。母亲乙肝感染状况(HBsAg、HBeAg阳性)是影响新生儿乙肝抗-HBs阳转率的危险因素;母亲乙肝HBeAg阳性是影响新生儿乙肝疫苗母婴传播阻断保护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和评价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选择在该院出生的20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以100例接种乙肝疫苗为接种组,以100例未接种乙肝疫苗对照组,随后抽血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 HBsAg、HBsAg 以及HBeAg等指标,比较两组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接种组血清HBsAg呈阳性、ALT异常率以及抗-HBs阳性率分别为0、1%、75%;而对照组血清HBsAg呈阳性、ALT异常率以及抗-HBs阳性率分别为20%、6%、3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可以提高HBsAb阳转率,降低病毒感染率,达到持久、良好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9.
儿童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儿童乙肝疫苗免疫接种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市6所医院出生并成功获得随访的儿童240例设为免疫组,并以同期出生的120例儿童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儿童追踪随访,检测免疫组加强接种前后抗-HBs阳性率;同时检测1 a,3a,5a时两组儿童的HBsAg阳性率及ATL异常率.结果 加强接种前总抗-HBs阳性率为55.00%,加强接种后总抗-HBs阳性率为70.83%,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3a保护率为79.20%,5a保护率为76.91%,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 a,3a,5a时免疫组HBsAg阳性率及ALT异常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乙肝疫苗接种能明显增强儿童的免疫功能,加强免疫对于无免疫或弱免疫应答者效果显著,因此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的免疫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在本院住院分娩的HBsAg阳性孕妇220名和HBsAg阴性孕妇180名,分别纳入HBsAg阳性组、HBsAg阴性组,收治时间为2014年11月1日~2016年8月31日,HBsAg阳性孕妇所生新生儿接种10μg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HBsAg阴性孕妇所生新生儿接种5μg或10μg乙肝疫苗,对比血清学指标和母婴阻断情况.结果:HBsAg阳性组中接种10μg乙肝疫苗组新生儿的HBsAg阳性率和抗-HBs阳性率同接种10μg乙肝疫苗+100IU乙肝免疫球蛋白组的新生儿相比不存在较大的差距(P>0.05);HBsAg阴性组中接种5μg乙肝疫苗组新生儿的HBsAg阳性率和抗-HBs阳性率与接种10μg乙肝疫苗组的新生儿进行对比差异较小(P>0.05);HBsAg阳性组中接种10μg乙肝疫苗+100IU乙肝免疫球蛋白组的母婴阻断成功率比接种10μg乙肝疫苗组高(P<0.05).结论:针对HBsAg阴性孕妇所生的新生儿,实施接种5μg或10μg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较好;针对HBsAg阳性孕妇所生的新生儿,采取接种10μg乙肝疫苗和100IU乙肝免疫球蛋白的免疫方案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乙肝疫苗结合乙肝免疫球蛋白在HBV母婴传播中的阻断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68例检查发现的HBsAg阳性产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产妇与所生新生儿不作特殊乙肝预防处理,观察组产妇及其新生儿采用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干预法,比较两组新生儿的HBsAg阳性率、抗-HBs阳性率差异。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的HBsAg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抗-HBs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可以有效阻断HBV的母婴传播,保障新生儿安全。  相似文献   

12.
曾捷 《热带医学杂志》2007,7(4):352-354
目的探讨孕妇产前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与乙型肝炎疫苗联合免疫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将504例HBsAg(+)孕妇分为A(预防组),B(对照组)两组。A组:246名HBsAg阳性孕妇孕晚期每月分别注射基因重组型乙肝疫苗10μg、HBIG200IU(200IU/ml),新生儿出生后采股静脉血,同时在出生后24h内注射HBIG200IU,然后在0、1、6月龄接种基因重组型乙肝疫苗,每次10μg。B组:258例产前未注射HBIG和基因重组型乙肝疫苗的HBsAg阳性孕妇,其所生新生儿在0、1、6(30μg、30μg、30μg)月龄只用基因重组型乙肝疫苗免疫。A、B两组婴儿都分别在0、3、6、9、12、24月龄静脉采血,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V标志物,同时随访。结果A组的宫内感染率为3.25%,B组为4.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3,P〉0.05)。A组没有发生慢性HBV感染的婴儿,而B组中有7例婴儿发生慢性HBV感染,B组婴儿发生慢性HBV的感染率显著高于A组(χ^2=4.41,P〈0.05)。结论产前用HBIG和新生儿HBIG联合免疫可降低慢性HBV感染率,阻断宫内感染的慢性化,提高产程感染的阻断效果。  相似文献   

13.
成人10μg重组(CHO细胞)乙肝疫苗免疫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性别、免疫前不同抗-HBs水平成人的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效果和策略。方法在绍兴市某城区随机抽取一般健康状况良好的18~50岁的职工1055名,经乙肝表面抗原(HBsAg)检测阴性、按0、1、6程序接种10μg/ml国产重组(CHO细胞)乙肝疫苗。结果全程免疫835人,接种率85.12%。免疫前后抗-Hbs阳性率为52.10%和98.44%,抗-HBsGMT由免前的14.32mU/ml上升至413.98mU/ml。免前抗-HBsGMT=0、>0~<10mU/ml人群免后抗-Hbs阳性率为95.45%、99.27%,抗-HBsGMT为251.67mU/ml、260.61mU/ml。各年龄组抗-HBs、免前不同抗HBs水平人群及同年龄组性别间的抗-HBsGMT均有显著差异,吸烟、肥胖、乙肝家属史、拔牙等与免疫失败有关。结论成人接种重组(CHO细胞)乙肝疫苗可获得良好的免疫效果,免疫应答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吸烟、肥胖、乙肝家族史、拔牙等是乙肝疫苗免疫失败的主要危险因素。提示应制定成人乙肝疫苗免疫管理规范,尽快开展成人乙肝疫苗查漏补种和强化免疫,以建立有效的全人群防御乙肝的免疫屏障,达到加速控制乙肝进程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日本血吸虫多价DNA疫苗pBK-Sj26(Sj32)-Sj23免疫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观察血吸虫病多价DNA疫苗的保护力,将小鼠分成5组空白对照组、空质粒对照组、单价抗原DNA疫苗pBK-CMV-Sj23组、多价抗原DNA疫苗pBK-CMV-Sj26-Sj23和pBK-CMV-Sj32-Sj23组.大量提取各组质粒DNA后,各组于0、3、5周在BALB/c小鼠股四头肌注射相应质粒DNA,9周用血吸虫尾蚴攻击感染,15周剖杀小鼠计算减虫率及减卵率.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鼠减虫率及减卵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与单价pBK-CMV-Sj23组比较,多价DNA疫苗组的减虫率及减卵率有显著性差异.提示血吸虫多价DNA疫苗诱导小鼠对血吸虫的保护力优于单价DNA疫苗.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乙型肝炎疫苗和HBIG,经3种不同的联合免疫方案,对阻断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证明,3个组联合免疫后12个月的抗-HBs阳转率为75%~90%;抗-HBs平均浓度(mIU/ml)为32.55~42.93;阻断率为80.00%~93.3%。联合免疫的效果是满意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抗乙肝免疫核糖酸(IRNA)加用乙肝疫苗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及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40例),有较好的抗病毒作用,对HBeAg、HBVDNA转阴有效果,与对照组相比优于对照组,而且有一定促进抗HBs产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乙型肝炎病毒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免疫学机制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相坤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1):255-256
世界上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的人数超过五亿,他们随时都可能演变成慢性肝病、肝硬化甚至肝癌。尽管乙型肝炎病毒与丙型肝炎病毒的致病机制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是它们的病毒生理特征以及免疫逃避和存活机制却有很多的不同。本文叙述了这两种病毒性肝病的研究进展,阐述了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机制,并对以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辽宁成大人用狂犬疫苗(水剂)和辽宁依生人用狂犬疫苗(冻干剂)的不良反应及免疫效果,为人用狂犬疫苗免疫接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抽样方法,选取狂犬病暴露后到预防医学门诊注射人用狂犬疫苗人群为对象。将入选对象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接种辽宁成大人用狂犬疫苗(水剂)和辽宁依生人用狂犬疫苗(冻干剂),采用随机双盲方法观察接种疫苗后72 h不良反应发生率。使用宁波天润生物有限公司生产的人狂犬病毒IgG抗体测定试剂,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人用狂犬疫苗注射后人血清中狂犬病毒IgG抗体。结果: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24.03%,B组8.8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5 P<0.01);抗体阳转率A组97.5%、B组97.6%,抗体阳转率差异无统计学差异(χ2=0.46 P>0.05)。结论:辽宁成大人用狂犬疫苗(水剂)和辽宁依生人用狂犬疫苗(冻干剂)相比较,辽宁依生人用狂犬疫苗(冻干剂)的不良反应率相对较小,为首选。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寡核苷酸CpG-ODN对小鼠接种基因重组乙型肝炎病毒(HBV)疫苗产生的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 BALB/c(H-2d)小鼠腹腔分别接种基因重组HBV疫苗(rHBs)或50μg CpG-ODN+rHBs,rHBs分为0.65、1.25、2.50、5.00μg剂量组。4周后分离小鼠脾淋巴细胞,体外分别用rHBs刺激,3H掺入实验检测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液闪计数值(cpm)。结果 (1)接种0.65、1.25、2.50、5.00μg rHBs的小鼠脾淋巴细胞,体外用rHBs刺激,cpm值(x±s)分别为3 830.24±1 496.12、2 736.19±1 238.06、4 100.37±1 723.74、1 246.18±1 088.88,均高于体外未用rHBs刺激的对照组cpm值:1 607.00±182.6、1 677.5±358.32、255.5±227.3、753.8±20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接种0.65μg rHBs+50.00μg CpG-ODN、1.25μg rHBs+50.00μg CpG-ODN、2.50μg rHBs+50.00μg CpG-ODN、5...  相似文献   

20.
目的:在外源抗原表位表达载体系统中构建并表达乙型肝炎病毒(HBV)抗原表位,并对其诊断敏感性进行评价。方法:人工合成编码HBV“a”抗原决定簇表位中24个氨基酸(S124-147)的寡核苷酸序列,克隆入外源抗原表位表达载体系统FHV-RNA2-I3位点,构建重组质粒,在原核pET系统(BL21细胞)中表达。通过ELISA和West-ernblot检测表达产物的抗原性,并以表达产物为包被抗原,通过ELISA和Westernblot检测58份乙肝患者血清抗-HBs。结果:嵌和蛋白可与抗-HBs特异性结合,其ELISA检测抗-HBs阳性率为77.5%,Westernblot的为68%,而对照试剂盒的为62%。结论:在外源抗原表位表达系统中表达的HBV重组抗原表位具有良好的抗原性,有诊断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