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维 《海南医学》2007,18(6):161-164
1 辅助气道建立与通气 心肺复苏期间的通气目的在于保持足够的氧合,并使二氧化碳得以充分排出体外.在心室颤动导致的心脏骤停最初的数分钟内,胸外按压相对人工呼吸更为重要.因此,在抢救室颤所造成的心脏骤停的最初几分钟内,单人复苏者应减少因人工通气而造成的胸外按压的中断.高级生命支持者在尝试置入辅助气道或者检查心脏节律时,也必须谨慎以减少对胸外按压的中断.  相似文献   

2.
食道癌术后病人发生心脏骤停1例的抢救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月香 《吉林医学》2007,28(1):116-117
心脏骤停是导致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病人突然意识丧失,血压测不到,大动脉搏动消失,听诊心音未闻及等,应争分夺秒进行心肺复苏术.立即开放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心脏电复律及复苏后的正确治疗护理措施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我科成功抢救1例食道癌术后发生心脏骤停病人,现将抢救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11例心肺复苏成功患者的抢救措施及护理体会。方法早发现,早抢救,护士与医生密切配合,分秒必争,建立有效的人工气道,正确施行胸外心脏按压术,及早脑复苏是抢救成功的关键。结果42例心脏呼吸骤停患者中有11例复苏成功,抢救成功率达26%。结论提高全民急救意识,加强心肺复苏知识和技术的普及,使心脏骤停患者能在第一时间内得到急救,从而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抢救心脏骤停中,开展及时诊断,有效的胸外按压等技术,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在抢救心脏骤停31例病人中,由于做到早期诊断,准确的有效的胸外按压等技术,及医护人员密切配合,较前明显提高抢救的成功率。结果:31例心脏骤停中,心肺复苏成功6例。结论:在抢救心脏骤停中做到分秒必争,有效胸外按压等技术及全体人的密切协作就可能成功挽救病人生命。  相似文献   

5.
宋维 《海南医学》2007,18(6):161-164,131
1辅助气道建立与通气 心肺复苏期间的通气目的在于保持足够的氧合,并使二氧化碳得以充分排出体外。在心室颤动导致的心脏骤停最初的数分钟内。胸外按压相对人工呼吸更为重要。因此。在抢救室颤所造成的心脏骤停的最初几分钟内。单人复苏者应减少因人工通气而造成的胸外按压的中断。高级生命支持者在尝试置人辅助气道或者检查心脏节律时。也必须谨慎以减少对胸外按压的中断。  相似文献   

6.
孙嘉宾 《基层医学论坛》2013,(17):2194-2195
目的总结心脏骤停患者的心肺复苏经验,提高急诊救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2012年2月—12月院内与院外猝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心脏骤停时间、胸外按压时间对心肺复苏成功的影响。结果在102例心脏骤停患者中,心脏骤停1 min~4 min,院外和院内6 min内复苏成功分别为5例和18例;心脏骤停3 min~5 min,院外和院内6 min内复苏成功分别为0例和12例。胸外按压30 min,院内和院外6 min内复苏成功分别为14例和3例;胸外按压5 min,院内和院外6 min内复苏成功分别为6例和1例。结论及早对心脏骤停患者进行胸外按压、电除颤、气管插管、建立高级生命支持,可以有效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心搏骤停患者行心肺复苏抢救措施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尽早实施救治,建立有效的人工气道,正确施行胸外心脏按压术,合理使用抢救药物.结果 12例心搏骤停患者中有3例复苏成功,抢救成功率为25%.结论 完善抢救措施,及早实施心肺复苏可提高院内心搏骤停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影响心肺复苏(CPR)效果的因素,以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方法应用“萨勃”心肺复苏机代替手动式心肺复苏抢救心跳骤停患者140例,其中48例复苏成功,心肺复苏胸外按压时间、胸骨下限距离、压力方向、节奏和按压力量、床垫下陷、病人身材、人工气道等多方面因素对有效抢救心脏骤停患者起到关键作用。结果“萨勃”CPR明显优于手动式CPR。结论“萨勃”CPR克服了手动CPR中医护人员或病人影响复苏效果因素,使CPR更趋标准有效,显著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胸外按压联合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术抢救心脏停搏的疗效.方法:心脏骤停患者70例,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常规复苏组30例和联合复苏组40例.常规复苏组采用常规心肺复苏术(STD-CPR),联合复苏组采用胸外按压联合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术,比较两组抢救效果.结果:联合复苏组自主循环恢复(ROSC)的复苏时间为6.80±1.20...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心肺复苏机对心脏骤停患者胸外心脏按压效果及复苏成功率.方法:65例使用萨勃心肺复苏机的患者为观察组,70例采用人工胸外按压心肺复苏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心跳恢复时间、心肺复苏成功率及患者骨折发生率.结果:萨勃心肺复苏机组临床效果优于人工按压组,复苏成功率较人工按压组高,而骨折发生率较人工按压组低,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萨勃心肺复苏机心肺复苏效果和成功率要优于传统人工心肺复苏.  相似文献   

11.
刘继凤 《中外医疗》2010,29(35):146-146
目的探讨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急诊急救的护理对策。方法对心脏骤停患者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抢救法、加压给氧、根据医嘱给予升压药物以及对有室颤者立即进行电除颤等措施。结果本组心脏骤停患者36例,经过抢救与护理心肺复苏成功31例,成功率达86.11%。结论心脏骤停患者死亡率是很高的,提高抢救成功率,使死亡率降至最低,是急诊急救医护人员面临的艰巨任务,也是提高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引起心脏骤停的原因与判断心脏骤停的标准,已为大家所熟知,并在临床抢救中广泛应用。我们在腹部手术中应用“腹内—胸外按压”方法抢救3例术中心脏骤停病人并取并成功,而该方法与目前心脏骤停后的复苏方法如心前区叩击法,胸外心脏按压法,胸内心脏按压法有所不同。现介绍如下。一、方法: 1.确定心脏骤停已发生。 2.术者于患者一侧,术者一手置于患者左膈顶心脏下方,另一手置于左胸壁心前区,双手同时连续对压,80~100次/分,以较心外按压略重的力量,按压膈顶部之手可感到心脏向下冲击感,此手力量的以感到心脏冲击为宜。同时辅以气管插管,呼吸机辅  相似文献   

13.
心肺复苏护理的改进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改进的心肺复苏护理对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通过对21例病人进行高频率胸外心脏按压以及用药间隔缩短的方法(胸外心脏按压比例100~120次/分,人工呼吸单人、双人15:2,用药方法上注重药物的回心效果;用药间隔外周小静脉用药2~3分钟,中心静脉用药1.5~2.5分钟),观察抢救成功率。结果心跳复苏20例,心跳呼吸恢复7例,在抢救间监护下发生心跳骤停12例,全部复苏成功。结论通过对病人进行高频率胸外心脏按压以及用药间隔缩短的方法在现场心肺复苏中,对抢救成功率的提高有帮助。  相似文献   

14.
2010年美国心脏学会(AHA)心肺复苏(CPR)和心血管急救(ECC)指南的出版,标志着现代心肺复苏走过了50周年.1960年,Kouwenhoven、 Knickerbocker 和Jude报道了应用闭合式胸外按压成功抢救了14例患者.同年,在美国马里兰(Maryland)医学会议上首次介绍了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的联合使用.2年后,即1962年,开始有人应用直流电单相波电除颤抢救心脏骤停患者.1966年,美国心脏学会颁布了第一个心肺复苏指南,随后定期进行更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CPR)的最佳方法,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现场抢救心脏骤停(CA)患者52例,随机采取标准心肺复苏气管插管通气法、气囊-面罩通气法、口对口人工通气法三种复苏方法的自主循环恢复率(ROSC)。结果气囊-面罩通气组自主循环恢复率(ROSC)高于口对口人工通气组和气管插管组。结论在抢救心脏骤停时,气囊-面罩通气法可提供良好的肺通气换气作用,因气管插管而中止胸外心脏按压,对自主循环的恢复弊大利小,口对口人工通气法由于潮气量不同和需要暂停胸外心脏按压,效果不如气囊-面罩通气法。  相似文献   

16.
近年我院复苏成功高压电致心脏骤停3例患者,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例1,男,20岁,邮电工人.1994年6月13日在作业中被6600V高压电击后心跳呼吸骤停,现场工人即行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并途中坚持心肺复苏术(CPR),15分钟入我院急诊科.查体;意识丧失,双瞳孔散大,心跳呼吸停止,心电图示:心电静止.即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并30秒内气管插管给氧,静注肾上腺素、阿托品各  相似文献   

17.
笔者自1982年始探讨应用“胸外心肺按压复苏术”,经1982~2002年试用于20例原发性心脏骤停,7例心脏复跳, 其中3例存活。1例冠心病室颤,经持续胸外心肺按压49分钟而心脏复跳存活。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操作方法:患者仰卧于硬板床上, 头偏向一侧充分后仰抬下颏,通畅气道。术者跪于病人一侧或立于床边。以  相似文献   

18.
背景:在老年公寓高危人群中普及徒手心肺复苏方法,建立心肺复苏队伍,意义深远。目的阐述老年公寓普及心脏骤停初级复苏的重要性。方法全面介绍老年公寓普及心脏骤停初级复苏的步骤。结果与结论老年公寓普及心脏骤停特点有冠状动脉结构与功能障碍、心肌因素和急性缺血的电生理效应;胸外按压和早期除颤。包括初级复苏的步骤包括胸外按压和早期除颤、畅通气道和人工呼吸。  相似文献   

19.
喉罩在急诊心肺复苏困难插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8年喉罩[1](laryngeal mask airway,LMA)问世以来,改变了气道管理的传统概念.在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中,气管插管是建立人工气道、保持气道畅通、恢复通气的必要措施.对呼吸心跳骤停的患者,在胸外按压的同时尽早尽快地做气管内插管行人工通气是抢救成功的重要措施.由于部分患者气管插管困难,导致延误插管时间,喉罩的诞生弥补了这项空白.我科2003年5月~2004年5月对69例心肺复苏中气管插管困难者应用喉罩通气37例,赢得了抢救时间,提高了心肺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人工气道护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建立人工气道作为抢救危重病人的主要手段之一,已被临床医护人员所采纳。加强人工气道管理,可确保气道通畅,防止胃内容物返流;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进行有效的机械通气,可提高抢救成功率。现将人工气道护理现状与对策综述如下。1 人工气道的种类1.1 口含管 又称通气管,主要用作人工通气道,保持呼吸通畅,防止昏迷病人舌后坠,堵塞气道。另外,也便于分泌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