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Murry[1]及Currie[2]等分别发现缺血预适应(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C)与热休克反应(heat shock response,HSR)具有明显的心肌保护作用以来,有关心肌内源性保护作用的研究已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调动心肌内源性保护机制的主要研究措施已从经典的IPC拓展到温度预适应、药物预适应[3]、远隔部位预适应[4,5]、缺血后  相似文献   

2.
余洋 《人民军医》1998,41(12):719-720
心肌缺血预适应(ischemicpreconditioning,IP)是指反复短暂的缺血使心肌产生快速适应,对随后较长时间的缺血和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Murry等〔1〕首先在狗心脏中发现,随后在多种动物模型中都发现这种现象。IP对心肌的保护作用包括缩小缺血心肌梗死范围(MIS)、促进心肌收缩功能的恢复和减少室性心律失常等。IP的机制目前仍不清楚,可能与心肌内源性物质及其内在的信息传递途径有关。Yellon等〔2〕首先报告,反复主动脉钳夹对随后持续缺血的人心肌有保护作用,提示人类心肌也存在IP现象。1 人类心肌缺血预适应现象1.1 离体心肌细胞和肌…  相似文献   

3.
结合近年来国内外运动预适应心肌保护效应相关研究结果,对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相关亚型在心肌保护效应中的表达变化及生物学作用进行综述。结果显示:目前PKC介导运动预适应心肌保护效应的研究多集中于单亚型的生物学作用及多亚型的表达变化,对亚型间相互作用及潜在信号转导通路的研究相对缺乏。PKC广泛参与介导运动预适应诱导的内源性心肌保护效应,且主要涉及α、δ、ε三个亚型。δPKC的激活是发挥心肌保护效应的前提,但过度表达δPKC可致心肌损伤;αPKC、εPKC主要通过增加效应物质的表达,发挥心肌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4.
李春杰  曹洪欣  余柏林 《人民军医》2003,46(11):675-677
198 6年 ,Murry[1] 首次提出缺血预适应 (is chemicpreconditioning ,IP)的概念 ,即反复短暂的缺血发作可以使心肌在后续的持续性缺血中得到保护 ,从而减少心肌梗死面积。这一概念的提出 ,为缺血心肌的保护及其机制探讨开辟了崭新的领域。作者就其机制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内源性活性物质的释放1 1 腺苷 研究表明 ,在家兔缺血预适应实验中 ,如果预先用非选择性腺苷受体阻断剂 8 对苯磺酸基茶碱 (8 P Sulfophenyltheophylline ,SPT)、PD155、PD199后 ,发现缺血预适应的保护心肌作用消失。在30min缺血的前 5min ,冠脉注入腺苷、腺…  相似文献   

5.
脑缺氧/缺血及药物等多种因素预适应对脑缺氧/缺血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自Noma1983年发现心肌细胞膜上存在ATP敏感性钾通道(KATP)以来,KATP被认为是介导脑缺氧/缺血预适应重要的效应器。随着研究的深入,Inoue等于1991年在线粒体内膜发现了KATP,线粒体内膜ATP敏感性钾通道(mito-KATP)则成了人们新的关注焦点。虽然mito-KATP还没有被克隆出来,但现有相关领域的研究结果暗示mito-KATP将在脑缺血/缺氧预适应的脑保护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缺血预适应是指心肌短暂缺血对随后发生的持续严重缺血的保护作用,即限制心肌梗死范围、增加心肌收缩力及防止再灌注心律失常等.临床研究证实,心肌梗死前反复多次发作不稳定心绞痛可使缺血心肌处于预适应状态,并能减少心肌梗死后恶性心律失常、泵衰竭、心脏破裂的发生,降低死亡率.但缺血预适应对Q-T离散度(Q-Td)的影响国内外研究较少.本文就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d的影响及其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缓激肽对缺血预适应兔心肌延迟相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缺血预适应 (IP)的心肌保护作用分为早期相和延期相两个阶段。早期相保护作用于缺血预适应后即刻出现 ,1~ 3h逐渐消失 ;延迟相保护作用于缺血预适应后十几小时出现 ,2 4h达高峰 ,持续 72~ 96h。延迟相缺血预适应机制不明。目前认为蛋白激酶C(PKC)可能介导了延迟性心肌保护作用〔1〕。本文研究了缓激肽 (BK)———一种PKC激动剂〔2〕是否参与了IP的延迟性保护作用 ,并对其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1 材料与方法1.1 动物与模型 健康新西兰兔 40只 ,雌雄不限 ,体重 2 .5~ 3 .0kg。戊巴比妥钠 ( 3 0mg/kg)经耳缘静脉麻…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对大鼠心肌缺血预处理保护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糖尿病对缺血预适应(IPC)在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保护作用中的影响.方法 取糖尿病SD大鼠及非糖尿病SD大鼠各30只,分为非糖尿病对照组(A组)、非糖尿病缺血再灌注组(B组)、非糖尿病IPC组(C组)、糖尿病对照组(D组)、糖尿病缺血再灌注组(E组)、糖尿病IPC组(F组),每组10只.动物处死后建立离体心脏Langendorff灌注模型.对照组采用全心灌流90min,余不做任何处理;缺血再灌注组采用心脏平衡灌流30min后,缺血30min,再复灌30min;IPC组采用心脏平衡灌流10min,经2次缺血5min再灌注5rnin后,缺血30min,再复灌30min.比较各组复灌30min后心排血量(CO)、左室发展压(LVDP)、左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dp/dtmax)的恢复率,检测缺血前及复灌30rain后冠脉流出液中肌酸激酶(CK)的活性和心肌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并计算心肌含水率.结果 与非糖尿病缺血再灌注组比较,非糖尿病IPC组CK活性、MDA含量、心肌含水率均明显降低,SOD含量明显增加,CO、LVDP、 dp/dtmax、-dp/dtmax恢复率明显增加(P<0.05).而糖尿病IFC组与糖尿病缺血再灌注组比较上述变化均不明显(P>0.05).结论 糖尿病可抑制IPC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李春杰  曹洪欣  余柏林 《人民军医》2003,46(12):692-694
目的:观察心肌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保护作用。方法:将急性心肌梗死80例,根据梗死前有无心绞痛发作史分为缺血预适应组48例和无缺血预适应组32例,将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缺血预适应组小面积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缺血预适应组,而心律失常、心衰、心源性休克和再梗死等发生率和病死率明显低于无缺血预适应组。结论:心肌缺血预适应对AMI具有保护作用,可限制梗死范围扩大,维护心功能,降低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住院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心肌缺血预适应是目前已知心脏保护作用最为强大的,心脏固的自我保护机制,阐明预适应机制是临床合理安全地利用预适应保护作用的前提,延迟相预适应机制目前主要有NO(一氧化氮)假说、自由基机制、保护性蛋白折作用和ATP敏感性钾通道作用等。引入^3H-亮氨酸,利用液闪技术,已直接从因果关系上证实保护性蛋白在预适应保护中的作用,利用SPECT可无损伤地在活体内显示预适应心肌特点,而PET则可进行预适应心肌代谢改变与心功能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缺血再灌注及缺血预适应 (IPC)状态心肌磺脲类药物受体 (SUR)亚型SUR2的分布及表达特征。方法 建立大鼠心肌在体IPC模型及缺血再灌注模型 ,采用体外受体放射自显影技术检测正常对照、缺血再灌注及IPC时大鼠心肌中SUR2的定位与分布模式 ,并用图像分析仪对其表达密度作半定量分析。结果 ①与对照区相比 ,缺血再灌注缺血区相对透光度增高 ,其平均增高幅度为 (4 1.0± 9.3) % ;②IPC区与对照区相比相对透光度也增高 ,其平均增高幅度为 (17 1±2 3) % ;③IPC组相对透光度增高幅度小于缺血再灌注组 (χ2 =5 .2 73,P <0 .0 5 )。结论 缺血再灌注及IPC时SUR2表达密度均降低 ,但后者降低幅度小于前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低氧预处理对鼠脑局灶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中动脉缺血3小时,再灌注21小时模型,分别观察单纯缺血再灌注,低氧预处理后缺血再灌注入鼠脑梗死体积,血小板表现α-颗粒膜蛋白(GMP-140)分子数的影响,结果:经低氧预处理后脑死体积明显比对照组少(P<0.01),GMP-140明显比对照组少(P<0.01),单纯缺血再灌注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低氧适应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心肌缺血预适应是目前已知心脏保护作用最为强大的、心脏固有的自我保护机制 ,阐明预适应机制是临床合理安全地利用预适应保护作用的前提。延迟相预适应机制目前主要有 NO(一氧化氮 )假说、自由基机制、保护性蛋白的作用和 ATP敏感性钾通道作用等。引入 3H-亮氨酸 ,利用液闪技术 ,已直接从因果关系上证实保护性蛋白在预适应保护中的作用。利用 SPECT可无损伤地在活体内显示预适应心肌特点 ,而 PET则可进行预适应心肌代谢改变与心功能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适应是指机体减轻器官缺血 再灌注损伤的内在保护机制。心肌缺血预适应指在长时间缺血前给予心肌数轮短暂的缺血 再灌注处理对心肌起到保护作用。后续研究发现缺血后适应、缺血期适应、远程缺血适应及药物模拟适应均可起到心肌保护作用。虽然临床上对于适应现象有着巨大的兴趣,但目前的临床应用仍然有限,主要的原因包括处理方案缺乏标准化、影响保护作用的因素较多。远程缺血适应是目前最有前景的无创心肌保护方式之一,其推广应用有赖于进一步的设计合理、大样本及规范化的临床研究开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心率变异性的影响及与恶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心肌梗死53例按发病前48h内有无心绞痛分为缺血预适应组30例和对照组23例,入院后24h内记录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自动记录SDNN,SDANN,RMSSD和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结果:缺血预适应组SDNN,SDANN,RMSSD均高于对照组(P〈0.01,P〈0.05),同时缺血预适应组的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低(P〈O.05)。结论:缺血预适应有抗心律失常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自主神经张力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6.
陈立英  王凯  白颍  王丽芹 《军事医学》2023,(11):867-871
低氧预适应作为生物体特有的内源性保护现象受到广泛重视,其发生保护效应的机制研究涉及众多方面,如生物酶、活性氧、受体、递质、离子通道等经典生物通路相继被研究者证实参与其中。越来越多研究者证实,低氧预适应在人体重要器官疾病缺血缺氧防护中的有益效果,尤其是近年来在高原、航空、航天和潜水等特殊军事环境中体现的潜在防护价值,使其成为军事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该文从低氧预适应概念、机制及军事医学应用与展望,初步探讨低氧预适应理念在军事医学领域的潜在价值,并针对技术推广应用面临的现实问题进行思考和展望,以期推动低氧预适应技术在我军作业效能维护与提升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探讨显示心肌毛细血管的方法及用该法观察缺血预适应(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对毛细血管的影响,制备套扎前降支 脉犬模型,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组予缺血1h,再灌注2h;IP组在缺血与再灌注之前,予缺血和再灌注各5min反复4次, 实验终点取缺血心肌进行六胺银染色显示毛细血管,并定量比较,结果六胺银法染色显示心肌毛细管清晰;IP组缺血心肌毛细血管数、周长和面积密度较IR一增加。认为六胺银法显示心肌毛细血管可靠实用;IP减轻缺血后毛细血管的破坏,提示具有毛细血管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目的观察缺血预适应对失血性休克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失血性休克复苏大鼠,观察缺血预适应对大鼠存活、血管收缩反应、血流动力学[平均动脉压(MAP)、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压最大上升/下降速率(±dp/dtmax)、心率(HR)]、肝肾灌注和线粒体功能的影响。结果缺血预适应可延长失血性休克复苏大鼠存活时间,恢复血管对去甲肾上腺素(NE)和Ca2+的反应性,恢复MAP、LVSP、LVEDP、±dp/dtmax、HR、NE升压效应,增加肝肾血流量、线粒体呼吸控制率和Na+-K+-三磷酸腺苷(ATP)酶活性(P〈0.01)。结论缺血预适应恢复血管收缩反应,改善血流动力学、血流灌注和线粒体功能,从而延长失血性休克复苏大鼠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19.
预适应是指预先给予机体某种刺激诱使机体产生对该刺激的耐受性或适应性,1996年Wada等发现高压氧预适应对缺血性脑损伤有保护作用。本研究旨在利用大鼠高原颅脑损伤(TBI)模型,观察高压氧预适应对高原TBI大鼠神经功能、局部脑血流(rCBF)、局部脑组织氧分压(PbtOz)和脑组织病理形态的的影响,探讨高压氧(HBO)预适应对高原TBI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重复高+GZ暴露对大鼠心肌几种酶活性的影响及其防护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观察重复高+Gz暴露后大鼠心肌几种酶活性的变化特点和低G预适应与茶多酚(TP)的防护效果。方法:3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8只):对照组(A组);+10Gz组(B组);低G组仅受+1Gz作用;C组于+10Gz暴露前约1h受+2Gz作用5min;D组于前暴露前约1h灌胃给予TP(200mg/kg),而A、B、C组给予等量蒸馏水。各组均于末次+Gz作用后次日处死大鼠,速取心脏制成冰冻切片,对酸性磷酸酶(ACP)、琥珀酸脱氢酶(SDH)、细胞色素氧化酶(Cyt aa3)和三磷酸腺苷酶(AT-Pase)进行组织化学染色和图象分析。结果:与A组相比,B组ACP和SDH活性均明显下降(P<0.05),Cyt aa3有下降趋势,各组间ATPase活性无差异;而低G预适应和TP对重复高+Gz暴露引起的酶活性下降具有保护作用。结论:重复高+Gz暴露可引起心肌溶酶体的标志酶ACP和线粒体内膜的标志酶SDH活性降低,提示心肌组织氧化代谢功能下降;而低G预适应和天然抗氧化药物TP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