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背景:应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脑缺血可促进损伤神经功能的恢复,目前其作用机制尚未明确。 目的:分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脑缺血保护作用的机制。 方法:采用线栓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大脑中动脉栓塞组、溶剂对照组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于脑梗死1 d后经侧脑室注射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溶剂对照组则注射同等剂量的PBS。 结果与结论:大鼠脑缺血后缺血区皮质可见大量的微血管生成,2周达高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缺血区微血管密度显著高于大脑中动脉栓塞组和溶剂对照组(P < 0.01)。治疗后4,7,14 d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脑组织中肝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大脑中动脉栓塞组和溶剂对照组(P < 0.01)。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促进大鼠缺血区微血管生成,改善缺血区血运,从而改善脑缺血大鼠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2.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显著改善缺血性脑血管病神经功能。 目的:观察尾静脉途径移植人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 方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造模后3 d尾静脉注射5×106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对照组不进行细胞移植。 结果与结论:两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行为学评分随着细胞移植后时间延长均逐渐降低。移植后第14,21天,实验组大鼠行为学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 < 0.05),且实验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1);移植的人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在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血管周边和缺血周边区聚集并存活。说明尾静脉移植的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可在宿主脑内存活,并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3.
背景:依达拉奉具有清除自由基和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的作用,能够改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区的微环境。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大鼠脑梗死的效果。 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经尾静脉注射细胞培养液,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经尾静脉注射2.0×109 L-1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依达拉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经尾静脉注射2.0×109 L-1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同时经腹腔注射依达拉奉3 mg/(kg•d),连续5 d。移植后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应用RT-PCR测定脑梗死组织水通道蛋白9及水通道蛋白4 mRNA的表达,并经全脑冷冻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及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自然存活及分布情况。 结果与结论:移植后24 h,3 d各组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移植后2周,依达拉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及对照组(P < 0.05-0.01)。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大鼠脑梗死周围组织水通道蛋白9 及水通道蛋白4 mRNA的表达高于依达拉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却低于对照组(P < 0.05)。依达拉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CM-Dil阳性细胞和神经元数量多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及对照组(P < 0.05)。提示移植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移行至大鼠脑梗死灶周围并存活,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联合注射用依达拉奉治疗可明显改善脑梗死大鼠的神经学功能。  相似文献   

4.
背景:促红细胞生成素具有神经元的保护及促进神经再生的作用。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尾静脉移植对大鼠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用Western blot鉴定外源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基因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模型组尾静脉注射PBS、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促红细胞生成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注射转染了促红细胞生成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移植后3 d及移植后1,2,3,4 周行改良神经功能评分,检测神经功能的损伤情况。移植后4 周将大鼠麻醉后断头取脑,RT-PCR检测脑组织中bcl-2/bax基因表达变化,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测定细胞凋亡情况、苏木精-伊红染色及荧光显微镜观察PKH26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存活和分布情况。结果与结论: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转染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能表达促红细胞生成素蛋白。移植后1-4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和促红细胞生成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神经缺损评分明显低于模型组(P < 0.05,P < 0.01)。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及模型组相比,大鼠脑梗死区组织促红细胞生成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bcl-2基因的表达明显增高(P < 0.05),bax基因的表达明显降低(P < 0.05),凋亡细胞明显减少,PKH26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P < 0.05)。结果证实,促红细胞生成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尾静脉移植对脑梗死大鼠脑梗死疗效较好。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5.
背景:研究证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积极的治疗作用,但是经尾静脉给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的研究报道较少。目的:观察经尾静脉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第2、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融合达90%时弃培养基,DMEM培养基无血清培养18 h,收集的培养液即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将36只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单纯培养基对照组和条件培养基组,分别于术后2,24,48 h经尾静脉给予生理盐水、DMEM培养基、条件培养基(10 mL/kg)。结果与结论:术后2 h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术后第1,3,5天对照组与单纯培养基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条件培养基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和单纯培养基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术后5 d条件培养基组较对照组、单纯培养基组脑组织含水量显著减少(P < 0.05),对照组和单纯培养基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结果说明尾静脉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可以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水肿程度,改善神经功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6.
背景:灯盏花素治疗脑梗死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远期疗效稳定、毒副作用少,能够改善脑梗死后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区的微环境。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注射液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脑梗死神经功能恢复及生长相关蛋白43表达的影响。 方法:将60只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脑梗死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和联合组。建模6 h后通过尾静脉注射1 mL PBS、1 mL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2.5×106)、1 mL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2.5× 106)+灯盏花素注射液75 mg/kg,连续注射5 d,1次/d。 结果与结论:移植后2周,免疫荧光法观察到BrdU阳性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主要集中于梗死灶周围且联合组的BrdU阳性细胞数量多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及脑梗死组(P < 0.01);移植后1,2,3周联合组的神经功能障碍评分明显低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及脑梗死组(P < 0.05);移植后2周,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及脑梗死组比较,联合组的脑梗死面积明显减小,水肿程度明显减轻,生长相关蛋白43的表达明显增高(P < 0.05)。光镜下联合组脑梗死组织中胶质细胞明显增生,脑组织水肿有明显减轻。结果表明灯盏花素注射液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明显减轻脑梗死面积及水肿程度,促进大鼠脑梗死后神经功能恢复及梗死灶生长相关蛋白43的表达。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7.
背景:单纯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修复受损脑组织的作用并不十分理想。 目的: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联合注射用七叶皂苷钠治疗大鼠脑梗死的效果。 方法:应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细胞移植组、七叶皂苷钠+ 细胞移植组,分别尾静脉注射细胞培养液、1×1010 L-1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悬液、尾静脉1×1010 L-1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悬液同时经腹腔注射七叶皂苷钠 5 mg/(kg•d),连续5 d。 结果与结论:移植后1周,七叶皂苷钠+细胞移植组大鼠神经功能障碍评分低于细胞移植组及对照组(P < 0.05);七叶皂苷钠+细胞移植组大鼠脑梗死周围组织AQP9 及AQP4 mRNA的表达低于细胞移植组,却高于对照组(P < 0.05);七叶皂苷钠+细胞移植组CM-Dil阳性细胞和神经元数量多于细胞移植组及对照组(P < 0.05)。提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联合注射用七叶皂苷钠治疗大鼠脑梗死可明显改善大鼠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8.
背景:国内有关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治疗的报道,多采用药物治疗和高压氧治疗,但存在治疗疗程长,见效慢,花费较高等问题。 目的:首次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前后星形胶质细胞及神经髓鞘的变化。 方法:以随机抽签方法将SD大鼠分为3组:对照组、假手术组及干细胞移植组。采用腹腔注入一氧化碳方法制作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模型,干细胞移植组在注射后第0,3,6,12,24,72小时及1周时将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左侧颈动脉植入到大鼠脑内;假手术组扎闭颈外动脉,用PBS代替细胞悬液;对照组不进行细胞移植。移植后1,2,3,4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固绿-FCF染色法观察髓鞘着色情况。 结果与结论:造模后6,12,24 h干细胞移植组大鼠脑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及假手术组(P < 0.05),干细胞移植组移植后1~4周大鼠脑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造模后6,12,24 h干细胞移植组大鼠脑内髓鞘平均吸光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及假手术组(P< 0.05),且细胞移植后第2周明显高于第1,3,4周(P < 0.05)。 提示经左侧颈动脉在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大鼠体内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增加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促进髓鞘再生,移植的最佳时机为发病后6~24 h,细胞移植后的积极作用在一两周最明显。  相似文献   

9.
背景:单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修复受损脑组织的作用并不十分理想。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脑梗死的效果。 方法: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尾静脉注射PBS、丹红注射液组尾静脉注射2 mL/kg丹红注射液、联合治疗组联合注射2 mL/kg丹红注射液+2.0×109 L-1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连续5 d,1次/d。 结果与结论: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2周,联合治疗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优于模型组及丹红注射液组(P < 0.05);移植后3周联合治疗组大鼠脑梗死体积明显小于模型组和丹红注射液组(P < 0.05);病理组织学观察也可见联合治疗组的组织损伤减轻程度大于丹红注射液组和模型组。结果可见丹红注射液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脑梗死疗效显著,可以对脑细胞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背景:大量实验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植入缺血大鼠脑内能够通过血脑屏障在脑中成活并迁移,可部分转变为神经元,并能促进多种神经营养因子分泌,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较神经保护剂具有更长的治疗时间窗。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阻塞后内源性轴突再生标志物生长相关蛋白 43 的表达及脑梗死体积的影响。方法:将成年 SD 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对照组、假手术组、干细胞移植组。另取成年 SD 大鼠 4 只制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以 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标记。假手术组分离结扎右侧颈总动脉;其余大鼠制备永久性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造模后,干细胞移植组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模型对照组推注等量磷酸盐缓冲液。于移植前、移植后 7,14,21,28 d 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脑梗死灶周边区生长相关蛋白 43 表达。结果与结论:干细胞移植组移植后 7 d 在梗死灶能检测到 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标记的阳性细胞, 移植后 14 d 增多达高峰,移植后 28 d 逐渐减少并消失;移植后 7,14 d 脑梗死灶周边区生长相关蛋白 43 免疫活性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假手术组大鼠无神经损伤症状,神经功能评分均为 0 分;随时间推移,模型对照组和干细胞移植组神经功能评分逐渐降低,从移植后 14 d 开始,干细胞移植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干细胞移植组脑梗死体积均显著减小(P0.05)。结果显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能上调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梗死灶周边区生长相关蛋白 43 的表达,并显著减小脑梗死体积。  相似文献   

11.
背景:将骨髓基质细胞经侧脑室移植治疗大脑中动脉阻断缺血所致脑梗死模型鼠已取得一定效果,但尚未见对其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骨髓基质细胞侧脑室移植对大脑中动脉阻断缺血模型大鼠行为认知功能的影响,并观察脑梗死灶大小的变化和植入骨髓基质细胞的迁移路径。 方法:制作SD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缺血2 h再灌注模型后随机分为3组,骨髓基质细胞组及磷酸缓冲液组分别于梗死侧侧脑室注射骨髓基质细胞悬液5 μL(含约1.0×106个细胞)或等量的磷酸缓冲液,模型组和不造模的正常组不作任何处理。应用平衡木实验观察大鼠运动协调能力,水迷宫实验观察其游泳速度及空间学习记忆能力;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梗死灶大小的变化,免疫组化观察BrdU阳性细胞的迁移路径。 结果与结论:骨髓基质细胞组在移植后第3,7,14天平衡木评分均有显著改善(P < 0.05)。移植后第7~10天,骨髓基质细胞组大鼠的游泳速度均快于磷酸缓冲液组(P  < 0.05)。骨髓基质细胞组大鼠寻找平台潜伏期的时间明显缩短(P < 0.05),在原平台象限所占时间百分比和路程百分比及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加(P < 0.05)。移植后7,14 d,各模型组大鼠苏木精-伊红染色均可见典型的脑缺血梗死病灶,梗死面积百分比无明显差异。BrdU染色显示,移植后第1天,阳性细胞都聚集在移植侧侧脑室,以紧密排列的细胞团形式存在于脑室壁;第3天大部分细胞穿越脑室壁以单个细胞形式向周围缺血区迁移;第14天移植细胞在梗死的纹状体、皮质可见。提示大脑中动脉阻断缺血后24 h侧脑室移植骨髓基质细胞可明显改善运动协调能力及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移植骨髓基质细胞未能减小梗死灶大小,但侧脑室移植的骨髓基质细胞可存活并定向性地迁移至缺血的纹状体和皮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骨髓基质干细胞静脉移植后进入大鼠局灶性缺血脑内的短期存活情况及其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BrdU标记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后,经尾静脉注射到局灶性脑缺血大鼠体内,分别在脑缺血术后1 d、7 d、14 d和28 d通过神经功能评分观察移植后大鼠神经行为学变化情况,通过组织学方法观察移植到脑内的骨髓基质干细胞存活状态和脑内缺血区与非缺血区神经细胞死亡情况,用RT-PCR方法观察到骨髓基质干细胞表达细胞因子及神经营养因子。结果: 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组在14 d和28 d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神经功能得到明显改善。静脉移植的骨髓基质干细胞在移植的1 d主要分布在损伤侧大脑中动脉周围组织间质中,在第3d沿着损伤侧的下丘脑迁移至海马的CA1(cornu ammonis 1, CA1)区;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组大鼠梗死灶周围的死亡细胞在14 d和28 d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静脉注射移植骨髓基质干细胞能迁移到损伤区并能够明显促进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神经行为功能恢复;抗凋亡、分泌神经营养因子改善微环境、动员神经干细胞并迁移至缺血区可能是静脉注射骨髓基质干细胞治疗局灶性脑缺血的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脂肪来源的干细胞(ADSC)移植促进大鼠脑缺血后微血管生成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108只成年雄性Sprague-Dar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局灶性脑缺血组(MCAO组)、溶剂对照组(vehicle组)和ADSC治疗组(ADSC组),采用改良的Longa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ADSC移植前用CFSE标记,ADSC组于造模成功1 d后经侧脑室注射入30μL的ADSC细胞悬液,内含1×106细胞,vehicle组则注射同等剂量的PBS。术后4d、7 d和14 d分批断头取脑,检测缺血区脑组织TGF-β1表达的变化。结果:ADSC组术后4 d、7 d和14 d脑组织中TGF-β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较MCAO组和vehicle组明显增高,同时显示脑缺血后经侧脑室移植的ADSC能够存活并分泌生长因子TGF-β1。结论:ADSC移植促进脑缺血大鼠缺血区微血管生成的机制可能与促进TGF-β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背景:干细胞局部移植可治疗神经系统疾病。 目的:观察脐血干细胞移植联合使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及物理康复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90例小儿脑性瘫痪患儿根据是否接受干细胞治疗分为3组:脐血干细胞治疗组采用脐血干细胞+鼠神经生长因子+物理康复治疗,常规治疗组采用鼠神经生长因子+物理康复治疗,对照组未行有效治疗。 结果与结论:3组患儿入组前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各能区分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治疗后3个月,脐血干细胞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各能区中A、B、D能区分值较治疗前提高(P < 0.05),且脐血干细胞治疗组A、B能区分值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 < 0.05),对照组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各能区分值无变化(P > 0.05)。表明脐血干细胞移植联合使用鼠神经生长因子、物理康复治疗治疗小儿脑瘫疗效优于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物理康复疗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TMP)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对脑缺血大鼠神经细胞凋亡及Bcl-2、Bax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法体外培养BMSCs,传代至第3代用于尾静脉移植。采用线栓法诱导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除假手术组外,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BMSCs(1×10~9/L)组、川芎嗪(40 mg/kg)组和联合(川芎嗪+BMSCs)组,每组12只。缺血后第1、7和14天采用改良的神经损伤严重程度评分(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ing,m NSS)进行神经功能评价。缺血后第14天,甲苯胺蓝染色检测脑梗死体积,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观察神经细胞凋亡数,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Bax和Bcl-2的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与BMSCs组和川芎嗪组比较,联合组m NSS评分显著减少(P0.01),梗死体积显著减少(P0.01),缺血引起的脑缺血周边区病理性损伤明显减轻,TUNEL阳性细胞数显著减少(P0.01),Bcl-2的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增加,Bax的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川芎嗪联合BMSCs移植能显著促进脑缺血后大鼠的功能恢复,减少梗死体积,减轻脑组织缺血性损伤,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机制可能与调控Bcl-2和Bax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脂肪来源的干细胞(ADSC)移植对大鼠脑缺血后微血管生成的可能机制.方法:72只清洁级成年雄性Sprague-Darley大鼠, 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局灶性脑缺血组(MCAO组)、溶剂对照组(vehicle组)和ADSC治疗组(ADSC组), 每组18 只, 采用改良Zea-Longa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 ADSC移植前用DAPI标记, ADSC 组于造模成功1 d后经侧脑室注射入30 μL的经DAPI标记的ADSC细胞悬液, 内含1×106细胞, vehicle组则注射同等剂量的PBS, 术后4 d、7 d和14 d分批处死实验动物, 并断头取脑,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半定量RT-PCR法检测缺血区脑组织的新生血管及bFGF和VEGF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大鼠脑缺血后缺血区即可见大量的微血管生成, 2周达高峰.ADSC组较MCAO组和vehicle组缺血区微血管密度明显增高(P<0.01);ADSC组术后4 d、7 d和14 d脑组织中bFGF和VEGF的表达水平较MCAO组和vehicle组明显增高.结论:ADSC移植促进脑缺血大鼠缺血区微血管的生成, 其机制可能与促进bFGF和VEG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背景:脂肪组织来源的神经干细胞移植可改善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但其机制尚不明确。 目的:观察人脂肪组织来源神经干细胞移植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血管新生的影响。 方法:体外培养脂肪基质细胞,诱导分化为神经干细胞。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分为4组:正常组6只,假手术组6只,缺血对照组24只,移植治疗组24只。后两组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2 h再灌注模型,又分为缺血2 h再灌注7,14,21,28 d组,每个时点各6只。假手术组不闭塞大脑中动脉。造模成功后24 h,移植治疗组经尾静脉移植人脂肪组织来源神经干细胞悬液,细胞浓度为2×109 L-1;缺血对照组经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免疫组织化学法进行微血管密度计数,观察脑缺血区血管增生情况。 结果与结论: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与缺血对照组比较,移植治疗组缺血2 h再灌注7,14,21,28 d的微血管密度值均显著高于缺血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0.01)。提示脂肪组织来源的神经干细胞移植可促进脑缺血区新生血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背景:研究证实,细胞移植和神经营养因子相结合治疗脑损伤能促进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 目的:观察移植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的骨髓基质干细胞对大鼠脑出血后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 方法:通过脑立体定位仪向SD大鼠脑尾壳核注射胶原酶和肝素建立脑出血动物模型,将48只模型鼠随机分为3组,骨髓基质干细胞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骨髓基质干细胞组和对照组于建模后第3天在脑出血部位分别移植骨髓基质干细胞、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骨髓基质干细胞以及生理盐水。 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和骨髓基质干细胞组相比,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骨髓基质干细胞组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更好;与对照组相比,移植后1,2周其他2组各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均显著增加(P < 0.05)。提示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的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脑出血大鼠比单纯骨髓基质干细胞有更好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脂肪来源的干细胞(ADSC)移植对脑缺血大鼠神经轴突生长以及神经胶质酸性蛋白(GFAP)、神经突蛋白(Neuritin)、神经微丝蛋白200(NF-200)表达的影响。方法:54只清洁级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MCAO组)及MCAO+ADSC治疗组(ADSC组),每组18只。采用改良Zea-Longa线栓制法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ADSC移植前用DAPI标记,ADSC组于造模成功1 d后经侧脑室注射入ADSC(1×106),分别于术后7 d、14 d、28 d观察其恢复情况,并断头取脑,通过免疫荧光、Western blot法检测脑缺血组织中GFAP、Neuritin、NF-200表达情况。结果:ADSC组缺血周边区脑组织中能观察到DAPI染色的阳性细胞;ADSC组与MCAO组相比在各个时间点脑组织中GFAP阳性细胞表达明显降低(P<0.05),神经突蛋白和神经微丝蛋白200表达明显增高(P<0.05)。结论:ADSC移植后可引起脑缺血后期组织中Neuritin、NF-200有效表达,并抑制GFAP阳性细胞增生,促进了神经轴突再生和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