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背景:髓芯减压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效果较好,而且髓芯减压方法简单易行,即使远期治疗效果不理想也不影响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 目的:探讨以股骨头髓芯减压为基础的3种方法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 方法:根据国际骨循环研究学会(Association Research Circulation Osseous,ARCO)股骨头坏死分期标准,纳入股骨头坏死患者46例(61髋),Ⅰ期21例(29髋),Ⅱ期25例(32髋)。其中15例(23髋)行单纯髓芯减压治疗,18例(25髋)行髓芯减压联合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13例(13髋)行髓芯减压联合多孔钽棒置入治疗。 结果与结论:全部患者均获12个月随访,3组患者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均高于术前(P < 0.01),末次随访时联合细胞移植组和联合多孔钽棒组Harris评分高于单纯髓芯减压组(P < 0.01),而联合细胞移植组和联合多孔钽棒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髋关节X射线检查:单纯髓芯减压组2例(3髋)发展为塌陷、联合细胞移植组1例(1髋)发展为塌陷,联合多孔钽棒组2例(2髋)出现塌陷。结果可见以股骨头髓芯减压为基础的3种方法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均有效,其中髓芯减压联合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或多孔钽棒置入近期疗效优于单纯髓芯减压治疗。  相似文献   

2.
背景:已有多项研究表明骨髓干细胞的数量减少和活力降低与股骨头坏死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因此移植足够数量的骨髓干细胞更有利于解决坏死区的修复重建问题。目的:分析病灶清除植骨联合骨髓单个核细胞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3月至2012年7月收治25例33髋股骨头坏死患者,男15例,女10例;年龄18-55岁,平均34.6岁;病程8-20个月,平均14个月。病因:激素性5例7髋,酒精性4例5髋,特发性16例21髋。ARCO分期:ⅡA期8髋,ⅡB期15髋,ⅡC期9髋,ⅢA期1髋,治疗前Harris评分为(55.2±6.5)分,目测类比评分为(6.81±1.19)分,MRI测量股骨头坏死体积为(13.38±5.1)cm3。经过病灶清除植骨及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随访观察Harris评分、目测类比评分和MRI测量股骨头坏死体积。结果与结论:治疗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5个月。治疗后3,6个月,1年Harris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目测类比评分和坏死体积值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1年时Harris评分为(85.6±7.8)分,目测类比评分为(2.38±0.73)分,坏死体积为(7.23±3.3)cm3。髋关节功能评估:优15髋,良11髋,可4髋,差3髋(最终进行全髋关节置换)。结果表明病灶清除植骨联合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近期疗效肯定,远期效果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3.
背景:单纯髓芯减压并植骨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对软骨下骨支撑不够,增加了骨折及塌陷的风险。钽棒的置入不仅可以提供很好的生物学支撑,也会增加坏死区域的再血管化,从而达到修复股骨头坏死的作用。目的:比较髓芯减压并植骨、髓芯减压并钽棒置入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髓芯减压并植骨治疗ARCOⅠ/Ⅱ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24例28髋,髓芯减压并钽棒置入治疗ARCOⅠ/Ⅱ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25例29髋。随访24个月,观察治疗前后Harris评分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治疗后6个月,髓芯减压并植骨组患者Harris评分较治疗前平均提高了4.93分;髓芯减压并钽棒置入组患者Harris评分较治疗前平均提高了6.89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治疗后12个月,2组患者Harris评分均有治疗前显著提高,髓芯减压并植骨组患者Harris评分低于髓芯减压并钽棒置入组(P < 0.05)。髓芯减压并钽棒置入组总的治疗优良率为83%,优于髓芯减压并植骨组的75%。治疗后24个月髓芯减压并钽棒置入组X射线评分显著高于髓芯减压并植骨组(P < 0.05)。提示与髓芯减压并植骨相比,髓芯减压并钽棒置入能够更有效地防止股骨头塌陷,改善关节功能及延缓股骨头坏死进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肾移植;肝移植;移植;心脏移植;组织移植;皮肤移植;皮瓣移植;血管移植;器官移植;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4.
背景:虽然髓芯减压植骨能促进骨坏死区的重建,但单纯髓芯减压植骨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不能彻底解决股骨头的重建问题。目的:探讨关节镜下Ⅱ期股骨头坏死实施髓芯减压植入复合自体骨髓的骨诱导材料结合钛棒支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铜川市人民医院南院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79例Ⅱ期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39例,分别实施常规髓芯减压植骨治疗和关节镜下髓芯减压植入复合自体骨髓的骨诱导材料结合钛棒支撑治疗。治疗后随访24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屈髋活动度和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变化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入组的7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24个月的随访。经末次随访,观察组的屈髋活动度和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且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因手术材料排斥所导致的失败病例。表明对Ⅱ期股骨头坏死患者实施关节镜下髓芯减压植入复合自体骨髓的骨诱导材料结合钛棒支撑治可获得较好的修复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5.
背景:髓芯减压植骨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方法,随着对股骨头生物力学研究的深入,多孔钽棒技术也越来越多的用于保髋手术,但这两种术式在临床上疗效比较报道较少。 目的:比较髓芯减压植骨与多孔钽棒植入治疗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36例(45髋)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其中15例(19髋)采用髓芯减压植骨治疗,21例(26髋)采用髓芯减压多孔钽棒植入治疗。 结果及结论:植入治疗均成功,随访3~12个月,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治疗后Harri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P < 0.05),治疗后12个月Harris评分,多孔钽棒植入高于植骨治疗(P < 0.05),差异显著性意义。髓芯减压与多孔钽棒植入对早期成人股骨头坏死髋关节功能改善优于髓芯减压植骨,预防了关节软骨的逐渐塌陷。  相似文献   

6.
背景:单独使用髓芯减压治疗股骨头坏死,易造成股骨头凹陷和内部显微结构的崩溃,因而需要自体骨等材料进行填充支撑,而骨髓干细胞移植能使股骨头塌陷的发生率降低。 目的:观察髓芯减压植骨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12年12月至2013年5月在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骨外四科住院的33例采用股骨头髓芯减压植骨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注入髓腔内治疗股骨头坏死患者。 结果与结论:股骨头髓芯减压植骨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注入髓腔内治疗股骨头坏死后患者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增加,疼痛消失,能从事各种劳动;X射线片或CT检查显示股骨头正常30髋,占79%;疼痛明显减轻,行走基本正常或者轻微跛行15髋,占40%;行走间距延长35髋,占92%;髋关节功能障碍明显好转24髋,占63%。提示髓芯减压植骨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改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局部血供,促进坏死骨质吸收和骨质修复起到积极的作用。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7.
背景:干细胞移植存在多种途径,目前还无法确定哪一种是最佳途径。而对于不同的脑损伤个体,所移植的细胞种类、移植途径和移植时间都将会影响到治疗效果。目的:探讨不同途径移植骨髓单个核细胞对脑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Ficoll淋巴细胞分离液梯度离心分离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CFDA-SE体外标记后备用;自由落体法制备大鼠创伤性脑损伤模型,模型制作成功后,立即通过损伤区、侧脑室和颈内动脉移植CFDA-SE标记的骨髓单个核细胞,每一种移植途径都设对照组(以等体积的DMEM代替骨髓单个核细胞)。治疗后不同时间点进行mNSS评分,最后一次行为学评分完毕取脑组织,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骨髓单个核细胞在损伤区域的存活和迁移情况。结果与结论:治疗后7,10,14 d,对照组和移植组mNSS评分均较1 d和3 d时降低(P < 0.05);治疗后7 d和10 d,颈内动脉移植组和对照组相比mNSS评分降低(P < 0.05);治疗后14 d,颈内动脉移植组荧光细胞数量较其他组多(P < 0.05),且分布广。结果表明经颈内动脉移植骨髓单个核细胞能明显改善大鼠神经功能,且移植细胞能够在损伤区大量存活和迁移。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自体骨髓干细胞(BMsC)移植对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缺血状态的改善程度和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4年8月-2008年12月期间127例139髋成人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应用自体BMSC移植治疗。治疗方法:分别采集127例患者骨髓各200~300ml,采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仪测定CD34+和CD133+在所分离出的干细胞悬液中的含量。将单个核细胞用生理盐水制备成悬液10~20ml。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行超选择性股骨头供血动脉内干细胞移植术。按世界骨循环研究学会(ARCO)对骨坏死分期,自身前后对照观察疗效。移植后第3、6、12、24个月,根据髋关节Harris评分评价疗效,移植术后6个月通过复查患者股骨头供血动脉DSA观察其是否有新血管形成,每隔6个月采用影像学方法观察股骨头形态学变化。结果(1)临床疗效:对接受自体BMSC移植治疗的127例患者随访3。24个月(平均18.3个月),其中髋关节疼痛缓解患者111例(占患者总数的87.6%),髋关节功能改善患者107例(占患者总数的84.3%),行走间距延长患者109例(占患者总数的85.9%);(2)影像学检查:干细胞移植术后6个月,127例患者中随访到24例患者行股骨头供血动脉DSA检查后,显示供血动脉较移植前明显增多、增粗,血流速度增快;12~24个月后36例患者股骨头区骨质病变获得改善。结论超选择性动脉干细胞移植方法简便、安全有效,对因缺血导致坏死的股骨头无再次损伤,能够有效地治疗创伤性缺血股骨头坏死。  相似文献   

9.
背景:皮质类固醇激素性骨坏死是造成髋关节功能丧失的主要病因之一。近年研究表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可能与激素引起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能力有关。 目的:检测皮质类固醇性骨坏死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活性,为建立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合理性寻求证据。 方法:选取皮质类固醇性股骨头坏死病例设为股骨头坏死组,按取材部位不同再分为股骨头坏死股骨头组、股骨头坏死髂骨组,同时选取无股骨头坏死、无激素应用的拟行人工关节置换的股骨颈骨折患者设为对照组。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各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再经贴壁筛选法筛选,选取第3代细胞进行实验。 结果与结论:MTT结果显示,股骨头坏死股骨头组增殖能力明显弱于其他2组,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培养后1-7 d为生长滞留期,第8天达到对数生长期,以后进入到平台期,而其他2组较病例组生长曲线明显前移,并且峰值增高。流式细胞仪测定的细胞周期结果显示,股骨头坏死股骨头组中G0/G1细胞比例明显增高,而S+G2/M期细胞比例降低,细胞增殖指数较其他2组降低(P < 0.05),而股骨头坏死髂骨组的细胞增殖活性最强。结果证实,皮质类固醇性骨坏死患者股骨头来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活性较低,髂骨来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活性增殖活性较高。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0.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成为近年研究的热门课题,而单纯髓芯减压治疗存在争议,那么当髓芯减压复合自体骨髓血移植联合治疗效果如何呢? 目的:探讨髓芯减压复合骨髓移植对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 方法:纳入采用髓芯减压复合浓集骨髓血移植治疗早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20例25髋设为治疗组,采用单纯髓芯减压20例23髋设为对照组。 结果与结论:随访6~36个月,根据蒋协远JOA髋关节功能判定标准及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骨坏死的放射学分期系统判定,治疗组总显效率达84%,对照组总显效率65%。髓芯减压复合骨髓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损伤小、疗效好,对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患者能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背景:下肢缺血性疾病治疗中血管再生技术已成为研究的热点。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后下肢缺血性疾病患者肢体缺血症状的改善情况。 方法: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院胸心血管外科及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市鼓楼医院血管外科于2007年10月至2011年10月采用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治疗35例下肢缺血性疾病患者,抽取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沿下肢动脉走行路径进行多点注射,测定患肢疼痛程度、冷感缓解程度、踝肱指数、经皮氧分压及皮肤溃疡或坏疽面积的改变,动脉造影观察血管新生情况。 结果与结论:①疼痛评分: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后2个月和1年的疼痛评分均较移植前有下降趋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移植后2个月与移植后1年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②冷感缓解程度:移植后2个月缓解率为51%,移植后1年缓解率为60%,与移植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③踝肱指数的变化:移植2个月踝肱指数均较移植前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 0.05),移植后1年踝肱指数较移植前有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④经皮氧分压的变化:对经皮氧分压增加值进行比较,移植后2个月及移植后1年均较移植前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移植后1年与移植后2个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⑤行走距离:移植后2个月和移植后1年的行走距离明显增加,与移植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移植后1年与移植后2个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⑥溃疡创面的变化:移植后2个月和1年的溃疡面积均较移植前有缩小趋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⑦新生血管评价:移植后股动脉造影显示缺血下肢注射骨髓单个核细胞的部位毛细血管增生明显,且与已有的毛细血管相互连接形成侧支循环,促进了缺血下肢的血液供应。  相似文献   

12.
背景:如何利用组织工程技术修复股骨头塌陷的软骨,是塌陷后股骨头坏死治疗的主要研究方向。 目的:观察计算机导航辅助及关节镜监视下髓芯减压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自体回植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方法及疗效。 方法:根据世界骨循环研究学会国际骨坏死分期标准,选取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104例,均在计算机导航辅助下实施髓芯减压术,同时关节镜监视下进行坏死病灶清除,其中53例在此基础上二期植入体外分离培养的1×109 L-1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2 mL。 结果与结论:经平均30个月的随访及磁共振检查发现,所有患者股骨头坏死体积均明显减小,Harris评分明显提高(P < 0.05);其中给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回植的患者改善更明显(P < 0.05),其临床成功率和影像学成功率分别达92%和90%,且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说明计算机导航辅助及关节镜监视下髓芯减压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回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方法,效果优于单纯髓芯减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髓芯减压联合自体骨髓单核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病例临床失败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中日友好医院2011年7月至2012年9月行髓芯减压联合自体骨髓单核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患者38例(50髋),男28例,女10例,平均年龄31.9岁。经5年随访,失随访3例5髋,根据术前影像学资料分别对其行国际骨循环研究会(ARCO)分期和中日友好医院分型,并行Harris评分。术后使用Harris评分对其行临床效果评价,并行影像学检测。数据比较采用Pearson检验。 结果截止到末次随访,随访病例中19髋行关节置换,Harris评分低于70分但未行关节置换3例。其中ARCO Ⅱ期(4/18,其中ⅡB和ⅡC各2髋),ARCO ⅢA(15/24)、ARCO ⅢB(3/3)期临床失败率分别为22.2%、62.5%、100.0%,检验值为10.03,似然比值11.54,线性相关卡方值9.8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7、0.03、0.02)。中日友好医院分型L2型(2/3)、L3型(19/25)、(C+L1)(1/17)型患者临床失败率分别为66.7%、76.0%、5.9%,检验值为20.32,似然比值23.38,线性相关卡方值19.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为0.00)。分期和分型是术后临床失败的危险因素。术后Harris评分平均为82.21分。 结论本次研究观察结果表明髓芯减压联合自体骨髓单核细胞移植应用于股骨头坏死病例的治疗中,对ARCOⅢ期,中日友好医院L2、L3型(坏死累及外侧柱)患者术后临床失败率较高,适合ARCO Ⅱ期,中日友好医院分型L1型和C型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外科脱位入路头凹处清除死骨植骨联合自体骨髓浓集液和富血小板凝胶治疗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2016年12月应用外科脱位入路经头凹清除死骨植骨联合自体骨髓浓集液和富血小板凝胶治疗23例(26髋)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病例资料。其中男15例(18髋),女8例(8髋);年龄21~53岁,平均36.2岁;激素性股骨头坏死12例(15髋),酒精性股骨头坏死8例(8髋),特发性股骨头坏死3例(3髋);国际骨循环研究协会(ARCO)股骨头坏死分期Ⅱb期5髋,Ⅱc期12髋,Ⅲa期5髋,Ⅲb期3髋,Ⅲc期1髋。术前制备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和骨髓浓集液,测定富血小板血浆中血小板水平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含量,检测骨髓浓集液中骨髓单核细胞数量。无菌条件下制备骨髓浓集液和富血小板血浆凝胶。采取髋关节外科脱位入路显露股骨头,经股骨头凹处开窗进行死骨清除,将自体骨粒与骨髓浓集液、富血小板血浆凝胶混合后,经股骨头凹处顺向打压植骨。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3、6、12个月行骨盆X线片及CT、MRI检查,观察关节面塌陷及骨修复重建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关节疼痛情况, 采用Harris 髋关节评分标准评定疗效。结果 富血小板血浆测定血小板水平为(1.82±0.29)×106/μL,其中VEGF和TGF-β水平分别为(504.32±52.13)pg/mL、(134.19±20.52)ng/mL。骨髓浓集液中骨髓单核细胞数量为(8.17±1.54)×105/L。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80~125 min,平均108 min;术中出血250~400 mL,平均320 mL。23例患者术后随访26~42个月,平均36.6个月。1例出现大转子截骨端延迟愈合,二次手术后4个月愈合。11例(11髋)出现了关节面不同程度塌陷,其中10髋关节面塌陷1.0~3.0(1.9±0.82)mm,关节间隙可,塌陷关节面下骨质密度接近正常,关节功能正常,未予处理;1例股骨头坏死面积约占股骨头体积60%,术后17个月关节面塌陷3.5 mm,关节功能受限,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23例(26髋)中,术后25髋股骨头植骨均重建,完全重建时间为1~1.5年。25髋末次随访Harris评分(87.38±8.21)分,高于术前的(58.92±10.42),VAS(2.58±1.58)分,低于术前的(7.42±1.2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630、26.718, P值均<0.01)。结论 外科脱位入路头凹死骨清除打压植骨治疗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可以直视下彻底清除坏死骨;同时联合自体骨髓浓集液和富血小板血浆凝胶的应用,可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提供细胞支架、增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数量及VEGF和TGF-β的水平,促进股骨头坏死的修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转速髓芯减压结合自体红骨髓组织工程复合物治疗早中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47例(52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A组采用小转速髓芯减压+自体红骨髓组织工程复合物的方法治疗25例(28髋),B组采用髓芯减压+人工骨治疗22例(24髋),所有患者术前行髋关节X线片、CT及MRI检查,术后6、12、18个月行髋关节X线片、CT、MRI检查观察股骨头修复及坏死进展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平均随访34个月(18~60个月)。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临床坏死体积对比,影像学稳定率,股骨头生存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因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转速髓芯减压+自体红骨髓组织工程复合物治疗早中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操作简单,临床疗效满意,早期患者术后优良率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