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背景: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证实可膨胀髓内钉和交锁髓内钉在修复四肢骨折方面均有确切疗效。但是对于胫骨骨折的治疗,两种内固定方式的优劣尚无定论。目的:系统评价可膨胀髓内钉与交锁髓内钉置入内固定修复胫骨骨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2015年第1期)、CBM、CNKI、VIP、WanFang Data,检索词包括:tibia,fracture,tibia fracture,tibia fractures,expandable intramedullary nail,expandable nail,intramedullary nail,interlocking intramedullary nail,膨胀,髓内钉,胫骨骨折等。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5-01-01。查找比较可膨胀髓内钉与交锁髓内钉修复胫骨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最终纳入10个研究,共57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交锁髓内钉相比,可膨胀髓内钉组手术时间更短[MD= -23.42,95%CI (-26.94,-19.90),P < 0.000 01]、术中出血更少[MD=-47.64,95%CI (-52.21,-43.09),P < 0.000 01]、透视次数更少[MD=-1.40,95%CI (-1.49,-1.30),P < 0.000 01]、骨折愈合时间更短[MD=-30.84,95%CI (-35.27,-26.41),P < 0.000 01]、并发症发生率更少[OR=0.20,95%CI (0.10,0.40),P < 0.000 01]。但两组患者治疗后Johner-Wruh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可膨胀髓内钉应用于胫骨骨折的修复效果较交锁髓内钉更具优势,可以说可膨胀髓内钉是对交锁髓内钉的一种改进,但仍需要大样本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该结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2.
背景:弹性髓内钉与外固定架修复儿童股骨干骨折是临床常用的两种固定形式,至于选择哪种固定方式更好目前仍存争议。 目的:系统评价弹性髓内钉与外固定架修复儿童股骨干骨折的疗效。 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Medline、Cochrane 图书馆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刊至2014年11月25日,检索文献语种无限制。收集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弹性髓内钉与外固定架修复儿童股骨干骨折的临床对照试验研究,患儿年龄3-15岁,应用改良Jadad方法学评分评价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与结论:纳入6篇研究文献,共237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 与外固定架相比,弹性髓内钉固定后总体并发症[RR=0.30,95%CI:0.19-0.46,P < 0.001]与针道感染[RR=0.286,95%CI:0.13-0.61,P=0.001]的发生率较低,针尾激惹[RR=1.86,95%CI:1.35-2.56,P < 0.001]的发生率较高,而两组其他指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与外固定架相比,弹性髓内钉固定具有并发症少,骨折愈合快等优点,对于单纯性儿童股骨干骨折,推荐选择弹性髓内钉固定;而对于下肢高能量损伤、多发伤或伴有严重软组织损伤患者,外固定架是更好的选择。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3.
背景:临床中治疗成人胫骨中下段骨折的微创内固定方式包括交锁髓内钉技术和微创经皮钢板技术。大量回顾性研究都证实这两种策略临床有效,但两种治疗方法孰优孰劣,目前仍无定论。 目的:评价交锁髓内钉技术与微创经皮钢板技术治疗成人胫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差异。 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CBM、万方、CNKI数据库中比较交锁髓内钉与微创经皮钢板治疗成人胫骨中下段骨折的文章,并手工检索相关中英文杂志,纳入随机对照试验和半随机对照试验。然后,按照Cochrane Collaboration标准对相关文献进行严格的质量评估,选取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骨组织愈合相关不良事件、软组织愈合相关不良事件、胫骨功能恢复作为评价指标,并用RevMan 5.1统计学软件对结果进行Meta分析。 结果与结论:共纳入7篇文献,包括377例患者,其中交锁髓内钉组188例,微创经皮钢板组18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比较中,两种方法在手术时间[WMD=0.58,95%CI(-28.91,30.07),P=0.97]、软组织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RR=0.51,95%CI(0.22,1.18),P=0.11]及胫骨术后Johnner-Wruhs功能评价优良率[RR=1.03,95%CI(0.91,1.17),P=0.63]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而相比于交锁髓内钉组,微创经皮钢板组骨折愈合时间较短[WMD=1.99,95%CI(0.15,3.83),P=0.03],骨组织愈合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RR=1.84,95%CI(1.03,3.27),P=0.04]。说明利用交锁髓内钉和微创经皮钢板治疗成人胫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基本一致,但微创经皮钢板可缩短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减少骨折愈合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背景:一些对照研究试图回答扩髓与非扩髓髓内钉治疗胫骨闭合性骨折的优劣问题,得出结论各不相同。 目的:对成人闭合性胫骨干骨折扩髓与非扩髓髓内钉固定的疗效进行Meta分析。 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及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维普信息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收集扩髓与非扩髓髓内钉固定相比较治疗成人闭合性胫骨干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并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统计软件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0。 结果与结论:共纳入3个随机对照临床试验。Meta分析表明,扩髓髓内钉与非扩髓髓内钉固定治疗成人胫骨干骨折比较,其骨折不愈合率降低[RR 0.25,95%CI(0.08,0.79),P=0.02],内置物失效率显著降低[RR 0.25,95%CI(0.12,0.52) P=0.000 2]。说明与非扩髓髓内钉固定相比较,扩髓髓内钉固定治疗成人闭合性胫骨干骨折时骨折不愈合率及内置物失效更少见。扩髓与否在骨折延迟愈合率、畸形愈合率、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率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关键词:闭合性胫骨骨折;骨折固定术;髓内钉;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17.021  相似文献   

5.
背景:目前临床使用髓内钉修复胫骨干骨折取得了良好效果,但针对扩髓与非扩髓髓内钉修复成人胫骨骨折仍存在争议。目的:系统评价扩髓与非扩髓髓内钉修复成人胫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1980至2015年Springer、Pubmed及万方等数据库,手工检索中英文骨科杂志,收集所有对扩髓与非扩髓髓内钉治疗成人胫骨干骨折疗效进行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利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 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纳入符合标准的随机对照研究7篇,共1 331例患者,其中扩髓组682例,非扩髓组64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扩髓组相比,非扩髓组内置物失效率显著升高[MD=0.37,95%CI(0.24,0.57),P〈0.000 01],骨折不愈合率显著升高[MD=0.54,95%CI(0.31,0.93),P=0.03];两组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率、畸形愈合率、术后感染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果表明,扩髓与非扩髓髓内钉修复成人胫骨干骨折的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率、畸形愈合率及术后感染率无差异,但扩髓髓内钉具有内置物失效率和骨折不愈合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自上个世纪40年代Kuntscher发明应用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60余年来髓内钉方法已在长骨骨折的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最初的髓内钉设计主要依据钉与髓腔内壁的紧密接触(需扩髓)来维持稳定,仅对峡部区域骨折有较好作用,但自60年代后期因带锁方式的引入,使其具有控制旋转、维持长度、能早期关节锻炼或负重等优点,骨折稳定可不需靠钉与髓腔内壁的紧密接触来达到,适应征范围更趋扩大,同时也带来了扩髓与不扩髓的争论,至今无一致意见,使临床在治疗方式选择上无统一标准。  相似文献   

7.
背景:传统手术方法依赖术者的经验和目测解剖标志来安置髋臼假体往往会产生偏差,而在术中应用计算机导航技术可以很好地提高髋臼假体位置的精确度。 目的:研究全髋关节置换应用计算机导航系统对髋臼假体植入位置精度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MEDLIN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手工检索相关的中文杂志,纳入符合要求的临床试验,用RevMan5.0.18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与结论:共纳入9篇临床试验合计69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传统手术相比,计算机导航技术在全髋关节置换后髋臼假体位置放置更精准超[RR=0.22,95%CI(0.14~0.34),P < 0.000 01]、双下肢不等长较传统手术轻[RR=-4.61,95%CI(-7.74~-1.48),P=0.004];而外展角度[RR=-1.76,95%CI(-5.02~1.50),P=0.29]、前倾角度[RR=-1.28,95%CI(-5.68~3.12),P=0.57]、术后脱位率[RR=1.25,95%CI(0.05~31.66),P=0.89]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提示导航技术与传统手术在髋臼位置的精确度方面差异并无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扩髓髓内钉联合交叉韧带重建治疗膝关节不稳型(合并交叉韧带损伤)股骨干骨折不愈合的临床疗效。 方法 对10例合并交叉韧带损伤的股骨干骨折不愈合病例的临床研究,探讨分析膝关节稳定性对股骨干骨折愈合的影响,采用“原内固定取出+扩髓髓内钉重新固定股骨干+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的方法,治疗膝关节不稳型股骨干骨折不愈合。 结果 10例患者均得到随访,股骨干骨折愈合率100%,Tohner-Wrnch标准评定优,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优良率100% 。 结论 膝关节不稳是股骨干骨折不愈合的一个重要因素;对股骨干骨折的治疗必须考虑是否合并膝关节不稳;“原内固定取出+扩髓髓内钉重新固定股骨干+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的治疗方法对合并交叉韧带损伤的股骨干骨折不愈合的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背景:临床上股骨近端锁定钢板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是修复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常见的方法,然而两者比较的随机对照研究较少,大部分都是回顾性病例分析,缺乏系统性评价。目的:对股骨近端锁定钢板与髓内钉修复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图书馆(2015年第2期)、PubMed(1966年1月至2015年6月)、MEDLINE(1966年1月至2015年6月)、EMbase(1984年1月至2015年6月)、CNKI(1979年1月至2015年6月)、VIP(1989年1月至2015年6月)、WanFang Data(1990至2015年),同时手工检索相关期刊及参考文献中的相关文献。收集所有股骨近端锁定钢板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修复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严格按照纳入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并进行严格的文献质量评价,最后使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2软件对纳入的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54篇,最终纳入11个随机对照试验,共917例患者,其中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组464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453例。Meta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治疗方式在治疗后Harris评分、治疗后优良率、治疗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而在手术时间[MD=15.80,95%CI(7.57-24.04),P=0.000 2]、失血量[MD=98.01,95%CI(58.57-137.44),P < 0.01]、下地负重时间[MD=8.07,95%CI(3.02-13.12),P=0.002]、切口长度[MD=6.90,95%CI(1.07-12.73),P=0.02]和术后引流量[MD=41.85,95%CI(23.77-59.93),P < 0.01]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提示相对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而言,锁定钢板修复股骨转子间骨折所需的切口长度及手术时间较长,下地负重时间较晚,失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均较多。因纳入的病例数较少,随访时间均较短,未来还需要设计更多严格的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并进行中长期随访来增加证据的强度。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0.
背景:扩髓产物中具有多种促进骨折愈合成分,有助于骨折早期组织愈合及骨再生。 目的:观察扩髓产物促进下肢长骨干骨折愈合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2008-01/2010-11应用扩髓带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长骨干骨折病例78例,其中采取开放复位利用扩髓产物回植者38例,而采取闭合复位者40例。 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下肢长骨干骨折处均出现愈合。应用扩髓产物回植的患者出现骨痂、骨折线模糊及消失的时间均早于闭合复位的患者(P < 0.05)。提示应用带锁髓内钉的同时采用扩髓产物自体移植能促进下肢长骨干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1.
背景:对于弹性髓内钉固定和钢板固定,选择何种方法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疗效满意,目前尚未达成共识,且当前的研究仅限于小样本研究,很难做到大样本多中心治疗观察分析。 目的: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弹性髓内钉固定与钢板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2012年第1期),CBM、CNKI、VIP和万方数据库,并手工检索相关领域杂志,时间从建库至2012年3月。搜集关于弹性髓内钉固定与钢板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对照研究,由两名评价员独立选择试验、提取资料,并进行质量评价。 结果与结论:最终纳入1项随机对照试验,4项回顾性队列研究试验,共38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弹性髓内钉固定组术后功能恢复Constant评分高于钢板固定组(P < 0.01)。在骨折平均愈合时间、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等方面弹性髓内钉固定组少于或小于钢板固定组(P < 0.01)。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骨不连、内置物固定失败、切口感染和骨折畸形愈合等方面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现有证据表明,弹性髓内钉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疗效优于钢板固定,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两种方法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上述结果尚需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2.
文题释义: 可膨胀髓内钉:该髓内钉的主体部分由合金柱状薄管和4根径向辐条组成,其远端呈圆锥形,近端带内螺纹口,内设单项阀门,通过压力泵向钉体内压注生理盐水使髓内钉顺应髓腔的形状膨胀。 交锁髓内钉:它由髓内钉和交锁钉所构成,在其主干的不同方向上可有钻孔,钻孔的直径小于髓内钉的直径,钻孔内可安装不同直径的交锁钉,其具有足够的抗压、抗弯、抗拉强度,应用于骨折术或矫形术中可加快骨折愈合。 背景:大量研究证实可膨胀髓内钉和交锁髓内钉修复四肢骨折方面具有良好的疗效,但2种固定方式治疗股骨干骨折的的优劣尚不明确。 目的:系统评价可膨胀髓内钉与交锁髓内钉修复股骨干骨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BSCO、The Cochrane Library、CNKI、VIP、WANFANG Data数据库,查找可膨胀髓内钉与交锁髓内钉修复股骨干骨折的临床对照试验。按严格纳入标准筛选文献,并对最终纳入文献进行研究质量评估,提取数据资料,采用Stata13.0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与结论:①最终纳入7篇文献,其中3篇为随机对照研究,4篇为非随机对照研究,共计492例患者,可膨胀髓内钉组、交锁髓内钉组各246例;②Meta分析结果显示,可膨胀髓内钉组的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时间、透视时间、住院时间短于交锁髓内钉组[SMD=-0.87,95%CI(-1.20,-0.54),P=0;SMD=-2.45,95%CI(-3.33,-1.58),P=0;SMD=-2.83,95%CI(-3.68,-1.97),P=0;SMD=-0.96,95%CI(-1.73,-0.18),P=0.016],术中出血量少于交锁髓内钉组[SMD=-4.12,95%CI(-6.38,-1.87),P=0],在骨不连或延迟愈合率、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无足够数据证实两组间有显著差异;③结果表明,运用可膨胀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的手术实施过程较交锁髓内钉更具优势,而对于术后恢复情况两者相当。限于该研究方法学质量影响,未能考虑骨折类型和扩髓等干扰因素,结果还需谨慎对待,尚需要更多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ORCID: 000-0002-6736-3485(王维)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3.
翟生  吕青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19(22):3595-3603
背景: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修复主要分为髓外固定系统和髓内固定系统。哪种内固定方式能够更好地修复股骨转子间骨折仍存在争议。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的股骨近端髓内钉与动力髋钢板修复成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收集1966至2013年间发表的所有比较股骨近端髓内固定与动力髋钢板修复成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提取关于内固定后股骨干骨折、股骨颈内螺钉切出股骨头、骨折不愈合、再手术率、切口感染、内固定后疼痛(包括髋关节疼痛和大腿疼痛)、手术时间、失血量的数据,进行系统评价。 结果与结论:31个随机对照试验共纳入患者总数4 74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4 757例。髓内固定与动力髋钢板固定修复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时间、再手术率、股骨颈内螺钉切出股骨头、骨折不愈合、切口感染、内固定后髋关节周围疼痛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髓内固定比动力髋钢板固定失血量少(P=0.003);髓内固定后发生股骨干骨折的概率明显高于动力髋钢板固定组(P=0.003)。提示与动力髋钢板螺钉修复股骨转子间骨折相比,髓内钉固定失血量少,但增加了内固定后发生股骨干骨折的发生率。在手术时间、股骨颈内螺钉切出股骨头、骨折不愈合、再手术率、切口感染、髋关节周围疼痛这些结局指标方面,髓内钉与动力髋钢板螺钉两种内固定方式无明显差异。由于纳入文献质量差异很大,对此结论的解释应保持谨慎,为得出更可靠结论尚需更多设计严格、使用统一结局指标、随访时间较长的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估闭合复位髓内钉治疗同侧股骨干骨折合并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并分析造成骨折不愈合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行闭合复位髓内固定治疗同侧股骨干骨折合并髋部骨折的31例患者,男23例,女8例,年龄(46.4±15.7) 岁(21~73岁)。观察并记录股骨干合并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阻挡钉数量、手术时间、失血量、愈合时间、肢体短缩、髋关节HHS功能评分。对可能造成骨折不愈合的可能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 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0.1个月。对所有造成骨折不愈合的可能因素进行分析。阻挡钉数量和骨折类型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因素如损伤机制、手术时间等未见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对上述两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阻挡钉数量(OR=2.845, 95% CI 2.164~3.741)和骨折类型(OR=3.388,95% CI 1.966~5.840)为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阻挡钉数量少、股骨干粉碎型骨折是引起骨折不愈合的独立危险因素。闭合复位髓内钉治疗同侧股骨干合并股骨粗隆间骨折安全有效、可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5.
背景:肱骨干骨折应选择钢板还是髓内针内固定,目前仍存在争议。一些研究比较了二者的疗效,但得出的结论不甚相同。针对这些对比性研究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研究,因为纳入研究数目及对研究数据提取的差异,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 目的:系统评价钢板内固定与髓内针固定治疗成人肱骨干骨折的疗效。 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CINAHL (Cumulative Index to Nursing & Allied Health Literature)、EBM(Evidence-Based Medicin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中国学术期刊网。收集钢板内固定与髓内针固定比较治疗成人肱骨干骨折的随机或半随机的临床试验,应用Jadad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提取有效数据采用Stata 12.0 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与结论:共纳入15个随机或半随机的临床试验,其中4个半随机试验,11个随机试验。结果显示交锁髓内针固定会导致并发症风险增高(OR=0.37(0.19,0.59),P=0.00)。发表偏倚Egger’s检验P=0.91,无显著性发表偏倚。再手术发生上交锁髓内针治疗的风险增高(OR=0.28(0.14,0.57),P=0.00),Egger’s检验P=0.69。肩部撞击发生率髓内针固定要显著高于钢板固定(OR=0.13(0.05,0.35),P=0.00),肱骨干骨折后感染、骨不连、内固定失效、医源性神经损伤、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说明与钢板内固定相比较,髓内针固定治疗成人肱骨干骨折容易导致肩部撞击的发生,导致并发症、再手术风险增高。感染、骨不连、内固定失效、医源性神经损伤、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制小腿双向牵引器,使胫骨干骨折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简单易行,降低手术难度。方法 胫骨干骨折患者分为两组:常规组采取常规闭合髓内钉手术方法;双向牵引器组术中膝关节半伸直位,在平腓骨小头前缘或股骨髁打入4.0~5.0 mm斯氏针1枚,在跟骨或胫骨下端打入5.0~6.0 mm斯氏针1枚,克氏针分别装入上下插销装置,调节好双侧纵行撑开杆的撑开螺母,调整骨折复位需要的牵引长度及侧方移位角度,调节插销装置的深度及骨折断端复位需要的旋转角度,之后固定插销和克氏针,进行髓内钉植入手术。比较常规组和双向牵引器结合髓内钉内固定组的手术时间、透视次数、复位优良率。结果 双向牵引器结合髓内钉内固定组较常规闭合髓内钉手术在治疗胫骨干骨折手术时间、透视次数和复位优良率具有优势。结论 小腿双向牵引器降低了手术难度,减少了手术时间和X线透视次数,提高了胫骨干骨折固定的优良率。  相似文献   

17.
背景:全膝关节置换是否进行髌骨置换一直存有争议。 目的:比较人工膝关节置换中未行髌骨置换与行髌骨置换后的临床疗效,分析目前关于髌骨置换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及需要改进的策略。 方法:检索PubMed、Medline、Elsevier、Embase、OVID、ProQuest、Springer、BlackWell、JohnWiley、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2011-11-15前发表的膝关节置换术中髌骨置换与非髌骨置换的随机对照研究。相同样本的多篇文献选择其随访时间最长者。采用国际Cochrane协作组提供的Revman 5.0软件对人工膝关节置换后再手术率、术后膝前痛发生率和功能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与结论:共纳入随机对照试验研究18篇,共7 075例患者(置换组3 463例和非置换组3 61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膝前痛的发生率在髌骨置换组和非髌骨置换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RR=0.150,95%CI:0.129-0.185,P > 0.05);但与非髌骨置换组比较,髌骨置换组术后5年以上再手术率降低(RR=0.135,95%CI:0.118-0.166,P < 0.05);两组的膝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WMD=-0.144,95%CI:-1.122-2.109,P > 0.05)。提示人工膝关节置换中行或不行髌骨置换疗效相当,应鼓励更多使用国家关节置换登记系统数据为全膝关节置换中是否植入特定髌骨假体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