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CD13与CD34标记宫颈癌微血管的意义。方法:60例宫颈癌组织中,FIGOⅠ期32例,Ⅱ期28例;鳞癌45例,腺癌15例;有盆腔淋巴结转移19例。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D13和CD34标记的宫颈癌组织中的微血管密度(MVD)。结果:Ⅱ期、有盆腔淋巴转移及病理类型为腺癌的宫颈癌组织中CD13标记的MVD高于Ⅰ期、无转移病理类型为及鳞癌者(t=5.673,11.541和3.041,P<0.05),而CD34标记的MVD与宫颈癌的分期、有无盆腔淋巴结转移及病理类型均无关(t=1.791,1.108和1.304,P>0.05)。结论:CD13标记的MVD可能更有助于宫颈癌患者的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2.
范引侠  段钊  薛翔 《西部医学》2012,24(5):848-850
目的探讨CD147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D147蛋白在宫颈癌中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新鲜宫颈癌组织中CD147的表达量,治疗后跟踪随访3年,观察宫颈癌不良事件的发生与CD147表达的关系。结果所有的宫颈癌(37/37,100.0%)和绝大多数正常宫颈组织(7/8,87.5%)都表达CD147蛋白;其表达量越高,宫颈癌病人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也相应增高。结论 CD147表达可作为评价宫颈癌不良预后的一个可靠指标,亦提示其为宫颈癌治疗的一个靶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D58/CD2在宫颈癌患者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分别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及流式细胞术检测40例宫颈癌患者及30例CIN患者组织CD58水平和外周血CD2+细胞百分率,以3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正常对照?结果:宫颈癌患者外周血CD2+细胞百分率及癌组织CD58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CIN组及正常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不同病理分级?肿瘤直径及间质浸润深度宫颈癌患者CD2+细胞百分率和CD58表达水平分别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不同临床分期?年龄及绝经与否宫颈癌患者CD2+细胞百分率和CD58表达水平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CD58/CD2的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二者可作为治疗及评价预后的参考指标,并可为肿瘤靶向治疗提供新靶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D44V66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取我院1995年2月~1999年4月,从未接受过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及其他特殊治疗的宫颈癌患者标本60例,其中经手术切除的Ⅰ~Ⅱ期宫颈癌标本37例,Ⅲ~Ⅳ期宫颈癌活检标本23例.同期选取正常宫颈上皮组织标本1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标本14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各组织标本CD44V6的表达.结果随着由正常宫颈组织向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乃到宫颈癌的逐步发展,CD44V6的表达逐渐增强,其中正常宫颈组织与宫颈癌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在宫颈癌病理学分级中的阳性表达率亦有显著差异(P<0.05),癌细胞分化越差,CD44V6的阳性表达率越高;CD44V6在有淋巴结转移者中的阳性表达率较无淋巴结转移者明显增高(p<0.05);此外,CD44V6的阳性表达率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有关,Ⅰ~Ⅱ期宫颈癌中CD44v6的阳性表达率低于Ⅲ~Ⅳ期者,但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D44V6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孟斐 《当代医学》2010,16(31):46-47
目的了解SHP-2与CD4+T在患者血液中的表达情况及关系,探讨宫颈癌发生的免疫机制。方法 45例宫颈癌患者,32例CIN患者,14例正常宫颈患者。Westernblot方法检测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SHP-2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人外周血CD4+T的表达。结果血液中SHP-2的表达在宫颈癌组明显高于CIN组与正常宫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液中CD4+T的表达在宫颈癌组明显低于CIN组与正常宫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宫颈癌组SHP-2高表达,CD4+T低表达。SHP-2负调控T细胞的激活,使宫颈癌发生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6.
CD44、LN和PCNA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CD44v6、LN、PCNA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淋巴转移、临床分期及细胞分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95例宫颈癌组织中的CD44v6、LN、PCNA单克隆抗体表达情况.结果 正常宫颈组织对CD44v6不表达;有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组织对CD44v6呈过表达,阳性率为82.75%,无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组织CD44v6的阳性表达率为40.90%;CD44v6阳性表达组伴有PCNA过表达和LN低表达,与CD44v6阴性表达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CD44v6表达有显著的组织特异性并且与宫颈癌淋巴转移有关;CD44v6表达与宫颈癌的组织分化程度有关而与临床分期无关.  相似文献   

7.
宫颈癌组织CD44v6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 探讨 CD4 4 v6在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应用 S- P免疫组化法观察宫颈癌6 0例、正常宫颈上皮组织 10例和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CIN)12例中 CD4 4 v6的表达 .结果 正常宫颈上皮组织中CD4 4 V6阳性率为 2 0 % ,CIN中 CD4 4 v6阳性率为 4 2 % ,而宫颈癌组织中 CD4 4 v6阳性率为 6 8% .在宫颈癌中 ,随病理分级的升高 ,CD4 4 v6表达增加 ,其 , 及 级 CD4 4 v6阳性率分别为 4 3% ,6 9%和 85 % (P<0 .0 5 ) .CD4 4 v6表达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中 (91% )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 (5 2 % ,P<0 .0 5 ) .临床分期晚 CD4 4 v6表达高 , , 期和 , 期CD4 4 v6阳性率分别为 6 3%和 80 % ,但无统计学意义 (P>0 .0 5 ) .结论 随着宫颈癌的发生、发展 ,CD4 4 v6表达率逐渐增加 ,CD4 4 v6可作为判断宫颈癌恶性程度、转移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戚越  张剑锋  莫绍伶 《吉林医学》2013,34(19):3757-3759
目的:研究Podoplanin、CD34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3例早期宫颈癌ICC和15例癌旁正常宫颈上皮(NEC)中Podoplanin和CD34表达情况。结果:宫颈癌组织中Podoplanin和CD34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5%、100%。Podoplanin在宫颈癌旁正常宫颈组织未发现阳性表达。宫颈癌组织Podoplanin和CD34表达呈正相关。(χ2=23.432,P<0.05),二者的联合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P<0.05)。结论:Podoplanin和CD34可能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关键作用,二者在肿瘤转移过程中密切相关。检测其表达水平,对于宫颈癌的诊断、恶性程度及预后的判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检测宫颈癌组织中 CD36 表达情况,探讨 CD36 在宫颈癌进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 Western?blotting 检测宫颈癌细胞株中 CD36 的表达,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 102 例宫颈癌组织及 46 例 癌旁正常组织中 CD36 的表达,分析 CD36 表达与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3 株宫颈癌细胞 (C33a、HCE1、Hela)CD36/GAPDH 灰度比值分别为(4.6±1.3) 、 (43.3±2.6) 、 (45.8±3.4)%,CD36 在 Hela、 HCE1 细胞中呈高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 宫颈癌中 CD36 阳性率高达 72.5%,而癌旁正常组织中 CD36 阳性表达率为 21.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 宫颈癌中 CD36 表达与患者年龄、临床分期、T 分期 等无相关( P >0.05) ,而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相关( P <0.05) 。结论??CD36 可能在宫颈癌的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有望成为宫颈癌防治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0.
黏附分子﹑基质金属蛋白酶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D 44v6 、MMP-2在宫颈组织不同病变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5例慢性宫颈炎﹑28例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及51例宫颈鳞癌患者组织中CD 44v6 、MMP-2的表达.结果 CD 44v6 、MMP-2的阳性表达率逐渐增高,在慢性宫颈炎﹑CIN及宫颈鳞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0﹑35.71%、64.71%和0﹑28.57%、68.63%;两者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与临床分期无关,且在宫颈鳞癌组织中CD 44v6 、MMP-2的表达呈正相关(r=0.385,P<0.01).结论 CD 44v6 ﹑MMP-2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有关,联合检测其表达可作为宫颈癌早期筛查﹑判断癌转移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检测Tiam1与CD44v6在正常宫颈上皮、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CIN)、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病理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对15例正常宫颈组织、28例CIN组织、57例宫颈癌组织进行Tiam1、CD44v6蛋白检测.结果 Tiam1及CD44v6在三组中呈现逐渐递增的趋势;且在宫颈癌组中两者的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 Tiam1、CD44v6的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和分化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CD44v6、MMP-2与VEGF-C的表达与宫颈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粘附分子CD4 4拼接变异体v6 (CD4 4splicevariantv6 ,CD4 4v6 )、基质金属蛋白酶 - 2 (matrixmetalloproteinase - 2 ,MMP - 2 )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C(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C ,VEGF -C)的表达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生物学行为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 4 0例宫颈癌组织进行CD4 4v6、MMP - 2与VEGF -C蛋白检测。结果 CD4 4v6、MMP - 2与VEGF -C的表达与宫颈癌淋巴结转移及浸润深度密切相关 (P <0 .0 5 ) ,而与临床分期、组织类型、组织分化等无关 ;CD4 4v6、MMP - 2、VEGF -C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呈正相关 ,其共同强表达者发生淋巴结转移与深度浸润的几率明显高于其中之一或之二强表达者或三者皆 + -表达者 (P <0 .0 5 )。结论 CD4 4v6、MMP - 2与VEGF -C的过表达促进宫颈癌的浸润转移 ,三者具有正协同作用。联合检测CD4 4v6、MMP - 2与VEGF -C蛋白可作为预测宫颈癌的浸润转移及评价患者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3.
HLA-I类抗原及CD8分子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检测HLA-I类抗原及CD8分子在不同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探讨HLA-I类抗原及CD8分子的表达与宫颈癌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宫颈癌、官颈上皮内瘤变及慢性宫颈炎组织中HLA-I类抗原及CD8分子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各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HLA-I类抗原在有核细胞中均有表达,其在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变及慢性宫颈炎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2.6%、100.0%及100.0%,宫颈癌中的表达率明显降低(P<0.01),HLA-I类抗原在I期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6.7%明显高于II期0.0%(P<0.01);CD8分子在淋巴细胞中表达.其在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变及慢性宫颈炎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与HLA-I类抗原相似,分别为22.6%、95.5%及100.0%.宫颈癌中的表达率明显降低(P<0.01),CD8分子在I期和II期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7%和0.0%(P,0.01).HLA-I类抗原和CD8分子随着临床病理分期的升高而逐渐的表达减少甚至无表达.而二者与宫颈癌患者的组织分化程度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HLA.I类抗原和CD8分子的表达存在正相关(Spearman秩相关系数rs=0.808,P<0.0005).结论 HLA-I类抗原和CD8分子在官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组织中表达减少甚至无表达,二者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CD133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156例皮肤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取患者正常皮肤组织标本32例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D133的表达水平,比较癌组织和正常组织的CD133表达水平;分析CD133表达水平与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皮肤鳞状细胞癌的CD133强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皮肤组织;分化程度、肿瘤大小和临床分期与CD133表达水平有关;临床分期Ⅲ~Ⅳ和CD133高表达是皮肤鳞状细胞癌患者生存时间>80个月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的CD133表达水平较高,其高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肿瘤大小和临床分期有关,且CD133是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D44v6和Galectin-3蛋白在宫颈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5例正常宫颈、45例CIN及83例宫颈癌组织中CD44v6和Galectin-3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1在宫颈癌组织中CD44v6和Galectin-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11%、81.93%,均显著高于CIN和正常宫颈组织(P〈0.05);2CD44v6和Galectin-3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与其它临床病理参数无关(P〉0.05);3CD44v6和Galectin-3蛋白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415,P=0.000)。结论 CD44v6和Galectin-3蛋白的表达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相关,联合检测可以为宫颈癌判断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CD44v6、ki-67在宫颈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1,35(4):332-335
目的探讨CD44v6、ki-67在宫颈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3例宫颈癌和正常宫颈组织中CD44v6、ki-67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有关的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 结果 CD44v6的着色部位主要在细胞膜和细胞质;而ki-67主要在胞核.CD44v6在正常宫颈上皮、宫颈原位癌和宫颈浸润癌中的阳性表达情况分别为0/10,2/6和37/57;ki-67分别为0/10,4/6和56/57.随着病程进展,CD44v6和ki-67的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P<0.01).CD44v6阳性表达与宫颈癌的盆腔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和ki-67的表达情况有关(P<0.05);而与临床分期、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间质浸润和癌灶大小无关(P>0.05).有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和ki-67过表达者CD44v6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和ki-67低表达者. 结论 CD44v6的阳性表达可能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和癌细胞增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非唯一决定因素.CD44v6的检测对于了解宫颈癌的生物学行为和判断宫颈癌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CD44v6与MMP-9在宫颈癌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D44v6与MMP-9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生物学意义,验证CD44v6、MMP-9与宫颈癌浸润转移的关系并揭示两种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建立组织芯片(Tissue Microarry,TMA)技术平台,应用该技术结合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两种蛋白在宫颈癌石蜡包埋组织中的表达.结果:组织芯片制备成功.对其HE切片镜检,157例标本3例取材不准、1例脱片.三种蛋白的组织芯片免疫组化切片脱片率为0.025%.其中CD44v6在正常宫颈(NCE)、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CIN)和宫颈浸润癌(ICC)中的阳性平分别为25.0%、53.5%和78.5%,ICC分别与NCE和CIN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而MMP-9的阳性率分别为21.8%、50.o%和81.7%,其中ICC、CIN分别与NCE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宫颈癌中CD44v6和MMP-9的表达与病理分级有关(P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相关宫颈癌的发生、进展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7年3月该院临床宫颈组织样本,包括宫颈鳞状细胞癌、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正常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宫颈组织切片的CD204、CD163、CD68巨噬细胞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评估宫颈癌病变的恶性程度,宫颈组织切片的CD204、CD163、CD68巨噬细胞的表达水平。评估不同恶性程度的宫颈癌患者发生hr-HPV感染及肿瘤转移情况。结果宫颈癌SCC(Ⅰ~Ⅱa期)的CD163、CD204、CD68等分子标记物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CIN Ⅱ~Ⅲ期、CINⅠ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宫颈癌CINⅡ~Ⅲ期的CD163、CD204、CD68等分子标记物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宫颈癌CINⅠ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宫颈癌SCC(Ⅰ~Ⅱa期)发生hr-HPV感染及肿瘤淋巴结转移情况显著高于CINⅡ~Ⅲ期、CINⅠ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宫颈癌CINⅡ~Ⅲ期的发生hr-HPV感染及肿瘤淋巴结转移情况显著高于宫颈癌CINⅠ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巨噬细胞中的CD163的表达水平与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密切相关,巨噬细胞CD204、CD163、CD68的表达水平随着宫颈癌的恶性程度而逐渐增高,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引发的宫颈癌可选择巨噬细胞CD204、CD163、CD68作为其进展发生的前瞻性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探讨宫颈癌手术标本中CD44v6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宫颈癌手术标本中CD44v6的表达.结果:CD44v6蛋白在正常粘膜中的表达明显低于在宫颈癌中的表达;CD44v6蛋白的表达与宫颈癌组织细胞分化程度以及宫颈癌的临床病理分期呈现正相关.结论:宫颈癌组织中,CD44v6的过度表达促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检测癌组织中CD44v6的表达情况,有助于深入了解宫颈癌的生物学行为,对预后判断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CD10、CD133和CD157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3月— 2019年3月在义乌市中心医院行手术治疗患者的胃癌组织标本105例,并取距肿瘤边缘≥5 cm的正常组织作为癌旁 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CD10、CD133 和CD157 蛋白的表达。随访至 2020 年9 月30 日,以患者死亡作为随访终点事件,计算患者总生存期。结果 癌组织CD10、CD133 和 CD157 蛋白表达阳性率均高于癌旁组织(P <0.05)。CD10、CD133 和CD157 蛋白表达阳性患者累积生存率 优于阴性患者(P <0.05)。年龄[R^R=1.628 (95% CI:1.218,2.940)]、临床分期[R^R=1.982 (95% CI: 1.435,3.495)]、浸润深度[R^R=2.653 (95% CI:1.782,4.213)]、淋巴结转移[R^R=3.287 (95% CI: 1.989,5.456)]、CD10 阳性表达[R^R=2.081 (95% CI:1.297,3.241)]、CD133 阳性表达[R^R=1.768 (95% CI:1.190,2.879)] 和CD157 阳性表达[R^R=2.463 (95% CI:1.797,4.165)] 是影响胃癌患者预 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D10、CD133 和CD157 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淋巴结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