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18):3207-3208
目的探讨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应用乳腺钼靶联合超声检查的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9年7月我院接收的疑似早期乳腺癌患者96例,均为女性。均进行乳腺钼靶检查、超声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诊断金标准,比较单项检查与联合检查的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 96例疑似早期乳腺癌患者中,确诊70例;与单项检测相比,乳腺钼靶联合超声检查的准确性、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应用乳腺钼靶联合超声检查准确率较高,可降低漏诊、误诊率,对早期疾病诊断、临床治疗、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3.0T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在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4月期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收的疑似前列腺癌患者70例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3.0TDCE-MRI检查并详细记录检查结果,以最终手术病理确诊结果为金标准,分析3.0TDCE-MRI检查在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鉴别中的应用价值。结果:70例疑似前列腺癌患者经病理确诊前列腺癌49例、前列腺增生21例;经3.0T DCE-MRI检出前列腺癌48例、前列腺增生22例。3.0T DCE-MRI诊断前列腺癌的阳性预测值为97.92%,阴性预测值为90.91%,灵敏度为95.92%,特异度为95.24%,准确率为95.71%;3.0T DCE-MRI显示,前列腺癌患者最早强化率、最大信号强度高于前列腺增生患者,峰值时间短于前列腺增生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P<0.05);前列腺癌患者速率常数(Kep)、容积运转常数(Ktrans)高于前列腺增生患者,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Ve)低于前列腺增生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分析数字化乳腺摄影(FFDM)与磁共振检查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2004年7月至2006年7月期间因乳腺肿块在我院接受数字化乳腺摄影及磁共振动态增强检查的患者共93例,与病理组织学对照,分析两种检查对乳腺癌的诊断能力以及乳腺癌的影像学表现特征。结果FFDM诊断乳腺癌敏感度84.48%,特异度80.00%,阳性预测值87.50%,阴性预测值75.68%,准确度为82.80%;多灶性病变检出率55.56%;FFDM簇状钙化灶检出率(29/69)明显高于MRI(7/69)。MRI诊断乳腺癌敏感度94.82%,特异度为97.14%,阳性预测值98.21%,阴性预测值91.89%,准确度为95.69%;多灶性病变检出率83.33%。病灶周围"毛刺征"、环形增强和快进快出型时间~信号曲线为乳腺癌特征性表现。结论FFDM对乳腺微小钙化灶敏感,适用于乳腺癌普查;MRI诊断乳腺癌敏感性、特异性高,是进行乳腺癌术前评价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扩散加权成像与动态增强磁共振对乳腺癌转移性前哨淋巴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75例为研究对象,均行术后病理活检、扩散加权成像、动态增强磁共振检查,以术后病理活检为“金标准”,比较扩散加权成像、动态增强磁共振诊断乳腺癌转移性前哨淋巴结的准确率、敏感性、特异度。结果:动态增强磁共振诊断乳腺癌转移性前哨淋巴结的准确率、敏感性高于扩散加权成像(P<0.05);动态增强磁共振与扩散加权成像诊断乳腺癌转移性前哨淋巴结的特异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动态增强磁共振可提高乳腺癌转移性前哨淋巴结诊断的准确率、敏感性,为后续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良好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钆塞酸二钠磁共振(MRI)增强成像与增强CT检查对肝脏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肝脏小局灶性病变患者110例(共125个小结节),所有患者均行钆塞酸二钠MRI增强成像与增强CT检查,以病理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分析病理检查结果,以及钆塞酸二钠MRI增强成像、MRI检查与增强CT检查在肝脏小局灶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另计算钆塞酸二钠MRI增强成像、MRI检查与增强CT检查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结果:110例患者中经病理明确良性病变47例,恶性病变63例;钆塞酸二钠MRI增强成像准确度(88.18%)、特异度(85.11%)、灵敏度(90.48%)、阴性预测值(86.96%)、阳性预测值(89.06%)均高于MRI检查(61.82%、59.57%、63.49%、54.90%、67.80%)及增强CT扫描(49.09%、44.68%、52.38%、41.18%、55.93%),有统计学差异(P<0.05);kappa检验显示:钆塞酸二钠MRI增强成像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不佳(kappa值=0.228,P=0.016);MRI检查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良好(kappa值=0.758,P=0.000);增强CT扫描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不佳(kappa值=0.029,P=0.760)。结论:钆塞酸二钠MRI增强成像检查在肝脏小局灶性病变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有效提高小局灶性病变检出率,其诊断效能优于常规MRI扫描及增强CT扫描,为临床进一步诊疗提供参考依据,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3):464-465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CT)与核磁共振(MRI)诊断乳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6月我院接诊的疑似为乳腺癌患者59例。所有患者均接受MRI检查和PET/CT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方法诊断乳腺癌的应用价值。结果本研究所选取的59例疑似乳腺癌患者中,经病理检查确诊为乳腺癌47例、其中导管原位癌3例、浸润型导管癌36例、粘液癌1例、髓样癌2例、浸润型小叶癌5例;MRI检查与病理结果相符率为79.66%;PET检查与病理结果相符率为89.83%。PET/CT检查准确性、特异性、灵敏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稍高于MRI检查,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PET/CT诊断乳腺癌较MRI检查结果准确率高,在乳腺癌临床诊断与分期方面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磁共振动态增强技术(DCE-MRI)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及诊断价值。方法:在2017年1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乳腺疾病患者中选择60例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DCE-MRI扫描检测,并将其病理检测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对本次检测结果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以患者的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其DCE-MRI检查结果发现,该检查的良性病变符合率达90.9%(20/22),恶性病变诊断符合率为100%(44/44),其诊断准确率为97.0%(64/66);DCE-MRI在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检查中,恶性病变与良性病变在形态、边界以及强化均匀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恶性病变的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以及强化不均匀所占比重明显高于良性病变(P<0.05)。结论:磁共振动态增强技术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及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DCE-MR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2014年3月至2017年12月入院诊断的疑似原发性肝肿瘤患者57例作为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手术病理检查得到确诊,手术前患者先行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绘制病灶部位时间-信号曲线,然后对患者进行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在b值=800时计算相应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记录并统计单一增强扫描与联合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时的灵敏性、特异度、准确性及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析磁共振动态增强量和弥散加权成像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诊断及价值。结果 57例疑似原发性肝肿瘤患者均经过手术病理检查最终得到确诊,其中原发性肝癌46例,肝脏海绵状血管瘤6例,肝囊肿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ADC值低于肝血管瘤及肝囊肿(P0.05);肝血管瘤ADC值低于肝囊肿(P0.05);DCE-MRI联合DWI诊断最终确诊57例,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100.00%;DCE-MRI最终确诊55例,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6.49%;DCE-MRI联合DWI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DCE-MRI(P0.05)。结论将磁共振动态增强联合弥散加权成像用于原发性肝癌患者中有助于提高诊断符合率,获得较高的诊断效能,为临床提供影像学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超声联合乳腺钼靶在乳腺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江西省赣州市人民医院体检科2018年6月至2020年11月检查的疑似乳腺癌患者82例,均行病理、超声及钼靶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判断标准,分析超声、钼靶及联合检查在乳腺癌中的诊断价值和三者结果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82例疑似乳腺癌患者中经病理检查明确乳腺恶性病变66例,乳腺良性病变16例;超声检查结果乳腺恶性病变54例,乳腺良性病变28例;钼靶检查结果乳腺恶性病变57例,乳腺良性病变25例;联合检查结果乳腺恶性病变64例,乳腺良性病变18例;超声联合乳腺钼靶联合检查在乳腺癌诊断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单独超声检查或钼靶检查(P<0.05)。单独超声检查或钼靶检查与病理检查的一致性均不佳(Kappa=0.214和0.392),超声联合乳腺钼靶联合检查与病理检查的一致性良好(Kappa=0.852,P<0.001)。结论 超声联合乳腺钼靶在乳腺癌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与病理结果一致性较强,可进一步提升诊断准确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钼靶、磁共振检查以及两者联合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临床疑似为乳腺癌的患者200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钼靶及磁共振两种检查并诊断,以穿刺活检或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这三种方式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结果:在临床疑似为乳腺癌200例患者中,病理诊断为乳腺癌150例,乳腺良性肿瘤50例。钼靶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73.3%(110/150),特异性80.0%(40/50),准确性75.0%(150/200);磁共振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80.0%(120/150),特异性90.0%(45/50),准确性82.5%(165/200);钼靶联合磁共振检查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86.7%(130/150),特异性92.0%(46/50),准确性88.0%(176/200)。三种方式比较,钼靶联合磁共振检查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均最高。结论:钼靶和磁共振检查诊断乳腺癌各有优缺点,联合两种检查方法能明显提高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在诊断乳腺癌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包含动态增强成像(DCE-MRI)、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在乳腺癌中的诊断价值,探讨如何增加乳腺癌的确诊率。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4月经我院乳腺外科确诊为占位性病变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于手术或穿刺活检前进行磁共振检查,选择常规磁共振序列、DWI、DCE-MRI三种方法对所有患者进行扫描。统计分析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动态时间信号曲线(time intensity curves,TIC),以及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ADC),随访患者病理结果并以此为金标准,将三种方法对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物的准确度和灵敏度进行比较,选出判断乳腺癌良恶性的最优方法。结果:60例乳腺疾病患者中,28例为恶性病变,约占47%,32例为良性病变,占53%,最大直径约1.1~7.3cm;DCE-MRI检查的TIC曲线流出型为乳腺癌的诊断标准,敏感性为89.2%,特异性为77.2%;DWI磁敏感系数b=1000s/mm^2时,以ADC=1.02×10^-3作为诊断阈值,此时曲线下面积(ROC)最大为0.876,敏感性为82.3%,特异性为80.1%;DCE-MRI、DWI两者联合诊断乳腺癌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9.7%、84.5%。结论:DWI及DEC-MRI均能准确的区分乳腺疾病的良恶性,两者联合对乳腺疾病的定性诊断准确率最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癌早期影像学诊断中采用普美显动态增强磁共振(MRI)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肝部疾病患者69例,均行常规MRI检查和普美显动态增强扫描,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比诊断结果及价值。结果经病理检查确诊,69例肝部疾病患者中肝癌30例、肝硬化39例。普美显动态增强MRI检查肝癌的准确性(84.06%)明显高于MRI平扫检查(53.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美显动态增强MRI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MRI平扫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早期诊断中普美显动态增强MRI检查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有效提高临床诊断效果,为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在早期乳腺癌影像诊断中的临床效果及检出率观察。方法:将2015年8月-2020年8月间于我院经临床检查后疑似早期乳腺癌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超声检查以及磁共振动态增强检查,将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相比较,分析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的检查准确率。结果: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于100例患者中诊断出早期乳腺癌66例,良性病变34例,准确度为94%。结论:磁共振动态增强在早期乳腺癌诊断中的准确度较高,可有效提高该病症检出率,为后续治疗方案和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4.
陈慧  王洁  程晖 《现代医用影像学》2023,(11):2017-2020
目的:分析MRI动态增强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2月126例乳腺肿瘤患者,所有患者术前行MR平扫与动态增强扫描,以手术病理组织学检查为金标准,评价MR平扫与动态增强扫描的诊断价值。结果:本组126例患者手术病理检查结果发现良性肿瘤82例,恶性肿瘤44例,MR平扫检查的敏感度为81.8%,特异度为87.8%,准确度为85.7%,阳性预测值为78.3%,阴性预测值为90.0%,MR动态增强扫描检查的敏感度为95.5%,特异度为97.6%,准确度为96.8%,阳性预测值为95.5%,阴性预测值为97.6%,MR动态增强扫描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高于MR平扫(P<0.05)。结论:MR动态增强在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中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术前辅助诊断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对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疑似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47例(患膝51个),均行磁共振成像检查,并以关节镜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磁共振成像检查的诊断价值。结果:磁共振成像诊断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准确性为90.20%,敏感性为90.91%,特异性为85.71%,阳性预测值为97.56%,阴性预测值为60.00%;在磁共振成像的信号表现中Ⅰ级损伤占9.09%,Ⅱ级损伤占25.76%,Ⅲ级损伤占65.15%。结论:磁共振成像诊断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有效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为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T与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在诊断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有无转移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82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予以CT和DCE-MRI检查,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CT与DCE-MRI对乳腺癌腋窝淋有无巴结转移的诊断效果。结果:82例乳腺癌患者经病理确诊52例存在腋窝淋巴结转移;CT对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特异度为60.00%、敏感度为92.31%、准确性为80.49%;DCE-MRI对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特异度为76.67%、敏感度为94.23%、准确性为87.80%;CT和DCE-MRI腋窝淋巴结转移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比较,Kappa值分别为0.554(P=0.000,95%CI为0.343~0.765),0.730(P=0.000,95%CI为0.514~0.945),DCE-MRI与病理诊断的结果一致性大于CT。结论:在乳腺癌患者腋窝有无淋巴转移的诊断中,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和CT均可提供较准确的淋巴结情况,但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对腋窝淋巴结有无转移的诊断效果明显优于CT。  相似文献   

17.
王小娟 《临床医学》2020,40(6):69-70
目的 分析乳腺X线机联合磁共振成像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1月濮阳市妇幼保健院经手术病理确诊的乳腺癌患者47例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本院经手术病理确诊的乳腺良性病变患者56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进行乳腺X线检查与MRI检查,分析乳腺X线检查联合MRI检查结果,并分析两种方法诊断乳腺癌的T分期结果,分析MRI影像学图像。结果 钼靶X线用于乳腺癌诊断的灵敏度为80. 85%(38/47)、特异度为89. 29%(50/56)、准确度为85. 44%(88/103),乳腺X线+MRI检查诊断乳腺癌灵敏度为93. 62%(44/47)、特异度为94. 64%(53/56)、准确度为94. 17%(97/103)。乳腺X线检查T分期符合率为76. 60%(36/47),乳腺X线联合MRI检查T分期符合率为91. 49%(43/47)。结论 联合X线以及MRI检查对乳腺癌进行诊断可提升诊断的准确度以及TNM分期符合率,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与超声造影在乳腺癌诊断与预测新辅助化疗效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112例初治乳腺肿块作为研究对象,所有良性肿瘤患者治疗前及恶性肿瘤患者行新辅助化疗前后均接受超声弹性成像与超声造影检查,并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超声弹性成像、超声造影与病理检查结果诊断乳腺癌及评价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效果的一致性。结果本研究共检出肿块124个。病理检查结果显示,恶性肿块70个,良性肿块54个;超声弹性成像检查结果显示,恶性肿块、良性肿块各62个;超声造影检查结果显示,恶性肿块65个,良性肿块59个。超声弹性成像与超声造影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分别为81.43%、88.57%,特异度分别为90.74%、94.44%,准确率分别为85.48%、91.13%,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1.94%、95.38%,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9.03%、86.44%,Kappa值分别为0.71、0.82。本研究乳腺癌62例。病理检查结果显示,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有效49例,无效13例;超声弹性成像结果显示,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有效46例,无效16例;超声造影检查结果显示,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有效47例,无效15例。超声弹性成像与超声造影评价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效果的灵敏度分别为85.71%、89.80%,特异度分别为69.23%、76.92%,准确率分别为82.26%、87.10%,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1.30%、93.62%,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6.25%、66.67%,Kappa值分别为0.51、0.63。结论超声弹性成像与超声造影在乳腺癌诊断与预测新辅助化疗效果中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刘增录 《大医生》2023,(23):106-109
目的 探讨18F-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CT)技术用于诊断乳腺癌及淋巴结转移的效能,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邹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疑似乳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均于术前对其实施18F-FDG PET/CT检查,以手术病理活检为“金标准”,评估18F-FDG PET/CT检查诊断乳腺癌及淋巴结转移的效能。结果 120例疑似乳腺癌患者手术病理活检显示,阳性病例80例(66.67%),阴性病例40例(33.33%);80例乳腺癌患者中有腋窝淋巴结转移39例(48.75%),无腋窝淋巴结转移41例(51.25%)。18F-FDG PET/CT诊断疑似肿瘤病灶阳性病例82例(68.33%),疑似肿瘤病灶阴性病例38例(31.67%):18F-FDG PET/CT诊断乳腺癌的准确率为80.00%、敏感度为86.25%、特异度为67.50%、阳性预测值为84.15%、阴性预测值为71.05%、Ka...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技术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张掖市甘州区人民医院2021年3月—2023年4月收治的83例疑似乳腺癌早期患者(84个结节),所有患者均行超声检查,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超声诊断效能(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对比乳腺恶性结节与良性结节的图像特征、血流速度与血流阻力指数。结果:83例疑似乳腺癌早期患者共有84个结节,病理检查结果显示,良性8个,恶性76个;超声检查结果显示,良性9个,恶性75个。超声检查灵敏度为96.05%(73/76),特异度为75.00%(6/8),准确度94.05%(79/84),Kappa=0.673,与病理检验一致性较强。乳腺恶性结节中形状不规则占93.33%,边缘模糊占90.67%,回声不均占86.67%,局部充盈缺损占93.33%,钙化占89.33%,均明显高于良性结节(P<0.05);恶性结节的血流速度与血流阻力指数均高于良性结节(P <0.05)。结论:超声诊断技术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