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背景:随着全髋关节置换及翻修患者的不断增加,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发生率及复杂性随之增加。目的:回顾有关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研究文献,探讨其危险因素、预防措施、Vancouver分型和治疗方案。方法:以电子检索方式对CNKI 数据库、FMJS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1994年9月至2012年6月收录的有关全髋关节置换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研究文献进行分析,检索词为“全髋关节置换,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和“total hip arthroplasty,periprosthetic femoral fractures”,排除报道时间较早的研究或重复研究。结果与结论:随着全髋关节置换人数的增加,置换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发生率正在增加。目前公认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创伤、固定方式、假体松动、翻修、骨溶解、置换前疾病、骨质疏松、假体类型和置换技术等。熟悉及理解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危险因素对其预防及治疗至关重要。Vancouver分型涉及股骨假体周围骨折位置及稳定性、假体松动情况、股骨近端骨量等,是临床上常用的分型方法。临床治疗应根据骨折类型、是否有假体松及骨缺损等采用不同的方法。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2.
背景:随着人工髋关节置换的广泛应用以及相关研究的深入,更多继发性股骨假体周围骨折被报道。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发生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原因、预防措施及骨折的分型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研究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发生的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分型、治疗方法及相应临床疗效的临床资料,对相关文献资料趋势进行多层次探讨,依据Vancouver分型标准,分析各类型骨折及各种治疗方式的结果与并发症,明确不同骨折类型的治疗方法,建立客观有效的评估标准,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结果与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与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骨质疏松和假体类型的选择等因素密切相关,Vancouver分型标准及治疗方案对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根据不同分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以促进骨折愈合,人工髋关节置换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方法多采用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微创内固定系统、锁定加压钢板、异体皮质骨板、碳纤维板、打压植骨及翻修等固定,实际应用中常会有几种方式结合运用,对于B2和B3型骨折患者,应注意骨折周围、髓腔内外充分植骨。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 本文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假体周围骨折患者30例,通过Vancouver分型方式,对患者进行长柄股骨的假体翻修治疗、锁定加压的接骨板固定治疗、钢缆固定治疗以及钢缆、接骨板组合治疗,通过对比治疗前后的效果,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在手术之后随访时间为15~60个月,已知30例患者在3~9个月内皆痊愈,且恢复情况良好,在1年后经过调查,治疗效果的Harris评分为75~94分,平均分数84.5分.结论 结合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假体周围骨折的Vancouver分型,选择适当的治疗方式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假体柄周围骨折的原因分析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假体柄周围骨折的主要原因,探讨论决定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本院近年收治的人工髋关节置换假体柄周围骨折的6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术后随访8-32个月,骨折愈合,假体固定可靠。结论骨质疏松、股骨近端解剖结构异常、假体型号选择不当是造成人工髋关节置换时假体柄周围骨折的主要原因,Vancouver假体柄周围骨折分型标准及治疗方案是较好的指导原则,术中应常规植骨。  相似文献   

5.
背景: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是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并且发病率在不断增加,改进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方法及技术成为研究的课题之一。 目的:明确各种内固定对于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效果,为治疗技术的改进以及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提供理论参考信息。 方法:分别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中以及治疗后并发假体周围骨折的影响因素及内固定治疗方法进行实验数据分析,重点分析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假体周围骨折的临床效果,同时比较不同内固定方法对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效果。 结果与结论:患者的性别、年龄、假体的类型以及假体的稳定性均为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周围假体骨折发生的危险因素,非骨水泥型假体发生骨折的风险高于骨水泥型假体发生骨折的风险。对于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周围假体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内固定不损害假体周围骨皮质,并且具有固定稳固、操作简单、创伤较小、并发症少等优点,而锁定加压钢板结合钢缆内固定具有创伤小、对骨折断端血供干扰小、固定稳固等优点,2种内固定治疗均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但是相比较而言,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比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内固定治疗获得更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背景:股骨假体周围骨折为全髋关节置换后的一种严重并发症,85%以上属于Vancouver B2、B3型骨折,手术难度较大。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后发生Vancouver B2、B3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患者采用Cable-Ready索绑系统配合生物型长柄假体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对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将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在黄冈市中心医院行全髋关节置换后发生Vancouver B2、B3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内固定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钢丝环扎内固定结合生物型长柄假体的治疗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Cable-Ready索绑系统内固定结合生物型长柄假体的治疗方式。 结果与结论: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比对照组短,且术中出血量也比对照组少;随访1年后,观察组患者髋关节Harris总分高于治疗前(t=3.174 9,P=0.002 6),也明显高于对照组(t=2.479 8,P=0.015 4);观察组患者髋关节Harris总分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1.294 5,P=0.002 6);观察组患者置换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8.139 7,P=0.042)。说明采用Cable-Ready索绑系统结合生物型长柄假体治疗全髋关节置换后发生的Vancouver B2、B3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损伤较小,置换后并发症较少,置换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较好。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7.
背景: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出现感染、假体松动、假体磨损断裂、骨溶解、复发性脱位等并发症的数量逐渐增多,最终导致行全髋关节翻修。 目的:分析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后进行翻修的原因和治疗措施。 方法:对33例患者全髋关节翻修的原因、假体选择、骨缺损处理及康复进行分析研究。其中髋臼有21例行普通金属杯加内衬置换、8例行大头臼杯置换、4例行聚乙烯臼杯置换。股骨柄有15例行普通柄(11例应用骨水泥固定)置换、18例行加长柄置换(9例应用骨水泥、6例为组合型柄)。 结果与结论:33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翻修后随访24-60个月,平均随访36.5个月;翻修后伤口愈合良好,假体固定可靠,未再次出现感染脱位患者;髋关节功能均得到了较大的改善,Harris评分:翻修前平均为37.1分,翻修后平均为91.3分。中短期临床随访结果示,若翻修手术指征正确,骨缺损处理得当,翻修假体选择正确,行一期人工全髋关节翻修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8.
背景:骨正确选择与宿主相容性良好的假体是保证全髋关节置换成功的重要因素,与置换后人工关节的生物力学性能和使用寿命有着密切的关系。 目的:总结人工髋关节假体的研究进展,分析人工髋关节假体设计与界面力学对假体植入后生物相容的影响。 方法:采用电子检索的方式在万方数据库中检索2000-01/2011-12有关髋关节假体材料及人工髋关节置换先关的研究,关键词为“髋关节、假体、置换、生物力学”。排除重复研究、普通综述或Meta分析类文章。 结果与结论:共纳入34篇文献进行评价。全髋关节置换后人工关节的生物力学性能与使用寿命有着密切的关系,假体受力可以分解为正应力和剪切应力两部分,正应力有益于假体的固定和力的传递,而剪切力会导致假体松动。假体周围骨质及骨量的变化,假体松动、脱位,假体周围骨折,材料磨损及假体周围感染是髋关节置换后影响中远期效果的常见并发症。目前还缺乏生物相容性好、生物力学相容性好的理想假体,人工髋关节设计、制造工艺、假体材料的耐磨性与界面应力等生物力学性能均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从而更好地适应宿主。  相似文献   

9.
股骨假体周围骨折(PFFs)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可能发生的一严重并发症,其造成的不良结果,往往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负担。目前,临床多采用Vancouver分型指导PFFs的治疗,其中以Vancouver B型治疗最为复杂,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假体的类型、假体固定的机制和完整性、骨折类型和位置及周围剩余骨量。本文系统介绍了PFFs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分型与评估,讨论了Vancouver B型PFFs的治疗原则及治疗方式。期望临床医生对PFFs的诊断和治疗能有更充分的了解。  相似文献   

10.
背景:人工髋关节置换是指用生物相容性良好的材料制成的一种类似人体骨关节的假体,置换被疾病或损伤所破坏的关节或关节平面,缓解关节疼痛、矫正畸形假体、改善关节的活动功能。 目的:对人工髋关节假体分类及设计研究文献的发展趋势进行多层次探讨分析。 方法:以电子检索方式对CNKI数据库学术期刊2002-01/2011-12收录有关人工髋关节假体分类及设计研究的文献进行分析,采用检索词为“髋关节置换;人工假体;假体设计;假体类型”,运用数据库的分析功能和Excel软件图表的功能分析数据特征。 结果与结论:CNKI数据库学术期刊2002/2011收录人工髋关节假体分类及设计研究的文献135篇,从文献数量上看处于上升趋势。以外科学分类的文献为主。《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因设有医学植入物栏目,在人工髋关节假体分类及设计研究中发表文献数量最多为33篇。上海交通大学是人工髋关节假体分类及设计研究的重点单位,王成焘教授是从事此研究的重要核心作者。文献关键词显示人工髋关节假体设计和类型主要考虑髋关节、股骨的生物力学方面问题,以及人工髋关节假体有限元分析、翻修、假体无菌性松动等。  相似文献   

11.
背景:目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是治疗髋关节强直畸形髋关节晚期病变的最佳方案,但置换假体松动一直是置换后棘手的问题,主要与假体的界面应力和假体界面结合强度两方面有关。 目的:总结对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畸形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方法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的机制。 方法:电子检索CNKI数据库、万方医学数据库等中文数据库和PubMed,Springer Link等英文数据库1980/2011-12收录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关节强直畸形的临床病例研究和相关综述,关键词设定为:髋关节、强直畸形、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假体松动、并发症等,分析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关节强直畸形的研究进展及髋关节植入后相关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结果与结论:根据患者自身状况进行置换前后评估,选择合适型号、准备不同规格的假体对髋关节强直畸形疗效有促进作用。强直性脊柱炎晚期髋关节骨性强直年轻患者骨增生活跃,新骨可较多地长入假体表面微孔中,因此非骨水泥型假体显示了独特的优势。随着生物型假体设计的进步,尤其具有各种涂层和金属微孔表面人工全髋关节具有多部位负重和紧密匹配的特点,也使其初期的固定较以往的假体更加可靠。近年来该方法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置换后假体的松动以及假体周围关节感染仍困扰着骨科医生和患者。  相似文献   

12.
BACKGROUND: Now, the current study has not yet confirmed two treatment methods of the 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and total hip arthroplasty for treating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in the elderly, which method has more advantages, and there is no clear conclusion at present.  OBJECTIVE: To systematically compare the repair effect of 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and total hip arthroplasty for treatment of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in the elderly.  METHODS: We searched the related literatures from 2011 to 2015 on Wanfang database, PubMed, MEDLINE and Embase database by computer. We retrieved the journals in China by hand and collected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on 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and total hip arthroplasty in the treatment of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in the elderly.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operation time, hospitalization time, ambulation time after operation, and Harris score were selected as evaluation indexes. Data were analyzed using RevMan 5.2 software.  RESULTS AND CONCLUSION: Finally, 7 Chinese literatures were included, with 811 patients. The results of meta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hospitalization time and ambulation time after operation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r in the total hip arthroplasty group than in the 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group (P < 0.000 01), which reduced the pain of patients. Operation time and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were poorer in the total hip arthroplasty group than in the 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group (P < 0.000 01).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Harris hip score was detect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 These results confirmed that the internal fixation of 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in minimally invasive therapy when reducing operation time and blood loss has a certain advantage. The total hip arthroplasty can make the recovery of hip function earlier, allow early weight-bearing walking, reduce the patients’ bedridden time and reduce the complications in bed. Thus, the clinicians in the practical work should choose the appropriate therapy with considering the patient’s condition, damage degree, fracture type, and financial capability.  相似文献   

13.
背景:髋臼骨折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然而某些特殊类型的髋臼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预后均不理想,容易发生创伤性关节炎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 目的:观察特殊类型髋臼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一期全髋关节置换的效果。 方法:髋臼骨折12例,车祸伤7例,压砸伤3例,坠落伤2例。骨折类型:后壁骨折2例,后柱伴后壁骨折2例,T型骨折1例,横行伴后壁骨折5例,臼顶粉碎性骨折2例。伴有股骨头中心性脱位1例,后脱位5例,股骨头骨折3例。患者受伤前患有髋关节骨性关节炎3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例。采用髋臼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一期全髋关节置换,其中生物型假体9例,骨水泥型假体3例。入院距置换时间3-15 d,平均6 d。置换后第1年每2个月随访患者1次,应用Harris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与结论:12例患者置换后无伤口及深部感染,无关节脱位,无下肢深静脉栓塞,无死亡病例。其中11例获得长期随访,时间6-82个月。复位的髋臼骨折在6-16个月愈合,无假体松动及下沉等。末次随访时根据Harris评分法评估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优8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为91%。髋臼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一期全髋关节置换可避免长期卧床,尽早下床活动及有效的肢体功能训练,减少并发症,进而重建一个无痛的、功能良好的髋关节。  相似文献   

14.
背景:近年来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已经成为是全髋关节置换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Vancourver B1型骨折因为股骨柄假体稳定同时无明显骨缺损,目前多主张积极行内固定治疗。 目的:探讨Synthes线缆系统置入内固定治疗全髋关节置换后Vancouver B1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2009年5月至2012年10月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采用Synthes线缆系统置入内固定治疗18例全髋关节置换后Vancouver B1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女10例,男8例;年龄45-80岁,平均(62.67±8.67)岁。治疗后第1,3,6个月复诊,按Harris评分标准评定髋关节功能,满分为100分,≥90分为优,80-89分为较好,70-79分为良,<70分为差。 结果与结论:1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18例获得随访6-43个月,患者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19.06±4.04)周。18例治疗前Harris评分为(22.3±3.6)分,治疗后第1,3,6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 < 0.01),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提示Synthes线缆系统能最大程度恢复股骨正常解剖结构,操作简便,损伤小,稳定性强,安全性高,是治疗Vancouver B1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理想方法。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