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背景:腹部切口的愈合除与患者自身情况相关外,还与外科医生的腹部切口缝合技术、缝合方式、缝线选择有着密切相关。目的:比较可吸收缝线全筋膜间断缝合与丝线间断缝合腹壁切口的效果。方法:纳入153例结直肠癌患者,其中男91例,女62例,年龄30-82岁,随机分为观察组(n=78)与对照组(n=75),选择腹部正中切口进行结直肠癌根治性手术,观察组采用抗菌薇乔可吸收缝线全筋膜间断缝合切口,对照组采用丝线分层间断缝合切口,比较两组切口缝合时间、住院时间与费用、切口感染、切口裂开、切口脂肪液化及排异反应情况。结果与结论:观察组切口缝合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切口感染3例,无切口裂开,未发生排异反应;对照组发生切口感染10例、切口裂开4例、排异反应5例,两组切口感染、裂开及排异反应发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住院费用、切口脂肪液化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表明抗菌薇乔可吸收缝线全筋膜间断缝合腹部切口操作简单,可促进伤口愈合,降低并发症发生,效果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汪爱兵  杨瑞 《医学信息》2007,20(1):111-112
目的探讨皮下置管负压引流对预防肥胖患者腹部纵切口因脂肪液化而非感染性部分裂开的效果。方法对腹部纵切口皮下脂肪厚度≥5cm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常规缝合腹膜及深筋膜后,采用皮下置管负压引流,间断缝合皮肤及少量皮下组织(≤2cm),72h拔除引流管;对照组50例,间断全层缝合皮肤及皮下组织。结果观察组切口甲级愈合率96.3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00%(P<0.01=);脂肪液化切口裂开率3.6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00%(P<0.05=);术后平均住院日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脂肪层厚度≥5cm的患者采用皮下置管负压引流对预防腹部纵切口因脂肪液化而裂开的效果肯定,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负压引流技术对妇科恶性肿瘤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腹部切口采用负压引流的妇科恶性肿瘤病例85例为观察组,腹部切口行常规缝合妇科恶性肿瘤病例72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切口裂开情况,切口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切口甲级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负压引流技术可有效预防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促进切口愈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部切口全层裂开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14例腹部手术后发生切口全层裂开患者的临床资料,就其原始疾病、诱发因素、诊治、预防等展开分析。结果:12例患者急诊行减张缝合治愈,1例延期缝合治愈,1例放弃治疗。13例术后随访半年,无伤口再裂开。结论:腹部切口全层裂开与全身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贫血、糖尿病、术中的缝合技术、腹压增大、切口感染等因素相关。对腹部手术患者中有术后切口裂开易发因素者,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提高切口的缝合技术,预防性减张缝合,可减少切口裂开发生的几率。  相似文献   

5.
背景:胶原蛋白线由动物的胶原蛋白制备而成,由于其具备可降解、无排异、易于制备、使用方便等优点,现在已开始大量使用于临床。 目的:比较胶原蛋白线与丝线编织线对口腔种植手术切口愈合的影响。 方法:100例种植手术患者随机等分为可吸收胶原蛋白线组和丝线编织非吸收性缝线组,分别使用2-0带圆针可吸收胶原蛋白缝合线与4-0带圆针丝线编织非吸收性缝线对伤口进行间断无张力缝合。植入后3,5,7 d观察缝线及伤口愈合情况,植入后第7天拆线,植入后14 d复诊。 结果与结论:可吸收胶原蛋白线组患者切口甲级愈合率明显多于丝线编织非吸收性缝线组(P < 0.05)。可吸收胶原蛋白线组患者口腔切口中的2-0带圆针可吸收胶原蛋白缝合线在治疗7 d时大多数被吸收,而丝线编织非吸收线组患者口腔切口中4-0带圆针丝线编织非吸收性缝线未见吸收。且使用2-0可吸收胶原蛋白线的患者口内缝线未见污物附着,线体清洁。而使用4-0丝线编织非吸收线缝合的患者口内可见线体周围有软垢附着。提示胶原蛋白线比丝线编织线更适合口腔种植手术切口的无张力缝合,能够获得更好的愈合效果,且时间能够与伤口愈合时间匹配,并能维持更好的口腔卫生。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6.
文题释义: 免打结倒刺缝线:为一种新型的可吸收性外科缝线,采用带倒刺的缝合材料制成,一端连有手术缝针,其主要成分为聚对二氧环己酮,其分子式为(C4H6O3)X。聚对二氧环己酮经证实不具有抗原性、致热性,且在吸收期间只引起轻微的组织反应。由于该缝线带倒刺,故无需打结即可缝合组织,适用于可使用可吸收缝线的软组织缝合。 腰椎融合:随着脊柱生物力学的发展,在椎间盘结构应力分析等理论的支持下,腰椎融合在重建腰椎稳定性的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其适应证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腰椎不稳、腰椎结核、腰椎肿瘤、腰椎骨折及腰椎翻修手术。在内固定技术进步的支持下,使得腰椎融合手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是目前脊柱外科临床广泛采用的手术方式,堪称为腰椎手术的金标准。 背景:免打结倒刺缝线应用于腰椎后路融合术,能否缩短缝合时间,降低切口并发症,临床尚无明确结论。 目的:探索免打结倒刺缝线用于腰椎后路短节段融合术中在缩短缝合时间、降低切口并发症方面是否存在优势。 方法:选择2018年1至1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收治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62例,均进行腰椎后路短节段开放融合手术,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33)与对照组(n=29),试验组采用免打结倒刺缝线缝合腰深筋膜层,对照组采用可吸收缝线缝合腰深筋膜层。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深筋膜和皮下皮肤缝合时间,利用渗漏试验分析缝合质量;定期观察手术切口愈合情况,记录相关并发症;术前及术后2周、6周、3个月,对比两组目测类比评分与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改善情况。试验获得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DZMEC-KY-2018-11。 结果与结论:①两组切口长度与皮下皮肤缝合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试验组深筋膜缝合时间少于对照组[(8.0±0.9),(11.6±1.7) min,P < 0.05],渗漏试验阳性例数少于对照组(P < 0.05);②试验组切口并发症发生例数少于对照组(P < 0.05);③两组术后2周、6周、3个月的目测类比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较术前逐渐下降(P < 0.05);两组间术后2周、6周、3个月的目测类比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④结果表明,使用免打结倒刺缝线能够在腰椎后路短节段减压融合术后减少深筋膜缝合时间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 ORCID: 0000-0001-8009-3996(孙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7.
背景:近年来诸多研究已经报道了聚对二氧环己酮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吸收性和生物降解性;聚对二氧环己酮还在组织修复材料以及支架材料等医用领域有很好的应用。但聚对二氧环己酮的体内免疫反应评价及机制评价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以更好地理解这些材料对免疫系统的作用。 目的:总结和分析聚对二氧环己酮的降解特性及其在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2000-01/2010-06),以“polydioxanone,Absorbable”为检索词;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数据库(2000-01/2010-06),以“聚对二氧环己酮”为检索词。共收集176篇关于聚对二氧环己酮临床应用的文献,中文39篇,英文137篇。排除发表时间较早,重复及类似研究,纳入25篇符合标准的文献。 结果与结论:聚对二氧环己酮是一种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生物可吸收性和生物降解性的脂肪族聚酯。其分子链中独特的醚键,使其还具有良好的柔韧性,是理想的手术缝合线材料,同时还可以用于制造骨板和组织修复材料以及电纺成心血管支架等,在医用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聚丙烯不可吸收线与可吸收线用于剖宫产皮肤切口缝合的临床效果.方法: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在本院进行剖宫产手术的12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皮肤切口缝合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60例(微桥可吸收缝线进行皮内连续水平褥式缝合)、观察组60例(采用聚丙烯不可吸收线进行皮内连连续水平褥式缝合).比较2组临床指标、不同时间伤口愈合情况、术前及术后炎症指标水平,观察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1)观察组拆线时间、住院天数、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拆线时出现疼痛率及手术切口裂开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2)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2组术口红肿率、渗液率逐渐降低,瘢痕深度逐渐变浅,瘢痕宽度逐渐缩短(P<0.05);观察组术后1d、1周、6周术口红肿率、渗液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d、1周、6周、3月、6月瘢痕深度逐渐变浅程度及瘢痕宽度逐渐缩短程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3)与术前比较,术后1d、3d两组IL-1、IL-10、TNF-α水平均升高(P<0.05),但观察组术后1d、3d的IL-1、IL-10、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4)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3.33%显著高于观察组3.33%(P<0.05).结论:在剖宫产皮肤切口缝合术中采用不可吸收的聚丙烯缝线安全性高、美观度好,能降低炎症指标水平,促进产妇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软聚硅酮银离子敷料用于婴幼儿深Ⅱ度烧伤创面的治疗效果。 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科收治明确诊断为深Ⅱ度烧伤的婴幼儿患者40例,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软聚硅酮银离子敷料治疗组(观察组)和纳米银抗菌敷料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20例;2组基础性治疗相同,创面清创后分别应用软聚硅酮银离子敷料与纳米银抗菌敷料包扎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换药次数、换药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创缘炎症反应评分及成本费用。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 结果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为(16.5±1.9) d,对照组愈合时间为(20.0±2.5) 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8,P<0.05);观察组换药次数为(3.0±0.8) 次,对照组换药次数为(16.5±1.9) 次,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28,P<0.05);观察组换药VAS评分为(1.65±0.67) 分,对照组为(2.30±0.73)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3,P=0.0057);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创缘炎症反应评分分别为(2.00±0.86)、(2.45±1.01) 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1,P=0.137);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受试部位投入成本费用分别为(3 744.05±570.33)、(3 842.05±501.46) 元,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7,P=0.56)。 结论软聚硅酮银离子敷料用于婴幼儿深Ⅱ度烧伤创面治疗,在创面愈合时间、换药次数、换药疼痛方面均优于纳米银抗菌敷料。  相似文献   

10.
可吸收缝线皮内缝合会阴切口600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会阴切开缝合多采用肠线缝合粘膜、肌层、皮下脂肪,用丝线缝合皮肤,常会有会阴侧切缝合后的组织水肿和线结反应,给产妇带来很大痛苦。 我院从2000年9月,应用高分子可吸收性合成缝合线,对600例产妇经阴道分娩的会阴切口行粘膜、肌层缝合术,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剖宫产术切口两种缝合法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改进剖宫产切口的缝合技术。方法 将100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其中50例采用快薇乔可吸收线皮内连续缝合手术切口(观察组),50例采用三针间断褥式缝合手术切口(对照组)。比较两组住院时间及术后伤口愈合情况。结果 切口缝合时间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延长,但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甲级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愈合后皮肤较对照组平整,呈一条淡红色细线状瘢痕,皮下无硬结。结论 快薇乔可吸收线皮内连续缝合较三针间断褥式缝合效果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背景:已有基础实验证明,伤口在湿性环境下的愈合效果优于干性环境,湿性敷料的研究是皮肤创面愈合研究的重点。 目的:观察湿性敷料对皮肤Ⅱ度烧伤创面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在海南省人民医院门诊接受治疗的38例Ⅱ度烧伤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将创面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湿性敷料覆盖治疗烧伤创面,对照组采用碘伏纱布或凡士林纱布覆盖,治疗后分别观察两种不同处理方法对创面的愈合效果及对疼痛程度的影响。 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均纳入结果分析,治疗组患者烧伤创面的平均愈合时间为(9.8±3.1) d,对照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13.1±2.2) d,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治疗组创面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使用湿性敷料(美皮贴或美皮康)治疗Ⅱ度烧伤,可以使创面愈合时间缩短,创面疼痛程度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分组对照,研究负压封闭引流(VSD)联合对流冲洗治疗Fournier坏疽的效果。 方法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16例Fournier坏疽患者,其中4例因VSD需自费纳入单纯换药组,另1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VSD组6例和VSD联合对流冲洗组6例。所有患者经抗感染、控制血糖治疗后行Ⅰ期清创手术。单纯VSD组:根据创面大小及形态将负压材料剪成合适形状,充分接触并填满创面残腔,确保无残留死腔,封闭创面后负压接医院中心负压进行持续吸引,负压为150 mmHg(1 mmHg=0.133 kPa);VSD联合对流冲洗组:在单纯VSD组处理基础上联合0.9%氯化钠溶液通过输液器冲洗创面;清创换药组:对创面进行仔细清创,并用0.9%氯化钠溶液、3%过氧化氢溶液反复对创面进行冲洗,尽量保持创面清洁后,乳酸依沙吖啶纱布填充创面后敷料覆盖。对各组的创面细菌清除率、Ⅱ期缝合术式、平均创面封闭时间、住院总时间、患者满意情况、VSD使用个数及VSD堵管率等进行统计分析,评价3组治疗方案的疗效。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法及χ2检验。 结果治疗后,单纯VSD组可见创面肉芽组织生长较好;VSD联合对流冲洗组创面基本被鲜红肉芽组织覆盖;清创换药组创面可见肉芽组织散在生长,创基仍可见坏死组织及分泌物附着,创周皮肤炎症反应较重。3组患者创面细菌清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707,P<0.05)。清创换药组创面细菌清除率为(58.7±4.5)%,明显低于单纯VSD组[(79.8±5.6)%]、VSD联合对流冲洗组[(93.6±6.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522、9.133,P值均小于0.05);单纯VSD组创面细菌清除率也明显低于VSD联合对流冲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38,P=0.001)。单纯VSD组5例Ⅱ期行拉拢缝合联合植皮封闭创面,1例腹股沟区创周皮瓣红肿明显,拉拢缝合后切口局部持续较多分泌物渗出,加强清创换药后切口逐渐愈合;VSD联合对流冲洗组患者Ⅱ期缝合采用直接拉拢缝合即基本封闭创面,创面愈合良好;清创换药组1例Ⅱ期行直接拉拢缝合联合局部植皮,皮片部分成活,剩余3例行局部皮瓣转移修复术加游离植皮术封闭创面。3组患者平均创面封闭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989,P<0.05);清创换药组的平均创面封闭时间明显大于单纯VSD组、VSD联合对流冲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931、7.195,P值均小于0.05);单纯VSD组平均创面封闭时间也明显大于VSD联合对流冲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55,P=0.018)。3组患者住院总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707,P<0.05);清创换药组的住院总时间为(38.3±9.3) d,明显大于单纯VSD组[(22.3±3.4) d]、VSD联合对流冲洗组[(16.7±2.0)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263、7.106,P值均小于0.05);单纯VSD组住院总时间也明显大于VSD联合对流冲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60,P=0.047)。单纯VSD组堵管率为44.4%(12/27),VSD联合对流冲洗组堵管率为15.8%(3/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67,P=0.041)。单纯VSD组患者治疗期间虽然也无明显疼痛,但费用较高;VSD联合对流冲洗组创面愈合良好,患者满意度最高;清创换药组患者换药过程疼痛剧烈,住院时间长,后期创面封闭效果不甚满意。 结论VSD联合对流冲洗能快速稀释引流创面分泌物,减轻创面感染,有效解决堵管发生,保障引流通畅,为创面愈合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开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Allgower-Donati缝合法在跟骨骨折"L"形切口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于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诊治的360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的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分别采用不同的缝合方法:Allgower-Donati缝合组采用改良间断垂直褥式缝合法(Allgower-Donati缝合法,A组),Donati缝合组采用间断垂直褥式缝合法(Donati缝合法,B组),单纯缝合组采用间断单纯缝合法(C组),每组120例。观察并对比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伤口缝合时间、引流时间、术后VAS评分、临床疗效以及切口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3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伤口缝合时间、引流时间及术后VAS评分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在临床疗效方面,A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良率优于B组,而B组优于C组(92.5%vs. 81.67%vs. 7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在术后伤口并发症方面,A组患者的伤口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而B组也显著低于C组,A组和C组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Allgower-Donati缝合法在临床疗效和术后切口并发症方面均优于间断垂直褥式缝合法和单纯间断缝合法,不影响手术效果,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回顾性研究糜蛋白酶结合亲水纤维敷料换药对慢性创面愈合的作用。 方法收集苏州大学附属常熟医院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自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住院治疗的98例慢性创面患者病历资料。其中28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案换药治疗,纳入对照组;38例采用糜蛋白酶换药治疗,设为糜蛋白酶组;32例应用糜蛋白酶联合亲水纤维敷料换药治疗,设为复合换药组。比较3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换药次数、平均治疗总费用、创面感染率及疼痛评分。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t检验与χ2检验。 结果复合换药组、糜蛋白酶组及对照组3组间平均创面愈合时间、平均换药次数、平均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91.94、69.36、9.063,P<0.05);3组间平均治疗总费用与创面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117、χ2=4.256,P>0.05)。复合换药组平均创面愈合时间[(17.2±0.4) d]显著低于糜蛋白酶组[(24.1±0.5) d]与对照组[(24.9±0.5)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47、13.31,P<0.05);复合换药组患者平均换药次数[(8.25±0.29)次]显著低于糜蛋白酶组[(12.74 ±0.28)次]与对照组[(12.71±0.49)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21、8.27,P<0.05);复合换药组平均疼痛评分[(1.9±0.2)分]显著低于糜蛋白酶组[(2.6±0.2)分]与对照组[(3.1±0.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6、4.23,P<0.05)。 结论糜蛋白酶结合亲水纤维敷料换药可有效促进慢性创面坏死组织清除,促进创面新鲜肉芽组织生长,降低感染率,同时不增加治疗总费用,因此值得进一步研究及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术前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局部旋转皮瓣修复骶尾部压力性损伤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48例压力性损伤患者,男32例,女1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24)和对照组(n=24)。对照组入院后给予床边清创后每日换药,观察组入院后给予床边清创及负压封闭引流治疗。2组患者于入院治疗5~7 d后均行局部旋转皮瓣术及负压封闭引流修复骶尾部压力性损伤,同时睡悬浮床,局部旋转皮瓣术后1周去除负压材料同时予以创面换药直至愈合。比较2组患者术后2周甲、乙级愈合率,皮瓣坏死率,伤口裂开率及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与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 结果术后2周,观察组甲级愈合患者8例,乙级愈合患者12例,丙级愈合患者4例;对照组甲级愈合患者3例,乙级愈合患者11例,丙级愈合患者10例;观察组的甲、乙级愈合率[83.33%(20/24)]与对照组[58.33%(14/24)]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0)。术后2周,观察组2例患者皮瓣远端静脉淤血后部分坏死,7例患者拆线时伤口裂开;对照组9例患者存在皮瓣部分坏死,14例患者拆线时伤口裂开;均予以换药后愈合。观察组患者的术后皮瓣坏死率、术后伤口裂开率为8.33%(2/24)、29.17%(7/24),优于对照组[37.50%(9/24)、58.33%(14/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6、0.005)。观察组患者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1.5±3.0)、(32.2±3.1) d,与对照组[(24.3±2.4)、(35.7±3.3) d]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65、3.719,P值均小于0.01)。全部48例患者术后随访2~6个月,患者皮瓣均存活良好,压力性损伤均未复发。 结论应用术前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局部旋转皮瓣修复骶尾部压力性损伤能显著提高患者临床疗效,降低患者住院时间、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8例患者术后随访2~6个月,患者皮瓣均存活良好,压力性损伤均未复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3种创面敷料对薄中厚皮片供皮区创面愈合的影响。 方法选取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整形烧伤科2020年1月至12月收治的38例自体皮片移植术患者。在同一患者供皮区分别取相同面积的类矩形薄中厚皮片3处,每处均间隔1 cm,每例所取皮片总面积基本相同,将同一患者的3处供皮区分为凡士林敷料组、银离子藻酸盐敷料组和丝素蛋白膜状敷料组3组,取皮后分别贴敷凡士林敷料、银离子藻酸盐敷料和丝素蛋白膜状敷料。对比3组供皮区创面积血率、初次换药时患者的疼痛程度[数字评定量表(NRS)]、创面感染率、创面上皮化愈合时间、创面后期愈合效果。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t检验和χ2检验。 结果(1)创面积血率:丝素蛋白膜状敷料组创面积血率(23.68%)分别高于分别高于凡士林敷料组(2.63%)和银离子藻酸盐敷料组(5.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7.370、5.208, P<0.05),凡士林敷料组与银离子藻酸盐敷料组积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7, P>0.05);(2)初次换药时疼痛程度评价:丝素蛋白膜状敷料组的NRS评分为(2.97±1.48)分,分别低于银离子藻酸盐敷料组[(3.97±1.84)分]和凡士林敷料组[(6.03±1.3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4.854、0.873, P<0.05);银离子藻酸盐敷料组疼痛评分低于凡士林敷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67, P<0.05);(3)创面感染率:银离子藻酸盐敷料组创面感染率(5.26%)分别与丝素蛋白膜状敷料组(0)和凡士林敷料组(10.5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 2.054、0.724, P>0.05);丝素蛋白膜状敷料组与凡士林敷料组比较,感染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222, P<0.05);(4)创面上皮化愈合时间:丝素蛋白膜状敷料组创面上皮化愈合时间为(8.95±1.34) d,与银离子藻酸盐敷料组[(13.69±1.64) d]以及凡士林敷料组[(11.78±1.43) d]比较,愈合时间均较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0.953、1.204, P<0.05)。与银离子藻酸盐敷料组比较,凡士林敷料组愈合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47, P<0.05);(5)创面后期愈合效果:3组在瘢痕增生和色素沉着2方面均无明显差异。 结论丝素蛋白膜状敷料应用于薄中厚皮片供皮区,具有相对无痛、抗感染能力强、上皮化愈合时间短等优势,但在防止创面积血方面效果欠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改性甲壳素联合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bFGF)在治疗浅Ⅱ度烧伤创面的治疗效果。 方法将石家庄市第一医院烧伤整形科2015年11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80例浅Ⅱ度烧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患者创面先外用rh-bFGF喷洒,再用改性甲壳素生物修复膜覆盖,常规预防感染治疗,每天换药1次,直至创面愈合;对照组清理创面后,外用改性甲壳素生物修复膜覆盖创面,每日换药1次。观察两组患者平均创面愈合时间、患者伤后7、10、13 d创面愈合率、创面感染情况、瘢痕情况、患者换药疼痛指数及其他不良反应。患者创面平均愈合时间及不同时间点烧伤创面愈合率、患者换药疼痛指数比较均采用t检验。 结果治疗组患者创面平均愈合时间(11.55±2.02) d,较对照组[(12.63±1.96) d]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1,P=0.02);治疗组伤后7、10、13 d创面愈合率分别为(86.00±4.28)%、(95.53±3.65)%和(99.55±0.68)%,明显高于对照组[(84.23±3.38)%、(93.50±3.21)%和(99.10±1.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6、2.63、2.27,P=0.04、0.01、0.03);治疗组患者换药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为(3.46±0.51)分,对照组患者换药疼痛NRS评分为(3.50±0.50)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7,P=0.78)。治疗过程两组均未出现感染患者,随访3个月均未出现瘢痕增生;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 结论应用改性甲壳素联合rh-bFGF能明显缩短浅Ⅱ度烧伤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提高创面愈合率,未见其他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改性甲壳素生物修复膜治疗浅Ⅱ度烧伤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石家庄市第一医院烧伤整形科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浅Ⅱ度烧伤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组患者创面经过碘伏消毒后,外用0.9%氯化钠溶液冲洗,清除坏死腐皮及异物,外用改性甲壳素生物修复膜覆盖,每日换药1次,直至创面愈合;对照组同样清理创面后,外用无菌油纱覆盖创面,每日换药1次。观察伤后7、10、13 d创面愈合率及创面平均愈合时间、患者换药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创面感染情况、瘢痕情况及其他不良反应。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 结果治疗组患者在伤后7、10、13 d创面愈合率分别为(83.66±3.59)%、(93.69±3.24)%、(99.46±0.78)%明显高于对照组(81.40±3.50)%、(90.63±4.25)%、(98.57±1.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6、3.38、2.90,P=0.010、0.001、0.006);治疗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12.11±1.89) d,短于对照组(13.51±1.15)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5,P<0.05);治疗组患者NRS评分为(3.29±0.52)分,低于对照组(3.86±0.4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2,P<0.05),2组均未出现感染患者,随访3个月均未发现瘢痕生长,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 结论应用改性甲壳素生物修复膜可提高创面愈合率,缩短浅Ⅱ度烧伤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疼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富血小板血浆(PRP)在糖尿病足创面修复中的作用。 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120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60例。所有患者经抗感染、控制血糖及手术清创处理,并对创面进行照相。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治疗,研究组将PRP均匀完整覆于创面,2组均使用凡士林纱布对创面进行覆盖,按需换药/清创,直至创面完全愈合。对2组患者的创面愈合率、创面完全愈合时间及炎症反应阳性率、换药/清创次数进行统计分析;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 结果换药后第6天、第9天、第18天,研究组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18.90±7.18)%、(58.49±9.80)%、(96.70±5.39)%,分别优于对照组[(14.76±6.79)%、(43.76±7.29)%、(80.51±7.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14、8.092、11.860, P<0.05);研究组创面完全愈合时间为(21.49±3.18) d,短于对照组[(27.46±3.79)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94, P<0.05);研究组炎症反应阳性率为8.68%,明显低于对照组(35.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34, P<0.05);研究组的换药与清创次数分别为(7.19±1.08)、(2.28±0.59)次,均低于对照组[(9.68±1.47)、(5.37±1.29)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583、7.282, P<0.05)。 结论应用PRP进行糖尿病足创面的外用对糖尿病足患者创面修复疗效更佳,可缩短愈合时间,减少炎症反应阳性率、换药/清创次数,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