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背景:牙周支持组织破坏及附着丧失是导致失牙的最主要原因,细胞因子能促进牙周组织再生形成新附着。 目的:观察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β在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增殖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体外利用组织块法培养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对传代后细胞进行组织来源鉴定,通过波丝蛋白、角蛋白免疫组化染色进行定性分析,并加入生物因子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β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进行增殖诱导,采用MTT法测定吸光度值。 结果与结论:加入质量浓度为10 μg/L的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β后,细胞增殖加速,在加入生长因子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β后,实验组的吸光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β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背景:细胞增殖和组织修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期间有大量生长因子参与,并且这些因子在发挥本身功效时,同时还相互影响和制约,从而更好地促进细胞增殖和组织修复。 目的:总结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在细胞增殖和组织修复愈合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检索Pub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1960-01/2010-10期间相关文章,检索词为“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cell proliferation,tissue repair”。同时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2000-01/2010-10期间相关文章,检索词为“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 结果与结论: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是一种重要的促细胞分裂剂,可刺激各种类型细胞的分裂增殖。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存在于机体的多种组织细胞,当机体受到一定的刺激时,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与其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因此许多研究发现,在外科手术后和损伤修复过程中常伴随有局部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基因表达量的升高和受体的上调,被称为损伤修复因子。但是它的具体作用机制尚不太明确,对细胞组织的增殖修复的认识还处于起始、发展阶段,还有许多的问题需要去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3.
背景:采用基因转染技术加强或改造种子细胞的功能是当今组织工程研究中的热点问题,用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A转染成骨细胞用于牙周组织再生少见报道。 目的:观察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A基因转染成骨细胞后对其生长特性的影响。 方法:构建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A真核表达质粒,分离培养3T3细胞并进行不同方式的转染, RT-PCR检测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A基因在成骨细胞中的表达;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体外细胞划痕实验观察细胞的迁移情况。 结果与结论:RT-PCR检测结果显示,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A真核表达质粒转染的细胞表达量明显增加、生长、迁移速度明显增快(P < 0.05)。说明脂质体介导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A基因成功转染成骨细胞,并能促进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为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A基因在牙周组织中的治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洪院生  韩红彦  马丽  明晶  王燕  杨琳 《微循环学杂志》2005,15(1):32-33,36,F003
目的 :观察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PDGF)对于培养脐静脉内皮细胞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水平的影响 ,探讨PDGF促进新生血管形成的机制。方法 :通过内皮细胞的培养和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检测PDGF对缺氧和常规培养内皮细胞bFGF水平的影响以及不同浓度PDGF促bFGF表达的作用。结果 :缺氧培养与常规培养均能增加内皮细胞胞浆bFGF水平 ,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PDGF可能通过直接促血管形成生长因子bFGF的介导作用间接促进新生血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检测了27例脑胶质瘤病人手术前、后不同时期脑脊液(CSF)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DGF)水平,发现脑胶质瘤病人CSF中IL-6、PDGF水平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术后一周CSF中IL-6水平较术前升高,PDGF水平较术前下降。术后30天时,CSF中IL-6、PDGF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前水平,但并没有达到对照组水平。对16例次全切除术病人进行随访,发现复发组病人CSF中的IL-6、PDGF水平要明显高于未复发组病人和对照组,而且要比临床发现肿瘤复发的时间早3~6个月。因此,动态检测脑胶质瘤病人CSF中IL-6、PDGF水平对判断手术疗效、估计预后、及早发现肿瘤复发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冠状动脉再狭窄是影响冠脉成形术远期疗效的重要问题。在其形成过程中,诸多生长因子参与作用。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具有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作用,从而导致再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定向迁移的影响及其在BMSCs向C6胶质瘤迁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直接贴壁法分离培养传代BMSCs,RT-PCR检测PDGF受体α和β mRNA在BMSCs的表达,用Transwell小室建立体外迁移模型检测PDGFBB对BMSCs迁移的影响及其在BMSCs向C6胶质瘤的迁移过程中的作用,评价p38丝裂原蛋白激酶(p38MAPK)抑制剂SB203580对PDGFBB诱导BMSCs迁移能力改变的影响。结果通过直接贴壁法获得了纯化的BMSCs,RT-PCR证实PDGF受体α和βmRNA在BMSCs呈阳性表达,C6胶质瘤可以诱导BMSCs向胶质瘤细胞定向迁移。用阻断抗体阻断PDGFBB后,向C6胶质瘤发生迁移的BMSCs数量减少;含10ng/mlPDGFBB的无血清培养基可诱导BMSCs迁移;加入SB203580后PDGFBB诱导发生迁移的BMSCs数量减少。结论 PDGFBB是诱导BMSCs向C6胶质瘤发生迁移的细胞因子之一。PDGFBB可诱导BMSCs发生迁移,p38M APK参与了这一过程的信号转导。  相似文献   

8.
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研究了大鼠肾毒血清肾炎(nephrotoixcnephritis,NIN)发病头7天肾组织中血小板衍生的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growthfactor,PDGF)增生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cellnuclearanigen,PCNA)和单核/巨噬细胞的变化以及检测这些细胞之间及其与肾功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NTN大鼠发病第1天,肾小球内未能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细胞联合培养杯膜的孔径对生物大分子通透的影响,解决血管细胞分子力学生物学实验的关键技术问题。方法 以杯底PET膜孔径为0.4 μm和1.0 μm的两种型号细胞联合培养杯作为研究对象,将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VSMCs)和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 ECs)分别种植于联合培养杯底PET膜的内外侧面。实验分为EC/VSMC联合培养施加低切应力组、PET膜未接种细胞静止组、PET膜单侧接种细胞静止组和PET膜双侧接种细胞静止组。ELISA检测低切应力组ECs侧和VSMCs侧培养液中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BB, PDGFBB)含量,Western blotting检测重组PDGF-BB(rPDGF-BB)刺激后,各组细胞内信号转导分子p-ERK1/2和p-Akt以及核骨架蛋白Lamin A的表达变化。结果 EC/VSMC联合培养施加0.5 Pa层流低切应力12 h后,0.4 μm联合培养杯VSMCs侧PDGFBB浓度显著高于ECs侧。0.4 μm和1.0 μm两种孔径的PET膜未接种细胞时,rPDGF-BB上调了隔开培养细胞的pERK1/2和p-Akt表达,并下调Lamin A表达。PET膜外侧面接种单层细胞时,rPDGF-BB上调了对侧细胞的p-ERK1/2和p-Akt表达,并下调Lamin A表达。PET膜内外侧面均接种细胞时,rPDGF-BB仅能影响0.4 μm PET膜同侧细胞的pERK1/2、p-Akt和Lamin A表达,对对侧细胞无明显作用;而1.0 μm PET膜两侧细胞的p-ERK1/2、p-Akt和Lamin A表达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两种有孔PET材料本身均允许生物大分子的通透,而细胞接种会影响有孔PET膜对生物大分子的通透。0.4 μm孔径PET膜两侧均接种细胞时,对生物大分子的通透明显减弱,更接近于在体情况。  相似文献   

10.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受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位于质膜上的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特异性受体是生长因子PDGF携带的信息跨膜向细胞内传递的关键环节。此种具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的受体在PDGF激活的生长调节中通过对多种靶蛋白磷酸化实现对增殖的调节作用。与PDGF相关的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均出现相应的PDGF受体的改变。受体水平的调节可能有利于缓解与PDGF密切相关的过度增殖性疾病。  相似文献   

11.
背景:羧甲基壳聚糖或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均可促进对体外培养人牙周膜细胞的增殖。 目的:观察羧甲基壳聚糖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联合应用对体外培养人牙周膜细胞增殖和分化能力的影响。 方法:取生长良好的第4或5代人牙周膜细胞,分组培养:对照组(仅含体积分数2%FBS的DMEM培养液)、10 μg/L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组、100 mg/L羧甲基壳聚糖+10 μg/L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组、800 mg/L 羧甲基壳聚糖+10 μg/L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组、100 mg/L羧甲基壳聚糖组、800 mg/L羧甲基壳聚糖组。 结果与结论:①MTT检测:与对照组比较,其余各组均能促进人牙周膜细胞增殖,且100 mg/L羧甲基壳聚糖+ 10 μg/L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800 mg/L 羧甲基壳聚糖+ 10 μg/L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组细胞增殖高于其他组(P < 0.05),100 mg/L 羧甲基壳聚糖+10 μg/L血小板生性生长因子BB促增殖作用最显著(P < 0.05)。②细胞周期检测:与MTT检测结果相符。③碱性磷酸酶活性:与对照组比较,除10 μg/L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组降低外,其余组均增强(P < 0.05)。表明羧甲基壳聚糖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联合应用可促进人牙周膜细胞增殖和骨向分化。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N-乙酰基-丝氨酰-天门冬酰-赖氨酰-脯氨酸(AcSDKP)对血小板洐生生长因子(PDGF)介导的NIH3T3细胞增殖的抑制调节作用。方法:采用MTT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NIH3T3细胞增殖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在10^-10~10^-8mol/L浓度范围内。AcSDKP对PDGF介导的NIH3T3细胞增殖均有抑制作用。并在10^-9mol/L浓度时其抑制作用最佳。PDGF对NIH3T3细胞PCNA的表达具有增强作用.而AcSDKP对PDGF介导的NIH3T3细胞PCNA的表达有显著抑制作用。结论:AcSDKP对PDGF介导的NIH3T3细胞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与口腔粘膜下纤维化(OSF)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形态计量方法观察30例OSF和10例正常口腔粘膜(NM)PDGF-BB的定位、分布和含量。结果:OSF组织中PDGF-BB免疫阳性物质含量有超量表达,主要分布于上皮棘细胞、基底细胞、间质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其平滑肌细胞的胞浆、胞核内;OSF中PDGF-BB相对含量存在差别,其中早、中期上皮细胞相对含量显著高于晚期。结论:PDGF-BB在OSF纤维化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脂质体介导的VEGF基因对培养血管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观察脂质体介导转移的VEGF基因在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中的表达,比较VEG对血管内皮细胞(VEC)及VSMC增殖的影响。方法:将含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CF)CDNA的真核表达载体pSV121用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移法导入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中,取此VSMC条件培养液,再行血管内皮细胞(VEC)培养,用Northmblot杂交,Westem印迹法及[~3H]胸腺嘧啶核苷掺入法,观察了VEGF在VSMC及其条件培养液中的表达,比较了VEGF对VEC及VSMC增殖的影响。结果:转基因组VSMC中VEGFmRNA呈稳定高表达,转基因组VSMC条件培养液中,VEGF抗原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加入此条件培养液的各组VEC的[~3H]胸腺嘧啶核苷掺入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而在VSMC组无显著差异。结论:VEGF的转录和表达表明脂质体介导的血管细胞VEGF基因转移是成功的。VEGF具有促VEC增殖作用,但对VSMC无促增殖作用,有利于缺血性疾病及血管再狭窄的防治。  相似文献   

16.
背景: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是具有多功能的细胞生长因子,对来源于中胚层及神经外胚层的细胞有明显的促进增殖作用。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体外培养人牙周膜细胞的作用。 方法:将第5代人牙周膜细胞,以1×108 L-1的浓度分别接种到96孔板,随机分成4组,分别加入含0,1,10,100 μg/L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体积分数为15%胎牛血清的α-MEM培养基进行培养。在第1,3,5,7天测定细胞的增殖情况,在第1,7天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 结果与结论:4组之间人牙周膜细胞增殖情况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6.586,P=0.024),随着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质量浓度的增大,吸光度值均增大,其中100 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的吸光度值均大于其他组(P < 0.05);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各组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均低于对照组(P=0.000),浓度越大,活性越低(P < 0.05)。结果显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1-100 μg/L范围内质量浓度越高,促进人牙周膜细胞增殖和抑制碱性磷酸酶活性的作用越强。  相似文献   

17.
压应力对体外培养的表皮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初步观察间歇压应力对表皮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 Ⅳ型胶原分离培养表皮干细胞,并用免疫组织化学PowervisionTM二步法和细胞周期分析进行鉴定;采用不同压应力(4 kPa、6 kPa、8 kPa、10 kPa、12 kPa)细胞培养体系装置培养表皮干细胞和进行细胞加压,利用表皮干细胞特异表达角蛋白19及终末分化细胞表达角蛋白10的特点和免疫组织化学PowervisionTM二步法检测加压前后表皮干细胞和终末分化细胞的变化。 结果: 分离、培养的表皮干细胞K19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细胞周期分析有84.80%的细胞处于G1期;8 kPa以上的间歇压应力作用粘附于硅胶膜上的表皮干细胞1周后,其数量明显增多,免疫组化染色发现其中有角蛋白10阳性细胞。 结论: 8 kPa以上的间歇压应力能诱导表皮干细胞增殖分化,表皮干细胞对机械应力的响应机制可能是其主要的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18.
Development of suitable methods for the quantification of the proliferative response of airway smooth muscle (ASM) cells in culture will assist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cellular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hyperplasia and hypertrophy of ASM as seen in asthmatic airways. In this study, two rapid and simple colorimetric assays have been modified to enable the growth of human bronchial and rabbit tracheal smooth muscle in culture to be assessed. One method depends upon the reduction by living cells of the tetrazolium salt MTT to form a blue formazan product, whereas the other relies on rapid binding of the dye Coomassie brilliant blue to protein at acidic pH. Experiments demonstrated the validity of both assays in quantifying the proliferative response of cultured human and rabbit ASM cells. The increase in optical density observed for each assay correlated directly, throughout the duration of culture, with the increase in cell number determined by hemocytometry in human and rabbit ASM cells proliferating in response to fetal calf serum (1.25 to 10%). This relationship held also for rabbit tracheal ASM cells proliferating in response to the heterodimer of 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1 to 50 ng/ml). Application of these methods to adherent proliferating cultures of human and rabbit ASM cells demonstrated their adaptability to the generation of growth curves in response to serum and to a defined growth factor. These methods allow both total cellular protein and proliferation to be estimated in human and rabbit ASM cells in culture, using assays that are rapid, reproducible, inexpensive, and easy to perform while negating the use of radioisotopes. It is intended that these additional methods should be useful in delineating some of the mechanisms that might contribute to the proliferative response of these cells--particularly since there has been a resurgence in interest in culturing smooth muscle cells derived from the airways.  相似文献   

19.
背景:组织工程骨为修复极限骨缺损提供了新的选择,但只有先形成完善的功能性血管网,保证稳定的成骨和骨整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因此,血管化可以说是组织工程骨面临的最大挑战与难题。 目的:探讨体外联合应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BB,PDGF-BB)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成血管能力的影响。 方法:体外分离培养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用不同质量浓度VEGF(20,40,60,80,100,120 μg/L)、PDGF-BB(20,40,60,80,100,120 μg/L)联合干预以及100 μg/L VEGF单独干预、100 μg/L PDGF-BB单独干预,CCK-8实验检测2种细胞因子促进细胞增殖的最佳质量浓度,然后在第7天和第14天通过RT-PCR方法检测血管生成素1、缺氧诱导因子1α、肝细胞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等相关成血管基因的表达量。 结果与结论:①加入生长因子后,细胞增殖能力明显提高,联合作用效果更优,最佳组合为80 μg/L VEGF+   80 μg/L PDGF-BB;②VEGF、PDGF-BB都可以促进血管生成素1、缺氧诱导因子1α、肝细胞生长因子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mRNA表达,联合应用时效果最佳;③缺氧诱导因子1α、肝细胞生长因子 mRNA表达随时间延长有所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而血管生成素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mRNA表达量随时间延长有所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④体外实验结果证明,当VEGF和PDGF-BB质量浓度均为80 μg/L时,能够持续稳定促进整个血管形成过程,且促进作用优于单独一种生长因子。ORCID: 0000-0003-1918-579X(何惠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