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研究以成年大鼠脊髓完全性横断模型研究反应性胶质细胞的时空分布和变化。将30只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T9横断伤1周、2周、4周和8周组,每组6只。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图像分析系统对各组动物脊髓内星形胶质细胞的时空分布和变化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显示:脊髓横断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的星形胶质细胞数目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距损伤近侧端较距损伤远侧端的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数目增加显著(P<0.05);脊髓横断组髓磷脂碱性蛋白(MBP)阳性的少突胶质细胞数目的时间及空间分布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结果提示,星形胶质细胞是胶质瘢痕的主要成分,而少突胶质细胞在瘢痕形成过程中并非是反应活跃的成分。  相似文献   

2.
背景:墨西哥钝口螈脊髓切断可以再生,再生过程伴随胶质细胞数目及分布的改变,研究墨西哥钝口螈脊髓全切后胶质细胞的变化,对进一步探讨其脊髓切断再生机制有重要意义。 目的:观察墨西哥钝口螈脊髓全切后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及少突胶质细胞的变化。 方法:选用成年墨西哥钝口螈,分为脊髓全切组和对照组,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脊髓全切后1,3和10 d的损伤脊髓及周围区cd11b标记的小胶质细胞、胶质细胞原纤维酸性蛋白标记的星形胶质细胞及髓鞘碱性蛋白标记的少突胶质细胞的变化。 结果与结论:脊髓全切后短期内cd11b染色阴性;脊髓损伤后胶质细胞原纤维酸性蛋白及髓鞘碱性蛋白阳性细胞染色强度,1 d组阳性细胞染色强度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3及10 d组阳性细胞染色强度较对照组低。墨西哥钝口螈小胶质细胞染色阴性,可能存在不同于哺乳动物的标记蛋白;脊髓全切后3及10 d在损伤脊髓及周围区的胶质细胞原纤维酸性蛋白及髓鞘碱性蛋白阳性细胞染色强度较对照组低,提示钝口螈脊髓急性损伤早期未见星形胶质细胞及少突胶质细胞增生,无胶质瘢痕形成。  相似文献   

3.
背景:星形胶质细胞可以通过细胞裂解释放各种神经营养因子,并可促进损伤脊髓的修复。 目的:观察脊髓损伤模型大鼠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及对其后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将SD大鼠采用Allen's法撞击T9~10节段致脊髓损伤,造模成功后蛛网膜下腔移植骨形态发生蛋白7,并设置仅蛛网膜下腔移植His蛋白的正常SD大鼠做对照。用BBB评分法评估两组大鼠后肢的运动功能,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Western-blot法观察各组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BBB评分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脊髓损伤后下肢功能自行恢复率达68%。模型组脊髓损伤3和7 d,损伤区域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逐渐增加(P  < 0.05),随后逐渐下降,于脊髓损伤28 d后逐渐恢复到对照组水平(P > 0.05)。脊髓损伤后1~14 d两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逐渐升高(P > 0.05)。结果证实,脊髓损伤后蛛网膜下腔移植骨形态发生蛋白7可诱导星形胶质细胞增殖,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增强,进而促进脊髓损伤大鼠后肢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Ski在大鼠正常及活化星形胶质细胞中的表达及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方法:提取大鼠大脑皮质,分离星形胶质细胞,体外培养。采用LPS刺激和细胞划痕损伤2种方法活化星形胶质细胞,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个时点2种活化星形胶质细胞中Ski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蛋白表达情况,利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Ski蛋白在星形胶质细胞中的表达定位。结果:GFAP蛋白在星形胶质细胞中固有表达,LPS活化和划痕损伤后表达均上调。Ski在正常星形胶质细胞中呈低表达状态,1 mg/L LPS活化星形胶质细胞后,Ski表达开始增加,4 d时表达量最高(P0.05),6 d时开始下降,但仍高于未活化组;细胞划痕损伤后Ski蛋白表达情况与上述情况高度一致。Ski在正常及LPS活化6 d星形胶质细胞中表达主要集中在胞核,LPS活化后2和4 d时在胞质中出现明确的Ski表达。结论:Ski蛋白表达于星形胶质细胞,并在活化星形胶质细胞中表达上调。由此,我们推测Ski蛋白可能调控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增殖等过程。  相似文献   

5.
背景:脊髓损伤后胶质瘢痕形成物理屏障抑制轴突跨越损伤部位,被认为是神经修复过程中的不利因素.目的:研究siRNA干扰波形蛋白表达对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探讨其在脊髓损伤后胶质瘢痕形成中的意义.方法:①选取生长良好的第3代星形胶质细胞,分为未转染组、siRNA-NC组、siRNA-Vimentin组,利用siRNA干...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应用双重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观察了大鼠脊髓胶质细胞内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 (VGlu Ts包括 VGlu T1,VG-lu T2及 VGlu T3 )的表达状况。结果显示 :大鼠脊髓内 VGlu T1、VGlu T2和 VGlu T3样阳性轴突终末与星形胶质细胞之间形成密切接触 ;部分星形胶质细胞同时呈 VGlu T3样免疫阳性。上述结果提示 ,脊髓内谷氨酸能神经终末与星形胶质细胞之间存在着信号传递 ;且在星形胶质细胞通过胞吐作用释放谷氨酸的过程中 VGlu T3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硫酸软骨素蛋白聚糖与脊髓损伤轴突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髓损伤后传导束的纤维不能有效再生是脊髓损伤后修复与功能重建的难点之一,其中屏障之一是神经胶质瘢痕,主要由星形胶质细胞和硫酸软骨素蛋白聚糖(chondroitin sulfate proteoglycans,CSPGs)组成,轴突不能穿过神经胶质而再生,屏障导致营养不良,再生受阻。目前有关胶质瘢痕的形成过程与调控、CSPGs参与胶质瘢痕形成的机制、以及如何有效地控制瘢痕的形成从而促进轴突再生,仍存在许多未知领域。  相似文献   

8.
背景:脊髓损伤会使星形胶质细胞增生进而形成胶质瘢痕阻碍神经轴突的形成,而局部炎症微环境进一步加重了神经元的死亡,因此,将星形胶质细胞转分化为神经元既能减轻星形胶质细胞的增生又能增加神经元的数量,可谓是一举两得.而有关外胚层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细胞外囊泡能否诱导星形胶质细胞转分化为神经元尚未见相关报道.目的:探索外胚层间充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对脊髓损伤后少突胶质细胞增生及新生轴突髓鞘再形成的影响。方法:选用成年大鼠,制作中度脊髓损伤模型,应用督脉电针治疗。电镜观察各组髓鞘和少突胶质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原位杂交显示髓磷脂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的基因表达。结果:脊髓损伤后髓鞘明显肿胀,部分崩解;少突胶质细胞坏死溶解。1~2周后出现少量增生少突胶质细胞和厚薄不等的髓鞘。电针组髓鞘肿胀较轻,少突胶质细胞坏死少。1周后可见较多增生的少突胶质细胞和完整髓鞘。原位杂交显示电针组MBP基因表达明显高于损伤组,3d组最低,1周达高峰,此后逐渐下降。结论:脊髓损伤后电针治疗可有效防止神经纤维的溃变,促进少突胶质细胞增生和再生神经纤维髓鞘再形成。  相似文献   

10.
背景:前期研究发现控释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源神经元样细胞联合移植可有效促进猕猴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和感觉功能的恢复。 目的:观察控释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源神经元样细胞移植抑制猴脊髓损伤后胶质瘢痕形成的作用是否优于单纯细胞移植。 方法:取12只恒河猴,采用改良Allen氏法制作急性重度脊髓损伤模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实验组以控释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联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源神经元样细胞移植修复,对照组以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源神经元样细胞移植修复,空白对照组以磷酸盐缓冲液修复。修复后5个月,取出脊髓组织制成石蜡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胶质瘢痕的形态特征、构成特点及瘢痕中神经纤维的再生情况,检测胶质瘢痕面积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染色的平均吸光度值。 结果与结论:脊髓损伤部位胶质瘢痕由混合性增生的星形胶质细胞和组织细胞构成。空白对照组脊髓胶质瘢痕累及范围广,星形胶质细胞增生显著,神经丝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阴性,胶质瘢痕面积、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染色平均吸光度值高于实验组与对照组(P < 0.05);实验组、对照组脊髓胶质瘢痕累及范围较局限,神经丝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有少量神经纤维通过瘢痕区,并且实验组胶质瘢痕面积、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染色平均吸光度值低于对照组(P < 0.05)。结果表明,控释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源性神经元样细胞移植可更强抑制脊髓损伤后胶质瘢痕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观察纤维蛋白-纤粘连蛋白-层粘连蛋白复合支架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再生和胶质瘢痕形成的影响,评价该支架移植修复脊髓损伤的可行性。本研究将圆柱状复合支架移植入大鼠脊髓完全横断缺损部位,同时以该模型动物作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后4w、8w、12w对动物下肢运动功能进行BBB评分。然后取出支架/脊髓组织,用免疫荧光双标和免疫印迹技术分析损伤部位神经纤维再生和胶质细胞增生情况;并用透射电镜观察支架移植部位的组织学结构。结果显示:术后4~12w支架移植组动物BBB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于术后4w,移植组可见支架内有少量神经纤维,此后神经纤维逐渐增多,而胶质细胞增生不明显;对照组脊髓损伤局部可见坏死空洞,空洞周边胶质细胞增生明显。免疫印迹检测结果表明,移植组神经丝蛋白(NF-200)相对含量高于对照组;对照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相对含量高于实验组。以上结果提示:纤维蛋白支架移植可促进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再生,并抑制胶质瘢痕形成。纤维蛋白(原)作为生物材料用于构建修复脊髓损伤的组织工程支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脊髓损伤后原位形成胶原凝胶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15只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胶原组、对照组和假手术组,Allen撞击法制作脊髓损伤模型.用微量注射器将胶原溶液注入损伤部位,在体温作用下让其原位形成凝胶,对照组注入PBS溶液,每周进行运动评分,6周后取脊髓组织进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损伤部位的胶质瘢痕和轴突生长情况.结果:胶原组大鼠第5周起BBB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免疫荧光显示损伤部位胶质瘢痕少于对照组,且长入损伤部位的轴突也多于对照组.结论:原位形成的胶原凝胶能抑制损伤部位胶质瘢痕的形成,并能促进轴突再生长入损伤部位.证明胶原是一种较好的能用于修复脊髓损伤的可注射材料.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脊髓损伤后原位形成胶原凝胶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15只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胶原组、对照组和假手术组,Allen撞击法制作脊髓损伤模型.用微量注射器将胶原溶液注入损伤部位,在体温作用下让其原位形成凝胶,对照组注入PBS溶液,每周进行运动评分,6周后取脊髓组织进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损伤部位的胶质瘢痕和轴突生长情况.结果:胶原组大鼠第5周起BBB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免疫荧光显示损伤部位胶质瘢痕少于对照组,且长入损伤部位的轴突也多于对照组.结论:原位形成的胶原凝胶能抑制损伤部位胶质瘢痕的形成,并能促进轴突再生长入损伤部位.证明胶原是一种较好的能用于修复脊髓损伤的可注射材料.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脊髓损伤后原位形成胶原凝胶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15只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胶原组、对照组和假手术组,Allen撞击法制作脊髓损伤模型.用微量注射器将胶原溶液注入损伤部位,在体温作用下让其原位形成凝胶,对照组注入PBS溶液,每周进行运动评分,6周后取脊髓组织进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损伤部位的胶质瘢痕和轴突生长情况.结果:胶原组大鼠第5周起BBB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免疫荧光显示损伤部位胶质瘢痕少于对照组,且长入损伤部位的轴突也多于对照组.结论:原位形成的胶原凝胶能抑制损伤部位胶质瘢痕的形成,并能促进轴突再生长入损伤部位.证明胶原是一种较好的能用于修复脊髓损伤的可注射材料.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脊髓损伤后原位形成胶原凝胶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15只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胶原组、对照组和假手术组.Allen撞击法制作脊髓损伤模型。用微量注射器将胶原溶液注入损伤部位,在体温作用下让其原位形成凝胶,对照组注入PBS溶液,每周进行运动评分,6周后取脊髓组织进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损伤部位的胶质瘢痕和轴突生长情况。结果胶原组大鼠第5周起BBB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免疫荧光显示损伤部位胶质瘢痕少于对照组,且长入损伤部位的轴突也多于对照组。结论原位形成的胶原凝胶能抑制损伤部位胶质瘢痕的形成,并能促进轴突再生长入损伤部位。证明胶原是一种较好的能用于修复脊髓损伤的可注射材料。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脊髓损伤后原位形成胶原凝胶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15只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胶原组、对照组和假手术组,Allen撞击法制作脊髓损伤模型.用微量注射器将胶原溶液注入损伤部位,在体温作用下让其原位形成凝胶,对照组注入PBS溶液,每周进行运动评分,6周后取脊髓组织进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损伤部位的胶质瘢痕和轴突生长情况.结果:胶原组大鼠第5周起BBB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免疫荧光显示损伤部位胶质瘢痕少于对照组,且长入损伤部位的轴突也多于对照组.结论:原位形成的胶原凝胶能抑制损伤部位胶质瘢痕的形成,并能促进轴突再生长入损伤部位.证明胶原是一种较好的能用于修复脊髓损伤的可注射材料.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脊髓损伤后原位形成胶原凝胶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15只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胶原组、对照组和假手术组,Allen撞击法制作脊髓损伤模型.用微量注射器将胶原溶液注入损伤部位,在体温作用下让其原位形成凝胶,对照组注入PBS溶液,每周进行运动评分,6周后取脊髓组织进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损伤部位的胶质瘢痕和轴突生长情况.结果:胶原组大鼠第5周起BBB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免疫荧光显示损伤部位胶质瘢痕少于对照组,且长入损伤部位的轴突也多于对照组.结论:原位形成的胶原凝胶能抑制损伤部位胶质瘢痕的形成,并能促进轴突再生长入损伤部位.证明胶原是一种较好的能用于修复脊髓损伤的可注射材料.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脊髓损伤后原位形成胶原凝胶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15只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胶原组、对照组和假手术组,Allen撞击法制作脊髓损伤模型.用微量注射器将胶原溶液注入损伤部位,在体温作用下让其原位形成凝胶,对照组注入PBS溶液,每周进行运动评分,6周后取脊髓组织进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损伤部位的胶质瘢痕和轴突生长情况.结果:胶原组大鼠第5周起BBB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免疫荧光显示损伤部位胶质瘢痕少于对照组,且长入损伤部位的轴突也多于对照组.结论:原位形成的胶原凝胶能抑制损伤部位胶质瘢痕的形成,并能促进轴突再生长入损伤部位.证明胶原是一种较好的能用于修复脊髓损伤的可注射材料.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脊髓损伤后原位形成胶原凝胶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15只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胶原组、对照组和假手术组,Allen撞击法制作脊髓损伤模型.用微量注射器将胶原溶液注入损伤部位,在体温作用下让其原位形成凝胶,对照组注入PBS溶液,每周进行运动评分,6周后取脊髓组织进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损伤部位的胶质瘢痕和轴突生长情况.结果:胶原组大鼠第5周起BBB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免疫荧光显示损伤部位胶质瘢痕少于对照组,且长入损伤部位的轴突也多于对照组.结论:原位形成的胶原凝胶能抑制损伤部位胶质瘢痕的形成,并能促进轴突再生长入损伤部位.证明胶原是一种较好的能用于修复脊髓损伤的可注射材料.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脊髓损伤后原位形成胶原凝胶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15只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胶原组、对照组和假手术组,Allen撞击法制作脊髓损伤模型.用微量注射器将胶原溶液注入损伤部位,在体温作用下让其原位形成凝胶,对照组注入PBS溶液,每周进行运动评分,6周后取脊髓组织进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损伤部位的胶质瘢痕和轴突生长情况.结果:胶原组大鼠第5周起BBB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免疫荧光显示损伤部位胶质瘢痕少于对照组,且长入损伤部位的轴突也多于对照组.结论:原位形成的胶原凝胶能抑制损伤部位胶质瘢痕的形成,并能促进轴突再生长入损伤部位.证明胶原是一种较好的能用于修复脊髓损伤的可注射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