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研究个体化三维数字模型(three-dimension digital manikin,3D-DM)在内镜经鼻颞骨岩部解剖中的应用,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10例(20侧)成人头部标本灌注后经CT扫描,将图像导入3Dview软件,重建出个体化3D-DM,运用“逆向骨窗形成”技术设计并模拟颞骨岩部骨窗形成。然后在3D-DM辅助下对颞骨岩部进行内镜解剖,对头部标本解剖与个体化3D-DM视野及相关测量进行比较。 结果 通过逆向骨窗形成技术可术前模拟颞骨岩部磨除,头部标本解剖与个体化3D-DM下视野高度一致,相关测量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个体化3D-DM为内镜下经鼻入路暴露颞骨岩部提供详尽解剖数据,可以术前模拟颞骨岩部磨除,提高术中颞骨岩部磨除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对该手术入路的临床应用具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 VR)技术观察颅内窦汇(Torcular herophili, TH)区解剖及变异的价值。 方法 对45例未累及TH区结构的颅内脑膜瘤患者,以及21例三叉神经痛或面肌痉挛患者,行3D CE-MRV检查,再在VR工作站重建TH,观察其构成及引流特点。 结果 根据上矢状窦(Superior sagittal sinus,SSS)、直窦(Straight sinus,StS)和双侧横窦(Transverse sinus,TS)的吻合关系,TH区VR解剖形态分为3型:Ⅰ型18例,Ⅱ型15例,Ⅲ型33例。根据SSS汇入TS的方式分为4型:Ⅰ型18例,Ⅱ型26例,Ⅲ型17例,Ⅳ型5例。根据StS汇入TS的方式分为4型:Ⅰ型18例,Ⅱ型23例,Ⅲ型7例,Ⅳ型18例。TS引流优势表现为右侧为主25例,左侧为主9例,基本相等32例。 结论 TH区解剖变异性较大,VR技术是观察TH区解剖的有效方法,有助于了解TH区的解剖和引流特点,对临床诊断及TH区手术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颞骨岩部在岩斜区手术入路中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 :为颞骨岩部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对 15例成人尸头湿标本的颞骨岩部及其周围结构按手术入路分别从前、外、后三个方向进行显微解剖研究。结果 :①磨除颞骨岩部尖 ,可以向下向外移动三叉神经 ;②外展神经是磨除颞骨岩部的内限 ;③面神经分为 5段 :颅内段 (12 .3 2mm)、内耳道段(9 .18mm)、迷路段 (5 .14mm)、鼓室段 (11.82mm)、乳突段 (17.90mm) ;④颈静脉球高度变异较大 ;⑤颈内动脉岩部膝距耳蜗 2 .65mm ,其水平段平行于岩大神经 ;结论 :①岩大神经是从前方磨除颞骨岩部十分重要的标志 ;②岩乙状窦交叉点和内淋巴囊裂是从后外侧磨除颞骨岩部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4.
颈内动脉岩段和海绵窦段的显微外科解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观测了25例(50侧)颈内动脉的岩段和海绵窦段。岩段可分为垂直部与水平部,两部移行处称岩段的膝。岩段垂直部无分支发出,水平部发出翼管动脉和骨膜支。另外指出了凿开颞骨岩部颈动脉管前壁,以暴露颈内动脉的外科途径。海绵窦段可分为后升部、水平部、前升部及后曲、前曲等部。海绵窦段的主要分支是脑膜垂体干和海绵窦下动脉。本文还报道了1例少见的残留性三叉动脉。  相似文献   

5.
目的 在虚拟现实系统中探讨合理缩小乙状窦前入路显露颈静脉结节的手术路径操作范围。方法 采集15例成人尸头标本CT和MRI影像数据构建岩骨和后颅窝的虚拟现实解剖模型。在颅盖中选取乳突尖部为乙状窦前入路的开颅标志点,在颅底中选择颈静脉结节前缘为目标显露区的标志点,以开颅和显露标志点连线为轴线作出直径为2 cm的圆柱状模拟乙状窦前入路手术路径,再缩小圆柱直径至1 cm进行微创化设计;观察和测量微创化前后手术路径中解剖结构显露情况,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微创化前路径中包含乙状窦前缘、颈静脉球下端、颈内静脉和岩下窦,经过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和舌下神经,包含部分颈内动脉的体积为(41.57±2.38) mm3和小脑前下动脉的体积为(60.64±2.13) mm3。微创化后手术路径经过部分颈静脉球、颈内静脉和岩下窦,经过副神经。微创化后手术路径体积以及路径中所包含骨性结构、颅神经、静脉结构体积分别为(2 168.00±12.90)mm3、(26.43±1.71)mm3和(780.32±18.74)mm3,均小于微创化前的(7 083.40±156.24)mm3、(130.24±1.88)mm3和(2 411.00±162.86)mm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4.349、217.286、54.402, P值均<0.01)。结论 模拟手术路径中,操作方向和范围确定,可实现量化比较。乙状窦前入路显露颈静脉结节的微创化手术路径有助于减少术中对骨性结构的磨除和神经血管的损伤。  相似文献   

6.
虚拟现实技术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虚拟现实也称为视觉模拟,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跨学科的综合集成技术,利用计算机形成逼真的三维视、听、触等感觉,使人作为参与者通过适当装置,对虚拟世界进行体验和交流。传统的人体解剖学教学方法是以课堂教学为主,再结合挂图、模型、标本、人体等辅助教学工具进行教学,并配以尸体解剖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尸体标本进行解剖是传统人体解剖学教学必不可少的条件,标本缺乏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虚拟现实技术的产生能使学生在虚拟的人体标本上进行解剖观察和学习,可缓解尸体标本缺乏的状态,降低教学成本,减少危险性,提高教学质量,弥补教学条件的不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医学插画的历史及其新可视化模式在解剖与临床中的应用。方法 以“医学插画” “解剖插画”以及“medical illustration”“medical illustration and three-dimensional”“medical illustration and virtual reality”为中英文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和PubMed等数据库中检索2020年1月前发表的与医学插画历史、现状及其新可视化模式相关的文献,检索到文献634篇,剔除内容不符、无法获取全文、重复研究以及设计缺陷的文献,最终纳入32篇文献,对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从手绘解剖插画到大体解剖图谱,再到三维虚拟解剖模型、3D打印解剖模型及虚拟手术解剖,技术推动了解剖学的发展,为医学专业人员学习解剖提供了便捷,也改变着解剖学的教学方式和外科的培训模式。结论 医学插画的新可视化模式在解剖教学与临床培训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如何利用这些新模式来创造更高效的教学工具,改进外科训练模式,有待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人体解剖学属于形态学范畴,教学主要借助图片、模型、标本等,但一般PPT的图像仅仅限制于某一方向的观察,观察比较局限,学生在空间上面没有全方位的认识,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可利用三维解剖软件。三维解剖软件可以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块骨骼,肌肉,可以对人体有个全方位的认识,软件使用方法简单,学生可以自己操作,这种教学方法更容易吸引学生的眼球,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教学内容在生动有趣的教学环境中被消化、吸收,为人体解剖学甚至其它学科多媒体教学的发展提供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王志伟  蔡郑东  侯铁胜  吴岳嵩 《解剖学杂志》2005,28(2):M002-M002,160
手术入路学是骨科学最重要的内容之一。骨科住院医生由于缺乏手术的感性认识,对手术入路学知识难以理解,特别是一些关键步骤不易掌握。应用解剖主要是与手术入路密切相关的解剖知识,我们在骨科住院医生手术入路的教学实践中运用多种应用解剖教具,协调配合,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牛育鸿  白石  阮彩莲 《解剖学报》2016,47(2):250-253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系统在经枕髁入路显露颈静脉结节三维解剖研究中的应用。方法选取18例尸体头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头颅MRI和CT扫描,将混合造影剂乳胶依次灌注到静脉系统和动脉系统中,灌注后行2次头颅CT扫描。解剖两侧尸体头颅时根据枕髁入路,切除部分小脑半球显露颅神经和脑干,再次行头颅MRI扫描,将所扫描的影像数据输入虚拟现实系统,根据数据结果构建颈静脉孔区三维解剖模型,设计经枕髁入路显露颈静脉结节的手术路径,可选择颅盖和颅底的骨性标志点,采用相应的测量方式测验结果。比较不同手术路径解剖显露情况、手术解剖测量数据及各解剖结构在手术路径微创前后的变化。结果模拟手术路径直观地体现了神经、血管等随操作方向和角度等解剖结构变化。虚拟现实系统和尸体头颅测量结果一致,但是三维解剖模型数据测量无观察和测量角度限制。三维解剖影像模型显示,微创化后手术路径体积、路径中静脉窦体积及岩骨骨性结构小于微创化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神经体积在微创化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经枕髁入路微创化手术路径在限定靶点的情况下显露解剖结构随之变化,也减少对重要神经血管结构损伤,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在虚拟现实建模基础上探讨Kawase入路显微解剖特征。 方法 15例尸体头颅CT和MRI影像数据用于构建颅底虚拟现实三维解剖模型。以开颅和磨除岩骨的标志点连线为轴线作出圆柱模拟Kawase入路手术路径。观察和测量两种方向手术路径中解剖结构显露情况。 结果 Kawase入路路径1包含岩上窦,路径终点为三叉神经出脑干处的脑桥,包含部分三叉神经和小脑上动脉。路径2包含岩上窦、岩下窦和基底窦,之后于脑桥腹侧依次经过同侧三叉神经、同侧展神经、基底动脉、对侧展神经和对侧三叉神经,路径2终点为路径圆柱轴线与对侧三叉神经根的交点。路径2中所测手术路径、路径中骨性结构、脑干、动脉结构、静脉结构、岩浅大神经和同侧三叉神经体积均大于路径1中所测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操作方向1和2路径中包含颞叶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Kawase三角形成一个手术窗口,改变经过窗口的路径方向时,路径操作范围随之改变。经过颞骨颧突根部上缘的路径更有助于显露脑干腹侧。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耳蜗的定位方法和定位标志,为颅中窝手术入路中磨除岩尖及耳蜗在颅底外科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采用10%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头颅湿标本10具(20侧),观察并测量耳蜗及其与周围结构之间的位置关系。结果:耳蜗基底圈的内侧壁至三叉神经孔的距离为(10.36±1.50)mm,下颌神经与岩浅大神经交点和内耳门后缘的连线至三叉神经孔的距离为(8.04±0.99)mm,提出耳蜗的定位四边形。结论:颅中窝手术入路操作中,在下颌神经与岩浅大神经交点和内耳门后缘的连线的内侧磨除岩尖部骨质时,不容易损伤耳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颞骨岩部后骨板的解剖及其变异情况对颞骨相关手术的影响。方法 :在 2 0例 40侧成人尸头上进行颞骨解剖 ,观察颞骨岩部后骨板成角变异的发生情况 ,测量相关数据。结果 :颞骨岩部上嵴与面神经水平段之间夹角为 (4 .61± 1.99)°、与矢状线之间夹角为 (63 .0 7± 9.3 0 )°。气化程度高的乳突其颞骨岩部后骨板与外耳道距离相对较大 ,相对而言发生乙状窦前移的几率较小。颞骨岩部后骨板成角变异发生率为 17.5 %。结论 :面神经水平段大致平行于颞骨岩部上嵴 ,气化的乳突其颞骨岩部后骨板与外耳道后壁之间距离较大 ;当颞骨岩部后骨板与外耳道后壁距离较小时 ,乙状窦位置更靠前 ,更易出现高位颈静脉球。  相似文献   

15.
虚拟现实技术在颅底肿瘤手术计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技术在颅底肿瘤诊断和手术计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虚拟影像手术计划系统对15例颅底肿瘤患者的影像检查资料进行三维重建,获得颅骨、脑、血管等的三维立体虚拟图像,对相应解剖结构进行多角度观察和测量,运用系统工具进行多入路模拟手术操作。结果:15例患者均成功进行了手术计划和模拟手术操作。该系统形成的三维立体虚拟影像清晰、逼真,可非常直观地显示肿瘤的位置、大小及其与血管、神经、颅骨的解剖关系。全部病例按照最佳模拟手术方案进行手术,均取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结论:虚拟影像手术计划系统的使用,能使术者获得更多的立体的解剖信息,借助模拟手术工具可选择颅底肿瘤的最佳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6.
《Educación Médica》2023,24(4):100820
Introduction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e demonstrated their utility adapted to Health Sciences, particularly from an educational perspective. Virtual reality (VR) has become a tool that catalyzes the acquisition of clinical skills before contact with the patient, increasing safety, dexterity in procedures, and reducing the possibility of errors or complications. However, these tools could also offer new approaches for teaching basic subjects for undergraduates (Anatomy, Histology, etc.) and the use of tablets, and especially smartphones, could act as a complementary educational incentive.MethodsTwo hundred seventy-four students from different levels of the degree in Medicine, were invited to use a VR app on their phones with stereoscopic goggles. The users immerse themselves in the bioscopic anatomy, navigating through different anatomical structures.ResultsThe questionnaire scores were, in general, above 4, reaffirming a positive opinion, except regarding the use of the tool for student exams.ConclusionUniversities could increase formative delivery at a reduced cost, while ensuring training quality. The proposed concept of VR also helps to provide a useful learning environment in the COVID-19 scenario. Our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troduction of immersive technology associated with VR and smartphones for medical students can be a welcome complementary or alternative educational tool.  相似文献   

17.
<正>虚拟现实模型,建立于三维软件程序接口的浏览方式,可嵌入网页或PPT中。常用的接口是虚拟现实语言模型(virtual reality modeling language,VRML),可用JAVA Script或自身所带脚本对模型进行简单动画编辑,但其主要功能是对所建三维模型进行浏览。相对宽松的平台条件(可适应于Windows XP,Window 7或Window 8),使其作为三维浏览工具被广泛地用于科研和教学~([1-4])。该平台还可结合3DMAX(Auto Des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